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
Posted 泥鳅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泥鳅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品。由于泥鳅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容易繁殖和养殖,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被广大养殖户看好。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放养密度应合理,要科学投喂与施肥,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重视病害防治,才能促进其健康生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养殖环境营造。泥鳅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稻田、庭院水泥池、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水塘、浅塘等均可。放种苗之前,要将养殖塘口全面整治、消毒。因泥鳅喜欢钻洞打穴逃游,所以养殖水域四周堤埂要宽而坚固、无洞穴,进排水口要有防逃网,防止泥鳅逃走。同时,还要在池塘边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草),给泥鳅营造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水生植物的根部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条件,也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抓投放种苗质量。要选择体质强健、游动活泼、体光表滑、无伤无病、规格一致的泥鳅种苗。投放前要用 20~3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的病原体。投放要选择晴天上午或下午投入,刮风、下雨、气压低及天气寒冷不宜投放苗种。
3、合理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大小要根据养殖水域条件决定。池塘养殖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稻田养殖一般亩放尾重2-5克的小泥鳅80公斤左右,或亩放10厘米以上的泥鳅2万尾左右。在养殖条件好、鲜活饵料又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4、饵料投饵。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的饵料做到适口、新鲜。在饵料投喂过程中注意饵料品种不能经常变化,否则会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影响生长速度。另外,泥鳅贪食,投喂动物性饲料时不宜让泥鳅吃得过饱,否则,影响肠道呼吸,并产生毒害气体而致死。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可以停止投喂。
5、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保持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
6.疾病防治。在养殖工作中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半月用漂白粉泼洒杀菌一次,使池水浓度为1ppm,或每亩 1米水深用生石灰10~15千克兑水泼洒,调节水质。在夏秋高温生长期间,经常加注新水、排放老水,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保持水质新鲜肥活,并相对稳定,预防病害,有利生长。
7.捕捉上市。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5月前捕获,采取捕大留小,上市规格在70~90尾/公斤。捕捞方法:拉网为主,地笼网为辅。最后进行干塘捕捞。
相关参考
优质的水产品来源于良好的环境,优化产地环境是健康养鳅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水体环境及土壤环境。一、水体环境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产量和质量。(一)水
优质的水产品来源于良好的环境,优化产地环境是健康养鳅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水体环境及土壤环境。一、水体环境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的产量和质量。(一)水
1环境要求1.1场地选择水电交通便利,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1.2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
1环境要求1.1场地选择水电交通便利,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1.2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
1、孔木块或混凝土块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埔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2、孔塑料泡沫每隔5~7厘米钻直径2厘米左右的孔数个,每块塑料泡沫大小不定,厚度以15~20厘米为宜,重叠为立体,
1、孔木块或混凝土块大小、厚度、间距同多孔塑料泡沫,只是重叠后埔排在水中,从底往上排。2、孔塑料泡沫每隔5~7厘米钻直径2厘米左右的孔数个,每块塑料泡沫大小不定,厚度以15~20厘米为宜,重叠为立体,
利用生物饵料生态养殖泥鳅,成本低、品质好、效益高,是一种健康、生态、省料、高效的养殖技术,极有推广应用价值。这里介绍三种生态高效饲养技术:一、秸秆养泥鳅。用砖头、水泥砂浆砌成深1米的泥鳅池,池底铺一层
利用生物饵料生态养殖泥鳅,成本低、品质好、效益高,是一种健康、生态、省料、高效的养殖技术,极有推广应用价值。这里介绍三种生态高效饲养技术:一、秸秆养泥鳅。用砖头、水泥砂浆砌成深1米的泥鳅池,池底铺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