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病害预防六要素
Posted 泥鳅
篇首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泥鳅病害预防六要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用来养殖。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二、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三、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四、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cm~4cm的夏花100尾~150尾/m2,体长在5cm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尾~80尾/m2,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五、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六、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也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相关参考
病害预防工作包括:鳅种进箱前用稀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采用漂白粉挂袋法预防鱼病,方法是将漂白粉盛在纱布袋内,挂在网箱内,让漂白粉慢慢溶解扩散,注意掌握“多点、少量”的原则,每隔10天~15天在网
病害预防工作包括:鳅种进箱前用稀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浴消毒;采用漂白粉挂袋法预防鱼病,方法是将漂白粉盛在纱布袋内,挂在网箱内,让漂白粉慢慢溶解扩散,注意掌握“多点、少量”的原则,每隔10天~15天在网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水位浅、密度大、水质易恶化等原因,也常常会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应坚持“生态预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泥鳅病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水位浅、密度大、水质易恶化等原因,也常常会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应坚持“生态预防、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泥鳅病
清除池底淤泥淤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残饵、有机物、死亡的动物尸体和生物排泄物。过多的淤泥在夏季容易导致水质恶化,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硫化氢、氨等,抑制和危害河蟹的生长和生存,特别是病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
清除池底淤泥淤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残饵、有机物、死亡的动物尸体和生物排泄物。过多的淤泥在夏季容易导致水质恶化,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硫化氢、氨等,抑制和危害河蟹的生长和生存,特别是病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
1、池塘环境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积在1-3亩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为50-60厘米,池底平坦无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亩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2
1、池塘环境池塘要挨近水源,方便对池塘定期加水,一般池塘的面积在1-3亩即可,池塘的水深最好为50-60厘米,池底平坦无淤泥,做好防逃措施,每亩用50公斤的生石灰混合15公斤的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2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1、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身体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1、赤皮病:患病泥鳅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