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颤抖病防治
Posted 河蟹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蟹颤抖病防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病因河蟹颤抖病又称环腿或弯瓜病,该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水温在28-30℃时迅速蔓延,河蟹养殖池塘恶劣的水质、底质和纤毛虫病、水肿、腹水等,以及暴雨刺激、换水量太大,使河蟹产生应激反应,都容易引发河蟹颤抖病。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活动能力减弱;螯足的握力减弱,连续颤抖,口吐白沫,不能爬行,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在后期常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与弧菌,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治疗时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配方。
2、预防在7-9月份高温季节,每隔10-15天定期使用一次“护水解毒安”(1Kg/亩米)分解、消耗水体内有毒的H2S、氨氮及亚硝酸盐,使水体保持“清、活、嫩、爽”。
3、治疗 ⑴如病蟹体表有寄生虫,应先用“纤毛净”(200-300g/亩米)杀灭体外寄生虫(固着类纤毛虫);⑵全池泼洒“鱼虾强氯精”(250g/亩米);⑶同时内服“5%恩诺沙星粉”100g+“虾蟹肝泰”250g拌饲40公斤,连用5-7天,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关参考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
为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提高养殖成活率,现就河蟹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颤抖病症状:病蟹常爬至离水边10-500px的岸上或水草上,步足环起,不能伸展
为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提高养殖成活率,现就河蟹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颤抖病症状:病蟹常爬至离水边10-500px的岸上或水草上,步足环起,不能伸展
近年来,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现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1.严把蟹种关1.1品种要纯正目前我国养
近年来,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现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1.严把蟹种关1.1品种要纯正目前我国养
1、病因病原主要是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河蟹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粘液,用显微镜可观察出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发病中、晚期,蟹体周
1、病因病原主要是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河蟹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粘液,用显微镜可观察出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发病中、晚期,蟹体周
1、病因河蟹甲壳溃疡病(又名褐斑病、甲壳病、腐壳病),该病的病原是一群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如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因机械损伤以及营养不良和环境中存在某些重金属的化学成物质造成河蟹上表
1、病因河蟹甲壳溃疡病(又名褐斑病、甲壳病、腐壳病),该病的病原是一群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如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因机械损伤以及营养不良和环境中存在某些重金属的化学成物质造成河蟹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