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长毛的防治措施
Posted 河蟹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蟹长毛的防治措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养殖河蟹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在头胸甲和腹肢上长出毛状物,使蟹的表面很不干净,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呼吸困难,螯足不夹人,甚至不能脱壳而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河蟹患病所造成,一定要及早防治,防治得越早,效果会越好,可避免造成损失。河蟹患哪些病会出现长毛现象及如何防治呢?
一是水霉病。水霉菌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可使蟹身上产生毛状物。发病原因与蟹池水质过肥,不清新,注水量少及蟹体受到机械损伤等有关。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亩用333克二氯海因,兑水全池泼洒。
二是固着类纤毛虫病。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或附着在河蟹的背壳、步足以及鳃上,形成绒毛状。发病原因是蟹池水质过肥或长期不换池水。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亩可用500克纤虫净或杀虫净等杀虫剂兑水全池泼洒。
三是丝状藻病。丝状藻菌附着在河蟹体表,使河蟹体表着生较长的绿色丝状绒毛,绒毛弯曲无规律。发病原因与水质过肥,pH值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有关。防治方法:蟹池平均水深1米每用15千克~20千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以提高pH值;并用螯合铜500克兑水全池泼洒,或用杀青苔200克拌土全池撒施,8小时后再部分换水。
相关参考
河蟹“水瘪子”病,也叫河蟹“肝胰腺坏死病”,是近年来新发的河蟹流行性病害,其最主要的症状是河蟹干胰腺受损、坏死,导致河蟹营养缺乏、易缺氧、抗病害能力差、无法正常脱壳,乃至死亡。该病一旦大规模暴发,很难
河蟹“水瘪子”病,也叫河蟹“肝胰腺坏死病”,是近年来新发的河蟹流行性病害,其最主要的症状是河蟹干胰腺受损、坏死,导致河蟹营养缺乏、易缺氧、抗病害能力差、无法正常脱壳,乃至死亡。该病一旦大规模暴发,很难
1、病因河蟹颤抖病又称环腿或弯瓜病,该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水温在28-30℃时迅速蔓延,河蟹养殖池塘恶劣的水质、底质和纤毛虫病、水肿、腹水等,以及暴雨刺激、换水量太大,使河蟹产生应激反应,都容易引发河蟹
1、病因河蟹颤抖病又称环腿或弯瓜病,该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水温在28-30℃时迅速蔓延,河蟹养殖池塘恶劣的水质、底质和纤毛虫病、水肿、腹水等,以及暴雨刺激、换水量太大,使河蟹产生应激反应,都容易引发河蟹
1.黑鳃病黑鳃病常发生于7-9月,高温季节池底恶化和水质老化的池塘,由于池塘底质恶化,或水质污浊而造成河蟹鳃部被堵塞而变黑,并使河蟹的鳃部充满大量的弧菌,而引起河蟹患上黑鳃病的。患病河蟹的体表呈现灰黑
1.黑鳃病黑鳃病常发生于7-9月,高温季节池底恶化和水质老化的池塘,由于池塘底质恶化,或水质污浊而造成河蟹鳃部被堵塞而变黑,并使河蟹的鳃部充满大量的弧菌,而引起河蟹患上黑鳃病的。患病河蟹的体表呈现灰黑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重在预防,重点要抓好关键季节、关键生长阶段的病害防治工作。1、干塘后清整消毒。一般在当年12月至翌年元月份这个阶段进行。池塘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重在预防,重点要抓好关键季节、关键生长阶段的病害防治工作。1、干塘后清整消毒。一般在当年12月至翌年元月份这个阶段进行。池塘
1、调节水质:河蟹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易性早熟且个体小型化,也易患病。因此,在夏季需保持水深0.6m-1.2m,透明度35cm-40cm,pH值7-7.8之间,溶氧在6mg/1以上,并经常换水。2、布草
1、调节水质:河蟹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易性早熟且个体小型化,也易患病。因此,在夏季需保持水深0.6m-1.2m,透明度35cm-40cm,pH值7-7.8之间,溶氧在6mg/1以上,并经常换水。2、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