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Posted 河蟹
篇首语:不是我不会,只是我没学。个人因学习而强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河蟹发病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养殖管理者适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有关常见河蟹病害防治技术作一简介:
1、颤抖病
症状及危害: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步足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亦有人称为“环腿病”;解剖蟹体,可见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丝发黑或呈黄色,三角膜水肿,并呈现粉红色,胃肠无食。此病对河蟹危害极大,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日。主要危害体重100g以上的二龄蟹,当年蟹发病率较低。
预防及治疗方法: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注重提高养殖环境质量。病蟹用外消和内服方法综合治疗,外消药用0.3mg/L二溴海因等消毒药,内服蟹抖灵等,7天为一疗程;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成弱碱性。
2、黑鳃病
症状及危害:该病由细菌引起,鳃部感染发病,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也有人称为“叹气病”。 该病多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用生石灰清塘,保持池塘有5-10cm的软泥,过多淤泥应予清除;⑵、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20ppm,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⑶、治疗可用生石灰连续全池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20ppm;⑷可将病蟹置于2-3ppm恩诺沙星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 10-20分钟。
3、腐壳病(甲壳溃疡病、壳病、锈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点,白点中部凹下,呈微红色并渐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袭成洞,导致河蟹死亡。该病因河蟹步足尖端损伤被多种破坏几丁质的细菌感染所致,溃疡病蟹还可能被其它细菌或真菌感染。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用生石灰清塘,发现预兆时用15-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⑵、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⑶、发病池用2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1-2g/kg饲料,连续3-5天为一个疗程;⑷、重病蟹要立即除掉,防止疾病蔓延。
4、烂肢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行动迟缓,摄食减少或拒食,最终因无法蜕壳而死亡。该病是由于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致伤,引起病菌感染。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避免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⑵、放养前将河蟹置于2ppm的土霉素中浸浴可防止此病发生;⑶、发病后可用0.5ppm的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可控制此病蔓延。
5、水肿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死在池边浅水处,该病主要是河蟹腹部受伤后细菌感染造成。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在养殖过程中,特别在河蟹蜕壳时尽量避免惊扰,以免受伤;⑵、经常添加新水,多喂鲜活生物饲料和新鲜菜叶;⑶、治疗可用0.5-1ppm土霉素全池泼洒,同时按饲料量1-2g/kg添加恩诺沙星口服,连喂3-5天为1疗程。
6、蟹奴病
症状及危害:蟹奴病是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一种寄生虫,属甲壳动物,以吸收河蟹体液营养为生。发病季节一般是7—10月,9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虽不会引起河蟹的大量死亡,但病蟹生长缓慢,性腺不发育,雌雄难辨。蟹奴严重寄生时,使河蟹肉变得恶臭而不能食用,俗称“臭虫蟹”。该病极易在含盐量较高的咸淡水池塘中(盐度在0.1%以上)发生。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彻底清塘,清除过多的淤泥,杀灭蟹奴的幼虫。清塘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等。⑵、加强检疫,避免将被蟹奴感染的蟹苗(种)引入内陆水域。⑶、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吞食蟹奴幼虫,控制其数量。⑷、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应立即更换池水,加注新水,其盐度要小于0.1%;或把已感染蟹奴病蟹移到淡水中。这样可抑制蟹奴病的发展与扩散。⑸、发病时可用200毫克/升的硫酸锌浸洗病蟹10—20分钟。⑹、全池用0.7毫克/升的硫酸锌和硫酸铜亚铁(5:2)泼洒,杀灭寄生的蟹奴。
7、蜕壳不遂病
症状及危害:主要发生在幼蟹阶段,但个体较大的成蟹以及干旱或离水的蟹也易患此病。蜕壳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会出现裂口,但终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患此病的河蟹一般周身发黑。
预防与治疗方法:⑴、定期泼洒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和1—2毫克/升的过磷酸钙,生石灰要兑水溶化后再泼洒。⑵、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并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占总投饲量的二分之一以上);⑶、在养蟹池中栽植适量水草,便于河蟹攀缘和蜕壳时隐蔽;⑷、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可增强河蟹活力。⑸、投饵区和蜕壳区要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饲料,以保持蜕壳区的安静。⑹、发现软壳蟹,捡起放在水桶中暂养l—2h,待其吸水涨足能自由爬行时放入原池。
8、常见敌害的防治
⑴水蜈蚣:水蜈蚣主要危害土池育苗的河蟹蚤状幼体。平均每尾水蜈蚣每天可吃掉7只1V期的蚤状幼体或5只大眼幼体。彻底清塘,以消灭水蜈蚣;利用水蜈蚣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并用捞海捕捉杀灭。
⑵蛙害:蛙是蟹的大敌,1只重40g的青蛙,一夜可捕食重1g左右的幼蟹4—7只。为防青蛙入池,进水时要严格过滤,清池后用鱼网或竹帘将池塘拦起来;利用青蛙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杀灭。
⑶老鼠、鸟类等对蜕壳前后的河蟹有较大的危害。在防逃墙外侧,定期放磷化锌等灭鼠药灭鼠;用草人吓唬攻击;或将软壳蟹移至隐蔽处,以免侵袭。
相关参考
为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提高养殖成活率,现就河蟹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颤抖病症状:病蟹常爬至离水边10-500px的岸上或水草上,步足环起,不能伸展
为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提高养殖成活率,现就河蟹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颤抖病症状:病蟹常爬至离水边10-500px的岸上或水草上,步足环起,不能伸展
1、病因病原主要是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河蟹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粘液,用显微镜可观察出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发病中、晚期,蟹体周
1、病因病原主要是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河蟹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粘液,用显微镜可观察出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发病中、晚期,蟹体周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
1.黑鳃病黑鳃病常发生于7-9月,高温季节池底恶化和水质老化的池塘,由于池塘底质恶化,或水质污浊而造成河蟹鳃部被堵塞而变黑,并使河蟹的鳃部充满大量的弧菌,而引起河蟹患上黑鳃病的。患病河蟹的体表呈现灰黑
1.黑鳃病黑鳃病常发生于7-9月,高温季节池底恶化和水质老化的池塘,由于池塘底质恶化,或水质污浊而造成河蟹鳃部被堵塞而变黑,并使河蟹的鳃部充满大量的弧菌,而引起河蟹患上黑鳃病的。患病河蟹的体表呈现灰黑
河蟹第二次脱壳从4月底至5月上旬将进入大量脱壳阶段。从第一次脱壳的情况看是比较顺利的,但也出现了少数伤亡现象,去年与今年的伤亡情况有所不同,去年主要是蜕壳不遂,今年主要是软壳蟹伤亡。这其中有蟹种质量方
河蟹第二次脱壳从4月底至5月上旬将进入大量脱壳阶段。从第一次脱壳的情况看是比较顺利的,但也出现了少数伤亡现象,去年与今年的伤亡情况有所不同,去年主要是蜕壳不遂,今年主要是软壳蟹伤亡。这其中有蟹种质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