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冬季生产管理技术
Posted 河蟹
篇首语:和谐、和谐,我会学习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蟹养殖冬季生产管理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蟹养殖11~12月捕捞结束后,冬季塘口管理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下年养殖好坏有非常大的影响。有较多养殖户重视平时管理,忽视现阶段的工作,进入正常生产后,出现水质调控难度大,病害增加等情况。在2月底或1月初蟹种和套养品种放养前,要着重做好塘口的环境改良和水草种植,为养殖品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
1、捕捞干塘要尽早结束,延长上下两个养殖周期之间的空隙时间。
通过一年时间的养殖,池塘底部积累了大量的饲料剩渣、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质;蟹池中水草生长吸收的氮、磷营养物质,冬季降温后水草枯萎腐败产生的有机质也全部沉积到池塘底部,淤泥发黑发臭;排干池水后,池塘底泥中有害病原体也特别多。为了有效提高底部环境质量,需要1~2个月进行改造。河蟹捕捞高峰一般在11月,进入12月少量剩余河蟹立即干塘捕捉,不要为了等后期蟹价上涨延长养殖时间。淤泥过多塘口,厚度超过10厘米或者连续2年以上未清塘的,采用机械清淤,把富含有机质和病原体的底泥上层清理出塘口。之后,保持池底无积水,连续晒塘、冻塘时间要保证1个月以上,彻底疏松底泥,通过空气中的氧气分解氧化保留底泥中的有机质为无机盐,同时利用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杀灭部分病菌。底泥改造后,有利于维持养殖期间水体溶氧的平衡,能减少不良天气的水体的缺氧事故。
如果确定需要推迟销售水产品,可以规划小塘口,把养殖品种集中囤养,空出其它养殖面积。
2、合理安排水草品种和区域分布。
河蟹养殖离不开水草,水草既有净化水质,提供植物性饲料和增加河蟹栖息空间的作用,又有吸收水体中氧气,造成水体缺氧的负面作用,要正确把握水草品种和数量,达到尽可能发挥的水草的作用,同时减少它的不足。晒塘清塘消毒后,池塘水体控制在10厘米,安排好水草种植:一是要扩大地方性水草的区域,1~2月种植黄草(微齿眼子菜),用网片隔离出一定水面,留作4月种植苦草和轮叶黑藻,三种水草占塘口水面的30~40%,伊乐藻只能少量种植,约占水面的10~20%。多种水草间隔布局,形成水草带,易于水体流动和光合作用。坚决杜绝仅有伊乐藻的种植方法。
3、冬季水位较浅,利用有利时机,整修好池埂,同时对机械等生产设备进行检修,落实好蟹种和其它套养品种的来源。
相关参考
立冬节气之后,河蟹养殖就基本进入了越冬期,虽然商品规格的河蟹还在出售,但大部分塘口已经接近尾声。11月底本年度最大幅度的降温也已经来临,做好河蟹越冬期的管理对于插苗塘口至关重要。现在溧水地区的塘口水温
立冬节气之后,河蟹养殖就基本进入了越冬期,虽然商品规格的河蟹还在出售,但大部分塘口已经接近尾声。11月底本年度最大幅度的降温也已经来临,做好河蟹越冬期的管理对于插苗塘口至关重要。现在溧水地区的塘口水温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渔业生产均要经过越冬这一重要环节,越冬期长达4个月以上。河蟹越冬在某些技术环节与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越冬有不同之处,为了做好河蟹越冬期间管理,提高河蟹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河蟹养殖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渔业生产均要经过越冬这一重要环节,越冬期长达4个月以上。河蟹越冬在某些技术环节与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越冬有不同之处,为了做好河蟹越冬期间管理,提高河蟹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河蟹养殖
冬季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冬季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具体的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
冬季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冬季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具体的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
进入6月,气温逐渐上升,临近盛夏高温季节,并入梅,河蟹已达快速生长阶段,6月份的河蟹养殖管理具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现就有关重点工作介绍如下:一、蟹池套养青虾捕捞上市及生态环境的营造继5月份蟹池套养
进入6月,气温逐渐上升,临近盛夏高温季节,并入梅,河蟹已达快速生长阶段,6月份的河蟹养殖管理具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现就有关重点工作介绍如下:一、蟹池套养青虾捕捞上市及生态环境的营造继5月份蟹池套养
近年来,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现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1.严把蟹种关1.1品种要纯正目前我国养
近年来,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现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1.严把蟹种关1.1品种要纯正目前我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