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池塘夏初水质管理

Posted 水质

篇首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深水池塘夏初水质管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永城市池塘大部分由煤炭沉陷区以挖塘抬田形式的复垦工程建成,特点是规格大(30—100亩)、水位深(4—6米),带来水质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每年夏初,因管理不当造成损失巨大,严重情况全军覆灭,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导致因素:一是池塘水面大、水位深,普通叶轮式增氧机只能影响到2.5米以上,残渣剩饵积累下层,长时间得不到分解,形成污水区域;二是3月下旬至5月底,池塘投饵量每亩0.6吨,占全年投饵量1/3强,特别是5月份,水温25°,鱼类生长快,投饵量剧增。三是养殖管理者缺乏管理经验。只看到鱼类摄食积极,上层水质良好,不能预感危机。四是本地5月底、6月初,往往出现强对流、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气温急剧下降,引起上层水温下降,池塘水体上下对流,下层污水上升,危害鱼类。 管理措施:积极增氧曝气,减少下层污水积存,消除威胁。一是依据池塘养殖产量5—7亩配备一台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启3小时以上,并且,15天将增氧机挪动一下位置,池塘增氧不留死角。二是加强水质管理,10—15天检测一次水质,掌握水质趋势,避免水质转化等严重情况出现。三是细心管理,控制饲料投喂量,科学喂养;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极端天气来临之前,往往伴有鱼类摄食减少甚至不上台摄食现象,加强夜间巡塘,及早开启增氧机,情况严重施用增氧剂、加注新水等措施。

相关参考

深水池塘鱼病防治

目前许多精养池塘的水深已超出了以往的常规概念,由以前标准的1-1.2米,加深至1.5-1.8米,有的甚至超过了2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深水养殖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节约劳动成本,提高鱼池的综合养殖效益

深水池塘鱼病防治

目前许多精养池塘的水深已超出了以往的常规概念,由以前标准的1-1.2米,加深至1.5-1.8米,有的甚至超过了2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深水养殖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节约劳动成本,提高鱼池的综合养殖效益

大水面、深水位池塘鱼病的预防措施

随着养鱼日趋精养化,大水面、深水位池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池深水阔,防治鱼病难度较大,而且用遍洒法成本高,仅用一次药效不明显,多次用药花费太高,所以“防重于治”,“预防为主”尤为重要。  常用的预防

大水面、深水位池塘鱼病的预防措施

随着养鱼日趋精养化,大水面、深水位池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池深水阔,防治鱼病难度较大,而且用遍洒法成本高,仅用一次药效不明显,多次用药花费太高,所以“防重于治”,“预防为主”尤为重要。  常用的预防

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随着外河水源富营养化和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水质,为水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冬季清塘消毒是水

池塘水质管理措施

随着外河水源富营养化和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改善水质,为水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冬季清塘消毒是水

池塘养鱼水质管理是关键

水、种、饵是水产养殖的三大物质基础。池塘水质良好,不仅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养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只要水质管理工作做好了,养殖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水质管理的

池塘养鱼水质管理是关键

水、种、饵是水产养殖的三大物质基础。池塘水质良好,不仅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养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养水,只要水质管理工作做好了,养殖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水质管理的

春季池塘水质管理

春季鱼塘有如下几个显着特点:一是水量不足。春季降雨量普遍较少,蒸发量却是逐渐增大,干旱影响比较明显,池塘应及时注水。二是水质较差。越冬后的池塘水质呈老化状态,水体下层往往会积聚大量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

春季池塘水质管理

春季鱼塘有如下几个显着特点:一是水量不足。春季降雨量普遍较少,蒸发量却是逐渐增大,干旱影响比较明显,池塘应及时注水。二是水质较差。越冬后的池塘水质呈老化状态,水体下层往往会积聚大量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