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三号”的养殖技术
Posted 品种
篇首语:黑暗带来恐惧。知识可以点亮你,驱逐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三号”的养殖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苗种的培育:
(1)苗种培育池
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要求排灌方便,池型整齐,光照条件好。用常规方法彻底清塘后放水,每亩施基肥300—500公斤,7—10天后可将鱼苗下塘。
(2)放养密度和培育
异育银鲫水花放养密度为每亩10—15万尾,鱼苗下池后每天辅喂豆浆2次,日喂豆浆量为每亩用黄豆3—4公斤。具体操作还应看水色浓度、鱼苗的生产的情况而酌情增减。经15—20天的精心培育,鱼苗可长到1.5—2.5厘米,然后进行分塘饲养,进入鱼种阶段的培育。
2. 鱼种培育
(1) 培育池
鱼种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但从合理利用水体,充分利用池塘潜力来说,以混养为好。鱼种池的面积以2—3亩为宜,同时必须做到肥水下塘。鱼种池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保持水质肥爽。
( 2)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也可投喂米糠、麸皮、豆饼、配合颗粒饲料等。培育异育银鲫鱼种还可以采用淹青培育法,这样可以节约饲料,降低成本。培育出的鱼种质量好、规格齐。其方法是在鱼种下塘前30—50天,利用塘底种植稗草、稻谷等,在放养鱼种前7—10天放水淹青,然后放入鱼种。如果饲料充足,管理得好,经20—30天培育,鱼种可长到7厘米左右。
3. 成鱼养殖
异育银鲫的成鱼养殖,目前来说有鱼种池套养、成鱼池主养、鱼种池套养等。
(1) 鱼种池套养
在养殖四大家鱼的鱼种池内每亩放养规格为2.5—4厘米异育银鲫的夏花鱼种100—150尾,家鱼苗种按常规密度投放,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经过5个月饲养,可收获异育银鲫成鱼20—25公斤,平均个体重250克左右,而且不影响家鱼生长。
(2) 成鱼池主养
池塘主养异育银鲫,通常搭配鲢、鳙、草鱼、武昌鱼等。主要投喂精料,如菜籽饼、米糠、麸皮、豆饼等,每天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具体视水温和鱼体增重、摄食强度等情况酌情增减。
(3) 成鱼池套养
在精养塘中每亩套养规格为2.5厘米的异育银鲫的鱼种200—300尾,6.5厘米左右的鱼种100—150尾,经过150天饲养,可收获平均个体体重150克以上的异育银鲫20公斤。
4、疾病及其防治
异育银鲫抗病力强,很少感染疾病,目前仅发现粘孢子虫病,其病原为粘孢子虫,寄生于鱼体皮下肌肉,胞囊常常着生在前肌部位,被寄生的部位肿胀成瘤状的疮。
防治方法: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用量为每亩100—150公斤:发病时用每升用0.2毫升含量为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相关参考
为了推动舒兰市水产养殖业的技术进步,改变落后的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舒兰市水产总站坚持不懈的开展水产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效果。2011年开始引进“中科三号”鲫鱼养殖,2012年
为了推动舒兰市水产养殖业的技术进步,改变落后的养殖结构和养殖方式,舒兰市水产总站坚持不懈的开展水产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效果。2011年开始引进“中科三号”鲫鱼养殖,2012年
细鳞斜颌鲴是安徽地方名优水产品种之一。它主要摄食水底腐殖质、有机碎屑、附着藻类等,不与吃食性鱼类争食,病害较少,容易捕捞,肉味鲜美,是池塘混养的优质品种。为了探讨精养塘套养细鳞斜颌鲴技术,我们于200
细鳞斜颌鲴是安徽地方名优水产品种之一。它主要摄食水底腐殖质、有机碎屑、附着藻类等,不与吃食性鱼类争食,病害较少,容易捕捞,肉味鲜美,是池塘混养的优质品种。为了探讨精养塘套养细鳞斜颌鲴技术,我们于200
银鲫以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银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养殖技术简单,养殖效益好,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其养殖面积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近几年来,在银鲫养殖过程中,由
银鲫以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银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养殖技术简单,养殖效益好,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其养殖面积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近几年来,在银鲫养殖过程中,由
目前,适合养殖的鲫鱼品种有方正鲫、湘云鲫、异育银鲫、彭泽鲫等,这些鲫鱼均具有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低溶解氧等优点,适宜高密度养殖,并且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适中,以5亩
目前,适合养殖的鲫鱼品种有方正鲫、湘云鲫、异育银鲫、彭泽鲫等,这些鲫鱼均具有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低溶解氧等优点,适宜高密度养殖,并且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适中,以5亩
异育银鲫是1975年中科院水生所利用东北的方正银鲫为母本,江西的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受精后的雌核发育子代。但作为父本的兴国红鲤遗传不稳定,保纯困难。影响子代优良性状的表现,导致异育银鲫在实际生产中繁殖困
异育银鲫是1975年中科院水生所利用东北的方正银鲫为母本,江西的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受精后的雌核发育子代。但作为父本的兴国红鲤遗传不稳定,保纯困难。影响子代优良性状的表现,导致异育银鲫在实际生产中繁殖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