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病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Posted 药物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夏季鱼病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治对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因此渔业生产者在防治鱼病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养鱼应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坚持以防为主,把“防病”放在第一位,把“治病”放在第二位,鱼生活在水中,鱼的活动我们难以看到。而当我们观察到鱼患病表现出严重的症状时,再设法治疗往往是事倍功半。因而,广大水产养殖户一定要树立“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观念,预防常用的药物有:1、水体定期消毒:有石灰、氯制类、碘类、溴类、醛类,其用量按产品说明使用,这些药物防治细菌病、真菌病,对预防出血病、败血病也有帮助,还可改良水质,增加产量;2、内服药物:鱼类内服药有三黄散、氟苯尼考、氟哌酸、大蒜素、抗生素、磺胺类等;另外还有大黄、黄芪、五倍子、板蓝根、穿心连等中药,一种或多种药物混合制成药饵投喂3——5天;3、鱼体消毒:苗种放养时用消毒剂浸浴消毒,避免苗种带菌入塘,如黄鳝苗种入箱前,用1——3%食盐水加注射用的青霉素浸浴15——20分钟,或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浸浴;4、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饵料中加拌维生素C、E或多种混合维生素、营养素,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二、对症下药、准确用药、科学施药
药是洒在水里的,用药量要准确,首先要算水的体积,而不是水的面积。体积等于面积与平均水深相乘。其次要根据水温、水的酸碱性、有机物多少(水的肥瘦)、养殖种类以及药物来确定水中药物应达到的浓度。将药物应达到的浓度和水的体积相乘,就可以算出要用多少药量。例如用生石灰治病,若水中应达到的浓度为30克 /㎡,则667㎡宽1米水深的池塘大药需生石灰20公斤。计算方法很简单,即:水的体积为667㎡×1米=667 m³,用药时为667 m³×30克/㎡=20010克,约20公斤。一般来说,水温高,药物浓度应适当偏低,有机物含量高(水肥),药物浓度可偏高。
相关参考
夏季鱼病防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对策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
夏季鱼病防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对策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
药物防治鱼病,是当前鱼病防治的主要手段,效果一般很理想。但根据各地防治鱼病的情况,有以下问题必须十分注意。1、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观察,鱼生病不能及时被发现,即使发现
药物防治鱼病,是当前鱼病防治的主要手段,效果一般很理想。但根据各地防治鱼病的情况,有以下问题必须十分注意。1、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观察,鱼生病不能及时被发现,即使发现
夏季是鱼病高发季节,在鱼病防治方面,往往会存在一些用药误区,很多养殖户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杀菌,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高密度精养,夏季高温的情况下,不但不实用,而且会造成水质变坏
夏季是鱼病高发季节,在鱼病防治方面,往往会存在一些用药误区,很多养殖户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杀菌,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高密度精养,夏季高温的情况下,不但不实用,而且会造成水质变坏
一、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观察,鱼生病不能及时被发现,即使发现,治疗也比较困难,况且有些鱼病并没有特效药治疗,因此要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把经常性预防和治疗结合起
一、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活动不易被观察,鱼生病不能及时被发现,即使发现,治疗也比较困难,况且有些鱼病并没有特效药治疗,因此要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把经常性预防和治疗结合起
问题一:防治偏晚有的农户不是根据麦蚜的防治指标进行防治,而是在麦蚜布满麦穗以后再进行防治,不仅对小麦造成危害,而且防治偏晚还会影响防治效果。对策麦蚜的防治指标是百穗有蚜虫500头。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要
问题一:防治偏晚有的农户不是根据麦蚜的防治指标进行防治,而是在麦蚜布满麦穗以后再进行防治,不仅对小麦造成危害,而且防治偏晚还会影响防治效果。对策麦蚜的防治指标是百穗有蚜虫500头。达到防治指标的地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