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怎样
Posted 肾小管
篇首语:一直盯着手心看,手心会发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怎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怎样?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有如下4种学说:①肾小管阻塞,即肾小管坏死细胞的管内沉积是导致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②肾小管液回漏,此学说认为,由于肾小管上皮破坏,屏障作用消失和管周胶体渗透压的回吸收动力作用,肾小管腔内原尿向管周血管系统回漏,而此时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了这一点;③肾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入球小动脉收缩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及出球小动脉舒张,导致肾小球滤过缺失;④肾小球通透性变化,由于缺血和肾毒性损害,肾小球滤过膜表面积减少或滤过系数下降,从而导致肾性肾衰。以上学说,有可能协同作用,共同致病。在疾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缺血性损伤。
其病理改变差异很大,轻者仅有肾小管的轻微改变,重者可有肾小管的广泛变性和坏死。肉眼观察可见肾增大而质软,剖面髓质呈暗红色;皮质肿胀而苍白。显微镜检查有肾小管变薄、肿胀和坏死,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管型和炎症渗出物。肾间质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肾小球和肾小动脉一般无显著改变。肾中毒所致者,病变多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融合样坏死,而基膜完整。肾缺血所致者,肾小管细胞多呈灶性坏死,分散于肾小管各节段中,基膜常遭破坏。
相关参考
慢性肾炎病情迁延,临床表现时重时轻,病理改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至慢性肾衰竭。病变进展速度主要取决其病理类型,也与日常生活保健和治疗效果有关。一般说来,高血压型的预后较差,普通型及急性发作型的预后较好
慢性肾炎病情迁延,临床表现时重时轻,病理改变缓慢进展,最终将发展至慢性肾衰竭。病变进展速度主要取决其病理类型,也与日常生活保健和治疗效果有关。一般说来,高血压型的预后较差,普通型及急性发作型的预后较好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肠壁小动脉内类纤维蛋白沉着、栓塞而致小肠出血和坏死。病变部位以空肠及回肠为多见,且严重;有时也可累及十二指肠、结肠及胃,少数病例胃肠道均可受累。病变常呈节段性,可局限于肠的一段,也可
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肠壁小动脉内类纤维蛋白沉着、栓塞而致小肠出血和坏死。病变部位以空肠及回肠为多见,且严重;有时也可累及十二指肠、结肠及胃,少数病例胃肠道均可受累。病变常呈节段性,可局限于肠的一段,也可
1.病因分类: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①肾前性:由失血、休克、脱水、烧伤、挤压伤等所致;②肾性:由肾脏器质性病变(肾炎、肾动脉栓塞等)引起;③肾后性:由从肾盏到尿道口任何部位的尿路梗阻所致(结石、炎症、前列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如室颤等)而导致的休克,常见于大面积心梗、心外科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源性休克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预后差。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心输出量迅速降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如室颤等)而导致的休克,常见于大面积心梗、心外科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源性休克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预后差。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心输出量迅速降
近数10年,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约为1\/2000~1\/5000。在妊娠早、中期,常由败血症性流产及妊娠剧烈呕吐所致;在妊娠后期常由先兆子痫、子痫、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及大出血
近数10年,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约为1\/2000~1\/5000。在妊娠早、中期,常由败血症性流产及妊娠剧烈呕吐所致;在妊娠后期常由先兆子痫、子痫、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及大出血
妊娠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哪几种情况? 近数10年,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约为1/2000~1/5000。在妊娠早、中期,常由败血性流产及妊娠剧烈呕吐所致;在妊娠后期常由先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