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时中医常用的治疗法则有哪些?
Posted 法则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小儿泄泻时中医常用的治疗法则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叶孝礼老中医从事了30余年的儿科临床工作,总结出了十大治疗法则: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曲、厚朴。
(2)导滞攻下法:按“
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
(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感染性腹泻。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常用药物如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草等。
(6)利水渗湿法:“湿胜则濡泻”,中医治疗腹泻重视调中分利,常采用利水渗湿法。常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7)涩肠止泻法:久泻肠滑不止,按“滑需固涩”法则,可采用涩肠止泻法。常用固涩药物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乌梅、罂粟壳等。
(8)行气消胀法:腹泻出现肠胃气滞,腹脘胀满时,应采用行气消胀法,常用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砂仁、枳壳等。
(9)养阴清热法:泄泻日久,津液亏损,出现伤阴证候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常用养阴清热药物如西洋参、沙参、元参、石斛、乌梅、杭芍等。
(10)扶阳固摄法:泄泻日久,阳气衰微,出现伤阳证候时,宜扶阳固摄。常用扶阳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以上所举治泻十法,皆为常用之法。其中温、清、消、补法是主要的,特别是分利法在治疗腹泻时应用更广,如“清热化湿”、“祛寒燥湿”、“温中健脾利湿”等,因“
泻皆兼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从临床实践来看,泄泻病机虽然变化多端,总不离乎脾伤积湿,治法初宜调中分利,继用芳香燥湿,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有食积则消导,有湿热则清利,久必升提,滑须固涩。掌握辨证施治法则,则不至顾此失彼。但临床上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纯存在着,如虚与寒、实和热多并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开,临床上须随证应变。此外,还应注意下列之点:
①清热苦寒汤药,不可长期饮服,因过服苦寒,则损伤脾胃;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多,因淡渗分利太过,则招致津枯阳陷;③补虚药品,不可纯用甘温,因太甘则生湿;④固涩之剂,不可过早使用,因固涩过早,则积滞未消,余邪残留;⑤攻下之剂,不可多用,因攻伐过甚,则损伤元气,对体弱病儿更应慎用。
相关参考
泄泻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便次增多,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或伴不消化食物,或夹有黏液为主的病症。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虽四时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加一定药物配方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体表一定腧穴上熏灼,或借艾火热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的一种外治法。 一般临床上对小儿艾灸时间宜短不宜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加一定药物配方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体表一定腧穴上熏灼,或借艾火热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的一种外治法。 一般临床上对小儿艾灸时间宜短不宜
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与成人有差异,因此临床用药物治疗疾病时,首先要考虑尽量避免副作用。中医学中有一种用食物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食疗”。用食物代替药物治疗小儿的部分疾病,不仅避免了药物带来
小儿推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生均广泛运用。此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及脏腑调和的作用,从而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适用于治疗5岁以下小儿的某些疾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小儿推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生均广泛运用。此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及脏腑调和的作用,从而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适用于治疗5岁以下小儿的某些疾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小儿腹泻,即现代医学所称之消化不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以数月至二、三岁之婴幼儿易患此病。其特点是大便泻下暴注稀薄如水,或加有不消化的食物,或吐泻并见,日泻数次甚至数十次。由于病情转变迅速
小儿针刺在选穴治疗上与成人大体相同,但因不易取得合作,故在手法上、补泻关系上有一定区别。一般要求取穴少而精,针刺宜浅刺、速刺而不留针,手法宜轻而不宜重。小儿针刺不像成人那样有气感传导,只能凭施术者心领
小儿针刺在选穴治疗上与成人大体相同,但因不易取得合作,故在手法上、补泻关系上有一定区别。一般要求取穴少而精,针刺宜浅刺、速刺而不留针,手法宜轻而不宜重。小儿针刺不像成人那样有气感传导,只能凭施术者心领
小儿泄泻,多发于夏秋季节。引起本病的原因多为喂食过多,多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婴儿断奶时喂食不当,或吃了不洁食物等,其他如受凉感冒也可以引起泄泻。泄泻的次数,轻者一天几次,重者十几次,大便像蛋花汤样,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