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osted 心室
篇首语:既然认准一条路,就别去打听要走多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治疗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室性心动过速可使冠状血量平均降低60%,使脑循环血量降低40%~75%,肾血流量降低60%,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需及时予以处理。但由于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故又给药物治疗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处理时必须二者兼顾。
(1)异丙肾上腺素
作用:可选择性兴奋心脏高位起搏点(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并减轻心室复极不均现象,从而避免折返激动的形成。
用法及剂量:异丙肾上腺素0.5~2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并密切进行心电图监护。若室性心动过速纠正后仍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继续维持静脉滴注,或改为舌下含化10毫克,每2~4小时1次。
(2)硫酸镁
作用:镁剂可阻断细胞钾的外移,并可提高室性过早搏动和心室颤动的阈值,从而降低心脏对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对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较好。
用法及剂量:20%硫酸镁10~20毫升,中等速度注射(较缓慢注射更为有效)。以后每4小时静脉注射1次,每次5毫升,共24小时;第2日每6小时1次静脉注射,每次5毫升;第3日每8小时1次,每次5毫升;第4日至第5日每日1次,每次5毫升,均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应进行心电图监护,并注意血压及呼吸的变化。
(3)利多卡因
作用:利多卡因在一般治疗剂量下不影响心室内传导,并使蒲金野纤维与心室肌连接处的传导改善,有利于消除单向及双向传导阻滞,故亦可有效。
作法及剂量:首剂50毫克,溶于10%葡萄糖溶液40毫升静脉注射,以后则以每分钟2~3毫克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但2小时总量不宜超过300毫克。
(4)异丙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合用:其用法及剂量同上述。
(5)溴苄铵
作用:溴苄铵可提高心室致颤阈,消除心室内折返激动,加速传导,加强心肌收缩力及增快心率,故较其它药物更适用于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室性心动过速。但由于其有效率不太高,所以只有当其它药物无效时方可选用。
用法及剂量:静脉注射1次250毫克,每6~8小时1次。肌肉注射第1次250~500毫克,每1~2小时1次,每次递增100~200毫克,直到有效或达到用量2000毫克为止。口服100~400毫克,每日3~4次。
(6)忌用对心肌抑制作用比较强的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及洋地黄等。
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心室超速起搏,起搏频率快于室率10~20次,一般在100~200次。
相关参考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如下: (1)洋地黄中毒所致者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及利尿剂。 ②钾盐治疗:病情较重或同时伴有频发室性过早搏动者,可静脉滴注氯化钾。取氯化钾1.5~2克,溶于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如下: (1)洋地黄中毒所致者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及利尿剂。 ②钾盐治疗:病情较重或同时伴有频发室性过早搏动者,可静脉滴注氯化钾。取氯化钾1.5~2克,溶于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如何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均可使QRS波群增宽,畸形,酷似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要点是房性心动过速在每个QRS波群前均有P波,如果室律十分均齐,极度频速,发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如何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均可使QRS波群增宽,畸形,酷似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要点是房性心动过速在每个QRS波群前均有P波,如果室律十分均齐,极度频速,发
心电图表现为具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特点的同时,P`-R`间期延长或房室传导比值出现2∶1或3∶2、4∶3等文氏现象。即房室传导比值不固定者,室律不规则。
心电图表现为具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特点的同时,P`-R`间期延长或房室传导比值出现2∶1或3∶2、4∶3等文氏现象。即房室传导比值不固定者,室律不规则。
1.P-R间期延长大于50%或出现Ⅱ°房室传导阻滞大于30分钟持续存在。 2.出现两次短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3.消融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持续2分钟以上。 4.用异丙基
1.P-R间期延长大于50%或出现Ⅱ°房室传导阻滞大于30分钟持续存在。 2.出现两次短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 3.消融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持续2分钟以上。 4.用异丙基
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突发的或慢性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或是心动过速后的停搏等。
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突发的或慢性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或是心动过速后的停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