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发病年龄与预后有何关系?
Posted 血压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血压发病年龄与预后有何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与预后关系密切。英国医生对1000多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近
30年的追踪观察,并对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与总人口的预期死亡率作了比较,发现在30~39岁年龄组,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是总人口预期死亡率的7.5倍;40~49岁年龄组是4.91倍;5
0~59岁年龄组是2.2倍。如果高血压病人的发病年龄超过60岁,则其死亡率并不比预期死亡率大。除40~49岁年龄组外,其他所有年龄组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这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愈小,则预后愈差,这就提醒那些年龄在60以下,有猝死家族史及舒张压持续在16.0kPa(120mmHg)以上者,应积极及时地进行有效的治疗。
家庭血压监测所得的血压值常低于诊所血压测量值,而与动态血压值相近。采取在家自己或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具有如下好处:
(1)可以克服运动和精神活动对血压变化的影响,发现早期短暂的血压升高,减轻心理焦虑紧张,避免“白大衣现象”的产生。
(2)确定临界高血压的血压水平。
(3)在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后,可以监测血压是否得到满意的控制,观察药量增减的效果,了解血压高峰出现的时间,以及可能与药物有关的副作用,发生的时间及与血压的关系,帮助医生评价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
(4)通过患者自己测量血压,有可能增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家庭血压监测者必须是受过医生指导的,能够正确测量血压的患者或其家属。神经过敏,焦虑不安的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家庭监测。
目前,高血压患者甚至有些健康老人,在家自测血压或由亲属帮助测量血压者越来越多。国外有人做过一次有意义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经过数日至数周的训练后,均能准确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其中半数以上患者对自测血压充满信心,能自觉地每周测量一次血压,有些患者还能自告奋勇为他人测量血压,其中约有1/3的患者能根据自测血压的高度,正确地调整降压药。由于亲眼看到自我治疗的降压效果,从而增强了治疗信心,提高了服药的自觉性。
由于医院环境的影响,加上部分病人见到医生心情往往紧张,血压可暂时性升高,有人称之谓“白大衣现象”,这种血压升高约10分钟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家庭自测血压可避免以上人为的因素,从而反映出患者的实际血压水平,这对指导患者用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家庭自测血压使用的血压计多不是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据统计,约30%用气压或血压计测到的血压值与标准测量可相差0.53kPa(4mmHg)左右。另外,测压者操作不正确及袖带不合适,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这些都是在家测量血压时应注意避免的。
相关参考
外界环境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因素,有人称为允许因素。因为只有遗传因素还不足以引起高血压,必须在允许因素的影响下才能发病。外界因素包括职业、经济、劳动种类、文化程度、人际关系等,它们通过精神和心理因素影响
外界环境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因素,有人称为允许因素。因为只有遗传因素还不足以引起高血压,必须在允许因素的影响下才能发病。外界因素包括职业、经济、劳动种类、文化程度、人际关系等,它们通过精神和心理因素影响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据报道,美国高血压病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 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 .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据报道,美国高血压病患者脑梗塞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 2~3倍。日本是世界上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高血压病人患脑血管病者是正常人的13 .1倍。在我国有人报道,80
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称为肥胖。标准体重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8 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
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称为肥胖。标准体重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儿童标准体重(公斤)=年龄×2+8 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为轻度肥胖,
自60年代初广泛使用口服避孕药以来,人们一直注意口服雌孕激素避孕药对生育年龄妇女的利弊,特别是避孕药对高血压、心脏病人的不利影响。对此国外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妇女服用复方雌孕激素避孕
自60年代初广泛使用口服避孕药以来,人们一直注意口服雌孕激素避孕药对生育年龄妇女的利弊,特别是避孕药对高血压、心脏病人的不利影响。对此国外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妇女服用复方雌孕激素避孕
1930年有人首次在尿及胰腺中发现了蛋白质胰舒血管素,又称激肽释放酶。以后在血浆及许多组织发现存在着激肽释放系统。此系统除参与炎症反应、致痛等作用外,还是重要的内源性降压系统,与高血压发病也有关系。
1930年有人首次在尿及胰腺中发现了蛋白质胰舒血管素,又称激肽释放酶。以后在血浆及许多组织发现存在着激肽释放系统。此系统除参与炎症反应、致痛等作用外,还是重要的内源性降压系统,与高血压发病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