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高血压病是怎样认识的?
Posted 高血压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对高血压病是怎样认识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文献中对其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和防治方法早有记载,如《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肾虚则头重高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千金方》指出:“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亢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肝厥头痛必多眩晕”。认为头痛、眩晕是肝火厥逆所致。《丹溪心法》说:“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本病的另一种原因。这些都说明了中医对高血压早有认识。
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主要证候、病程的转归及并发症,目前比较一致认为,应属中医的“头痛”、“眩晕”、“中风”的范畴。而头痛、头胀、心悸、失眠、眩晕、胸痛、颈强、肢麻、舌强、腰痛、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症状,都可以是高血压病的表现。每一种症状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而不同的症状可以由相同的病因和病机引起,这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不同点。
中医认为,本病可由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因素所引起。
(1)精神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伤肝阴,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头目。肝肾两脏关系密切,肝火也可灼伤肝肾之阴,形成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2)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致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可以化热,热又能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也能发为本病。
(3)内伤虚损如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者,由于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内风易动。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人体阴阳消长失调,特别是肝肾阴阳失调。因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成了下虚上盛的病理现象,故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而肾阴亏损,不能滋养于心,心亦受累,故见心悸、健忘、不寐等症。病久不愈,阴损及阳,则往往导致肾阳不足,兼见畏寒,肢冷,阳痿,夜尿增多等阳虚证候;亦可阴损于前,阳亏于后,最后形成了阴阳两虚之证。阳胜又可化风化火,肝风入络则见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肝火上冲,可见面红目赤,善怒。风火相煽,灼津成痰,若肝阳暴亢,则阳亢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扰乱心神,蒙蔽清窍,发生中风昏厥。
此外,奇经的冲任二脉,冲脉主血海,任脉主一身之阴,与肝肾也有密切关系,也能引起肝阳上亢,甚至肾阳亦衰,成为阴阳两虚,兼有虚阳上扰之证。
相关参考
中医对梅毒的病因病机是怎样认识的? 早在16世纪,中医就对梅毒有较明确的认识,对梅毒的治疗更是世界领先。中医学把本病的病因叫"霉疮毒气",并认为,霉疮毒气侵犯人体,或从肺脾而入,或从肝肾而入,循经
中医对蚕豆病是怎样认识的? 蚕豆病以进食蚕豆后出现黄疸为特点,相当于中医“黄疸”、“谷疸”的范畴。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谷疸”的专门论述:“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上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
中医对蚕豆病是怎样认识的? 蚕豆病以进食蚕豆后出现黄疸为特点,相当于中医“黄疸”、“谷疸”的范畴。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谷疸”的专门论述:“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上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
中医对卟啉病是怎样认识的? 卟啉病是卟啉代谢障碍直接影响到血红素合成而出现的贫血、腹痛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不定,或在脐周,或在右上,或在右下,甚至全腹部。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由
中医对卟啉病是怎样认识的? 卟啉病是卟啉代谢障碍直接影响到血红素合成而出现的贫血、腹痛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不定,或在脐周,或在右上,或在右下,甚至全腹部。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由
中医对血与五脏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认为,血液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具体表现在血的生成、运行、贮藏、统摄等各个方面。 (1)血与心 血液具有营养作用,脉是血行的隧道,心脏则是血
中医对血与五脏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中医认为,血液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具体表现在血的生成、运行、贮藏、统摄等各个方面。 (1)血与心 血液具有营养作用,脉是血行的隧道,心脏则是血
心律失常病人可同时出现胸痹之证候,而中医对胸痹的病因认识可归纳如下: (1)寒邪内侵:素体阳衰,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血行不畅,而成胸痹。 (2)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
心律失常病人可同时出现胸痹之证候,而中医对胸痹的病因认识可归纳如下: (1)寒邪内侵:素体阳衰,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血行不畅,而成胸痹。 (2)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
心律失常病人如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快速性房颤、室上性心动过度等心律失常,可出现眩晕,乃至晕厥。而中医对眩晕的病因认识可归为: (1)情志所伤:恼怒过度,导致肝气郁结,化火上逆,或伤肾阴,阴虚阳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