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L型细菌尿路感染,其发病机理如何
Posted 细菌
篇首语: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L型细菌尿路感染,其发病机理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所谓L-型细菌是因细菌变异而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的细菌,又称细胞壁缺陷型细菌。1935年Klieneberger在研究念珠状链杆菌时发现,以其当时所在的Lu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L命名为L-型细菌,1960年人工诱导成功。L-型细菌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均与原菌不同,多与一些反复发作,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后的感染性疾病有关。有人认为:20%~30%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是由L-型细菌引起,由于普通尿液细菌培养阴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球菌、杆菌、弧菌以及真菌在一定条件下,都可演变为L-型。据国内报道,引起尿路感染的L-型细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约占75%,革兰氏阴性杆菌约占20%,其中,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此点与一般细菌型引起的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有明显差异。
关于L-型细菌尿路感染的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与长期大量使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常有这种现象,急性尿路感染在用抗生素治疗后,往往转为慢性或反复发作,其机理可能与部分细菌转变为L-型有关。如抗生素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杀灭细菌,反而诱导L-型细菌的形成,导致耐药菌的出现,这是临床上尿路感染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另外,体内的抗体、补体、溶菌酶、肾髓质的高渗、尿液中的高浓度尿素、低pH均可诱导细菌变为L-型。L-型细菌在低渗或等渗培养基中不易生长,而能在肾髓质高渗环境下存活与返祖,引起尿路感染的复发,故尿液L-型细菌培养尤为重要。细菌的许多致病性与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有关,失去细胞壁的L-型细菌仍有一定的致病性,也有人认为L-型细菌的致病性与其返祖有关。L-型细菌的持续存在则与疾病的慢性过程有关。
相关参考
L-型细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轻微,常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而发热及白细胞增高者少,故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患者多有长期不正规使用抗菌药病史,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常为慢性肾衰的原发病。其诊断依据是尿
L-型细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轻微,常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而发热及白细胞增高者少,故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患者多有长期不正规使用抗菌药病史,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常为慢性肾衰的原发病。其诊断依据是尿
很多年以来,临床医学中研究的尿路感染,多指一般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即非特异性尿路感染。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对L-型细菌、真菌、寄生虫尿路感染以及男性、小儿、妊娠期、慢性肾衰并发的尿路
很多年以来,临床医学中研究的尿路感染,多指一般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即非特异性尿路感染。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对L-型细菌、真菌、寄生虫尿路感染以及男性、小儿、妊娠期、慢性肾衰并发的尿路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所致,在致病菌中许多属于条件致病菌。尿道是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健康成年女性尿道前端1厘米和男性的前尿道3~4厘米处都有相当数量的细菌寄居。由于尿道具有防御能力,从而使尿道与细菌、细菌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所致,在致病菌中许多属于条件致病菌。尿道是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健康成年女性尿道前端1厘米和男性的前尿道3~4厘米处都有相当数量的细菌寄居。由于尿道具有防御能力,从而使尿道与细菌、细菌
妊娠期是女性尿路感染最易发生的时期,1986年全国9个单位对30196名女性人群进行了调查,妊娠期的367人中发生尿路感染者39人,发病率高达10.6%,是已婚非妊娠期妇女尿路感染者的4倍,是全体非妊
妊娠期是女性尿路感染最易发生的时期,1986年全国9个单位对30196名女性人群进行了调查,妊娠期的367人中发生尿路感染者39人,发病率高达10.6%,是已婚非妊娠期妇女尿路感染者的4倍,是全体非妊
由于小儿尿路感染非特异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因此,小儿尿路感染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尿液细菌的检出,主要是尿液的细菌定量培养,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无菌的条件下留取尿液进行细胞学和细菌学的检查。临床上,收集新生儿尿
由于小儿尿路感染非特异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因此,小儿尿路感染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尿液细菌的检出,主要是尿液的细菌定量培养,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无菌的条件下留取尿液进行细胞学和细菌学的检查。临床上,收集新生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