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急性子宫颈炎?

Posted 黄柏

篇首语: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治疗急性子宫颈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急性子宫颈炎并不多见,但患病后症状明显。应积极治疗,以免转成慢性,或逆行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甚至盆腔炎。

  西医治疗本病以局部用药为主。急性子宫颈炎一般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可在阴道内及宫颈上涂喷磺胺粉或呋喃西林,每日1次。若合并有霉菌、滴虫或淋菌性阴道炎时,应先治疗主病。

  中医治疗急性宫颈炎仍分内治法、外治法。内治法是辨证施治。将本病分为二型:湿热型、热毒型。

  (1)湿热型:治以清利湿热。方用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加减。

  处方:猪苓12克茯苓15克车前子20克(包)茵陈10克黄柏10克牛膝10克山C12710克泽泻10克

  水煎服。

  (2)热毒型:治以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味。

  处方:蒲公英1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山C12710克败酱草15克。

  水煎服。

  若阴部瘙痒明显,可加白鲜皮10克,蛇床子10克以燥湿止痒。

  外治法有局部上药及熏洗坐浴等。

  局部上药:清洁散(《现代中西医妇科学》)。

  处方:蒲公英12克地丁12克蚤休15克黄柏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生甘草10克冰片04克儿茶1克。

  将上药研成细末,喷涂于患处,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熏洗坐浴方:蛇床子散(《中医妇科学》1979年版)。

  处方: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0~15克。

  将上药煎汤约1000毫升,趁热熏洗,然后坐浴,一日1~2次,10次为1疗程。

  阴道灌洗方(《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

  处方:蛇床子黄柏苦参贯众各20克川椒10克生地榆10克。

  上药煎水冲洗或灌洗阴道深处,每日2次。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不要进食辛辣、肥腻食品。

相关参考

急性子宫颈炎是如何发生的?

急慢性宫颈炎相比,急性宫颈炎的发病率要低得多。急性宫颈炎可因化脓性细菌直接感染宫颈而得,也可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发生。引起急性子宫颈炎的病因常为:  (1)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分娩或流产引起

急性子宫颈炎是如何发生的?

急慢性宫颈炎相比,急性宫颈炎的发病率要低得多。急性宫颈炎可因化脓性细菌直接感染宫颈而得,也可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发生。引起急性子宫颈炎的病因常为:  (1)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分娩或流产引起

急性子宫颈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发生急性子宫颈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白带增多,色黄,呈脓性。可伴有下腹部坠痛、腰骶酸痛,或见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妇科检查时见阴道中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子宫颈充血、水肿,宫颈管内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自

急性子宫颈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发生急性子宫颈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白带增多,色黄,呈脓性。可伴有下腹部坠痛、腰骶酸痛,或见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妇科检查时见阴道中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子宫颈充血、水肿,宫颈管内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自

中医对急性子宫颈炎有何认识?

急性子宫颈炎亦属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范畴。其发病机理为经期产后,胞脉空虚,由于摄生不慎或房事不洁,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侵犯胞宫。常分为二型:湿热型、热毒型。  湿热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

中医对急性子宫颈炎有何认识?

急性子宫颈炎亦属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范畴。其发病机理为经期产后,胞脉空虚,由于摄生不慎或房事不洁,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侵犯胞宫。常分为二型:湿热型、热毒型。  湿热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

什么是子宫颈管炎,如何治疗?

子宫颈管炎也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又称为宫颈内膜炎。它的病变只局限于宫颈管粘膜及其下方组织,常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子宫颈肥大,有时宫颈管粘膜增生并向外突出。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口发红、充血。子宫颈阴道

什么是子宫颈管炎,如何治疗?

子宫颈管炎也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又称为宫颈内膜炎。它的病变只局限于宫颈管粘膜及其下方组织,常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子宫颈肥大,有时宫颈管粘膜增生并向外突出。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口发红、充血。子宫颈阴道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由于病程长,组织已发生纤维化改变,因此治疗过程也比较长。治疗本病,首先要治疗慢性宫颈炎,以减少患病途径。抗生素可用于有急性发作的病人,一般不适合长期使用。平时可采用物理疗法与中药治疗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由于病程长,组织已发生纤维化改变,因此治疗过程也比较长。治疗本病,首先要治疗慢性宫颈炎,以减少患病途径。抗生素可用于有急性发作的病人,一般不适合长期使用。平时可采用物理疗法与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