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Posted 细胞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机理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脑组织的液体含量较多,引起脑容积增大称为脑水肿。脑梗塞后脑水肿有二类: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前者发生于缺血后1~3天;后者发生于1~6天,第3~4天为高峰。脑细胞毒性脑水肿特点:水肿液主要分布于细胞内。包括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外间隙不但不扩大,反而缩小,灰质虽有弥漫性病变分布,但主要变化见于白质。此种脑水肿主要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缺氧如心跳骤停、窒息、脑循环中断。
  (1)血管源性脑水肿为最常见的一种,见于脑外伤、肿瘤、出血、梗塞等,主要发病机制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点是白质的细胞间隙有大量液体积聚(细胞外间隙扩大)且富含蛋白质。灰质无此变化。灰质主要出现血管和神经元周围胶质成分肿胀(胶质细胞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微血管通透性增强。血脑屏障(毛细血管紧密联结、外周胶质细胞包围)正常时,组织液几乎不含蛋白、水肿液含较多蛋白质,表明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用铁蛋白作示踪剂发现,水肿液是径内皮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通道渗出并扩展的。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与5—HT↑及自由基损伤了内皮细胞有关。
  (2)细胞毒性脑水肿,此类脑水肿,微血管通透性不增高,目前认为是脑细胞摄水增多而致肿胀。急性缺氧时,ATP生成减少,依赖ATP供能的钠泵活动减弱,Na+不能向细胞外主动转运,水分进入细胞内以恢复平衡,造成过量的Na+和水在细胞内积聚而致脑水肿。有资料表明自由基使脑细胞膜多价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从而损伤膜的结构和功能,在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发生上起重要作用。
  由于脑水肿和脑细胞坏死是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脑细胞坏死是不可逆的,因而防治脑水肿则是临床上治疗的重点。

相关参考

简述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五点)

(1)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病基础,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溢,聚集于脑细胞外间隙所造成;  (2)脑细胞代谢障碍:各种原因引起脑细胞缺氧缺血,细胞内ATP减少,钠泵不能正常工作

简述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五点)

(1)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病基础,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溢,聚集于脑细胞外间隙所造成;  (2)脑细胞代谢障碍:各种原因引起脑细胞缺氧缺血,细胞内ATP减少,钠泵不能正常工作

简述低温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只是低温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低温还可通过其他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1.稳定细胞膜,可维护离子内环境稳定。  2.抑制K+外流,(K+与Mg2+有协同

什么叫脑心综合征,发生机理是什么

急性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损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时,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

什么叫脑心综合征,发生机理是什么

急性脑部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损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时,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

简述脑缺血后再灌注损害的发生机制。

研究证明全脑缺血持续30min~60min,神经元损伤大部分是不可逆的。当循环恢复脑再灌注后,上述缺血仍继续发展,神经细胞坏死是再灌注后才出现,提示重建脑循环后的再灌注损害可能是脑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脑血管病人脉搏体温变化有何意义

急性脑循环障碍,主要由于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引起。无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均有程度不等的脑水肿和颅内高血症,病人血压增高而脉搏变得缓慢有力。当收缩压上升至26.7kPa(200m

脑血管病人脉搏体温变化有何意义

急性脑循环障碍,主要由于严重的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引起。无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均有程度不等的脑水肿和颅内高血症,病人血压增高而脉搏变得缓慢有力。当收缩压上升至26.7kPa(200m

有些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一时性脑缺血

一时性脑缺血,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机理目前有脑血流动力学与微栓塞学说两种观点。本病在老年患者,其死亡率2倍于一般人口,其中1/2死于心肌梗塞,1/4死于脑梗塞,另1/4死于其他原因。  一时

简述外伤性血管源性脑水肿及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发生机制。

外伤引起的脑水肿基本上属于血管源性的脑水肿。由于颅脑损伤,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量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到血管外,进入到白质内的细胞或细胞的间质内,使脑体积增大。此外,脑外伤后由于呼吸抑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