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学知识 从鱼体寄生到水底生活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趣味科学知识 从鱼体寄生到水底生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般贝类在发育过程中都要经过变态,其幼小个体无论从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与成蚌有很大不同。河蚌的幼体称钩介幼虫,一般需要寄生在鱼体的鳍、鳃和体表发育一段时间才能成为幼蚌。
进行蚌的人工繁殖是大规模人工培育珍珠的需要。在繁殖前,雌雄河蚌按1∶1的比例间隔吊养。繁殖池必须有一定的水流,池子可以做成水泥池或土池。池深15~25厘米,每个池的面积在1~2平方米为宜。可以数个、数十个连成一片。池子上面要搭棚或盖屋顶,以防风雨及日晒而引起的池内青苔大量繁殖。新建的池子要用水浸泡7~10天,并进行消毒。
选择3~6龄的健康无病、贝壳珍珠层厚、色泽鲜艳、蚌厚缘较宽大的蚌用作亲蚌。1只成熟亲蚌可产钩介幼虫40万只左右。选好后的亲蚌放入聚乙烯网袋,每袋放2~3只,集中吊养在水面30厘米下的水层中。三角帆蚌在4月上中旬性腺发育成熟,开始产卵、排精。精卵在雌蚌外鳃中受精发育,雌蚌此时的外鳃明显膨大。当4月底到6月初,水温18~25℃,胚胎发育成钩介幼虫,再排出体外。6月下旬水温23~26℃,以后排出的幼虫逐渐减少。水温低的水域,可以延迟到8月份。
因为排出的钩介幼虫如找不到寄生鱼,就会死亡。所以我们应选择15~20厘米、体质健壮的黄鱼来取苗。没有黄鱼时可以用鳙鱼代替。一般每繁殖1万只幼蚌准备0.5公斤鱼。
如果将抱有钩介幼虫的母蚌置于空气中干燥1小时,或在弱阳光下干半小时再放回水中,可以刺激母蚌很快释放钩介幼虫。当母蚌间歇地闭启两壳,从出水孔中排出絮状粘物,大约过15~20分钟,要轻轻搅动水体,使絮状团块的钩介幼虫散开,并及时放入黄
鱼进行静水采苗,同时加入适量的新鲜水。约15~30分钟后,当鱼鳃上有较多的小白点时,说明采苗情况良好。这时应将鱼及时捞出,放入流水育苗池培育。每尾鱼寄生的钧介幼虫以500~800只为度,寄生太多,鱼也会死亡。天气晴朗,水温30℃左右采苗,效果较好。
每平方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钩介幼虫的小鱼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不可过速。每天要给寄苗鱼投喂饵料,让其正常生长。在水温30℃以上,钩介幼虫只需寄生4~7天,便可成熟。25~30℃则需7~9天。寄生在鱼体上的钧介幼虫,脱落后即开始营自由生活,这个过程叫做脱苗。
脱苗前1~2天,就不再给寄苗鱼喂食。轻轻捞出寄苗鱼,放在盛有水的容器(桶、盆)内。等育苗池清洗干净,换上新鲜水,再将寄苗鱼放入池中。要经常检查鱼鳃,观察脱苗情况。根据经验,鱼鳃上的白色小点比寄生初期更加突出,即快要脱落了;鳃上小白点消失即蚌苗已经脱落。此时可及时将寄苗鱼捞出。脱苗后的育苗池要适当加大水流,以增加氧气和饵料的供应。
相关参考
我们知道,天然贝类都是生活在水底的,它们喜欢在泥沙中爬行。但是生产上为了达到有计划的“放牧”,就要把育珠蚌拴养在水体一定的区域,一定的水层,以达到均匀分布,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珍珠母贝也像其他任何动物一样,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的原因,在其生命过程中有时也会产生疾病。特别是在人工养殖和进行了育珠手术后,由于改变了它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密度,所以影响到育珠蚌的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小朋友可能会感觉到人的高矮差别十分明显,有的人高达2米以上,有的人矮得还不到1米高,这是为什么呢? 身体高矮的原因比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
月球仪的产生,实在是一桩很偶然的事。70高龄的英国老人亚瑟?华特逊,自退休便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可做,每天就呆在家中看看电视,报纸,偶尔饮点酒消磨时光。有一天,亚瑟从电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