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全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特点,原因和背景
Posted 商业银行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识大全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特点,原因和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特点,原因和背景
特点:
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贷款
利率政策
常备借贷便利
原因: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络,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经过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已相当突出,当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面临化解金融风险和防范出现新的更严重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二是当时尽管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三是由于过去我们长期实行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企业高负债经营,自有资金比例很低,再继续大幅度增加贷款,不良贷款问题会更加突出;四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增发国债,银行参与购买,其本身就包含了运用货币政策支援经济增长的内容。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1998~200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间,与过去一些年代货币和信贷大起大落相比,近几年我们终于把货币信贷的增长调控得比较平稳了。二是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一系列信贷政策的推动下,个人住房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和农业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当年贷款新增额中上述三项贷款大体占七成,信贷结构的这种调整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保持了国内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1997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开始出现支付问题,近几年利用通货紧缩时机增加再贷款,帮助地方政府关闭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保持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对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也符合我国国家利益,这几年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四是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1998年1月1日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后的这几年,公开市场操作实际成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几年来,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基本保持在 7%~8%,物价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动。虽然我们还不能精确估计经济的低通胀、高增长,货币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这几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物价的持续平稳,的确是与货币和信贷的持续平稳增长同时出现的。回顾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国经济多次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波动,虽然每次原因都比较复杂,但每次经济波动都同时伴随着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无疑是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重要条件。近几年,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方针,我们坚定地将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在具体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
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
2006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信贷总量增加较多,金融执行总体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2006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上半年累计现金净回笼563亿元,同比少回笼57亿元。2006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高位执行、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使2005年出现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之间差距加大的趋势有所改观。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受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影响,企业对活期存款的需求有所上升。
二、金融机构存款稳定增长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2%,比年初增加3.3万亿元,同比多增604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比年初增加3.2万亿元,同比多增6324亿元;外汇存款余额1610亿美元,同比下降2.6%,比年初增加88亿美元,同比少增17亿美元。
2006年以来,存款期限结构出现了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余额占比上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2005年出现的存款定期化趋势。
6月末,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年初增加8052亿元,同比多增2564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多增2820亿元,定期存款同比少增256亿元。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1169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存款同比多增1502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同比少增333亿元。6月末,财政存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1%,比年初增加4375亿元,同比多增558亿元。
三、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6068.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比年初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外汇贷款余额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5%,比年初增加75亿美元,同比少增87亿美元。
2006年以来贷款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较快,投资专案较多,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二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持续积累、外汇大量流入导致流动性充裕,给银行扩张信贷提供了资金条件;三是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后更加注重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通过扩张贷款增加盈利的动机增强。
从投向上看,上半年企业用于流动资金的人民币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多增340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21亿元,同比多增913.2亿元,其中二季度票据融资增加316.1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多增3835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同比多增1553.7亿元。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372.1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的93.1%。新增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投向上述行业的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了6562亿元。
分机构看,2006年上半年,除政策性银行外,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均同比多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9185.3亿元,同比多增4082.5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别增加4918亿元、1641亿元和3504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724亿元、745亿元和587亿元;政策性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444亿元,同比少增274亿元。
四、基础货币平稳增长
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比年初下降1247亿元,同比少下降246.3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3.1%,比上年同期低0.62个百分点。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2.5%,股份制商业银行为4.2%,农村信用社为5.7%。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略有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金融机构2006年第二季度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统计显示,二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一季度上升1.71个百分点,实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一季度分别下降1.66和0.04个百分点。
表1:2006年二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单位:%
注:城乡信用社浮动区间为(2,2.3]
资料来源: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备案表
受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略有上升。二季度,商业银行人民币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5%,为基准利率的1.03倍,利率水平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固定利率贷款占比为85.16%,加权平均利率为6.05%,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浮动利率贷款占比为14.84%,加权平均利率为6.01%,比上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上半年,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有所上升。其中,二季度61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4%,比上季度下降0.07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0.39个百分点;37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3%,比上季度上升0.27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0.66个百分点。
受美联储连续加息、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影响,境内外币贷款、大额存款利率水平继续上升。6月份,3个月以内美元大额存款(占金融机构美元大额存款全部发生额的73%)加权平均利率为4.39%,比年初上升1.11个百分点;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5%,浮动利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23%,分别比年初上升0.9和0.71个百分点。
表2:2006年上半年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
单位:%
资料来源:商业银行外币利率备案表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5、6月份受我国贸易顺差资料和国际外汇市场主要货币走势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8元上下振荡。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956元,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0.94%。由于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有所贬值,对日元汇率升值幅度收窄,分别为贬值1.16%和升值5.17%。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9956元,最低为8.0705元;共有118个交易日,其中有66个交易日升值、52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波动幅度为0.21%;人民币汇率日均波幅为35个基点,在汇改至2005年底日均波幅17个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6月末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一年期合约报价为7.74元左右,贴水在2500点左右,基本稳定在按利率平价计算的远期贴水附近。
求助,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特点,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特点有哪些?
现在处于金融危机状态,需要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央行会大量收购国债,商业银行会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准备金率也会降低
只向“自己人”放水,等其他企业支援不了关门后,就可“改善”业绩!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特点
在实现经济软着陆之后,中国开始出现需求不足的矛盾。在此背景之下,尽管中央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开始逐渐趋松。从1996年5月到1999年6月,人民银行曾经7次下调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从1996年4月的10.98%下降到1999年的2.25%,同期1年期贷款利率从12.06%下降到5.85%。同时,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11月1日开始,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对于存款者来说,相当于第八次降息,按照利息税税率20%计算,居民从1年期存款中获得的利率就只有1.8%。
一、我们的利率政策究竟能走多远
真正意义上的第八次降息出现在2002年2月:1年期存款利率从2.25%降为1.98%,1年期贷款利率从5.85%降为5.3l%,准备金存款利率从2.07%下调到1.89%,20天、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从3.24%下调到2.7%、从3.5l%下调到2.97%、从3.69%下调到 3.15%、从3.78%下调到3.24%。由此,我们可以把始于1996年5月以来的货币政策视为降息周期。
第八次降息是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做出的。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此次降息是针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物价连续数月下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目的在于减轻企业借贷的利息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同时,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小于贷款利率,使得银行存贷款利率差异缩小,以鼓励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但是,中央银行的第八次降息政策对分流储蓄,刺激投资的作用仍然有限。中央银行从2002年2月21日开始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其利差以后,3月份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长率下降到只有14.2%,贷款同比增长率则上升为13.5%,同比增长率差突然从2月份的4.4%下降到3月份的0.7%。然而自此之后,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很快回升,在大约4%的水平波动,而不是维持在一个大大低于2002年2月同比增长率差的水平。这充分显示,第八次利率下调已经很难促使商业银行资金更多地实现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事实上,始于1996年5月的降息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巨集观经济对利率下降的反应迟缓而微弱。可以断言,如果我国利率在现有水平之上继续降息,结果迟早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因此,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利率的空间非常有限,利率政策实际已经基本走到尽头。
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我们不能不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很松。尽管我国的货币当局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中央银行8次降息以来推行的是一种趋于扩张的货币政策。然而,困扰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在实际利税上占40%左右,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在新增业机会中占90%以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此外,我国从2001年9月开始,通货紧缩现象又断断续续出现,特别是在2002年3月以后,物价水平始终处于下降状态。既然所有这些现象不是因为利率过高造成,那么是否是因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不足造成的呢?
二、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适度性的考察
关于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所谓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当代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体制中, 央银行既是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又是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者。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还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即受经济社会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影响,所以货币供给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数。
首先,就货币供给数量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仿佛并不存在问题。从2002年8月份的统计数字看,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8月份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狭义货币M1余额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1.57万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显然,广义货币增长被稳定在13—15%这一平稳区间,说明我国货币供给量指标具有外生性。
既然货币供给量是充分的,而货币又是通过金融中介输送到企业去的,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普遍感到紧张呢?难道是大中型企业掌握了过多的资金吗?实际上,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保持M2适度平稳增长的过程中是遇到困难的,但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借助于中央银行维持汇率水平的冲销操作,以外汇占款逐渐增多的形式,货币供给的预期目标才得以实现。据此,一些学者认为,中小企业之所以资金偏紧,是因为尽管我国货币供给连年增长,但是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中用于海外增值的外汇储备资产在持续增长,国内信用中用于支援政府支出的部分又迅速增长,以及由于银行贷款存量中一部分已被不良资产所抵消等原因。观察从1998年到2001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发现用于国外的资产总共增长了93.4%,而用于国内的资产仅仅增长了59.6%,并且从绝对额来看, 2001年158302亿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中竟有26425亿元未用于国内经济,而是以海外资产的形式流离在国外。
但是,上述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归结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因而货币供应总量用于国内信贷的货币量实际较少的分析是存在问题的。如果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平衡表来考察货币基数,应该是:
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权+对商业银权+对其它金融机构债权+其它有券?-?政府存款+其它专案净额?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而货币供应量同时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货币乘数,是两者的乘积。国外资产净额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冲销行为转化为人民币,又是通过银行的贷款行为转化为货币供给的,它和其它形式的专案,如对政府债权、对商业银行债权、对其它金融机构债权和其它有价证券等形成货币供给的方式并没有差异,只不过其它几项无需再通过中央银行将其转化为本币罢了。考察企业资金是否紧张不能孤立地从基础货币及其构成考虑,而只能从货币供应量总量及其组成结构角度考察。所以,得出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过多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基于以上逻辑,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考察,是借助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进行的。在货币当局不允许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前提下,作为一个理性的商业银行,在没有风险的条件下,它将首先选择为企业提供贷款,其次它会选择购买国债,最后才会选择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因为商业银行在这三项上的投资收益率是依次递减的。问题在于,在银行对企业信用了解不够充分的条件下,企业的道德风险很高,它们对给企业贷款的预期收益率会相当低,可能低于国债利率甚至低于中央银行储备金利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把剩余资金用于国债、用于超额准备金。一旦变为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这部分资金就失去了存款创造功能。同时,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银行资金用于从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也加大了对经济的紧缩作用。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是因为银行惜贷,商业银行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国债或中央银行储备金。
事实上,如果商业银行惜贷程度得到缓解,在货币基数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乘数得到扩大,我国的货币供给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即使中央银行能够准确控制货币基数,实现对货币乘数的完全控制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整个过程应该被视为内生的。
三、短期货币政策的灵活多元化与长期金融结构改革
?一?短期货币政策的灵活多元化
1.降低准备金利率
当前,为了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援力度,仅仅依靠中央银行下调利率是不够的,必须执行灵活多变的货币政策。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是,国家经贸委的一份对部分城市1688户企业的调查显示,88%的企业认为信贷资金“供应紧张”或“非常紧张”。看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应当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方面。
2002年8月,中央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援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支援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援,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实际上,这一指导性意见只能是权益之计。商业银行惜贷是从自身利润最大化出发,是它们比较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的结果。如果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硬让商业银行贷款给那些实际并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一旦将来发生风险,贷款难以收回,就很难说清究竟这个指导意见又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多少呆坏帐。
因此,中央银行的最佳选择应该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市场手段,疏导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由于2002年2月第八次降息几个月后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重新徘徊在4%的水平,商业银行拥有大量闲散资金不能贷出,它们的选择只能是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国债。
存款储备金政策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般来说,经济出现过热的时候,金融机构贷出资金的倾向加大,由未来期资金无法偿还所导致的贷款风险也随之上升时,中央银行就会提升储备金利率,甚至是升高储备金率,为经济降温;反之,中央银行会考虑降低储备金利率乃至储备金率,以刺激银行的贷款行为。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为6%,但在此之外,商业银行却有4~6%的超额准备金,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10%到12%都存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帐户上生息,而没有用于为企业提供贷款。中央银行已经在2002年2月将存款准备金利率从1999年6月10日的2.07%下调到1.89%,但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仍然在4%以上。因此,中央银行对下调准备金利率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事实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是不为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因此银行下调准备金利率也是可以有国别参照的。(见表)
2.逐渐减少国债正回购
除了用于超额准备金,出于银行经营压力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用于国债。到2002年5月末,金融机构持有国债9367亿元?不含财政对商业银行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比上年末增加1022亿元,增长12.2%; 占国债市场总量的56.7%,较上年末上升 3.3个百分点;占其资金总运用的比重为5.5%,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持有国债达82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6亿元,增长12.7%;占全部国债市场总量的50.2%,比上年末上升3.1个百分点;占其总资产运用的比重为6.3%,比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这表明,目前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持有大量国债、持有比重继续扩大的同时,已成为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人。
目前,国债已被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普遍用做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通过国债买卖实现信用的扩张或收缩,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通过债券回购这一交易方式来进行的。所谓“回购”,是指交易的一方?卖方?在卖出债券给另外一方?买方?的同时,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指定日期以双方约定的价格,由卖方向买方买回相同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交易。其中,所谓正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卖方的回购,而反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买方的回购。因为正回购带有降低中央银行债券资产存量的含义,所以正回购意味着中央银行在紧缩货币;反之,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反回购扩张货币。
当前,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造成货币增长过快的考虑,以及对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利率风险的考虑,中央银行从2002年6月25日起,到10月15日止,连续16次进行了正回购,已经将过低的债券利 率调整到合理的位置,目前没有必要再做拉高引导。从中国经济的巨集观面来看,我国从3月开始又出现通缩,而没有通胀压力。所以,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而增加货币供给是有空间的,这实际也是货币政策应对财政政策力度应当逐渐减弱的一种配合。基于这样的逻辑,即使中央银行不能进行反回购,正回购行为也应该逐渐淡出。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减少手中国债持有量,促使其向企业贷款。
一旦储备金利率继续下调,并且购买国债的收益大大下降,商业银行就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显然,与中央银行通过行政命令迫使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相比,实施上面的货币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会更小。但是,这种对策仍然只是一种短期策略。因为一旦商业银行已经把资金贷给了所有预期贷款回报率较高的客户而不再存在优质客户以后,它的选择可能是把资金用于库存,而绝不会贷给预期贷款回报率为负的客户。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更需要对现有金融结构进行调整。
?二?长期金融结构改革
1.大量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向中小金融机构增资扩股
限于资金约束,中小金融机构不能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在放出每笔贷款之前,它们都可能会对自己的贷款物件——中小企业做深入细致的考察。而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讲,它们既可以为大企业提供贷款,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更难于考察,即使中小企业实际拥有投资回报率很高的低风险专案,在大型商业银行看来,它们预期真实贷款收益率也会较低?因为他们给企业不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打了一个相对较大的权重?。其次,商业银行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其实差别不大,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小得多,所以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就显得非常高。举例来说,如果大企业一次贷款规模为1亿元,而1家小企业1次贷款250万元,那么,银行贷给小企业1亿元的交易成本大约是贷给大企业的40倍。
所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长期对策是建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一条思路是加快民间金融机构的建立,另外一条思路是对无效率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拆分。拆分的目的有两个,其中一条是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第二是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有规模而言,它们整体上市是非常困难的,拆分成为规模较小的地区性银行,将有助于通过股权结构的改变达到从根本上改变其银行治理结构的目的。第三条思路是对中小银行进行增资扩股。2001年11月 28日,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与南京城市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将以2700万美元价格,收购该银行1.5%的股权。2002年,杭州城市商业银行“引入民营资本的计划年内可以完成,届时民资占比将超过50%”,而财政股份将下降到30%左右。所有这些对扩大中小银行资本金,缓解中小银行贷款难都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与中央银行向中小企业增加再贷款相比,风险会更低。
2.实现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扁平化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五级管理制度,管理链条过长,资讯传导不畅,基层银行只是储蓄银行,而没有贷款职能,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神经末梢”实际已被砍去。所以,只有从银行组织结构上下功夫,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问题。例如,总行和一级分行应该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能,在提升经营层次上发挥主导作用;将二级分行转变为基本核算单位,上收支行的管理职能,将支行发展成为区域业务和产品分销中心。
3.降低企业融资额外成本,建立完备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体系不发达,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偏少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但从问题的另外一方面来讲,贷款担保体系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企业贷款不但需要支付银行利率,而且还要支付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和公证费,以及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和咨询费。举例来说,对于1笔100-1000万元的贷款,企业一般要支付贷款额度2.5-6‰的资产评估费,0.1-1‰的抵押登记费,0.2-0.3%的公证费。此外,贷款担保公司一般收取贷款额度的1.4-3.5%作为担保费用,还要外加0.3%的咨询费,使得企业不堪重负。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但担保面窄,这不但体现在被担保企业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担保品种上,仅仅侷限于个人消费信贷、企业贴现和银行承兑汇票上,民营企业田定资产投资贷款担保微乎其微,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也不到10%,尚未实现市场化运作。而对于减轻中小企业融资额外负担问题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建立更多市场化运作的信贷担保公司,通过相互竞争,降低担保公司的收费价格,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国外已经出现了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例项,但将国债资金投入到担保公司当中仍然不是最优策略, 因为这样做迟早会引发“问题担保”,不但不利于担保公司在竞争中降低执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能变相造成银行和企业的第二次“债转股”。
此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亟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过去没有完善的信用评级,以致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银行驻足不前。同样道理,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过去我国也没有相应的信用制度,所以在贷款过程中,无论银行还是消费者,都为确定个人资信程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贷款者融资成本加大。
4.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扩大利率浮动范围,实现利率市场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央银行禁止银行资金进入股市。首先,必须看到,中央银行的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尽管有中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但是我国股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股票基本不分红,使得对中国股市进行长期投资的价值变低,而只具炒作价值。但是,随着我国股市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允许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应该被人民银行重新列入议事日程。事实上,由于我国金融产品品种单一,资本市场不够活跃,造成商业银行资产单一,投资渠道狭窄,不利于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绩效,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区分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主要的是为资金需求方提供短期融资场所。它主要由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解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短期外汇市场构成。其中商业票据市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更具现实意义,因为票据融资方式与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强、金额小、周期短和频率高等特点相适应,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目前,由于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资金贷给大客户,而票据业务却具有能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天然优点,因此,票据业务的广泛开展就相当程度抵消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抑制。当前,为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援力度,中央银行增加再贷款,指导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又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限制,从而削弱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使得票据业务大幅萎缩。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再对金融机构的票据业务加强监管,而是改革对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实行比例控制的规定,转变为按照票据签发额与保证金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控制的制度,同时,要改变中小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准入上受到歧视的窘境,以最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和经济发展。
其次,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还远没实现。目前,我国唯一比较市场化的一个利率是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从统计数字来看,截止2002年7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解中心会员已经发展到660家,四大国有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是该中心的成员,这对于调剂银行之间的头寸余缺具有重大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进一步降低同业拆解市场的准入资格,允许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加盟,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和地区,以最终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援力度。
与此同时,应该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这样,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就能够在权衡自身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从而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拥有高收益专案的中小企业苦于无法得到银行贷款,愿意支付l0%的利率给银行,而且中小银行有权将贷款利率从中央银行规定的5.31%提高到l0%的话,中小银行就可能在同业拆解市场上从资金宽松的大银行手中获取更多的资金,贷给更多的企业;同时,大银行也解决了因为没有好的投资专案而使资金闲置的问题,并最终造成中小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双赢的结果。
5.小银行未必不存在大问题
是否将大银行拆分成小银行或者大量建立中小银行,银行惜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随之畅通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主要由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构成。按照一般逻辑,容易产生惜贷的应该是规模最大的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它银行惜贷程度应该相对较低。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借助上面的图线,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存贷比高低的总体次序。存贷比最高的是其它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次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然后是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城市商业银行,而处于最后一位的是农村商业银行,明视讯记忆体在惜贷问题。
按照常理,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都是规模较小的商业金融机构,它们与中小企业的亲和力应该更强,容易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惜贷矛盾应该并不严重,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与此同时,虽然2002年 l-7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存贷比呈逐月下降趋势,但惜贷现象并不是所有商业银行中最严重的。
为什么商业银行在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今天出现上述的存贷比格局呢?这主要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历史沿革、布局设点、业务种类和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解释。如果把城市商业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城市商业银行大都是从信用合作社转化而来,存在一定甚至钜额的呆坏帐,并且还有人员安置等历史包袱,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起点可以说是一清二白的,因此使得自身的拓展空间得以加大。其次,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受到了地域的限制,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往往大于不发达地区,效益也好于不发达地区;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自由选择分支机构设点,例如,招商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尽量把支行设在了具有经济发达、资讯畅通的优势地域。所以从总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加容易将资金运用到对应的优势专案上去。再次,就业务种类和品种创新而言,城市商业银行也相对逊色,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开办“个人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和“异地质押贷款”等等,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通过类似的分析,我们也不难得出为什么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同样也存在惜贷问题。但是,先天不足并一定就意味着惜贷问题就不能解决,因为几乎处于同一起点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不存在类似的问题,这恐怕是由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造成的。所以,在注重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作用的今天,中央银行必须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也出现严重惜贷的问题给予关注,而在短期内,由于我国12家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为中小企业贷款中发挥了较高的效率,中央银行应该通过再贷款等手段为它们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援。
最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面临经营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普遍加强了统一法人管理,上收贷款权,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县支行存贷比急剧下降。然而,由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无论是金融监管当局还是社会各界都给予其足够重视。当前国家信贷政策对于它们贷款行为的种种鼓励措施使得它们在惜贷问题上走的并不很远。但是进入2002年以来,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路下滑,一旦失去国家的政策支撑,惜贷问题会更加严重,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可行么
你觉得你的钱花的怎么样?
1.当前的货币政策
当前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含义可适度从紧来理解,也可适度宽松来理解,其核心是管理层将根据金融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而变化。
另,目前的财政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原因?(三四百字)
你可以考虑下工商银行的黄金定投。黄金定投是指投资者以人民币为货币资金,在约定的协议期间内,每月购买固定数量或金额的黄金,到期可以实物金条方式兑回黄金实物,也可将黄金售出。获得货币资金。基金定投相似,实物黄金定投业务的门槛相对较低,起步价只需几百元。
据说工行给这个新业务的口号是:“懒人”投资,轻松理财
美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ary policy)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所谓“量化宽松”,或称定量宽松,是指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到资产购买——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央行调控经济的常用工具是通过利率,以及创造储备以降低短期信贷市场的利率,特别是储备市场,也被称为联邦基金市场。但是,截至2008年12月,美联储已经创造了足够的储备来推动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零的水平,这是联邦基金利率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一旦到达这一水平后,如果想进一步宽松政策,美联储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储备,而这对短期利率并不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因此,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央行在短期利率处于或接近零时增加储备的政策。
相关参考
当前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不但源于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等经济因素,也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息息相关。这反映了__
当前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不但源于产业结构、贸易政策等经济因素,也与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息息相关。这反映了_____。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复杂多样的C、事物的性质是由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总体基本面良好,但经济下行压力大,为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总体基本面良好,但经济下行压力大,为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的基准利率。这一决定_____。A、运用财政政策刺激经
知识大全 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你认为我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你认为我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从2008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怕蔓延到本国实体经济,因此开始大量印发钞票,提出了4万亿的投资政策,然则我个人认为
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一)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型,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颁布至今已有15年历史,很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必须尽
我国当前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现阶段,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我国由于国际收支出现长期巨额顺差.所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扩大总需求.从而有利于消除贸易收支盈余.当然.为了缓解人
知识大全 我国当前采用何种性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相关经济指标值说明
我国当前采用何种性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相关经济指标值说明用官方的话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市场来看,今年M2增速降到了9%,相对于往年来说货币增速有点下降,但是由于M2基数过大
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_____。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加强国际干预答案:C解析: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
股权托管的背景与政策依据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托管始于1993年。当时,我国公司制改革已从试点进入大面积推行阶段,深沪交易所已开始接纳外地企业上市,股票上市后一夜暴富的神话使各股份公司发行的内部职工股成为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建立。但人民群众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后个人负担仍比较重。大病医疗保障是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当中的一块“短板”。同时,基本医保基金存有不少结余,累计结余规模较大。因此
知识大全 论述巨集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当前我国巨集观经济形势,说明如何进行
论述巨集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当前我国巨集观经济形势,说明如何进行巨集观财政政策1、含义:巨集观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