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
Posted 外耳道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好发于夏季、多见于气候潮湿、温暖地区的外耳疾病。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本病。多数学者认为,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另外,挖耳损伤也为继发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真菌性外耳道炎早期可无症状,但一般均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若有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将霉苔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盖妥并适当加温,若于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首先应清除外耳道苔膜,拭干创面,局部可搽敷或滴用2%龙胆紫酒精,3%水杨酸酒精,1%麝香草酚酒精,2%苦味酸酒精等,亦可喷用制霉菌素硼酸粉(每克硼酸粉中含制霉菌素10万单位)。外耳道较干燥者亦可涂用制霉菌素油膏。必要时可口服制霉菌素、曲古霉素等药物。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湿热郁蒸肌肤,治宜燥湿清热止痒。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白蔻仁15g,藿香15g,茵陈12g,滑石12g,木通12g,菖蒲12g,黄芩15g,薄荷10g,连翘12g,白鲜皮1.5g,苦参12g,枳壳10g,甘草6g。水煎内服。外用耳炎灵滴剂搽患处;亦可用黄连10g,冰片3g,浸入70%酒精50ml中泡24小时后,用酒精搽患处。
相关参考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
对进行性发展的外耳道炎,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或经积极抗炎治疗无效者,应提高警惕,详询病史,送脓液培养,绿脓杆菌阳性者可疑本病;对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过去无化脓性中耳炎和糖尿病史,突发耳痛和耳内流脓者,应
⑴多见于老年体弱、糖尿病病人。 ⑵细菌培养皆为绿脓杆菌。 ⑶炎症起始于外耳道,逐渐侵犯中耳、颞骨和颅底。 ⑷面神经麻痹常见,并提示骨质受累。 ⑸耳周软组织肿胀和明显压痛。 ⑹外耳道峡部底壁有
⑴多见于老年体弱、糖尿病病人。 ⑵细菌培养皆为绿脓杆菌。 ⑶炎症起始于外耳道,逐渐侵犯中耳、颞骨和颅底。 ⑷面神经麻痹常见,并提示骨质受累。 ⑸耳周软组织肿胀和明显压痛。 ⑹外耳道峡部底壁有
婴幼儿(宝宝)常见的耳病有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等。为什么薪生儿会有这些耳病?这要从耳朵的结构特点说起。人的耳朵虽然是身体上不大的器官,结构却挺复杂。最外面是外耳道,向里是中耳、内耳,外耳与中耳
临床上引起心内膜炎的真菌以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隐球菌和曲菌最常见。真菌性心内膜炎和细菌性心内膜炎一样,大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临床表现也基本一样,但可有如下特点:①多发生于年
临床上引起心内膜炎的真菌以念珠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隐球菌和曲菌最常见。真菌性心内膜炎和细菌性心内膜炎一样,大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临床表现也基本一样,但可有如下特点:①多发生于年
念珠菌性口腔炎可分为四型。 (1)急性假膜型,又称为雪口病或鹅口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多发于出生后2~8日内。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部,在充血的黏膜上,有散在的白色如雪的柔软小斑点
由耳部疾病引起的头痛称为耳源性头痛。引起头痛的耳部疾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外耳道肿、慢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及较少见的中耳癌。 耳部的神经分布非常丰富,主要有三叉神经下颌支的耳颞支、面神
由耳部疾病引起的头痛称为耳源性头痛。引起头痛的耳部疾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外耳道肿、慢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及较少见的中耳癌。 耳部的神经分布非常丰富,主要有三叉神经下颌支的耳颞支、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