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应怎样治疗?
Posted 鼓膜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泌性中耳炎应怎样治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1)改善中耳通气:首先,宜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或用1%麻黄素与0.5%可的松喷雾至鼻咽部,每日3~4次;亦可在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控制后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或导管吹张法进行咽鼓管吹张;或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喷入强的松龙等类固醇激素药液,以减轻局部水肿。(2)清除中耳积液:①穿刺抽液:一般用7号长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后下方或前下方刺入鼓室,以空针抽吸积液;或于抽液后注入地塞米松。②鼓膜切开术:若积液粘稠,抽液无效者可做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后,吸尽鼓室内积液;积液粘稠者,可用透明质酸酶1000单位溶于1ml生理盐水中注入鼓室。③鼓室置管术:如经抽液或注入酶制剂、激素等无效,可做鼓膜置管术,经鼓膜留置通气管,但2岁以下儿童慎用。此外,红外线及短波透热治疗可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积液吸收。(3)祛除病因:应积极治疗鼻咽及鼻腔疾病,特别是腺样体肥大者,可切除腺样体。在急性期,可选择红霉素0.25g,每日3次,口服;氨苄青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以控制感染。加入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1)风邪滞窍: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2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10g。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10g,杏仁10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内服。(2)痰湿聚耳: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3)气血瘀络: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2g,地龙12g,黄精15g,葛根15g,丝瓜络15g,路路通15g。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相关参考
耳源性并发症的诊断,要注意从以下两大方面着眼: (1)耳源性的诊断:①从病史看,均有耳内流脓史。特别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胆脂瘤型,其脓性分泌物有奇臭,多呈豆腐渣样;骨疡型中耳炎其脓液中多带血丝。在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1)全身治疗:①早期正确而足量地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到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必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临床上多用青霉素、复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及检查为:(1)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2)耳痛及耳内闷胀。(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
这里所谓的小儿中耳炎主要指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两类。 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临床早期对本病的正确诊断率却很低,常发生漏诊或误诊,甚至发生中耳粘连,引起耳聋时仍未明确诊断。因此应
从解剖结构上看,鼻和耳通过咽鼓管发生联系。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侧壁,距下鼻甲后端约1~15cm 。故下鼻甲肿胀或肥厚时常引起鼻塞,影响咽鼓管通气和引流而出现耳鸣和听力减退等耳部症状。 变应性鼻炎的发
1、石磊,副主任医师、耳鼻喉科专家。擅长诊治急慢性咽喉疾病、急慢性耳科疾病的保守治疗。各种耳鸣、眩晕疾病、突发性耳聋、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扁桃体腺样体、声带息肉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耳源性面瘫是指继发于中耳炎的周围性面瘫,中医称为“脓耳口眼斜”。有人分析,并发于急性中耳炎之面瘫占8%,并发于慢性中耳炎之面瘫占7%。 急性中耳炎引起面瘫者多因面神经骨管先天性裂缺,神经发生局限性
耳源性面瘫是指继发于中耳炎的周围性面瘫,中医称为“脓耳口眼斜”。有人分析,并发于急性中耳炎之面瘫占8%,并发于慢性中耳炎之面瘫占7%。 急性中耳炎引起面瘫者多因面神经骨管先天性裂缺,神经发生局限性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婴幼儿多见的耳病,治疗的早晚对小儿听力影响很大。若能及时治疗,多能控制流脓,使穿孔愈合,恢复听力。如果3周后才开始治疗,约30%的患儿有听力障碍。 1.当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
1、唐玲,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擅长诊治儿童急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变应性鼻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