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哪些方面?
Posted 床
篇首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耳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哪些方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耳癌为发生于中耳的恶性癌肿,它占耳部肿瘤的1.5%,占全身肿瘤的0.06%。中耳癌的诱因,很可能是中耳的长期感染,据统计88%的中耳癌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史。其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本病病理是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基底细胞癌和腺癌较少见。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性耳漏,耳聋、耳内发胀,常为早期症状。继而有耳深部跳痛,向颞部和枕部放射。多数患者的中耳腔或骨性外耳道后壁有肉芽或息肉样组织生长,堵塞耳道,易于出血。癌瘤起于鼓岬或乳突者,早期即可出现面瘫、眩晕;晚期出现张口困难及第Ⅴ、Ⅵ、Ⅸ、Ⅹ、Ⅺ、ⅩⅡ脑神经瘫痪等症状群。颈淋巴结转移可发生于患侧或双侧,亦有转移至内脏或骨骼者。颅底颏顶位及颞骨体层X线摄片或CT检查可示癌瘤侵蚀范围;经病理检查可以确诊,且可依其类型选择治疗方法。此外,取外耳道分泌物作脱落细胞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关于对中耳癌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主要采取放疗、化疗、手术及中医中药等综合性治疗。
放射治疗采用60Coγ射线和直线加速器。术前放疗量最适宜的剂量为4000~6000rad/6~7周,术后和单纯放疗应为6000~6900rad/6~7周。(这里主要指60
Coγ射线量)。
化学疗法可辅助手术或放疗的不足,或对放疗不敏感者。亦有倡导术前化疗者,认为可减少术中癌细胞的扩散。中耳癌以鳞状癌细胞最多见,故目前选用的化疗药物以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和争光霉素为主。合并用药的疗效较单独应用者好,可选用前两种药物合并使用,亦可三种同时应用。
手术治疗:目前,一般国内外医者都认为手术和放疗联合治疗,是较好的结合。其中临床上常见的方式有:扩大的乳突根治术、颞骨次全切术、颞骨全切术。术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交替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甘露醇、速尿及地塞米松等预防脑水肿。一周内隔日作脑脊液检查。
相关参考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成;或为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的直接延续。另外,鼻、咽部的一些慢性病灶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亦为重要原因。其致病菌多为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儿童多见。其病因及病理为:由于机体抵抗力弱,致病的毒力强,或治疗处理不当等,使中耳炎症继续发展,鼓窦入口被肿胀的粘膜堵塞,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1)改善中耳通气:首先,宜保持鼻腔及咽鼓管咽口通畅。可用1%麻黄素滴鼻,或用1%麻黄素与0.5%可的松喷雾至鼻咽部,每日3~4次;亦可在
细菌通过某些途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变形杆菌较多见。由于儿童咽鼓管咽口与鼓口的位置几乎在同一水平上,且咽鼓管较短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的性质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能及时与恰当地治疗
大疱性鼓膜炎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急性炎症,多与流感流行有关,亦可发生在上呼吸道其他的病毒性感染或脊髓灰质炎之后。病变多局限于鼓膜或外耳道近鼓膜处的皮肤,很少累及中耳。发病时突感耳痛剧烈,有闷胀感,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1)全身治疗:①早期正确而足量地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到症状消退后5~7日停药,务必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临床上多用青霉素、复
磺胺嘧啶的临床应用1.用于预防、治疗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膜炎。2.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轻症肺炎、中耳炎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3.用于治疗星形奴卡菌病。4.可作为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宫
该病引起头痛多在渗出期,这是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中耳腔内粘膜发生化脓性炎症,病变严重或病程久者炎症可累及粘膜下层及骨膜,由于炎症,鼓室内的渗出物堆积,压力逐渐增高,直接压迫鼓膜产生耳道深部疼痛,重者
该病引起头痛多在渗出期,这是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中耳腔内粘膜发生化脓性炎症,病变严重或病程久者炎症可累及粘膜下层及骨膜,由于炎症,鼓室内的渗出物堆积,压力逐渐增高,直接压迫鼓膜产生耳道深部疼痛,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