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内部结构与损伤分类的关系?
Posted 脊髓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脊髓内部结构与损伤分类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脊髓内部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位于脊髓中央,横切面呈蝴蝶状,全部灰质连续成柱状,向前、后突出部称灰质前后柱。两侧在中线处为灰质连合。前柱在脊髓灰质前角中,构成运动部分并发出前神经根,后柱为中间神经元聚为神经核,为感觉部分,是痛、温觉二级神经元细胞。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构成。白质内上、下行纤维是脊髓节段间和脊髓与脑之间联络纤维、组成索,每侧各有前、侧、后索。
前索(前柱)中上行纤维主要有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橄榄束,分别主司触觉及肌腱本体觉。下行纤维主要为锥体束主司随意运动。侧索(侧柱)中主要下行纤维为皮质脊髓侧束,是锥体束的主要组成部分。脊髓前侧损伤综合征为脊髓前方致压物的压迫及损伤,临床表现如前述,主要是因为损伤了位于前柱的椎体束和位于侧索的脊髓丘脑侧索。后索(后柱)中重要上行纤维为薄束和楔束,传导本体感觉、深触觉和压迫觉,脊髓后部综合征多由椎管后部结构压迫所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和神经根刺激症状为主,包括深感觉障碍。可出现对称性疼痛。由于皮质脊髓束位于延髓腹侧部形成椎体交叉,交叉后的下行纤维至对侧脊髓侧索。传导深部感觉的薄束和楔束经过第二级神经元即薄束核及楔束核以后左右交叉,即丘系交叉,所以上述诸束在脊髓中同侧下行。而传导痛觉和温度觉的上行纤维经相应阶段的白质前
联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上行。故脊髓半离断损伤主要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完全性上位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丧失,对侧肢体痛觉、温度觉丧失。
相关参考
脊髓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两种。 1.根据损伤的病理类型分为:(1)脊髓震荡:主要表现为脊髓受伤后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暂时性横贯性脊髓功能障碍,但可在伤后24-40小时内迅速恢复,病理检查无器质性
脊髓损伤的部位和遭受外力不同,则表现出相异的神经损伤体征,主要分为几种类型:①脊髓前侧损伤综合征。当脊髓遭受前方致压物压迫时(常见椎体后缘骨块或间盘等),临床主要表现损伤平面以下四肢瘫,痛觉、温度觉丧
脊髓损伤的分型: (1)震荡:是最轻的一种脊髓损伤,与脑震荡相似,主要是传导暴力通过脊柱后部传到脊髓,并出现数分钟至数十小时的短暂性功能丧失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这一类型的脊髓损伤在恢复时,一般先从下肢
颈髓损伤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急性损伤及继发性损伤,此外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和术者的经验与操作技巧等,均对脊髓损伤的预后产生影响,当然,主要因素还是受伤当时脊髓损伤的程度。因此脊髓损伤预后的判断,仅可做
术中麻醉的原则之一是维持脊髓灌注以防止进一步损伤。静脉和吸入药物均可使用,但吸人药物对术中血压波动的可调性更强。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脊髓循环与脑循环类似。因而过度通气导致的低二氧化碳可引起血管收缩及潜在
脊髓节段是以每一对脊神经根的下界作为判断依据。脊髓节段的长度由颈段开始,自上向下逐渐加长,但至胸8以后又依次缩短,脊髓节段与椎骨的位置关系有一定规律,大致说来,颈段相当同序数椎骨的上一个或下一个,上
脊髓圆锥下极是以最下一对马尾根丝离开脊髓圆锥的平面为界。我国成人脊髓圆锥下极位于胸12上1/3至腰3下1/3之间,相差约10cm,其中位于腰1上1/3最多,占24%,而在腰1中1/3以上者占1
胸腰椎骨折脱位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为神经、脊髓功能的损害,尽早恢复胸腰椎解剖结构及其稳定性,可以解除疼痛,促进愈合,防止畸形及脊柱活动加重神经、脊髓的损害,并终止脊髓损伤进行性病理改变的过程。保存
脊神经前、后根走出椎管时多被脊髓硬脊膜及蛛网膜囊突出的鞘所包被,称为脊膜袖,两鞘之间的间隙和蛛网膜下腔相通,神经根完全浸于脑脊液中,自此前、后两根各自穿经硬脊膜,并分别为硬脊膜形成的鞘包裹,在两根的覆
临床工作中可遇到颈脊髓损伤的病人并无颈椎损伤及脱位的X线表现。1982年Pang将此类损伤列为一种特殊类型。其损伤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过伸性损伤:在极度伸展状态下,椎管相对容量骤然减少致脊髓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