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现状。

Posted 因子

篇首语: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目前仍高达50%以上,所以,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其发生机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治疗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

  1.对发生机制的新认识 认为脂多糖(IPS)激发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索一1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治疗的新观点 力求增加氧输送及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不能单纯满足于血流动力稳定。

  3.治疗的新思路

  ①针对IPS的被动免疫治疗:

  ②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如应用TNF一α单克隆抗体,己酮可可碱和白介素一1拮抗素(IL一1ra)等;

  ③针对一氧化氮(NO)的治疗:如N一单甲基一1精氨酸、N一硝基一1精氨酸甲酯和亚甲蓝等。

  虽然出现了上述新的认识,但至今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关参考

简述休克病人的手术麻醉处理原则。

1.尽量做好术前准备;失血性休克在麻醉前尽可能补足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争取尽早手术。如有大量内出血,则手术已成为抗休克的根本措施,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立即进行手术。对感染性休克应尽快地处理感染病灶,抗感染

简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1.常规抗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药物常规剂量的氨苄西林可有效治疗VRE感染,合用庆大霉素可提高抗菌活性。  2.糖肽类替考拉宁对肠球菌具有较持久的活性,应用糖肽可预防VRE重复感染。  3.氯

简述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药物的研究现状。

1.新型结构与新作用机制的抗菌新药研究研究开发具有新型化学结构与新作用机制的新抗生素与新抗菌药是克服细菌耐药性的重要途径,如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耐药有较强作用的新抗生素研究。  2.抗生素与

简述纳洛酮治疗休克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纳洛酮用于休克病人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阿片受体的介导作用和非介导作用。  1.介导作用休克的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抑制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PGE2和PGI2),前

简述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概况。

治疗低血容量是各类创伤休克和失血休克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来对此从基础到临床研究均取得很多进展,认识上也日渐成熟。合理的治疗应遵循下列程序:  1.维持循环血容量目前对用何种液体争议渐少,趋向于客观评价各

简述去基质血红蛋白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优点。

研究证明,应用7%去基质血红蛋白比等量白蛋白溶液能提高出血性休克的存活率。应用去基质血红蛋白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优点为:  1.具有携O2能力,可提高组织氧分压,改善缺氧伏态。  2.能吸收血液中的一氧化

简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并发病:如抗感染、抗休克等。  2.纠正缺氧:高浓度面罩吸氧、高压氧治疗、机械通气,必要时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使动脉血PaO2≥9.33kPa水平。PaO2过高也不好,因为可致

简述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意义。

1.确定地区和部门的细菌耐药性现状,指导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和制定或修正医院内感染控制政策;  2.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确定某种抗生素的适用范围和时间;  3.预测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  4.掌握耐药

简述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如室颤等)而导致的休克,常见于大面积心梗、心外科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源性休克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预后差。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心输出量迅速降

简述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特点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如室颤等)而导致的休克,常见于大面积心梗、心外科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源性休克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预后差。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心输出量迅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