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氯胺酮镇痛作用机制。
Posted 受体
篇首语: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氯胺酮镇痛作用机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氯胺酮具有很强的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迄今对其镇痛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1.对NMDA受体的作用 无论全身应用或椎管内应用,氯胺酮的镇痛作用都与其拮抗NMDA受体有关;
2.对阿片受体的作用 氯胺酮可能拮抗μ受体、激动κ受体,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3.对胆碱能受体的作用 氯胺酮可作用于M1受体(M1受体拮抗剂),影响毒蕈碱受体信号系统;
4.对NO信号转导系统的作用 氯胺酮可以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减少NO生成;
5.对单胺能受体的作用 氯胺酮与单胺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受体的结合位点结合,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重吸收,进而影响中枢疼痛下行抑制系统,发挥镇痛作用;
6.对膜离子通道的影响;
7.抗炎作用。
相关参考
传统的理论认为阿片类药只通过对中枢阿片受体的作用产生镇痛。最新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阿片类药也可通过作用于中枢以外的阿片受体产生抗伤害作用。最可能的机制是位于初级传入神经的阿片受体被阿片样物质占领后,伤害
椎管内镇痛是指将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获得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主要用于治疗手术后切口痛、癌痛等的镇痛方法。作用机制据认为是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引起镇痛。注药途径一
1.镇痛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缓激肽、组胺等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的可能性。 2.抗炎作用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本药作用于炎症组织并抑制前列腺素或其它能引起炎性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抑制和兴奋双重选择性效应,阻断大脑联络径路的丘脑新皮层系统,兴奋边缘系统,出现痛觉消失而意识可能部分存在,睁眼呈木僵状态,肌张力增强,颅内压增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氯胺酮的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是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临床常用其盐酸盐。其作用特点如下:(1)与其它静脉全麻药不同,本药并不是抑制所有的中枢神经系统,而是对新皮质系统-
超前镇痛(preemptiveanalgesia)是指术前即对伤害性刺激加以阻滞而达到术后止痛或减轻疼痛的目的。这是随着疼痛的中枢敏感化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镇痛策略。其作用机制
1.解热作用当微生物感染时,内源性及外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丘脑前部,促使合成释放大量前列腺素E(PGE)。PGE可使温感受神经原敏感性降低而冷感受神经原敏感性升高,使产温增加散热减少而导致发热。解热镇痛抗
(1)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均为M-胆碱能受体阻滞药,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2)硫喷妥钠对交感神经抑制明显,使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对增强,遇不良刺激时诱发喉或支气管痉挛。 (3)氯胺酮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
(1)对产妇及胎儿不良反应小(2)药物起效快,作用可靠,便于给药(3)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4)产妇清醒,能配合分娩过程。
(1)对产妇及胎儿不良反应小(2)药物起效快,作用可靠,便于给药(3)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4)产妇清醒,能配合分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