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硬膜外阻滞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Posted 意义
篇首语: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硬膜外阻滞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认为,局麻药在硬膜外腔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阻滞作用。即硬膜外腔、椎旁孔内的硬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间隙。前者产生作用理所当然,而后两者也可依据解剖结构得到一定解释,但理由尚不十分充足。硬膜伴随神经根经椎间孔向外延伸,使硬膜外腔呈树枝状而非圆柱状结构,注入造影剂可以显示。然而老年人椎间孔狭窄或闭锁,反而较小剂量的局麻药就能使麻醉范围扩展较大。因此不宜认为椎间孔硬膜外间隙是唯一作用部位。对硬膜超微结构研究提示,硬膜外腔与蛛网膜下间隙之间有微小通道,局麻药可进入蛛网膜下间隙发生作用。但研究发现脑脊液的局麻药浓度尚未达到有效水平。因此,对这种途径也不能充分肯定。
相关参考
硬膜外阻滞失败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1.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阻滞范围过窄或偏于一侧); 2.阻滞不全(病人有痛感,肌肉不松弛); 3.完全无效。 阻滞范围达不到手术要求的原因有:穿刺点离手术
硬膜外导管内可注入大量的局麻药以达到满意的感觉阻滞的水平。局麻药的缓慢扩散及缓慢起效使交感阻滞更易得到控制。因此发生低血压的机会降低,进而子宫胎盘血流减少的机会亦降低。可用于患心血管疾病或先兆子痫的患
1.交感阻滞引起的低血压可用输液和仰卧位预防; 2.局麻药注入血管预防方法:从导管中抽出血液或使用肾上腺素,若注入血管会导致心动过速。一旦血管内注射发生,必须:①用硫喷妥钠终止惊厥;②如若必须气管插
阿片类药物可与局麻药溶液混合以加强阻滞和/或处理术后疼痛,可单独使用或与稀释的局麻药溶液混合。硬膜外配方剂量举例:芬大尼50~100μg;苏芬太尼20~30μg;吗啡2~5mg。麻醉作用于脊髓胶状质中
局麻药液在硬膜外腔的扩散除受物理因素影响外,也受生理因素影响。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药液在硬膜外腔易向头端扩散,即使是在坐位时也是如此。既往认为这可能与胸内负压、呼吸运动及静脉回流等因素有关。但最近
1.解剖特点:小儿硬膜外腔脂肪、淋巴管及血管丛较丰富,腔内间隙较小,平面易扩散。小儿脊神经细,鞘膜薄,麻醉作用出现的早,所需药物的浓度较低。骶管腔的容积小,仅有1m1~5m1,从骶管注药可向腰胸段扩散
迄今为止关于局麻药的脊髓神经系统毒性作用产生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 1.直接破坏作用局麻药应用于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破坏其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了线粒体的跨膜动作
VanAken等在1999年第73届国际麻醉研究会上对胸部硬膜外麻醉(TEA)对心脏的影响作了专题讲座,引起很大反响。研究证明,TEA通过阻滞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T1~T5发出),可使冠状血管扩张,心
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一般情况及心肺功能较好的老年病人可以实施,但应注意: 1.老年人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阻滞平面增宽,局麻药的需要量减少。此与老年人椎间孔闭缩、局麻药向椎旁间隙扩散减少、在推管内扩散相应
椎管内镇痛是指将小剂量麻醉性镇痛药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获得较长时间的镇痛效果,主要用于治疗手术后切口痛、癌痛等的镇痛方法。作用机制据认为是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引起镇痛。注药途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