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滞和气逆?其临床特点如何?

Posted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气滞和气逆?其临床特点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生理情况下,气运行于周身,应流行通利而疏畅。如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不利,气行阻滞而不畅,从而产生脏腑机能失调或障碍等病理改变,则称为“气滞”或“气郁”、“气结”。

  由于人体气机升降运行多与肝主疏泄、肺主宣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以及肠主泌别传导等功能有关,故临床常见的气滞证多与这些脏腑之功能失调有关。形成气滞证的常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则可使肝失疏泄而致肝郁气滞。

  (2)饮食失调,气机不利,可使脾胃肠之运化、升清、降浊、传导功能失调,可导致脾胃肠道气滞。

  (3)外邪侵袭,阻滞肺气,肺失宣降,则可致肺气壅滞。

  此外,用力努伤、跌仆闪挫等因素,则多使胸胁、腰膝等局部组织气机阻滞,而使局部组织和关节机能发生障碍。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是闷胀、疼痛。其特点是胀重于痛,时轻时重,时胀时消,亦常表现为“攻痛”、“串痛”性质,部位不完全固定,且每在气或矢气后暂时缓解或减轻。除胀痛外,气滞证还多见胸闷、腹胀等症。其他如乳房发胀、里急后重等也多属气滞范畴。

  病机:气郁壅滞,聚而不行,故胀满而闷。气机失畅,气血一时性失于畅通,不通则痛,故发疼痛。但由于为机能障碍,非有形之邪,且“聚散无常”,故其胀痛,时轻时重,时胀时消。

  如表现为痛无定处,游走串痛者,则多属肝气串痛。

  由于气滞部位不同,故闷胀疼痛之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如:肺气壅滞,则可见胸满而闷痛,咳嗽喘促。肝郁气滞,则可见胁肋胀痛,或胸胁串痛,以及乳房作胀等,且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胃脘气滞,则可见胃脘胀痛,气频作。肠道气滞,则可见腹胀,走串疼痛,矢气则舒,或便秘,或里急后重等症。

  气滞证候临床多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溃疡病、胆道疾病及慢性肝炎等疾患。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失于和降的病理反应。升降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之一,如肺气肃降、胃气和降、肝气疏泄升发而不太过,则为人体气机升降和调正常的重要因素。所以,临床上气逆证,一般多指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升发太过而致的肝气上逆而言。

  气逆证的成因是,肺气上逆多由外邪侵袭或痰浊壅滞,导致肺失肃降而气机上逆;胃气上逆,则多由胃寒停饮,或痰食阻滞,或邪犯胃腑,胃气失于和降而气机上逆;肝气上逆,则常为肝郁气滞的另一种病理表现,或常与气滞同时并见。多由于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升发太过而上逆,或由于肝气郁滞,气郁久而化火,气火上逆而导致肝气上逆,肝阳上亢之证。此外,由于惊恐等情志因素,损伤肝肾之气,或气郁横逆而上冲,或气挟寒饮而上逆,则发作奔豚病证。

  气逆证的临床表现为: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发呃逆、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可见头痛、眩晕、昏厥,甚则呕血等症;奔豚病证,则可见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等症。

  一般说来,气滞、气逆属实证范围,治当理气降气,以使气机运行恢复正常。

  气虚与气陷、气滞与气逆等证之治法如何?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1)气虚与气陷的治疗:气虚证,由于其病理主要是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故其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以补气(益气)为主。

  常用方药如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能益气健脾。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炒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砂仁、陈皮、大枣)可益气健脾和胃。

  气陷证,由于其病理是因气虚脏腑机能衰退而导致清气不升,升举力衰,内脏下垂等病变,故治疗应以补气为主,兼以升提之品。常用方药如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常加用枳壳15~30克。

  由于气虚下陷,导致内脏韧带松弛,内脏位置下垂,以及小便失禁、大便滑泄、脱肛等症。

  其治疗方药则应于益气药中,加用升麻、柴胡、葛根、桔梗等升提药,或加用益智仁、金樱子、诃子、南米壳、赤石脂等固涩药。

  (2)气滞与气逆的治疗:气滞证,由于其病理为人体某部分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功能障碍,故其治疗应以理气行气为主。常用方药为五磨饮子(乌药、槟榔、木香、枳壳、沉香)、金铃子散(金铃子、元胡)。

  气逆证,由于其病理为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而不顺降,临床多表现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肝阳上亢,气火冲逆于上等病理反应。故其治疗原则应以降气镇逆为主,常用方药有降气平喘如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炙甘草、肉桂、前胡、厚朴、陈皮、当归、生姜);镇逆止呕如旋覆花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大枣);降逆止呃如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生姜、竹茹、橘红)。

  (3)临床常用理气行气药归类:疏肝理气:如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等。

  开胃行气:如陈皮、木香、砂仁、蔻仁、佛手、莱菔子等。

  通肠行气:如枳实、厚朴、木香、槟榔、沉香、大腹皮、乌药等。

  宣肺降气:麻黄、杏仁、桔梗、瓜蒌、枳壳、苏子、旋覆花等。

  关于理气行气药物在临床上的运用,如香附、木香、枳壳、陈皮等可用于各种气滞证,而以肠胃气滞最为适合。若肝气郁结或肝经气滞,则多用青皮、郁金、川楝子等药。由于临床上气滞多与肝失疏泄有关,故常以理气药与舒肝药同用,方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之类。

相关参考

气虚和气陷有何内在联系和临床特点?

气陷,是气虚病变的一种,是以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脾气虚陷,脏腑机能衰退,脏器维系升举之力减弱,而造成脏器位置下移等表现。所以,气陷证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多因中气不足,失其统摄

理气

是运用药物有行气解郁、补中益气的作用,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的方法。气虚用补益中气药,归入补气门。通常所说的理气,多对气滞,气逆而言,分为“疏郁理气”、“和胃理气”、“降逆下气”等。理气药多属香燥,津液

什么是肝气郁结?其临床表现如何?

肝气郁结是肝失疏泄,导致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病变。多由于精神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调节之能;或因湿热外邪所侵,阻滞气机,疏泄不利;或因肝阴肝血不足,失其濡养,疏泄失调等原因所引起。  肝气郁结的

气滞血瘀证的性病后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怎样治疗

气滞血瘀证的性病后综合征有什么临床表现,怎样治疗?   气虚血瘀证的性病后综合征常见症状为腰痛如刺,腹痛腹胀,痛处拒按,性交痛,或有闭经,舌暗,脉涩。这是由于久病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故腰痛如刺,腹

什么是逆流性肾脏病

什么是逆流性肾脏病?其临床表现如何?   尿液从膀胱沿输尿管逆流入肾内,导致肾实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和纠正可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由于膀胱残余尿量增

什么是逆流性肾脏病

什么是逆流性肾脏病?其临床表现如何?   尿液从膀胱沿输尿管逆流入肾内,导致肾实质病变和肾功能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和纠正可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由于膀胱残余尿量增

经行鼻衄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经行鼻衄是指妇女每遇经前,经后,或月经来潮期间,出现有规律的鼻腔出血。本病又称“逆经”、“倒经”等。  本病多由血热与气逆所致。血热则迫血妄行;气逆则挟血自鼻而出。但也有少数病人系因气滞血瘀,或脾不统

经行鼻衄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经行鼻衄是指妇女每遇经前,经后,或月经来潮期间,出现有规律的鼻腔出血。本病又称“逆经”、“倒经”等。  本病多由血热与气逆所致。血热则迫血妄行;气逆则挟血自鼻而出。但也有少数病人系因气滞血瘀,或脾不统

面瘫肝郁气滞证如何辨证用药?

临床表现:口眼歪斜,伴有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纳差,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不适,女子月经不调,舌红,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牵正。  处方:逍遥散加减。归尾12g,白芍12g,柴胡12g,茯苓12

面瘫肝郁气滞证如何辨证用药?

临床表现:口眼歪斜,伴有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纳差,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不适,女子月经不调,舌红,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牵正。  处方:逍遥散加减。归尾12g,白芍12g,柴胡12g,茯苓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