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的针形特点及治疗作用是什么?

Posted 身长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九针的针形特点及治疗作用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针长短、形态、应用如下:九名针称,长短,形态,主治应用

  1镵针,1.6寸,针尖半寸、尖锐,皮毛病、泻头身之热;

  2圆针,1.6寸,针身长、针尖圆钝,分间病、取卫气;

  3针,3.5寸,针身长,血脉、陷脉取营气;

  4锋针,1.6寸,针身长、针尖锋利,泻经络痈肿、泻热;

  5铍针,4寸、宽0.25寸,剑形,痈肿;

  6圆利针,1.6寸,针身微细、针头微大而尖,痈、痹、暴气、经络;

  7毫针,1.6寸, 细短而尖锐,经络、寒热、痛痹;

  8长针,7寸,针身长、针尖锋利,骨解腰脊节腠理深邪远痹;

  9大针,4寸,似锋针、身长而锋微圆,关节、祛邪。

相关参考

锋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即现代常用的“三棱针”。针体圆,针尖呈三棱状,有刃。主要用于刺破皮下静脉及小血管,治疗痈肿、热病、急性胃肠炎等。

鍉针

鍉(音低),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组大而针尖钝尖。多用于治疗血脉病及热病。

镵针

镵(音蝉),古代九针的一种。针的头部膨大而末端锐利。用于浅刺,治疗热病、皮肤病。

毫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也是现代最常用的针刺工具。用来针刺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毫针的长度由5分(约1.5厘米)至四、五寸(约13·17厘米)不等。径度主要有34号(直径0.22毫米)、32号(直径0.2

如何使用皮内埋针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

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的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皮内针的针具有两种,一种呈颗粒型,一般长1厘米;另一种呈揿钉型,或称图钉型,长约0.2~0.3厘

如何使用皮内埋针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和三叉神经痛

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的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皮内针的针具有两种,一种呈颗粒型,一般长1厘米;另一种呈揿钉型,或称图钉型,长约0.2~0.3厘

圆利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状如马尾,针尖又圆又尖。多用于治疗痈肿、痹病和某些急性病。

长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较长,一般为六至七寸(相当于20·23厘米)或更长一些。多用于深刺,以治疗慢性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等。

圆针

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如圆筒状,针尖呈卵圆形。多用于按摩穴位以治疗肌肉疾病。

铍针(铍刀、[金非]针、剑针)

铍(音披)、[金非]音义同。古代九针的一种。针的下端如宝剑形,两面有刃。多用于外科,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