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Posted 糖尿病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笔者近年来接诊了糖尿病患者300例,按照接诊时的证型归类为5个证型。其中阴虚燥热型占10%,气虚型占48%,痰瘀内阻型占31%,阴阳俱虚型占7%,浊阻血热型占4%,现分析论述其证治如下。
1 阴虚燥热型
特点:本型常见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初发者。症状: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多,体重减轻,可伴有乏力、烦热、便秘,舌红,苔黄或白燥,脉弦滑数。病机:肺阴亏虚,胃火炽盛。治法:清热润燥,益气养阴。方剂:玉女煎加味。药物:生地、葛根、天花粉、玄参、麦冬、黄连、生黄芪、知母、牛膝、石膏。进行糖尿病宣教,1型糖尿病尽快胰岛素治疗。
2 气虚型
特点:本型为2型糖尿病的常见证型,多为复诊血糖波动者。症状:疲乏无力,气短自汗,头昏或空或重,视物模糊,或有食欲不振,舌偏红,苔白,脉细弱。病机:脾失健运,血糖外泄,久则正虚。治法:益气健脾。方剂:生脉饮合补中益气汤。药物:生晒参、白术、山药、茯苓、黄芪、麦冬、五味子、丹皮、生地、当归。盗汗者,加糯稻根、玄参、知母、黄柏;腰酸膝软,加杜仲、桑寄生、山萸肉;乏力显著,加西洋参、石斛。尿糖较多者,重用生地,加天花粉;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连、黄芩。
3 痰瘀内阻型
特点:本证型多见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肝胆疾病者。症状:或脘痞困重,或胸闷刺痛,或眩晕头痛,或肢体麻木疼痛,舌多淡胖,舌质紫气,或有瘀斑,苔腻,脉细濡或涩。病机:气虚血行不畅则为瘀,津液不归正化则为痰。治法:健脾化痰,益气活血。方剂: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药物:厚朴、泽泻、山楂、丹参、川芎、苍术、半夏、陈皮、桃仁、红花、当归、人参、茯苓。若脘痞乏力,加薏苡仁、蔻仁、木香、黄芪;眩晕头痛,加钩藤、延胡索;胸闷痛甚者,加姜黄、参三七、黄芪;肢体麻木,加桂枝、鸡血藤、木瓜、山甲。
4 阴阳俱虚型
特点:本证型多为糖尿病病程较久的重症患者。症状:消瘦明显,小便清长或尿浊如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病机:气阴两虚,久病及阳。治法:温阳补肾,阴阳两调。方剂:金匮肾气丸。药物:附子、肉桂、人参、黄芪、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五味子、补骨脂、益智仁。阳虚明显者,加仙茅、仙灵脾。尿量多者,加桑螵蛸、覆盆子。本型可结合胰岛素治疗。
5 浊阻血热型
特点:本型多为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患者。症状:乏力加重,尿频烦渴,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或口有异味,面红唇干,甚则神昏迷蒙,舌干,脉微细数。病机:气阴两亏,燥热入血,浊阻血滞,气机逆乱。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和血,降逆化浊。使用胰岛素抢救,补液静滴生脉针、参附针、醒脑静。
相关参考
(1)阴虚风动瘀血阻络 【主症】突发半身不遂,或是偏身麻木,口角斜,舌强语謇,烦躁不安,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烦渴多饮,易饥多食,尿赤便干,舌红绛少津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
糖尿病性肾病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临床上根据病理演变,可按以下四型辨证论治: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肾虚血瘀型。 (1)气阴两虚型:体倦乏力,少气懒言,渴不多饮,食欲不振,形体渐瘦,
糖尿病性肾病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临床上根据病理演变,可按以下四型辨证论治:气阴两虚型、肝肾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肾虚血瘀型。 (1)气阴两虚型:体倦乏力,少气懒言,渴不多饮,食欲不振,形体渐瘦,
急性病变详见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章,慢性病变可按以下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 【主症】情志不舒,终日思虑,或急躁易怒,不欲饮食,胃脘胀闷,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
急性病变详见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章,慢性病变可按以下辨证论治: (1)肝郁气滞 【主症】情志不舒,终日思虑,或急躁易怒,不欲饮食,胃脘胀闷,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 (1)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 (1)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
(1)气虚血瘀 【主症】体倦乏力,面色白,视物昏蒙,或有复视,眼睑下垂,舌胖暗,苔白,脉沉细。 【治则】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赤芍15g,川芎15g,当归尾12g,地龙1
(1)气虚血瘀 【主症】体倦乏力,面色白,视物昏蒙,或有复视,眼睑下垂,舌胖暗,苔白,脉沉细。 【治则】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赤芍15g,川芎15g,当归尾12g,地龙1
(1)肝肾亏损 【主症】两侧足跟痛或足心痛,局部不红不肿,不耐久立、行走,日间活动痛缓,入夜痛甚,腰膝酸软,神倦肢乏,舌质淡,脉细。 【治则】滋补肝肾 【方药】左归丸加减:大熟地12g,鹿角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