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薄荷的处方(二十一)

Posted 处方

篇首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薄荷的处方(二十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败毒散

处方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来源虚人而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壮热而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濡,正是风寒兼湿之证。所以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方中羌活、独活并为君药,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川芎行血祛风;柴胡辛散解肌,并为臣药,助羌活、独活祛外邪,止疼痛。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并为佐药,利肺气,除痰湿,止咳嗽。甘草调和诸药,兼以益气和中。生姜、薄荷,发散风寒,皆是佐使之品。配以小量人参补气,使正气足则鼓邪外出,一汗而风寒湿皆去,亦是佐药之意。本方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补其元气,正如《医方考》曰:“培其正气,散其邪毒,故曰败毒。”后世推广用于年老、产后、大病后尚未复元,以及素体虚弱而感风寒湿邪,见表寒证者,往往多效。喻昌也认为:“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nei),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群非补养虚弱之意也。”(《寓意草》)喻氏不仅常用本方治时疫初起,并用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之法。本方证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卫阳被遏,正邪交争,故见憎寒壮热、无汗;客于肢体、骨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郁而不宣,津液聚而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声重、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正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征。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井能祛风;柴胡解肌透邪,且能行气,二药既可助君药解表逐邪,又可行气活血加强宣痹止痛之力,俱为臣药。桔梗辛散,宣肺利膈;枳壳苦温,理气宽中,与桔梗相配,一升一降,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前胡化痰以止咳;茯苓渗湿以消痰,皆为佐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方中人参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综观全方,用羌独活、芎、柴、枳、桔、前等与参、苓、草相配,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相辅相成。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若正气未虚,而表寒较甚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注意本方多辛温香燥之品,若是暑温、湿热蒸迫肠中而成痢疾者,切不可误用。若非外感风寒湿邪,寒热无汗者,亦不宜服。(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备注(1)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决》

处方2、黄连上清丸

处方黄连10g 桅子(姜制)80g 连翘80g 蔓荆子(炒)80g 防风40g 荆芥穗80g 白芷80g 黄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黄320g 黄柏(酒炒)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川芎茶调散

处方川芎120g 白芷60g 羌活60g 细辛30g 防风45g 薄荷240g 荆芥120g 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小清凉散

处方犀黄1.2克,粉口儿茶3克 龙脑 薄荷尖各1.2克 青黛15克 月石6克 元明粉3克 人中白9克(煅)生珠3克(乳细)大梅片3克

制法上药共为极细末,瓷瓶密贮。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用时将药粉吹患处。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处方5、利咽解毒颗粒

处方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炒)、山楂(焦)、桔梗、大青叶、僵蚕、玄参、黄芩、地黄、天花粉、大黄、浙贝母、麦冬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无糖型)。

炮制上十六味,薄荷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金银花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将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淀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或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8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退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乳蛾,风热喉痹,痄腮,伴有咽痛,咽干,喉核红肿,发热恶寒等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注意忌食辛辣及过咸食物。

规格每袋装(1)20g(相当于原药材19g)(2)6g(无糖型)(相当于原药材1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桑菊饮

处方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2.4克 桑叶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苇根6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备注方中桑叶、菊花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桔梗、甘草、杏仁清咽利膈,止咳化痰,连翘清热解毒,苇根清热生津。配伍同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凡风温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可以用之。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7、清肺饮子

处方山茶花60克 黄芩60克 胡麻仁60克 山栀子60克 连翘30克 薄荷90克 荆芥30克 芍药30克 防风30克 葛花60克 苦参60克 甘草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清肺祛风。治酒渣鼻,鼻准发红,甚则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

用法用量茶清调服9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8、乳香应痛圆

处方龙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日干)四两半,蜈蚣六条(去尾针.以薄荷叶裹.煨熟),赤小豆(生用)、虎骨(酥炙焦),各六两了。白僵蚕(炒.去丝.嘴)、草乌头(炮.去皮.尖),各十二两。白胶香(拣净.炼过)、天麻(去芦.洗)、川牛膝(酒浸.去芦)、川当归(去芦.酒浸),各三两。全蝎(去尾针.微炙)七十个,乳香(研)六钱,木鳖仁七十二只(别研)。

炮制上为细末,用醋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气,左瘫右痪,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注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难。又治打扑伤损,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劳伤,脚膝浮肿疼痛,或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脚膝沉重。及治偏正头痛,攻注眼目,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至七圆,冷酒吞下,或冷荼清下亦得,不计时候,忌诸热物一时辰久。此药但临睡服尤妙。

注意忌湿、面、发热、动风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9、清神散

处方檀香(挫.一两)人参(去芦.一两)羌活(一两)防风(一两)甘草(炙.一两)荆芥穗(一两)薄荷(一两)细辛(去心.二两半)石膏(研.二两半)

功能主治消风化痰。治头风目眩,耳鸣鼻塞,咽嗌不利。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服,沸汤点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0、逍遥丸(大蜜丸)

处方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炮制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5~145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儿童清肺丸

处方麻黄10g 苦杏仁(炒)20g 石膏40g 甘草10g 桑白皮(蜜炙)30g 瓜蒌皮30g 黄芩40g 板蓝根40g 橘红30g 法半夏30g 紫苏子(炒)20g 葶苈子10g 浙贝母40g 紫苏叶20g 细辛8g 薄荷30g 枇杷叶(蜜炙)40g 白前30g 前胡20g 石菖蒲30g 天花粉30g 青礞石(煅)10g

性状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炮制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岁以下一次半丸。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2、逍遥丸(水丸)

处方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

性状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甜。

炮制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3、洗肝散

处方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甘草(炙)、大黄(煨)、川芎,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冷水或熟水调下,食后,日服见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4、健民咽喉片

处方玄参、麦冬、蝉蜕、诃子、桔梗、板蓝根、胖大海、地黄、西青果、甘草、薄荷素油、薄荷脑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香,味甜,具清凉感。

炮制上十二味,薄荷素油、薄荷脑用适量乙醇溶解;其余玄参等十味和适量的甜菊叶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4(2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糖粉、淀粉和可可粉,混匀,制成颗粒;或加入适量的糖粉和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含薄荷素油和薄荷脑的乙醇溶液,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解毒泻火。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及上呼吸道炎症。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2~4片(小片)或2片(大片),每隔1小时1次。

规格(1)小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29g(2)大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44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5、碧云散

处方细辛 郁金 芒消各3克 蔓荆子 川芎各3.6克 石膏3.9克 青黛4.5克 薄荷叶6克 红豆1个

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主头痛。

用法用量口中含水,将药搐于鼻内。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16、清心丹

处方黄连(酒炒)9克 滑石(飞)18克 甘草 辰砂(飞)各3克 薄荷1.8克 犀角(镑)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脓耳,耳出红脓;及舌上生疮如杨梅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4.5克,蜜拌,薄荷汤送下,早晚各一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17、玉芝圆

处方人参(去芦)、干薄荷叶、白茯苓(去皮)、白矾(枯过)、南星(米泔浸一伏时.焙干),各三十两;半夏(汤洗七次.为末.生姜汁捣和作面)六十两。

炮制上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咳嗽烦满,咽嗝不利,呕吐恶心,神志昏愦。心忪面热,痰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生姜汤下,食后。如痰盛燥热,薄荷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四白丹

处方白术(五钱)白茯苓(五钱)人参(五钱)缩砂(五钱)香附(五钱)甘草(五钱)防风(五钱)川芎(五钱)白芷(一两)白檀香(三钱半)知母(二钱)羌活(二钱半)薄荷(二钱半)独活(二钱半)细辛(二钱)麝香(一钱.另研)牛黄(半钱.另研)龙脑(半钱.另研)藿香(一钱半)甜竹叶(二两)

炮制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

功能主治清肺气养魄、中风多昏冒,肺气不清也。

用法用量临睡前嚼一丸,煎愈风汤送下。上清肺气,下强骨髓。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9、白花蛇煎

处方白花蛇(二两)乌蛇(二两),并用酒浸.去皮骨.焙干。白蜜(三十两)生姜汁(六两)薄荷汁(六两)白僵蚕(炒 一两)干蝎(炒.一两)苦参(一两)白附子(炮.三分)

炮制上为末,先下蜜,并生姜汁薄荷汁,次下诸药末,捣和匀,银器中重汤熬成煎。

功能主治治蛊风,身痛如刀划。

用法用量以无灰酒下半匙匕。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0、通关散

处方抚芎二两,川芎一两,川乌二两,龙脑薄荷一两半,白芷、甘草,各二两。细辛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风、伤寒,发热恶风,头痛目眩,鼻塞声重,肩背拘急,身体酸痛,肌肉俽动,牙关紧急,久新头风,攻痰眼暗,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钱,葱白、茶清调下,薄荷汤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喉痹饮

处方桔梗 玄参 贝母 荆芥 薄荷 僵蚕 前胡 甘草 花粉 灯心 牛蒡子 款冬花

功能主治治喉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处方22、清神散

处方檀香、人参(去芦)、羌活(去苗)、防风(去苗),各一十两了。薄荷(去土)、荆芥穗、甘草,各二十两。石膏(研)四十两,细辛(去苗洗.焙)五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风壅,化痰涎。治头昏目眩,心忪面热,脑痛耳鸣,鼻塞声重,口眼俽动,精神昏愦,肢体疼倦,颈项紧急,心膈烦闷,咽嗌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或入茶末点服亦得,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加减滋阴清肺汤

处方鲜生地18克 细木通2.4克 薄荷叶2.4克 金银花9克 京玄参9克 川雅连1.5克 冬桑叶9克,连翘壳9克 鲜石斛12克 甘中黄2.4克 大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活芦根(去节)30克

功能主治治疫喉白喉,内外腐烂,身热苔黄,或舌质红绛,不可发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便闭,加生川军9克,开水泡,绞汁冲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24、羌活胜风汤

处方白术1.5克 枳壳 羌活 川芎 白芷 独活 防风 前胡 桔梗 薄荷各1.2克 荆芥 甘草各0.9克 柴胡2.1克 黄芩1.5克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扰,眵多眊躁,紧涩羞明,赤脉贯睛,头痛鼻塞,肿胀涕泪,脑巅沉重,眉骨酸疼,外翳如云雾、丝缕、秤星、螺盖。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25、银翘解毒颗粒

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上九味,取薄荷、荆芥、连翘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金银花等六味分别粉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及上述水溶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5(80℃)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粉、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120g,喷加上述薄荷等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6、菊花茶调散

处方菊花 川芎 荆芥 细辛 甘草 防风 白芷 薄荷 羌活 僵蚕 蝉蜕

制法上研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清利头目。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微黄,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茶清调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27、不换金丹

处方荆芥穗、白僵蚕(炒)、天麻、甘草(炙)、防风,各一两。川乌头(生用)、白附子(生用)、羌活(去芦)、细辛(去叶)、川芎、蝎稍(去毒.炒)、藿香,各半两。薄荷,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歪。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如口歪向左,即右腮上涂之,便正。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8、二味消风散

处方苏州薄荷叶 蝉蜕(去头、足、土)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皮肤瘙痒,不能忍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调下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处方29、羚羊清肺丸

处方浙贝母40g 桑白皮(蜜炙)25g 前胡25g 麦冬25g 天冬25g 天花粉50g 地黄50g 玄参50g 石斛100g 桔梗50g 枇杷叶(蜜炙)50g 苦杏仁(炒)25g 金果榄25g 金银花50g 大青叶25g 桅子50g 黄芩25g 板蓝根25g 牡丹皮25g 薄荷25g 甘草15g 熟大黄25g 陈皮30g 羚羊角粉6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四味,除羚羊角粉外,其余浙贝母等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羚羊角粉与浙贝母等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0、中白散

处方人中白(煅)30克 儿茶15克 青黛9克 薄荷15克 黄柏9克 冰片1.5克

制法先将人中白等五味研为细粉,再将冰片置乳钵内细研,陆续掺入人中白等细粉中,配研均匀,过罗,装瓶,每瓶重9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牙疳,口舌生疮,口内溃烂,牙龈红肿等。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涂敷患处,引涎流出。

摘录《吉林省中药成方集》

处方31、薄荷牛蒡汤

处方薄荷叶12克 牛蒡子9克 焦马勃9克 焦栀子9克 连翘壳9克 京玄参12克 西赤芍12克 板蓝根15克 大青叶12克 炒僵蚕9克 玉桔梗6克

功能主治主荨麻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32、内消瘰疬丸

处方夏枯草240克 玄参 青盐各150克 海藻 川贝母 薄荷叶 天花粉 海蛤粉 白蔹 连翘(去心)熟大黄 生甘草 生地黄 桔梗 枳壳 当归 消石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凝气滞所致的瘰疬痰核,颈项瘿瘤,皮色不变,或肿或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临卧用白汤送下。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医学启蒙》卷三

处方33、黑龙圆

处方白芷(洗)二两,软石膏(细研)、川乌(去皮.尖.乌豆蒸三次)、南星(洗),各半斤了。麻黄(去根.节)、干薄荷叶,各四两了。京墨(不烧)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杵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中风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薄荷汤嚼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薄荷连翘汤

处方金银花30克 连翘 生地各15克 牛蒡子 知母各9克 鲜竹叶6克 薄荷 绿豆衣各3克

功能主治疏风祛邪,清热解毒。主牙龈肿痛,腮肿而热,口渴舌红,脉浮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引冰玉堂验方

处方35、黄连泻心汤

处方黄连 山栀 荆芥 黄芩 连翘 木通 薄荷 牛子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治大人、小儿心火妄动,结成重舌、木舌、紫舌,胀肿坚硬,语言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36、如圣胜金铤

处方硫黄(细研)、川芎、腊茶、薄荷(去枝.梗)、川乌(炮)、硝石(研)、生地黄,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裂生葱自然汁搜和为铤。

功能主治治急喉闭、缠喉风、飞扬、单蛾、双蛾、结喉、重舌、木舌,腮颔肿痛,屡经用药,不能吞水粥者。

用法用量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吐出,次嚼生薄荷五、七叶,微烂,用药一铤,同嚼极烂,以井水咽下,甚者连进三服即愈。重舌腮肿,先服一铤,次以一铤安患处,其病随药便消。又治冒暑伏热,不省人事,用生薄荷水调研一铤,灌下即苏。如行路常含一铤,即无伏热之患。口舌生疮,不能合口,并食热物,如上法服讫,用水灌漱,嚼薄荷片十叶如泥吐出,再水灌漱,嚼药一铤,合口内聚涎裹之,觉涎满方吐出,如此服三铤,便能食酒醋。遇食咸、酸、脯、须掐破吐血方省,薄荷数叶以一铤同嚼,井水吞下。砂淋、热淋,小便出血,同车前草七叶、生姜小块研烂,水调去渣,嚼药一铤,以水送下。此药分阴阳,去风热,化血为涎,化涎为水,常带随身备急,一铤可活一人命,小儿只服半铤。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藜芦散

处方藜芦 白矾(火煅)各9克 猪牙皂角3条(蜜炙)雄黄3克 粉草 北薄荷各6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或喉闭。

用法用量干服少许;如喉闭塞,吹入即愈。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38、光明丸

处方生地黄 白芷 羌活 独活 甘草 薄荷 防风 荆芥 木贼 甘菊花 草决明 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连翘 桔梗各15克 归尾 川芎各9克

制法上十九味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心火上冲,眼疾暴发,肿痛不可忍;并治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进一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39、秘传抱龙丸

处方赤芍3克 川贝母5克 防风15克 桔梗9克 明天麻5克 钩藤10克 枳壳9克 薄荷叶9克 胆星21克 陈皮9克 天竺黄9克 茯神6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安神镇惊。治小儿因受惊吓,唇膏,四肢摇动,起卧不安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滚汤下;有外邪,姜汤下。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

处方40、茶调散

处方川芎36克 甘草(炙)香白芷 香附子 防风(去芦)细辛 砂仁各30克 薄荷叶(去毛)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头风、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6克,食后茶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41、冰黄散

处方冰片2.4克 人中白 黄柏 蒲黄各3克 薄荷叶 黄连各4.5克 甘草 青黛 硼砂 朴消各1.5克 枯矾少许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口舌喉内结毒;兼治丹毒。

用法用量内吹、外敷俱可。

备注本方方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引作冰王散。

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处方42、加减黑膏汤

处方淡豆豉9克 薄荷叶2.4克 连翘壳9克 炙僵蚕9克 鲜生地12克 熟石膏12克 京赤芍6克 净蝉衣2.4克 鲜石斛12克 生甘草1.8克 象贝母9克 浮萍草9克 鲜竹叶30张 茅根(去心)芦根(去节)各30克

功能主治治疫邪不达,消烁阴液,痧麻布而不透,发热无汗,咽喉肿红燥痛白腐,口渴烦躁,舌红绛起刺,或舌黑糙无津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43、神妙膏

处方甘草 羌活 细辛 黄连 贝母 菊花 当归 枳壳 大黄 白芷 生地 防风 荆芥 木贼黄芩 川芎 苍术 猪苓 泽泻 白术 薄荷 桔梗石斛 赤芍药 蔓荆子 草决明 牛蒡子 青葙子菟丝子 车前子 夏枯草 地骨皮

制法将羊脑炉甘石120克,用一袋盛了,同前三十二味,人水煮三昼夜,取起去药。将甘石入乳汁浸之。再将石细研如面。

功能主治治眼目翳障。

用法用量点眼。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44、参耆汤

处方人参9克 黄耆12克 薄荷2.1克 黄连3克 连翘 防风各2.1克 升麻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气虚不能拘摄,湿热下流,致患脱肛。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外以鳖头骨、五倍子焙干为末托之。

摘录《杏苑生春》卷七引张洁古方

处方45、失血奇效丸

处方生地36克 茅根60克 侧柏60克 山药30克 薄荷30克 茜草30克 大小蓟各30克 蒲黄30克 栀子30克 黄芩30克(以上均炒炭存性)花蕊石30克 元参(去芦)60克 古墨60克 三七60克

制法共研细粉,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痰止嗽。治咳嗽吐血,呕血咯血,痰中带血,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每丸0.21克重,装瓶,每瓶重30克。每服6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6、乳香应痛丸

处方龙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晒干)135克 蜈蚣6条(去尾针,以薄荷叶裹,煨熟)赤小豆(生用)虎骨(酥炙焦)各180克 臼僵蚕(炒去丝、嘴)草乌头(炮,去皮、尖)各360克 白胶香(拣净,炼过)天麻(去芦,洗)川牛膝(酒浸,去芦)川当归(酒浸,去芦)各90克 全蝎(去尾针,微炙)70个 乳香(研)18克 木鳖仁72粒(别研)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气,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疰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难;打扑伤损,瘀血不散,痛不可忍,行路劳伤,脚浮肿疼痛;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呜,下注脚膝沉重;偏正头痛,攻疰眼目。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冷酒或冷茶清送下,不计时候但以临睡时服为佳。

注意药后忌食诸热物二小时,服药期间,忌湿面、炙博,鲊脯、发热、动风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47、山豆根汤

处方山豆根3克 桔梗3克 连翘3克 甘草1.5克 元参3克 薄荷1.5克 射干3克 陈皮3克(去白)麦冬3克

功能主治治饮酒本过,或受风热,上焦火燥,致生喉癣,满喉白色。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90厘米,水煎服。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下

处方48、春冰散

处方大黄(生)30克 盆消60克 薄荷 甘草(微炒)各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脾肺积热,咽喉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新水150毫升调服,入蜜少许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49、类圣散

处方川乌 草乌 苍术 细辛 白芷 薄荷 防风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痛甚者。

用法用量蛋清调涂患处,中间留顶。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50、升麻散

处方升麻45克 赤芍药 人参 桔梗 葛根 薄荷 防风各3克 甘草1.5克 姜1片

功能主治治上膈热壅,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处方51、柴芩清膈煎

处方川柴胡2.4克 生锦纹(酒浸)4.5克 生枳壳4,5克 焦山栀9克 青子芩4.5克 苏薄荷4.5克 苦桔梗3克 青连翘6克 生甘草1.8克 鲜淡竹叶36片

功能主治攻里兼和解。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憹,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君以凉膈散法,以生军领栀、芩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热。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2、加味疏风解毒汤

处方银花12克,赤芍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荆芥3克,山栀9克,竹叶6克,枳实4.5克,薄荷2.4克(后下)。

功能主治疏风解毒,佐以凉血通腑。主热邪郁于血分,外受风邪,风热相搏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单仓桂方

处方53、柴芎汤

处方川芎 白茯苓 柴胡 苏薄荷 细辛 制半夏 黄芩 炙甘草 陈皮 蔓荆子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主太阳经头风头痛,寒热而呕。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白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54、碧霞丹

处方飞青黛 硼砂 人中白(煅)玄明粉 儿茶 薄荷叶 川连 山豆根 天虫 马勃 胆星 金果榄各15克 大梅片4.5克

制法上药共研至无声为度,瓷瓶密收。

功能主治主风火上郁,咽喉糜痛,牙痛。

用法用量用时吹点患处。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55、救睛散

处方川芎 防风 羌活 甘草 木贼 石膏 薄荷 菊花 石决明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阴阳不和,五脏壅热,肝膈毒风上冲,眼目热极,珠碜泪出,忽然肿痛难忍。

用法用量每服9克,茶清送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56、龙脑鸡苏圆

处方柴胡(要真银州者)二两(同木通以沸汤大半升浸一、二宿,绞汁后入膏),木通(同柴胡浸)、阿胶(炒微燥)、蒲黄(真者.微炒)、人参,各二两;麦门冬(汤洗.去心.焙研)四两,黄蓍(去芦)一两,鸡苏(净叶)一斤(即龙脑薄荷也),甘草(炙)一两半,生干地黄末(六两.后入膏)。

炮制上除别研药后入外,并捣,罗为细末,将好蜜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干地黄末,不住手搅,时时入绞下前木通、柴胡汁,慢慢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馀药末同和为圆,如碗豆大。

功能主治除烦解劳,消谷下气,散胸中郁热,主肺热咳嗽,治鼻衄吐血,血崩下血,血淋、热淋、劳淋、气淋,止消渴,除惊悸,凉上膈,解酒毒。又治胃热口臭,肺热喉腥,脾疸口甜,胆疸口苦。常服聪耳明目,开心益智。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嚼破热水下,不嚼亦得。虚劳烦热,消渴惊悸,煎人参汤下。咳嗽唾血,鼻衄吐血,将麦门冬汤浸去心,煎汤下,并食后、临卧服之。惟血崩下血,诸淋疾,皆空心食前服。治淋用车前子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金液汤

处方软前胡3克 白桔梗2.5克 直防风3克 川独活1克 京芍药3克 肥知母1.5克 荆芥穗1.5克 苏薄荷1.8克 蔓荆子2克(炒,研)北柴胡3克(炒)片姜黄1.5克(炒)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活血明目。治赤眼,以及赤眼日久不治或治而无效,风凝热积血滞,遂成外障者。

用法用量上药咀片。水煎,饭后热服。如受风寒重者,初二剂加羌活1.5克、小川芎0.6克、白芷梢0.6克,后服仍去,泪多者,加北细辛0.6克、家园菊1.5克;肿胀者,加葶苈子1克;痛甚者,加厚黄柏1克;红甚者,加连翘1克、桑白皮1.2克、牡丹皮1.8克、红花1克;翳膜者,加木贼1.2克、白蒺藜2.5克;翳障胬肉者,加石决明3克(煅);昏瞢者,加密蒙花2.5克、家白菊1.5克;大眦红者,加栀仁2克(炒黑);小眦红者,加酸枣仁3克(炒)、远志肉(甘草煎水浸软,去骨,炒)3克、麦冬3克(去心)、家白菊1克、生地黄3克、当归尾1克、熟地黄3克;内热甚,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

摘录《一草亭目科》

处方58、黄袍散

处方薄荷30克 黄柏 甘草各9克 黄连6克 冰片不拘多少

制法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口疳,口糜,走马牙疳。

用法用量吹至患处。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处方59、加减麻杏石甘汤

处方净麻黄1.2克 熟石膏12克 象贝母9克 鲜竹叶30张 光杏仁9克 射干2.4克 炙僵蚕9克 白莱菔汁30毫升 生甘草1.8克 连翘壳6克 薄荷叶3克 京玄参4.5克

功能主治治痧麻不透,憎寒发热,咽喉肿痛,或内关白腐,或咳嗽气逆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60、备急散

处方盆消120克 紫河车 青黛各15克 蒲黄30克 甘草60克 薄荷75克 僵蚕9克(炒)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入消研匀。

功能主治主咽喉肿痛生疮,涎堵水米难下。

用法用量每次1.5克,吹入咽喉中。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藿香的处方(二十一)

处方1、鸡苏饼别名鸡苏饼子处方鸡苏薄荷(净叶)3两,紫苏叶5钱,白葛粉1两,乌梅肉2两5钱(另研如泥),檀香2钱,硼砂5钱,柿霜4两,白冰糖8两。制法上为极细末,加片脑一分五厘,再研和匀,入炼蜜得中,

含有薄荷的处方(十一)

处方1、拨云散处方荆芥穗2两,川芎2两,防风2两,枳壳(麸炒)5钱,蝉蜕(去翅足)5钱,薄荷5钱,龙胆草5钱,甘草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上焦壅热,眼目赤肿疼痛,或生翳障。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服。

含有薄荷的处方(二十二)

处方1、马勃散处方马勃薄荷桔梗连翘杏仁通草功能主治治风温之邪上郁,耳聤右胀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处方2、万金散处方猪胆5~6个黄连青黛薄荷僵蚕白矾朴消各15克制法腊月初一日取

含有薄荷的处方(二十)

处方1、麝香祛痛搽剂处方麝香3.3g红花10g樟脑300g独活10g冰片200g龙血竭3.3g薄荷脑100g地黄200g三七3.3g性状本品为橙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炮制以上九味,取麝香、三七、红花,

含有薄荷的处方(二十三)

处方1、清心凉膈散别名桔梗汤(《温热经纬》卷五)。处方连翘120克甘草60克黄芩(酒炒)薄荷栀子各30克桔梗60克石膏150克功能主治清心凉膈,宣肺透疹。治疫疹初起。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9~15克,

含有薄荷的处方(二十四)

处方1、加减甘露消毒丹处方茵陈山栀黄芩石菖蒲藿香白蔻薄荷滑石木通枳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治湿热发黄,身热倦怠,胸闷懒食,小便短黄。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证治新义》处方2、桑白皮散处方桑白皮

含有薄荷的处方(二十五)

处方1、金仙膏别名开郁消积膏处方苍术5两,上白术4两,羌活3两,川乌3两,姜黄3两,生半夏(姜制)3两,乌药3两,川芎3两,青皮3两,生大黄3两,生香附2两,炒香附2两,生灵脂2两,炒灵脂2两,生延胡

含有白皮的处方(二十一)

处方1、羌活散处方前胡(去芦)、羌活(去芦)、麻黄(去根.节)、白茯苓(去皮)、川芎、黄芩、甘草、蔓荆子(去白皮)、枳壳(去瓤.麸炒)、细辛(去苗)、石膏(别研)、菊花(去梗)、防风(去芦),各一两。

含有阿胶的处方(二十一)

处方1、反魂丹处方当归(酒浸.切.焙.微炒)、乌犀(镑),各二两;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白术(泔浸一宿.微炒)、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茯苓(去皮)、丁香(不见火)、厚朴(去皮.姜汁炙

含有远志的处方(二十一)

处方1、大定心汤处方人参、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远志(去心)、龙骨、干姜(炮)、当归(切焙)、甘草(炙)、白术、芍药、桂心、紫苑(去苗土)、防风、赤石脂,各二两。功能主治治心虚中风,惊悸恍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