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白芍的处方(五十一)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她其实只是想要个拥抱,可你却总是在讲道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白芍的处方(五十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仲景胃灵丸处方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性状为黑褐色的微丸;气芳香,味辛、甘。
炮制以上八味,白芍、炙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其余肉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加入上述稠膏,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制成微丸,用百草霜包衣,撞光,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g,一日3次;儿童酌减。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神授散处方青皮(去白)、桂心、牡丹皮、陈橘皮(去白)、白芍药,各五两;红花一两半,百合(水浸洗)、干姜(炮)、甘草(炙)、当归、川芎,各二两;神僸(炒)、人参(去芦)、麦蘖(炒),各三两。(一本不用红花)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产后一切疾病,不问大小,以至危笃者。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至七分,空心服。
注意孕妇不得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黄蓍酒处方黄蓍、防风、桂心、天麻、萆薢、石斛、虎骨(酥炙)、白芍药、当归、云母粉、白术、茵芋叶、木香、仙灵脾、甘草、川续断,各一两。
炮制上挫,生绢袋盛,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
功能主治治风湿痹,身体痹麻,皮肤瘙痒,经脉拘挛,言语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用法用量每次一盏,温服,不拘时服。常令酒气相续为佳。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青果丸处方青果100g 金银花100g 黄芩100g 北豆根100g 麦冬100g 玄参100g 白芍100g 桔梗10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黑棕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用玉米朊包衣,晾干,制成水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口干舌燥,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8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规格水蜜丸每10丸重1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定坤丹处方本品为人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苓、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大蜜丸。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先甜而后苦、涩。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丸至1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伤风感冒时停服。
规格每丸重10.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固经丸处方黄柏(盐炒)300g 黄芩(酒炒)200g 椿皮(炒)150g 香附(醋制)150g 白芍(炒)300g 龟甲(制)400g
性状为米黄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经止带。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7、猴头健胃灵胶囊处方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海螵蛸、延胡索(制)、白芍(制)、香附(制)、甘草(制)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的粉末;气芳香,味甜、微苦。
炮制上六味,猴头菌培养物浸膏系取猴头菌培养物,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7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70℃)的浸膏。每100g浸膏加辅料约50g,混匀,干燥;其余海螵蛸等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灭菌,与上述粉末混匀,装入胶囊,即得。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粒装0.34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8、定神琥珀丸处方琥珀(研)、珍珠(研)、牛黄(研)、天竺黄(研)、铁粉(研)、龙齿(研),各一两。腻粉(研)、犀角(镑)、甘草(炙.锉)、龙胆、升麻、露蜂房(微炙)、丹砂(研)、防风(去叉)、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白芍药、钩藤、人参、远志(去心)、知母(焙)、天门冬(去心.焙)、茯神(去木),各三分。干蝎(酒炒.一两半)、麝香(研.一分)、金箔(一百片)、银箔(一百片.与金箔丹砂同研.断星)、石菖蒲(九节者去须.米泔浸.切焙.三分)。
炮制上除别研药外为末,入研者同研,令断星,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中风,发动不知,渐成癫痫,惊悸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食后临卧煎甜竹叶汤下,日二夜一。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9、二甲复脉汤处方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
功能主治育阴潜阴。主温病热邪深入下焦,脉象沉数,舌干齿黑,手指微微蠕动,有发痉厥之势,或痉厥己作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640毫升,分三次服。
备注方中炙甘草资助胃气;地黄、白芍、麦冬、阿胶滋养阴液;生牡蛎、生鳖甲介类潜阳。诸药合用,有育阴潜阳之功。对于热伤阴液,阴虚不能潜阳,肝风内动者,用之可以防止痉厥的发生,即使痉厥己作者,亦可应用。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10、痛经丸处方当归75g 白芍50g 川芎37.5g 熟地黄100g 香附(醋制)75g 木香12.5g 青皮12.5g 山楂(炭)75g 延胡索50g 炮姜12.5g 肉桂12.5g 丹参75g 茺蔚子25g 红花25g 益母草300g 五灵脂(醋炒)50g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以上十六味,益母草、茺蔚子、丹参和熟地黄25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其余红花等十二味及熟地黄75g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浓缩液(酌留部分包衣)与适量的水泛丸,用剩余的浓缩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散寒,调经止痛。用于寒凝血滞,经来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临经时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济坤丸处方紫丹参30克 益智仁30克 木通30克 当归90克 桔梗30克 生地60克 龙胆草60克 远志(炙)15克 天冬60克 枣仁(炒)15克 麦门冬90克 草豆蔻15克 川楝子120克 乌药24克 茯苓60克 白芍60克 于术24克 建神曲120克 阿胶(炒珠)15克 丹皮30克 青木香24克 藏红花60克 枳壳(炒)30克 陈皮24克 熟地120克 香附(炙)12克 谷芽(炒)30克 延胡索(醋炙)90克青皮(炒)45克
制法上药共二十九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朱砂为衣,蜡壳封固。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和胃安神。治妇女经期不准,胸膈不舒,食欲不振,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2、水煮木香圆处方陈皮(去白)、甘草(炒)、青皮(去白)、木香,各一两一分;白芍药、当归(去芦),各二两;干姜(炮)一两半,诃子皮(去核)二两半,罂粟壳(去蒂.盖.蜜炒黄色)八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圆,每一两作六圆。
功能主治治一切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或脏腑滑泄,日夜无度,或积寒久冷,脐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一盏,煮至七分,和渣空心温服,不拘时亦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3、大山蓣圆处方白术、麦门冬(去心)、白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黄)、防风(去芦.叉)、川芎,各一两半;大豆黄卷(炒)、熟干地黄、肉桂(去粗皮.僸.炒)、当归(酒浸),各二两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两二钱半;干姜(炮)七钱半,甘草(炙)七两,大枣一百个(蒸熟.去皮.核),阿胶(炒)、人参,各一两七钱半;白蔹半两,山蓣七两半。
炮制上为末,炼蜜与蒸枣同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起,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运,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常服养真气,益精补髓,活血驻颜。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酒或米饮化下,嚼服亦得,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4、黄蓍汤处方黄蓍、肉桂(去粗皮),各三两,甘草(炙)二两,白芍药六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侾腰胀,脐下虚满,胸中烦悸,面色萎黄,唇口干燥,少力身重,胸满短气,腰背强痛,骨肉酸疼,行动喘乏,不能饮食,或因劳伤过度,或因病后不复,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四片,大枣一枚,同煎一中盏,滤去滓,入饧少许,再煎令溶,稍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牛黄丸处方牛黄(另研)、真珠(另研)、琥珀(另研)、铁粉(另研)、天竺黄(另研)、龙齿(另研)、麝香(另研)、人参(去芦)、龙胆草(去土)、升麻、防风(去叉)、黄芩(去黑心)、钩藤、犀角(镑)、水银、丹砂,各半两。金箔(七十片)、银箔(七十片.于水银丹砂金箔四味同研)、露蜂房(炙.一两)、全蝎(酒炒.一两)。知母、天门冬(去心)、石菖蒲(米泔浸切.酒炒)、白芍药、茯神、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一两。
炮制上除别研药外,余药捣罗细末,却入另研药,再罗令匀,炼蜜拌和得所,更捣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邪变成癫痫,时时发动,不知人事,定心神风癫之状,发无常时,每发则仆地吐涎沫,无所觉知。盖由血气皆虚,精神离散,魂魄失守,风邪入于阴经故也。
用法用量夜卧及食后,煎新竹叶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6、夺天丹处方龙骨60克(酒浸三日,再用醋浸三日,火烧七次,用浸药之酒、醋淬七次)驴肾内外各1具(酒煮六小时,将龙骨研末,拌入驴肾内,再煮六小时)人参90克 当归90克 白芍97克 补骨脂60克 菟丝子60克 杜仲90克 白术150克 鹿茸1具(酒浸透,切片,再切小块)山药末炒五味子30克 熟地90克 山茱萸90克 黄耆150克 附子30克 茯苓60克 柏子仁30克 砂仁15克 地龙10条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以驴肾汁拌和。过干则加蜜,捣为丸。
功能主治主男子阴茎细小而不育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早、晚热酒送下。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17、人参茯苓酒处方人参30g 生地30g 茯苓30g 白术30g 白芍30g 当归30g 川芎15g 冰糖250g 红曲面30g 桂圆肉120g 白酒2000ml
炮制1. 将上述9味药材一同挫成碎粗末,装入布袋中,扎口;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用高粱白酒浸泡4~5日;3. 去渣加入冰糖250g,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气血,益脾胃,宽隔进食。主治气血亏损,脾胃虚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日随量徐徐服下。
备注(1)人参:味甘微苦性温,补元气,固脱生津,益气生津,益智安神。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功能渗湿利水,健脾益胃,宁心安神,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白术:与茯苓配伍同用,能健脾胃,补虚损,久服令人轻捷。当归、白芍、川芎:养血和血。桂圆肉:益心脾、补气血。冰糖补中,益气,和胃,清热,润肺,生津。
摘录《民间验方》
处方18、渗湿汤处方白术(三钱)干姜(炮 一钱)白芍药(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白茯苓(去皮.一钱)人参(一钱)桂枝(不见火.半钱)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治坐卧湿地,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或多汗恶风,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9、化症回生片处方益母草112g 红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当归28g 苏木14g 三棱(醋炙)14g 两头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参42g 高良姜14g 姜黄8.4g 没药(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黄56g 麝香14g 小茴香(盐炒)21g 桃仁21g 五灵脂(醋炙)14g 虻虫14g 鳖甲胶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黄(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吴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叶(炙)14g 熟地黄28g 紫苏子14g
性状为棕黄色片;具麝香气,味微苦。
炮制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黄、益母草、鳖甲胶外,其余三十味混匀,取出430g,粉碎成细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加入鳖甲胶,溶化后,浓缩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热溶化,熟地黄水煎取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两膏合并,加入细粉拌匀,干燥,研细,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细的麝香,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消症化瘀。用于症积血痹,妇女干血痨,产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法用量饭前温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0、国公酒处方当归、羌活、怀牛膝(去头)、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厚朴(姜炙)、红花、天南星(矾水炙)、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补骨脂(盐水炙)、青皮(醋炒)、白术(麸炒)、川芎、木瓜、栀子、苍术(炒)、枳壳(去心麸炒)、乌药、佛手、玉竹、陈皮、红曲、蜂蜜、红糖
性状为深红色的澄清液体;气清香,味辛、甜、微苦。
炮制上三十三味,用白酒回流提取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个月,吸取上清液,灌封,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经络不和、风寒湿痹引起: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酸痛,下肢痿软,行步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1、加味逍遥丸处方柴胡300g 当归300g 白芍300g 白术(麸炒)300g 茯苓300g 甘草240g 牡丹皮450g 桅子(姜炙)450g 薄荷60g
性状为黄棕色的水丸;味甜。
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切忌气恼劳碌;忌食生冷油腻。
规格每100粒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2、蠲痹汤处方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 白芍药 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头)各45克 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温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23、加减润燥汤处方当归3.6克 川芎3克 白芍(酒炒)6克 生地黄(酒炒)2.4克 熟地黄(姜汁炒)2.4克 白术(去芦)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南星(姜汁炒)3克 半夏(姜汁炒)3克 陈皮(盐水洗)2.4克 桃仁(去皮)1.8克 红花(酒洗)1.2克 天麻3克 羌活1.8克 防风1.8克 黄芩(酒炒)2.4克 酸枣仁(炒)2.4克 黄柏(去皮,酒炒)0.9克 薄桂1.8克 甘草(炙)1.2克 牛膝(去芦,酒洗)2.4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中风左半身不遂,手足瘫痪及语宫费力,呵欠喷嚏,面目口眼歪斜宽弛,头目眩晕,痰火炽盛,筋骨时痛,头或痛,心悸。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温服。手不遂,倍黄芩、薄桂;足不遂,倍黄柏、牛膝。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24、加减散花去癫汤处方生白芍30克 当归 麦冬各15克 焦栀 元参 辰茯神 杜牛膝各9克 川柴胡6克 生甘草 白芥子 鲜石菖蒲各6克 当门子0.15克(冲)
功能主治治悲苦发狂。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5、健步丸处方黄柏(盐炒)40g 知母(盐炒)20g 熟地黄20g 当归10g 白芍(酒炒)15g 牛膝35g 豹骨(制)10g 龟甲(制)40g 陈皮(盐炒)7.5g 干姜5g 锁阳10g 羊肉320g
性状为棕褐色至深褐色的糊丸;气微腥,味微苦。
炮制上十二味,将羊肉洗净,剔去筋、膜、油,加黄酒40g,煮烂,与黄柏等十一味捣和,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糯米粉5~10g加适量的水调成的稀糊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6、泰山盘石散处方人参 黄耆各3克 白术 炙甘草各1.5克 当归3克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各2.4克 续断3克 糯米10克 黄芩3克 砂仁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益肾安胎。治妇人气血两虚,素有堕胎之患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固胎元;当归,热地、白芍、川芎补血调血以养胎元;续断合熟地益肝肾而保胎元;砂仁调气安胎;糯米补脾养胃,黄芩与白术合用有安胎之功。诸药配合,使气血调和,冲任得固,自无堕胎之患。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五
处方27、八珍汤/八珍散处方人参30g 白术30g 白茯苓30g 当归30g 川芎30g 白芍药30g 熟地黄30g 炙甘草30g
来源方论吴昆《医方考》卷3:“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瑞竹堂经验方》卷4:“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可加大地、芍用量;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可加大参、术用量;兼见不寐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备注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气短乏力,心悸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
处方28、乌鸡白凤丸处方乌鸡(去毛爪肠)640g 鹿角胶128g 鳖甲(制)64g 牡蛎(煅)48g 桑螵蛸48g 人参128g 黄芪32g 当归144g 白芍128g 香附(醋制)128g 天冬64g 甘草32g 地黄256g 熟地黄256g 川芎64g 银柴胡26g 丹参128g 山药128g 芡实(炒)64g 鹿角霜48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上二十味,熟地黄、地黄、川芎、鹿角霜、银柴胡、芡实、山药、丹参八味粉碎成粗粉,其余乌鸡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置罐中,另加黄酒1500g,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与上述粗粉掺匀,低温干燥,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0~4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9、养阴清肺膏处方地黄100g 麦冬60g 玄参80g 川贝母40g 白芍40g 牡丹皮40g 薄荷25g 甘草20g
性状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甜,有清凉感。
炮制上八味,川贝母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牡丹皮与薄荷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性成分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炼蜜500g,混匀,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放冷,加入牡丹皮与薄荷的挥发性成分,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0、没药降圣丹处方自然铜(火煅.醋淬十二次.研末水飞过.焙)、川乌头(生.去皮.脐)、骨碎补(去毛)、白芍药、没药(别研)、乳香(别研)、当归(洗.焙),各一两;生干地黄、川芎,各一两半。
炮制上并生用,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与蜜等分炼熟和圆,每一两作四圆。
功能主治治打扑闪肭,筋断骨折,挛急疼痛,不能屈伸,及荣卫虚弱,外受游风,内伤经络,筋骨缓纵,皮肉刺痛,肩背拘急,身体倦怠,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捶碎,水、酒各半盏,入苏木少许,同煎至八分,去苏木,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当归养血丸处方当归150g 白芍(炒)150g 地黄400g 炙黄芪150g 阿胶150g 牡丹皮100g 香附(制)150g 茯苓150g 杜仲(炒)200g 白术(炒)200g
性状本品为暗棕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除阿胶外,当归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阿胶用适量水溶化,与炼蜜和匀。每100g粉末用含炼蜜35~45g的上述混合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2、四物合剂处方当归250g 川芎250g 白芍250g 熟地黄25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微苦、微甜。
炮制以上四味,当归和川芎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熟地黄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蒸馏后的水溶液配成50%乙醇溶液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约1000ml,加苯甲酸钠3g和上述挥发油,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用于营血虚弱,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规格(1)每支装10ml(2)每瓶装10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3、百合固金丸处方百合100g 地黄200g 熟地黄300g 麦冬150g 玄参80g 川贝母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桔梗80g 甘草100g
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4、轻脚圆处方木鳌子(别研)、白胶香(别研)、白芍药,各二两了。草乌(去皮.尖)四两,赤小豆一两(别研为末,打糊)。
炮制上末,赤小豆糊为圆,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脚弱不能行履。
用法用量每七圆,旋加至十圆,温酒或木瓜汤下。病在上,食后临卧服,病在下,空心服。
注意忌热物少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5、人参丁香散处方白芍药半斤,当归(去芦)、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参,各二两;干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术、甘草(炒)、山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呕吐不已,粥饮汤药不下。凡呕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调,脾胃虚弱,冷热失和,邪正相干,清浊不分,阴阳错乱,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胸膈痞满,呕逆恶心,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饮食,渐至羸瘦。及疗女人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吐烦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多卧少起。又治久病羸弱,脾胃虚极,中满呕逆,全不入食,并宜服之。常服和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温服。小儿二岁可服半钱,水五分盏,生姜一片,同煎四分已下温服,更宜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6、大防风汤处方川芎(抚芎不用)、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熟干地黄(洗)、白术、防风(去芦)、当归(洗.去芦.酒浸.焙炒)、白芍药、黄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各二两。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甘草(炙)、牛膝(去芦.酒浸.切.微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风顺气,活血脉,壮筋骨,除寒湿,逐冷气。又治患痢后脚痛痪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大痛,髀胫枯腊,但存皮骨,拘挛卧,不能屈伸,名曰“鹤膝风”,服之气血流扬,肌肉渐生,自然行履如故。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姜七片,大枣一枚,同煎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戊己丸处方黄连300g 吴茱萸(制)50g 白芍(炒)300g
性状为棕黄色的水丸;味苦,稍有麻辣感。
炮制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泻肝火,和脾胃。用于肝胃不和,口苦嘈杂,呕吐吞酸,腹痛泻痢。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贮藏密封,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8、十全大补汤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上一十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安坤赞育丸处方香附(醋制)96g 鹿茸24g 阿胶24g 紫河车20g 白芍16g 当归16g 牛膝14g 川牛膝14g 北沙参12g 没药(醋制)12g 天冬11.5g 补骨脂(盐制)11g 龙眼肉10g 茯苓8g 黄柏8g 龟甲8g 锁阳8g 杜仲(盐制)8g 秦艽8g 鳖甲(醋制)8g 艾叶(炭)8g 白薇8g 延胡索(醋制)8g 山茱萸(酒制)8g 鹿尾7.5g 枸杞子6g 鸡冠花6g 黄芪6g 乳香(醋制)6g 赤石脂(煅)6g 鹿角胶6g 菟丝子4g 肉苁蓉(酒制)6g 鸡血藤4g 桑寄生4g 琥珀4g 甘草4g 人参2g 乌药3g 丝棉(炭)2g 血余炭2g 白术(麸炒)24g 西红花0.8g 地黄16g 砂仁24g 沉香13g 酸枣仁(炒)16g 续断10g 陈皮14g 橘红8g 川芎12g 泽泻8g 黄芩10g 青蒿6g 远志(制)8g 肉豆蔻(煨)6g 藁本6g 红花4g 柴胡6g 木香2g 紫苏叶5g 熟地黄16g 丹参2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六十三味,白术、砂仁、地黄、酸枣仁、沉香、陈皮、续断、川芎、橘红、黄芩、泽泻、远志、青蒿、藁本、肉豆蔻、柴胡、红花、紫苏叶、木香、丹参、熟地黄粉碎成粗粉;其余香附等四十二味,置罐中,加黄酒400g,加盖封闭,放高压罐内加热或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与上述粗粉掺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肝肾不足,形瘦虚赢,神倦体疲,面黄浮肿,心悸失眠,腰酸腿软,午后低烧,骨蒸潮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虚弱,瘀血腹痛,大便溏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遵医嘱服用。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0、大定风珠处方生白芍18克 阿胶9克 生龟版12克 干地黄18克 麻仁6克 五味子6克 生牡蛎12克 麦冬18克(连心)炙甘草12克 鸡子黄2枚 鳖甲12克(生)
功能主治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主下焦温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入鸡子黄,搅令匀,分三次服。喘者,加人参;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备注方中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内风;地黄、麦冬、白芍养阴柔肝;龟版、鳖甲、牡蛎育阴潜阳;麻仁养阴润燥;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41、归芍地黄丸处方当归40g 白芍(酒炒)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酸。
炮制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脚跟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2、柴胡舒肝丸处方茯苓100g 枳壳(炒)50g 豆蔻40g 白芍(酒炒)50g 甘草50g 香附(醋制)75g 陈皮50g 桔梗50g 厚朴(姜制)50g 山楂(炒)50g 防风50g 六神曲(炒)50g 柴胡75g 黄芩50g 薄荷50g 紫苏梗75g 木香25g 槟榔(炒)75g 三棱(醋制)50g 大黄(酒炒)50g 青皮(炒)50g 当归50g 姜半夏75g 乌药50g 莪术(制)5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80~1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10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3、上池饮处方人参(去芦)6克 台白术(去芦,炒)4.5克 白茯苓(去皮)15克 当归(酒洗)3.6克 川芎3.6克 杭白芍(酒炒)3克 怀生地黄(姜汁炒)3克 熟地黄(姜汁炒)3克 南星(姜汁炒)3克 半夏(姜制)3克 陈皮(盐水洗)2.4克 羌活1.8克 防风1.8克 天麻3克(去油)牛膝(去芦,酒洗)2.4克 川红花(酒洗)1,2克 柳枝1,8克(寒月0,3克)黄芩(酒炒)2.4克 黄柏(酒炒)0.9克(夏月加0.3克)酸枣仁(炒)2.4克 乌药1.2克 甘草(炙)1.2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呵欠喷嚏,头目眩晕,筋骨时痛,或头痛,心中忪悸,痰火炽盛,血气大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兑入竹沥、姜汁。清旦时温服。言语謇涩,加石菖蒲。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44、八珍益母十全丸处方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阴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连穗叶,石臼杵捣筛,为极细末)人参(饭上蒸)白术(饭上蒸)白茯苓(饭上蒸)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当归身(酒浸)60克 川芎15克 熟地黄(酒浸)60克 白芍药(醋炒)30克 角沉香12克
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炼蜜和丸,如捂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两虚,月经不调,久不孕,或妊振胎动不安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蜜汤送下90丸,食干果子压之;不善吞者化开服,尤效。冬月酒下。妇女经脉不调者,或有气血两虚而身体素弱,服此调养,当年而经不通者,服一料则通;经不调者,服一月则调;素不卒者,服一月即孕。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45、轻脚丸处方木鳖子(另研.二两)、白胶香(另研.二两)、白芍药(二两)、草乌(去皮尖.四两)、赤小豆(一两.另研为末.打糊)
炮制上为末,以赤小豆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左瘫右痪,脚弱不能行履。
用法用量每服七丸,旋加至十丸,温酒或木瓜汤下。病在上,食后临卧服;病在下,空心服。
注意忌热物少时。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6、大秦艽汤处方秦艽(一钱半)石膏(一钱半)甘草(一钱)川芎(一钱)当归(一钱)羌活(一钱)独活(一钱)防风(一钱)黄芩(一钱)白芍药(一钱)白芷(一钱)白术(一钱)生地黄(一钱)熟地黄(一钱)白茯苓(一钱)细辛(半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化,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7、八珍散别名八珍汤(《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当归(去芦)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养气血,调营卫,补虚损。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食少泄泻,或月水不调,脐腹疼麻,或失血过多而有上述见症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四
处方48、妙济丸处方黑木耳(醋制)300g 当归32g 白芍(酒炒)10g 川芎12g 木瓜16g 杜仲(盐炒)20g 续断32g 川牛膝(酒蒸)32g 苍术32g 小茴香(盐炒)8g 木香6g 丁香6g 母丁香6g 乳香(制)8g 茯苓50g 土茯苓32g 龟甲(制)5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特异,味微甜而后苦、辛。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200g和酥油(加热熔化后滤过)16.6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腰腿酸软。
用法用量用黄酒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9、双和汤处方白芍药七两半,当归(洗.酒浸)、黄蓍(蜜炙)、川芎、熟地黄(净洗.酒蒸),各三两;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见火),各二两二钱半。上
炮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六极、七伤,心肾俱虚,精血气少,遂成虚劳。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咳嗽咽干,行动喘乏,面色痿黄,略有所触,易成他疾。或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脾疼腹痛,泻痢吐逆;或伤于热,则头旋眼晕,痰涎气促,五心烦热;或因饥饱动作,喜怒惊恐,病随而至,或虚胀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生肌肉,心烦则虚汗盗汗,一切虚劳不敢服燥药者,并宜服之。常服调中养气,益血育神,和胃进食,补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服。
注意忌生冷、果子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女金丸处方当归140g 白芍70g 川芎70g 熟地黄70g 党参55g 白术(炒)70g 茯苓70g 甘草70g 肉桂70g 益母草200g 牡丹皮70g 没药(制)70g 延胡索(醋制)70g 藁本70g 白芷70g 黄芩70g 白薇70g 香附(醋制)150g 砂仁50g 陈皮140g 赤石脂(煅)70g 鹿角霜150g 阿胶7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至黑棕色的大蜜丸或大蜜丸;气芳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理气止痛。用于营血不足,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小腹胀痛,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1、大黄蟅虫丸处方熟大黄300g 土鳖虫(炒)30g 水蛭(制)60g 虻虫(去翅足,炒)45g 蛴螬(炒)45g 干漆(煅)30g 桃仁120g 苦杏仁(炒)120g 黄芩60g 地黄300g 白芍120g 甘草90g
性状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浓,味甘、微苦。
炮制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5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3~6丸,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服。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2、当归圆处方白芍药、当归(微炒)、人参、川芎,各三分;白术、甘草(炙),各半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末,水煮面糊圆,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十圆,粥饮下,日三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3、大调中汤处方黄连(煎水浸甘草)甘草(煎水漫黄莲)瓜蒌仁(煎水浸半夏)半夏(煎水浸瓜蒌仁)、人参 白术 茯苓 川芎 当归 生地 白芍
功能主治主虚而挟痰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54、白带丸处方黄柏(酒炒)150g 椿皮300g 白芍100g 当归100g 香附(醋制)5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以上五味,除椿皮外,其余黄柏等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椿皮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酌留部分包衣),用浓缩液与适量的水泛丸,用留下的浓缩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湿热,止带下。用于湿热下注,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胶艾汤处方阿胶(碎.炒燥)、川芎、甘草(炙),各二两;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白芍药、熟干地黄,各四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坠。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六分,煎至八分,滤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甚者连夜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鹿茸大补汤处方鹿茸(制)、黄兽(蜜炙)、当归(酒浸)、白茯苓(去皮)、苁蓉(酒浸)、杜仲(炒去丝),各二两;人参、白芍药、肉桂、石斛(酒浸.蒸.焙)、附子(炮)、五味子、半夏、白术(煨),各一两半;甘草半两,熟干地黄(酒蒸.焙)三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产后血气耗伤,一切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个,水一盏,煎七分,空心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增损四物汤(易简方)处方当归、川芎、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不足,四肢怠惰,乏力少气。兼治产后下血过多,荣卫虚损,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并皆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若产后寒热,腹中刺痛,则有败血,当用五积散加醋煎,及大圣散服之。若所下过多,犹有刺痛,亦宜服此二药。一方治经血凝滞腹内,血气作疼,用四物汤加莪茂、官桂等分,名六合汤。一方治下血不止,及妊妇胎动,加熟艾、干姜、甘草、阿胶、黄等分,名胶艾汤。一法治血痢,止加胶、艾。治产后血搏,口干烦渴,加瓜蒌、麦门冬。烦热小便涩大便秘,加大黄桃仁汤。胁胀,加厚朴、枳实。虚烦不得睡,加竹叶、人参。大渴烦躁,加知母、石膏。一方治妇人血虚,心腹酸痛不可忍者,去地黄加乾姜,名四神汤。大率产後,不问下血多少,须日进黑神散三服。下血少者,以大圣散间之。至二腊以後,腹内略无疼痛,方服四物汤、建中汤之类。若早服之,则补住败血,为後患不浅。黑神、大圣非逐血药,但能推陈致新,多服不妨。今人往往疑其逐血性寒,则不然,看其用药可见矣。若恶血去多,徐徐补之,亦不为晚,不可姑息以贻後患。且如古方用四顺理中圆为产後进食之剂,既用蜜圆,又倍甘草,其甜特甚,岂能快脾?不若只用理中汤少损甘草。素有痰饮者,二陈汤之类服之为佳。且如妊妇恶阻,古方有茯苓圆、茯苓汤,内有地黄、竹茹、川芎辈,定能定呕,服之则愈见增极。大抵恶阻,皆由素有痰饮以致之,可用二陈汤改名小茯苓汤,用之极效,不可不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8、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125g 法半夏188g 五味子125g
性状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细辛、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养血生发胶囊处方熟地黄、当归、羌活、木瓜、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制何首乌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深棕色的颗粒;味辛、微苦。
炮制以上九味,当归、羌活、川芎、制何首乌、天麻粉碎成细粉;其余熟地黄等?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219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奈都铀逯笕危谝弧⒍胃?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过筛,装入胶囊,即得。
功能主治养血补肾,祛风生发。用于斑秃,全秃,脂溢性脱发,头皮发痒,头屑多,油脂多与病后、产后脱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
规格每粒装0.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0、小青龙颗粒处方麻黄154g 桂枝154g 白芍154g 干姜154g 细辛77g 甘草(蜜炙)154g 法半夏231g 五味子154g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或浅灰色至浅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55~60℃)的药液,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加乳糖适量,混匀,喷加上述细辛、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制成461.5g,即得。或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80℃)的清膏,加入蔗糖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上述细辛、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无糖型)或一次13g(含糖型),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6g(无糖型)(2)13g(含糖型)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加味香连丸处方黄连6两,木香4两,槟榔2两,枳壳(炒)4两,吴萸(炙)2两,黄芩4两,厚朴(炙)4两,黄柏2两,白芍4两,玄胡(炙)2两,当归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
处方1、加味香连丸处方黄连6两,木香4两,槟榔2两,枳壳(炒)4两,吴萸(炙)2两,黄芩4两,厚朴(炙)4两,黄柏2两,白芍4两,玄胡(炙)2两,当归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
处方1、二陈芎归汤处方半夏5分,陈皮5分,赤茯苓5分,甘草5分,人参5分,阿胶5分,五味子5分,细辛5分,白芍1钱,川芎1钱,当归1钱。功能主治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炎肺。咳嗽咯血,及血不荣肌肉,动
处方1、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生地白芍白术各3克麦门冬天门冬甘草各1.5克知母黄柏远志陈皮川芎各1.8克功能主治治潮咳汗血,遗精无泄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如有痰,加瓜蒌仁、贝母;咳嗽,加五味
处方1、加味香连丸处方黄连6两,木香4两,槟榔2两,枳壳(炒)4两,吴萸(炙)2两,黄芩4两,厚朴(炙)4两,黄柏2两,白芍4两,玄胡(炙)2两,当归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
处方1、健步丸处方黄柏(盐炒)40g知母(盐炒)20g熟地黄20g当归10g白芍(酒炒)15g牛膝35g豹骨(制)10g龟甲(制)40g陈皮(盐炒)7.5g干姜5g锁阳10g羊肉320g性状为棕褐色至
处方1、加味香连丸处方黄连6两,木香4两,槟榔2两,枳壳(炒)4两,吴萸(炙)2两,黄芩4两,厚朴(炙)4两,黄柏2两,白芍4两,玄胡(炙)2两,当归2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
处方1、龙齿汤处方官桂75克半夏60克(汤洗)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当归龙齿(研)桔梗(炒)茯神各30克(去皮)远志(去心)枳壳各75克(去瓤,麸炒)黄耆75克(蜜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
处方1、产(疒颓)土龙汤处方紫苏、陈皮、川芎、荆芥、厚朴、茯苓、甘草。功能主治胎前产后诸疾。用法用量如有热,可加黄芩。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处方2、加减胃苓汤处方猪苓、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
处方1、加味逍遥散处方甘草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栀2.1克。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清热散结。主肝郁脾虚。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水煎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