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豆蔻的处方(三十)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豆蔻的处方(三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嘉禾散别名谷神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谷神嘉禾散(《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30克 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可用楝实、诃子代)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锉,酒拌,微炒)藿香叶 木香 沉香 陈皮(去白)各22.5克 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 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15克 白术(炒)60克 神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7.5克切片,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7.5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养气安神,健脾开胃。治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涎,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倦怠,面色萎黄;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3枚,同煎至100毫升,温服,不计时候。如疗五噎,入干柿1枚同煎;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10厘米、枣5枚同煎。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2、肉豆蔻丸处方肉豆蔻 赤石脂 钟乳粉 石斛 干姜 附子 椒 当归 茯苓 龙骨 人参各30克 诃子皮 桂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俱虚,寒湿气胜,心腹绞痛,胁肋牵痛,手足厥冷,脘痞呕吐,不思饮食,怠惰嗜卧,滑泄频数,米谷完出,久痢肠滑,或变脓血,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二
处方3、木香半夏丸处方木香22.5克 半夏30克(汤洗七次,切片,焙干)陈皮(去白)15克 白茯苓15克 干生姜1.5克。草豆蔻仁15克 白附子15克 人参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涎上壅,胸膈不利,呕吐恶心,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不拘时候,煎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4、建中丹处方胡椒 蓬莪术(煨)全蝎各3克 肉豆蔻(面裹煨)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面糊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泄泻,腹痛啼哭。
用法用量每服10粒,乳、食前用米饮送下。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
处方5、乌鸡煎丸处方乌雄鸡1个 乌药 石床 牡丹皮 人参(去芦)白术 黄耆各30克 苍术(米泔浸,切,焙)45克 海桐皮 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白芍药 蓬莪术 川乌(炮)红花 陈皮各60克 延胡索 木香 琥珀 熟干地黄(洗,焙)肉豆蔻 草果各15克
制法上细锉,用乌雄鸡1只,汤捋去毛及肠肚,将上药安放鸡肚内,用新瓷瓶盛好酒6.6升,同煮令干,去鸡骨,以油单盛,焙干,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胎前产后诸般疾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胎前产后伤寒,蜜糖、酒送下;胎前气闷壮热,炒姜酒下;赤白带下,生姜、地黄煮酒下;产后败血攻心,童便、炒姜酒吞下;产后血块攻筑,心腹疼痛,玄胡索酒下;胎前呕逆,姜汤下。催生,炒蜀葵酒下;安胎,盐酒下;室女经脉当通不通,四肢疼痛,煎红花酒下;血气攻刺,心腹疼痛,煎当归酒下;血运,棕榈烧灰,酒调吞下;血邪,研朱砂、磨香,酒下;血闷,煎乌梅汤,研朱砂下;子宫久冷,温酒或枣汤下,空腹日一服;血风劳,人参酒吞下;小腹疴痛,炒茴香、盐酒下;血散四肢,遍身虚浮黄肿,赤小豆酒下;常服,温酒、醋汤任下,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6、木香散处方木香30克 肉豆蔻20克(去壳)人参30克(去芦头)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当归60克(锉,微炒)干姜30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苍术60克(锉,炒)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药捣筛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脏虚冷,大肠泄痢,腹内疼痛,四肢乏力、饮食少思。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枣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7、升气实脏丸处方黄耆(蜜炙)30克 人参(去芦)30克 白术(土炒)60克 白茯苓(去皮)15克 山药(炒)30克 莲肉(去心)30克 芡实30克 升麻(酒炒)15克 柴胡(酒炒)15克 干姜(炒黑)15克 肉豆蔻(面裹煨,捶去油净)15克 粉草(炙)15克 椿树根皮(酒炒二次)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阿胶水化开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久泻,元气下陷,脾胃衰惫,大肠滑脱,肛门坠下,日夜无度,饮食不思,米谷不化,汤水直过,烦渴引饮,津液枯竭,肌瘦如柴,寒热互作。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糯米半生半炒煎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8、长生丸处方槟榔 枳壳各30克 术香15克 砂仁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全蝎各20枚
制法共为末,饭丸黍米大。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主婴儿瘦怯,面黄,白睛多,喜哭,身肌肉薄,大便色白。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乳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处方9、建中散处方青州枣 厚朴(姜汁制)各500克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 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 藿香 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0、木香散处方木香15克 人参22.5克(去芦头)芎劳22.5克 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白术22.5克 肉桂30克(去皱皮)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当归22.5克(锉,微炒)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草豆蔻5枚(去皮)高良姜30克(锉)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或吐清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11、对金饮子处方平胃散15克 五苓散7.5克 草豆蔻(面裹煨)15克
制法上药相合和匀,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燥湿利水。主寒湿侵脾,致成濡泄,大便泄泻如水,腹不痛,身重,脉濡细,苔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六
处方12、香豆散别名人参豆蔻散(《传信适用方》卷四)。
处方藿香 肉豆蔻各30克 白扁豆 人参各15克 甘草(炙)7.5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霍乱烦渴。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过筛,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60毫升,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
处方13、男化育丹处方人参15克 山药15克 半夏9克 白术15克 芡实15克 熟地15克 茯苓30克 苡仁15克 白芥子9克 肉桂6克 诃黎勒1.5克 益智3克 肉豆蔻1枚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益肾种子。治男子身体肥大,痰盛,不能生育。(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14、木香和脾饮处方木香 丁香 白术 甘草(炙)芎藭 人参 豆蔻(去皮)沉香 大腹皮(锉)诃黎勒(煨,去核)各1.5克
制法上十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妊娠心腹冷痛,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15、木香分气丸处方广木香45克 莪术(醋制)60克 枳实(麸炒)公丁香 黑郁金各30克 香橼45克 檀香30克 豆蔻60克 广皮 藿香 甘草 甘松各45克 砂仁60克
制法共为细粉,凉开水泛小丸。
功能主治顺气化瘀。治闪腰岔气,膨闷胀饱,胃痛气闷,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9克重装袋。每次服1袋,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16、健脾利湿汤处方党参12克,白术6克,茯苓12克,猪苓9克,泽泻9克,山药9克,扁豆12克,肉豆蔻6克,熟地12克,麦冬9克,五味子4.5克,陈皮9克,通草3克,车前子12克,肉桂3克,葛根2.4克。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分利清浊。主脾虚湿盛,清浊不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日服4次。
摘录郗霈龄方
处方17、木香宽中散处方青皮 陈皮 丁香各120克 厚朴(制)500克 甘草(炙)150克 白豆蔻60克 香附(炒)砂仁 木香各9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七情伤于脾胃,胸膈痞满,停痰气逆,或成五膈之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姜、盐汤点服。属脾胃虚损之证,不可多服,当与六君子汤兼服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18、党苓姜根汤处方党参9克,茯苓15克,炒白术9克,肉豆蔻6克,吴茱萸6克,官桂4.5克,附片3克,炮姜3克,煨葛根4.5克。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回阳固脱。主脾肾虚衰,阳虚欲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郗霈龄方
处方19、清中汤处方黄连 山栀(炒)各6克 陈皮 茯苓各4.5克 半夏3克(姜汤泡七次)草豆蔻仁(捣碎)甘草(炙)各2克
功能主治治火热内蕴之心痛、胃脘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医学统旨》
处方20、盐煎散处方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锉,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日)陈皮(去白)荜澄茄 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燎)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燥湿,下气止痛。治脾胃虚冷,湿阻气滞,胸胁连背疼痛,转项拘急;或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痛,泄泻不止;及膀胱阵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痛;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入盐1匙,同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21、疏肝和胃汤处方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散寒。主肝郁胃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王兆松方
处方22、明目壮水丸处方拣人参30克 当归(酒洗)30克 熟地黄(酒蒸)60克 生地黄(酒洗)60克 天门冬(去心)60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石枣(酒蒸,去核)60克 枸杞子(酒洗)48克 五味子30克 菟丝子(酒制)30克 白茯神(去皮、木)60克 干山药30克 川牛膝(去芦,酒洗)39克 柏子仁(去壳,炒)30克 泽泻30克 牡丹皮(酒洗)30克 家菊花(去梗)90克 黄柏45克(乳汁拌匀,炒)知母75克(乳汁拌匀,晒干,炒)白豆蔻(去壳净)9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滋肝,养血明目。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常见黑花,多有冷泪。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莱菔。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23、麻黄苍术汤处方麻黄3克 桂枝1,5克 杏仁10个 草豆蔻1.5克 半夏1,5克 炒曲3克 苍术6克 橘皮3克 泽泻3克 白茯苓3克 猪苓1.5克 黄耆0.9克 炙甘草0.6克
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腰痛,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六
处方24、半夏饮处方半夏(生姜汁炒黄)干姜(炮)各30克 枣肉(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红豆蔻(去皮)各7.5克 木香4克 草豆蔻(去皮)2枚
制法上九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健脾和胃。主中焦有寒,脾胃不和,不能饮食,见食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4.5克,用水150毫升,蜂蜜5毫升,煎至11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25、塌气散处方陈米(炒黄)35克 青橘皮(去白,巴豆去亮21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15克 甘草(微炙)30屯 黑牵牛(半生,半炒)7.5克 肉豆蔻(面裹,煨香)2枚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行气,逐水消胀。治小儿饮食不调,腹胀紧急,上气喘粗,体肿面浮。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温米饮汤调下。五岁以上3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26、麻黄柴胡升麻汤别名麻黄升麻汤(《东垣试效方》卷四)、麻黄定喘汤(《医学纲目》卷二十七)。
处方麻黄 草豆蔻 益智仁各4.5克 吴茱萸 厚朴各0.6克 当归梢 甘草 柴胡 生黄芩各0.3克 升麻 神曲 苏木各1.5克 全蝎2个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治小儿寒郁而喘,喉鸣,腹胀肠鸣,鼻流清涕,脉沉数。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分二服。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服。微有汗则效。
注意服药后宜避风寒。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7、五奇汤处方诃子2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核、面不用)肉豆蔻2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面不用)草豆蔻2枚(一枚生用,一枚面裹煨,去面不用)木香1块(如大枣大)甘草3厘米(如指面大,炮令赤色)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28、麻黄豆蔻丸处方木香 青皮 红花 厚朴各0、6克 苏木0.9克 荜澄茄1.2克 升麻 半夏(汤洗)麦蘖面 砂仁 黄耆 白术 陈皮(去白)柴胡 炙甘草 吴茱萸 当归身各1.5克 益智仁2.4克 神曲末6克(炒)麻黄(不去节)9克 草豆蔻仁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29、替针丸处方青皮 陈皮 京三棱 枳壳 厚朴 诃子 白豆蔻各30克 肉豆蔻 槟榔各15克 干姜22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因冷伤脾,心腹痛胀,胁肋疼硬,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每用生姜、橘皮汤送下20丸,空腹时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三
处方30、泻荣汤别名补气泻荣汤(《东垣试效方》卷九)。
处方连翘 升麻各1.8克 桔梗1.5克 生黄芩 生地黄各1.2克 黄耆 苏木 黄连 地龙 全蝎 当归各0.9克 白豆蔻 人参各0.6克 甘草0.45克 梧桐泪0.3克 麝香少许 桃仁3个 虻虫(去翅、足,炒)3个 水蛭3个(炒令烟尽)
功能主治治疠风,满面连头极痒,眉毛脱落。
用法用量上锉如麻豆大,除连翘、梧桐泪、白豆蔻另为细末,麝香、虻虫、水蛭三味同为细末,都作一服。水300毫升,酒150毫升,入连翘,煎至150毫升,去滓,再入白豆蔻三味并麝香等,再煎至100毫升,稍热,早饭后、午前服之。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湿面、生冷、硬物。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31、豆蔻饼处方肉豆蔻30克 面粉100克 生姜120克 红糖100克
制法先把肉豆蔻去壳,然后研为极细粉末,生姜洗净后刮去外皮,捣烂后加入冷开水约250克,然后绞取生姜汁;将面粉同肉豆蔻粉末以及红糖,一同用生姜水和匀后,如常法做成小饼约30块,然后放入平底锅内,烙熟即可。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腹泻或受凉后所致的水泻。
用法用量每日2~3次,每次嚼食1~2小块,直至痊愈。
注意对小儿热痢和湿热泻不宜选用。
摘录《圣济总录》
处方32、升麻补胃汤处方甘草2.1克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黄耆各1.5克 半夏0.9克 当归身 干姜各0.6克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和中止痛。治因内伤服大黄、牵牛等泻下药,泄泻过多,腹中痛甚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空腹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33、木香化滞散处方木香 姜黄 青皮(去白)砂仁(去壳)人参 槟榔 白术各6克 白茯苓(去皮)白檀香各6克 白豆蔻 藿香 橘皮 大腹子 桔梗各1.5克炙甘草1.2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不行,心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或食前沸汤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硬物。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一
处方34、接气丹处方沉香30克 硫黄(如黑锡丹砂子结,放冷,研为细末)黑锡(去滓称)各60克 牛膝(酒浸)白木(焙)苁蓉(酒浸)各15克 丁香9克 川楝子(去棱用肉)木香 茴香(炒)肉豆蔻(煨)破故纸(炒)桂心(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炒)阳起石(煅)各刃克
制法上药并砂子120克,并捣为细末,和匀,用糯米粉,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元虚惫,阴邪独盛,阳气暴绝,或大吐大泻,久痢虚脱等病。余同黑锡丹治状,此药尤佳。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吞下50丸。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35、三脘痞气丸处方木香 白豆蔻(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荆三棱(炮)各30克 大腹子22克 半夏(汤洗七次)60克 缩砂仁 槟榔 沉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未。用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焦痞滞,气不升降,水饮停积,不得流行,胁下虚满,或时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50~60丸,食后陈皮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36、铁刷汤处方半夏12克 草豆蔻 丁香 干姜(炮)诃子皮各0.9克 生姜30克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化痰止呕。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用水75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滓,分三服。相继不拘时候。大吐不止,加附子9克,生姜15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七引《卫生家宝》
处方37、匀气散处方丁香 檀香 木香 白豆蔻仁各60克 藿香叶 甘草(爁)各240克 缩砂仁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行气健脾,温中和胃。治脾胃气滞,宿冷不消,胸脯虚痞,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次3克,入盐末少许,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8、渗湿汤处方白术45克 苍术15克(炒)厚朴 肉桂 丁香 干姜各30克 陈皮 细辛 白茯苓各30克 肉豆蔻15克 砂仁15克 附子24克(先炮,同姜炒令赤,去姜,切片)
制法上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湿胜濡泄,经水反断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39、解暑散处方香薷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黄连1钱,白术1两,白扁豆1钱,白豆蔻1粒。
功能主治散其内热而消暑。主行役负贩,驰驱于烈日之下,感触暑气,致令中暍,一时猝倒。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即愈。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40、丁蔻理中丸处方党参3两,焦术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白豆蔻1两,公丁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胸膈满闷,腹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2至3钱,开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勿食生冷、油腻食品。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处方41、蝉花散处方蝉退、黄连(酒炒)、蜜蒙花、归梢、木通、川芎、防风、酒栀仁、柴胡梢、龙胆草、白豆蔻。
功能主治泻心肝之火。主痘疹,两眼红脉(??)缠,或目肿不开,多生眵泪。咽喉疮痛。
用法用量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处方42、解酲汤处方白茯苓1钱半,白豆蔻仁5钱,木香2钱,橘红1钱半,莲花青皮1分,泽泻1钱,神曲1钱(炒黄),缩砂3钱,葛花半两,猪苓(去黑皮)1钱半,干姜1钱,白术2钱。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中酒。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疾去矣。
注意不可多食。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一
处方43、藿香汤处方藿香(去梗)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豆蔻(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曲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呕逆,不下食,心腹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44、解烦汤处方人参5钱,巴戟天5钱,麦冬5钱,白术1两,炒枣仁3钱,菖蒲5分,神曲1钱,白豆蔻2粒。
功能主治健其脾胃,益其心肾。主春月伤风,邪不尽散,脾胃既衰,肺肾亦衰,心无水养,肾与心不交,身热下利6-7日,咳而呕,心烦不得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45、聚香羊肉丸处方木香(湿纸裹,微炮,锉)半两,丁香(去梗,不见火)半两,白豆蔻(去壳)半两,红豆(炒)半两,肉豆蔻(湿纸裹,炮,锉碎)半两,胡椒(炒)半两,附子(炮裂,沸汤泡,去皮脐,锉)半两,荜茇(炒)半两,干姜(锉,炒,洗净)半两,诃子肉(炮,去核)半两,高良姜(去芦,锉碎,洗,焙)半两,陈皮(汤泡,去白,焙干)半两,草果子(去壳并皮)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以生姜半两杵碎,并厚朴半两,淹1宿,炒令黄色),肉苁蓉(酒浸1宿,微炙,切片)1两,鹿茸(去皮毛,劈片,酥炙令紫黄色,洗净)1两,缩砂仁3两,精羊肉(去筋膜,净取)2斤(成片薄批,盐、酒、葱各少许淹两时辰,沸汤淖过,取出压干,研如菘脯,焙干入)。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神曲研为细末,做熟糊,丸如梧桐子大,候干。
功能主治脾元久虚,胸膈噎塞,呕逆恶心,痰逆,腹肚疼痛,脏腑泄泻,两胁胀闷,腹内虚鸣,饮食不进,面无颜色,渐成虚羸,精神不爽,四肢乏力,口苦舌干,老人久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60粒,食前米饮、温酒任便吞下。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46、集香宝屑处方白豆蔻、缩砂仁、白茯苓、甘草、橘皮、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细锉和匀,入盐少许。
功能主治胃口有痰恶心者。
用法用量时常细嚼。
摘录《杏苑》卷四
处方47、黑散子处方人参半两,丁香皮(锉)半两,泽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天仙藤1两,白豆蔻(去皮)1两,釜墨1分。
制法上都入瓶子内,以泥盖头,候干,用稻糠旋旋烧1日,去火放冷,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止逆思食。主脾虚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小盏,入姜、枣少许,煎至6分,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48、藿香散处方藿香1两,桂心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丁香半两,白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神曲半两(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半两,香附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气攻脾胃,不思饮食,若食即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49、濡木饮处方白芍1两,熟地5钱,川芎5钱,柴胡5分,香附5分,炒桅子5分,神曲5分,白豆蔻1粒。
功能主治肝燥气郁,两胁胀满,皮肤如虫之咬,干呕而不吐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50、集香煎别名集香散
处方藿香叶1分,厚朴(姜制,炙)1分,丁香1分,沉香1分,木香1分,白茯苓半两,白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1钱,拌匀,以水1升,蜜半斤,大枣30枚,生姜20片,于银、石器中慢火熬膏,去姜、枣不用,通风阴干。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不欲食,羸瘦。
用法用量集香散(《卫生总微》卷十)。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
处方51、葛花汤处方葛根面、小豆花、藿香叶、白豆蔻、益智仁、缩砂仁、香附子、车前子、葛花、葛蕊、白檀、木香、丁香、沉香、橙皮、陈皮、姜屑、官桂、白术、泽泻、茯苓、人参、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汤点服,酒调亦得;或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之。
功能主治上下分消酒湿。主伤酒。
用法用量服毕,但鼻准微汗,即解。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处方52、集香汤处方白豆蔻(锉)1两,缩砂(锉)1两5钱,白檀香1两(不见火),人参1两(切),胡椒(泡,滤干)半两,甘草(锉)3两。
制法上为末,除檀香、人参、胡椒外,将白豆蔻、甘草,白盐4两相合盒盦1宿,次日就慢火上铁器内炒干,不可火急,恐作火气,与檀香3味共碾细,用瓷器收。
功能主治驻容颜。
用法用量汤点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处方53、藿香散处方藿香3分,香薷3分,白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半两,芦根1两(锉),白豆蔻半两(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3-7片,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54、槟榔散处方槟榔3分,茴香子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当归3分(微炒),芎䓖3分,丁香半两,白豆蔻3分(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木香3分,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55、黄耆补中汤处方茯苓半两(去皮),白术7钱,黄耆1两,陈皮半两,官桂4钱,甘草8钱(炙),人参7钱,当归半两(切,焙),熟地黄6钱,白豆蔻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肚疼脾虚,及腹胀肠鸣,发热烦躁,大便滑泻,米谷不化,心下痞闷满,气逆痰闷,咳逆而喘,呕哕不实,困倦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小儿2钱,加生姜、大枣同煎,去滓,空心、食前温服。如脏腑滑泄,加肉豆蔻半两;肚疼,加官桂3钱;心疼,加陈皮3钱。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处方56、截疟立验汤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半,茯苓1钱,甘草1钱,青皮7分,白豆蔻(去壳,微炒,研)1钱2分,柴胡1钱5分,桂枝1钱2分,苏叶1钱,生姜2钱,知母1钱2分,黄芩1钱5分。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上水煎,首1次轻煎,于疟未发前三时服;次煎加常山(酒炒)1钱4分,草果仁(或面或饭包煨,捣碎)8分,槟榔8分,多水久煎服,但要于疟未发前一时服。若早则药力过,迟则疟已来矣。能如法服,则疟立止。疟若寒重,桂枝、生姜、苏叶3味各加5分,若热重,知母、黄芩2味各加5分。
注意凡男女大小及孕妇俱宜。
摘录《会约》卷十
处方57、鳖甲丸处方鳖甲(九肋厚重绿色者)1枚(打铁脚子格得鳖甲者,平稳安于炉中,下用麸炭火炙之,取好米醋5大合,少少倾于甲中,旋以鸡翎涂于甲内令匀,炙尽米醋即得,切不得令火猛及鳖甲背上色变。炙了以薄醋刷洗打碎,烈日中晒干,捣罗成粉,取5两入后药),京三棱(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石脂(研)半两,赤石脂(研)半两,白龙骨(研)半两,肉豆蔻仁1两,白豆蔻仁1两半(如无,以草豆蔻2两代之),木香2两,牛膝(酒浸,去苗,焙)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当归(洗净,焙)2两,白术2两,桂(去粗皮)2两,防风(去叉)2两,陈橘皮(汤去白,焙)2两,芍药2两,荜茇2两,牛乳1升(不得令有水)。
制法上除牛乳外为细末,别取荜茇末1两和牛乳,慢火煎如扬,与众药杵匀,众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一切冷气,宿食不消,心腹胀痛,胃冷呕哕,并诸痰饮。
用法用量霍乱甚者,取50丸嚼破,以人参、橘皮汤送下;未痊愈,更服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58、葛花解酲汤别名葛花解酒汤、解酲汤、葛花汤
处方白豆蔻仁5钱,缩砂仁5钱,葛花5钱,干生姜2钱,神曲(炒黄)2钱,泽泻2钱,白术2钱,橘皮(去白)1钱5分,猪苓(去皮)1钱5分,人参(去芦)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木香5分,莲花青皮(去穰)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分消湿热,温中健脾。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或酒积,以致口舌生疮,牙疼,泄泻,或成饮癖。
用法用量葛花解酒汤(《医方大成》卷三)、解酲汤(《脉因证治》卷下)、葛花汤(《不知医必要》卷三)。本方改为丸剂,名“葛花解酲丸”(见《丸散膏丹集成》)。
各家论述1.《医方考》:葛花之寒,能解酒中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2.《杏苑》:用葛花解酒毒;以神曲、砂仁、白豆蔻等消宿食;茯苓、猪苓、泽泻等利小便,导湿热;人参、白术补中健脾;生姜、陈皮、青皮、木香等行郁气而除痞闷。3.《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过饮无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从肌肉而解,豆蔻、砂仁皆辛散解酒,故以为君,神曲解酒而化食,木香、干姜调气而温中,青皮、陈皮除痰而疏滞,二苓、泽泻能驱湿热从小便出,乃内外分消之剂,饮多则中气伤,故又加参、术以补其气也。4.《冯氏锦囊·杂症》:曲糵之积,令人腹痛,盖中州受伤,气逆而湿郁也。豆蔻、砂仁推逆气有功,且兼辛散之力,葛花独入阳明,令湿热之毒从肌肉而解,故以三味为君,解上焦之酲也;茯苓、猪苓、泽泻令湿热之毒从小便而出,故以三味为臣,解下焦之酲也;参、术、木香、二皮、干姜,中气赖以调和,湿热捣其巢穴,解中焦之酲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处方59、道宁纯阳丹处方苍术(坚实者,米泔水浸3日,再换净水浸洗,切,晒干,以青盐水浸1宿)4两,莲肉(好者,去心,次净酒浸1宿)4两,大公猪肚1个(壁上揉洗,浸,纳入前2味,以线缝密,用无灰酒煮烂取起,入石臼中捣烂,捏成小饼烘干,研为细末,入后药),南星4两(净切细,以姜汁1小钟浸1宿,以灶心土同炒去土不用),大半夏4两(汤炮,去涎,晒干为末,以好醋浸7日,蒸熟不麻为度,入药中),橘皮4两(锉,以灶心土炒,去土不用),谷芽(炒)1两,厚朴1两,白术1两,麦芽(炒)1两,甘草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豆蔻1两,三棱1两,莪术1两,缩砂1两,荜澄茄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沉香半两,粟米4两(姜汁浸炒)。
制法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虚损,心肾不安,精神耗散,脾土湿败不能化食,所食五味之物不成精液,反成痰涎,聚于中脘,不能传导,以致大肠燥涩,小便反多而赤,或时呕吐酸水,久成反胃结肠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饮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处方60、寸金丹处方神曲(炒)9两,苍术(炒)1两,白芷1两,甘草1两,川芎1两,茯苓1两,防风1两,草果仁1两,前胡1两,橘皮1两,砂仁2两,羌活1两,法半夏1两,藿香1两,苏叶1两,木香1两,厚朴(制)1两,薄荷1两,香附(醋炒)1两,乌药1两,白豆蔻1两,枳壳(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每34两细末,兑朱砂1两,混合均匀,炼蜜为大丸,重2钱5分。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暑止呕。主中寒、中暑、感冒发烧,呕吐泻泄,胸满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至2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养胃丸处方丁子香甘草陈皮神曲(炒)麦芽(炒)各60克大附子(童便制)24克砂仁肉豆蔻(面包煨)白豆蔻各36克制法上药为末,用生姜120克煎汤,如法制为丸。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翻胃呕吐
处方1、草豆蔻丸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
处方1、参术散别名参术汤处方人参、白术(去芦,炒)、干姜(炮)、白豆蔻仁、缩砂仁、丁香、橘皮、甘草(略炒)各等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心脾虚痛,虚实泄泻。用法用量参术汤(《类证治裁》卷六)。摘录《得效
处方1、荜澄茄丸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壳)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1两,缩砂(去壳)1两,当归(锉,微炒)1两,诃黎勒皮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处方1、官方七香丸处方丁香半两,檀香半两,丁香皮半两,木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松半两,三棱半两,莪术半两,缩砂半两,白豆蔻半两,香附子4两(炒去毛)。制法上为末,用曲饼汤泡和药为丸,如绿豆大。功
处方1、寸金丹处方乌药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前胡1两,川芎1两,砂仁1两,厚朴1两,藿香1两,半夏1两,木香1两,紫苏1两,薄荷1两,苍术1两,香附1两,赤茯苓1两,白芷1两,陈皮1两,枳壳两半,
处方1、健脾豆蔻丸处方白豆蔻仁2分。枳壳(去瓤,麸炒)2两,陈皮(汤浸,去白,焙)2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3分,干姜(炮制)半两,丹砂(细研)1两。制法上为细末,
处方1、白豆蔻丸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黄耆半两(锉),赤茯苓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处方1、白豆蔻丸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黄耆半两(锉),赤茯苓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