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八)

Posted 处方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木香煮散

处方木香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白术 半夏(汤洗七遍,炒)厚朴(去粗皮,入生姜7.5克同捣,炒干)各7.5克 干姜(炮)桂(去粗皮)枳实(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 槟榔(锉)1枚 草豆蔻(去皮)2枚 诃黎勒(煨,去核)5枚

制法上十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心胸痞闷,口淡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2、乳豆丸

处方肉豆蔻(生,为末)

制法上以通明乳香,用酒浸透研成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泻滑泄不止,诸药无效。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饮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3、水浸鳖甲汤

处方鳖甲(九胁者,去裙襕,醋炙)升麻 柴胡(去苗)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槟榔(锉)肉豆蔻(去壳)诃黎勒皮 犀角(镑)青橘皮(汤浸,去白,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锉)缩砂仁 茴香子(炒)陈曲(炒)各15克

功能主治治气劳羸瘦,四肢疼痛,心腹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十五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浸二日,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细呷,以食压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4、香连丸

别名豆蔻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木香15克 黄连22.5克(去须微炒)诃黎勒15克(煨,用皮)肉豆蔻122枚(去壳)丁香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烧饭和丸,如黍粒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失调,下赤白痢,腹内疠痛,日夜频作,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以粥饮送下5丸,日三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处方5、九味资生丸

别名资生丸(《霍乱论》卷四)

处方人参 白术各90克 茯苓45克 炙甘草15克 橘红 楂肉 真神曲各60克 川黄连 白豆蔻各10克

制法上药九味,为细末,炼白蜜捣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和中。治老人脾胃不和,食少体弱,脘腹胀闷,或恶心呕吐,或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食后细嚼二九,温开水送下。严寒时,用谈姜汤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6、火轮丸

处方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麸裹,煨)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止泻。治肠胃虚寒,心腹冷痛,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7、禹余粮丸

处方禹余粮石(煅)赤石脂(煅)龙骨 荜茇 诃子(面裹煨)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涩肠止泻。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8、黑锡丹

别名医门黑锡丹(《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沉香(镑)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酒浸,炒)阳起石(研细,水飞)茴香(舶上者,炒)破故纸(酒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30克 肉桂(去皮)15克 黑锡(去滓)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60克

制法上药于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温壮下元,镇纳浮阳。治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奔豚,气从小腹上冲胸,胸胁脘腹胀痛,或寒疝腹痛,肠鸣滑泄,或男子阳痿精冷,女子血海虚寒,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40粒,空腹时用姜、盐汤或枣汤送下,妇人用艾、醋汤送下。

备注方中黑锡镇摄浮阳,降逆平喘,硫黄温补命门,暖肾消寒,均为君药;附子、肉桂温肾助阳,引火归原,使虚阳复归肾中,阳起石、破故纸、葫芦巴温命门,除冷气,能接纳下归之虚阳,并为臣药;茴香、沉香、肉豆蔻,温中调气,降逆除痰,兼能暖肾,为佐药;然而,又恐诸药温燥太过,故用一味苦寒之川楝子,既能监制诸药,又有疏利肝气之用。配合成方,共奏温壮元阳,镇纳浮阳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桑君方

处方9、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一两;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二两;橘红(去白)、山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鸡头实大一圆,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内固清心散

处方茯苓 朱砂 人参 玄明粉 白豆蔻 甘草 乳香 雄黄 冰片各3克 真豆粉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焮痛,烦躁饮冷。有毒气内攻之势者。

用法用量每服4.5克,蜜汤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11、达气养营汤

处方人参3克,黄连3克,当归身9克,白芍9克,川芎4.5克,木香3克,白豆蔻3克。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活血调经。主肝胆火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陆氏三世医验》卷五

处方12、沉香降气散

处方沉香 木香 丁香 藿香叶 人参(去芦头)甘草(炮)白术各30克 白檀60克 肉豆蔻 缩砂仁 桂花 槟榔 陈橘皮(去白)青皮(去白)白豆蔻 白茯苓(去皮)各15克 川姜(炮)枳实(炒)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温中和胃。主三焦痞滞,气不宜畅,心腹疼痛,呕吐痰沫,胁肋膨胀,噫气吞酸;胃中虚冷,肠鸣绞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及五膈五噎,心胸满闷,全不思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盐少许,用水250毫升,同煎至175毫升,和滓温服,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13、四神丸

处方肉豆蔻(生用)60克 补骨脂(炒)120克 五味子60克 吴茱萸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切碎,用水煮至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1(9):31,四神丸及其拆方二神丸、五味子散,以及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硷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α受体而起作用。

功能主治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治脾肾虚寒,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食而不化,或腹痛,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之久泻或五更泄泻者。

用法用量每次50~70丸,空腹时服。

备注本方是《普济本事方》二神丸和五味子散二方组合而成。方中补骨脂温肾暖脾为君;吴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为臣,二者相配,脾肾兼治,使命门火足则脾阳得以健运,温阳涩肠之力相得益彰,五味子酸敛固涩,合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共为佐使。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处方14、内固丸

处方茴香子75克(微炒,舶上者)木香30克 楝实(炒)45克 草豆蔻(去皮)22克 干姜(炮)15克 吴茱萸(汤洗,微炒)胡芦巴(微炒)补骨脂(微炒)各30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上九味,捣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寒,脾肾不足,胁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破,以温酒下,空腹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15、加味四七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川厚朴(去皮,姜炒)苏梗 半夏(姜汁炒)广橘红 青皮 枳实 砂仁 南星(姜汁炒)神曲(炒)各3克 白豆蔻 槟榔 益智仁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行气化痰。治气郁生痰,如有梅核,或如破絮,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恶心呕吐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临卧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16、保胎资生丸

别名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人参(人乳浸,饭上蒸,烘干)90克 白术90克 白茯苓(研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晒干)45克 广陈皮(去白,略蒸)60克 山楂肉(蒸)60克 甘草(去皮,蜜炙)15克 怀山药(切片,炒)45克 川黄连(如法炒七次)9克 薏苡仁(炒三次)45克 白扁豆(炒)45克 白豆蔻仁(不可见火)10.5克 藿香叶(不见火)15克 莲肉(去心,炒)45克 泽泻(切片,炒)10.5克 桔梗(米泔浸,去芦,蒸)15克 芡实粉(炒黄)45克 麦芽(炒,研磨,取净面)30克

制法上药共十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丸重6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胎。主妊娠三月,阳明脉衰,胎无所养,而胎堕者。

用法用量用白开水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

注意忌桃、李、雀、蛤、生冷。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17、养气丹

处方禹馀粮石(火炼七次.醋淬七次.为末)、紫石英(火煅一次)、赤石脂(火煅一次),各半斤;代赭石(火煅七次.醋淬七次.为末)一斤,磁石(火煅十次.醋淬十次)半斤。已上五石各贮之,各研为细末,又以水研之。挹其清者,置之纸上,纸用筲箕盛,欲使细末在纸上,而水滴在下,挹尽而止。既干,各用藏瓶盛贮,以盐水纸筋和泥固济,阴干。以好硬炭五十斤分为五处,每一处用炭十斤,烧红作一炉子,煅此五药,以纸灰盖之。两日后,火尽灰冷,则再煅,如此三次,埋地坑内两日,出火毒,再研,入后药。附子(炮.去皮.脐)二两,肉苁蓉(净洗.酒浸一宿.焙乾.一两半.当归酒浸一宿.焙乾),茴香(炒)、破故纸(酒炒香熟)、木香(不见火)、肉桂(去粗皮)、巴戟(盐汤浸.打.去心)、肉豆蔻(面裹.煨)、丁香、山药、鹿茸(酥炙)、白茯苓(去皮)、沉香、远志(去心),各一两。已上各如法修制,同研为末,却入:乳香(别研)、五灵脂(去砂.别研)、没药(去砂石.研),各一两。已上三味,入众药同研,却入:朱砂(或煅或蒸)、阳起石(略煅.或只用酒煮)、钟乳粉,各一两。已上三味别研,临时入。上同入研,过罗为细末,用糯米粉煮糊为圆,每两作五十圆,阴乾,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脾元耗惫,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实下虚,中痰饮上攻,头目昏眩,八风五痹,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蹇涩,神昏气乱,状若瘫痪;及奔豚肾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者。阴阳上下,气不升降,饮食不进,面无精光,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冲,腰背倦痛,夜梦鬼交,觉来盗汗,胃冷心疼,小便滑数,牵引小腹,足膝缓弱,步履艰难。妇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岁久无子,及阴毒伤寒,面青舌卷,阴缩难言,四肢厥冷,不省人事者,急服百圆,用生姜、大枣煎汤灌之,即便回阳,命无不活。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六脉沉伏,唇口青黑,腹胁攻刺,及男子阳事痿怯,脚膝酸疼,腹脐虚鸣,大便自滑,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鸣,百药不愈者。常服助养真气,生阳逐阴,温平不僭,消磨冷滞,克化饮食,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侵。出入道途,宜将此药随行,缓急服饵,大有功效。

用法用量每服五圆至十圆,空心,用温酒吞下,或姜盐汤,或枣汤下亦可,妇人用艾醋汤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九炁丹

处方熟地24O克 制附子120克 肉豆蔻(面炒)60克 焦姜 吴茱萸 补骨脂(酒炒)荜茇(炒)五味子(炒)各60克 粉甘草(炒)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自空为丸,或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虚寒,或暴伤生冷,或受时气寒湿,或酒湿伤脾,腹痛泄泻;或饮食失宜,呕恶痛泻等症征情较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 60~100丸,温开水送下。如气虚者,加人参60克或120克尤妙。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9、安中调气丸

处方广皮60克 半夏(姜制)30克 白茯神30克 白术(土炒)60克 枳实(麸炒)30克 苏子(炒)18克 川芎15克 当归(酒洗)15克 白芍药(盐、酒洗,炒)24克 木香3克 甘草(炙)9克 香附90克(长流水浸三日,洗净,炒黄色)神曲(炒)30克 黄连(姜汁浸,晒干,猪胆汁拌炒)30克 白豆蔻15克 萝卜子(炒)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竹沥、姜汁打神曲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翻胃痰膈。

用法用量每服80丸,不拘时,白汤或清米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20、大沉香圆

处方天台乌药、白芷、甘松(洗.晒)、甘草,各二斤半。姜黄(去皮)、檀香、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二十两。白豆蔻(去皮)十两,沉香二十两,香附子(去毛)五斤。

炮制上为末。炼蜜搜和,每一两作二十圆。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心腹刺痛,胸膈噎塞,呕吐痰水,噫气吞酸,口苦舌涩,不思饮食;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腰背拘急,脐腹绞痛,手足逆冷,小便滑数。又治卒暴心痛,霍乱吐利,疝瘕气痛,妇人血气刺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嚼破,炒生姜盐汤下。元气发动,炒茴香热酒下,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千金养脾丸

处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皮)甘草 山药(炒)木香 丁香 白扁豆(炒)缩砂仁 薏苡仁 益智仁 藿香叶 红豆 肉豆蔻 干姜(炮)高良姜 三棱(炮)莪术(炮)神曲(炒)麦蘖(炒)陈皮 枳壳(炒)茴香(炒)苦梗(炒)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脾消积。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病后气不复常,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白汤或温酒送下。

备注方中红豆、枳壳,《医学入门》卷七作红豆蔻、枳实,另多胡椒一味。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22、温肠丸

处方黄连(去须)干姜(炮)肉豆蔻(面裹,煨香)赤石脂 龙骨 吴茱萸(汤洗,微炒)各15克 诃子(煨,去核)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胃受湿,泄利频作,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脐腹筑痛,肠滑洞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23、升阳顺气汤

别名强胃汤(《脾胃论》卷下)。

处方黄耆30克 半夏9克(汤洗七次)草豆蔻6克 神曲(炒)4.5克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陈皮各3克 甘草(炙)黄柏各1.5克 人参(去芦)0.9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食冷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内外伤辨》卷上

处方24、扶阳助胃汤

别名扶阳益胃汤(《金匮翼》卷六)。

处方干姜(炮)4.5克 拣参 草豆蔻仁 甘草(炙)官桂 白芍药各3克 陈皮 白术 吴茱萸各),5克 黑附子(炮,去皮)6克 益智仁1.5克

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药理作用方中附子、干姜、官桂、吴茱萸、草豆蔻、益智仁扶阳散寒;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胃;芍药缓急止痛;陈皮理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扶阳散寒,健脾益胃之功。

功能主治扶阳散寒,健脾益胃。治脾胃虚寒,胃脘当心而痛,得热则缓,寒则加剧,肠鸣便溏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25、调中沉香汤

处方麝香(研)半钱,沉香二两,生龙脑(研)一钱,甘草(炙)一分,木香、白豆蔻仁,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除邪养正。治心腹暴痛,胸膈痞满,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食饮少味,肢体多倦。常服饮食增进,腑脏和平,肌肤光悦,颜色光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沸汤点服,或入生姜一片、盐少许亦得。酒食后服之大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6、嘉禾散

别名谷神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一两。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酒拌.微炒)、藿香叶、木香、沉香、陈皮(去白),各三分。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半两。白术(炒)二两,神僸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一分。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舌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7、木香丸

处方槟榔 大黄(煨)各60克 陈皮(去白,焙)30克 木香 附子(炮)人参各30克 官桂 川芎 羌活 独活 三棱(炮)各15克 肉豆蔻(去皮)6个

制法上十二味,为细末,每料末60克,入牵牛净末30克,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邪中府,中焦气滞,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临卧时用生姜、橘皮汤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八

处方28、回阳返本汤

处方人参3克 白术3克 干姜3克(炒)丁香2.4克 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制)3克 大附子(制)3克 茯苓2.4克 神曲(炒)1.8克 白豆蔻2.4克 沉香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急阴证,手足冷,指甲青,小腹疼痛,外肾挛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盐少许,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29、木香丸

处方木香30克 诃黎勒(煨,用皮)45克 白术30克 桂(去粗皮)30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 芜荑(微炒)30克 高良姜(锉)30克 肉豆蔻(去壳)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过)60克 干姜(炮)22.5克 甘草(炙,锉)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痹。腹胀疴痛,时复飧泄,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生姜、大枣煎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30、暖胃汤

处方生姜500克(去皮,净洗,顺横纹切作片子。用白盐600克,掺入生姜中令白,淹一宿,取出,入银石器内,慢火炒,续入上好神曲细末30克,与姜同炒,令干)丁香15克 齐州大半夏30克(汤洗七次,去滑,焙干,捣罗为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作饼子,焙干)大草豆蔻3个(去皮)甘草30克(炙)陈皮30克(汤浸,微去白、瓤,焙)

制法上药同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胃祛痰。治痰嗽,胸膈不快,多吐寒痰,兼治饮酒过多。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以沸汤点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31、固肠丸

处方龙骨 附子 枯矾 诃子各60克 良姜 赤石脂各45克 丁香30克 木香15克 白豆蔻 砂仁各18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脏腑停寒,脐腹疠痛,下利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粟米饮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2、匀气散

处方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二两。藿香叶、甘草,各八两。缩砂仁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不匀,胸膈虚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胀满噎塞,止呕吐恶心。常服调顺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入盐末一字,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五德丸

处方补骨脂120克(酒炒)吴茱萸(制)160克 木香60克 干姜(炒)120克 五味子(或用面炒肉豆蔻代之,或用乌药亦可)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虚寒,飧泄鹜溏;或暴伤生冷,或受时气寒湿,或酒湿伤脾,腹痛作泻,或饮食失宜,呕恶痛泄。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甚者百余丸,白开水或人参煎汤或米汤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

处方34、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5、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面裹,煨)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面襄,煨)木香(不见火)吴茱萸(汤泡,炒)龙骨(生用)白茯苓(去皮)荜茇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肠虚冷,肠呜泄泻,腹胁气痛,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6、大七香丸

处方木香 丁香 檀香 甘松 丁皮 橘皮砂仁 白豆蔻 三棱 莪术(醋煮)各120克 大茴香75克

制法上药为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饮食停滞,中脘气郁,水谷不分,致患泄泻肠鸣,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或腹急气塞而不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姜汤送下。

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处方37、五膈宽中散

处方白豆蔻(去皮)二两,甘草(炙)五两,木香三两,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一斤,缩砂仁、丁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四两。香附子(炒去毛)十六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因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腑脏生病,结于胸膈之间,遂成五膈之病。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干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及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二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膈气散

处方肉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倂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泄泻丸

处方苍白术各60克 赤白苓各120克 煨草果60克 神曲150克 甘草90克 川朴180克 广皮180克 木瓜90克 桔梗45克 苏叶210克 半夏135克 防风90克 香薷60克 朱砂120克 炒乌药90克 茶叶60克 大腹皮90克 羌活135克 藿香210克 煨木香90克 紫豆蔻60克 白芷150克 薄荷90克 炒砂仁90克 檀香30克 香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为丸,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表健胃,止泻止痛。治饮食不慎,或感受寒冷,腹痛泄泻,寒热。

用法用量病重每服9克,开水送下,病轻每服6克,小儿病重6克,病轻3克。

摘录《医学碎金录》

处方40、感应丸

别名太乙神明再造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肉豆蔻 川姜(炮)百草霜各60克 木香45克 荜澄茄 京三棱(炮)各30克 巴豆100粒(去皮、心,别研)杏仁100粒(去皮、尖,别研)酒蜡120克 油30克 丁香30克

制法上除巴豆、杏仁外,并为细末,次下巴豆、杏仁等,和匀。先将油煎蜡令熔化,倾在药末内,和成剂。入臼内,杵千余下,旋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温中消积。治寒积内阻,不能运化,心下坚满,两胁膨胀,心腹疼痛,嚏宿腐气,及霍乱吐泻,久利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熟水吞下,食后临卧服。小儿如黍米大2~3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沦》卷十一

处方41、木香丸

处方木香15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赤石脂30克 吴茱萸1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缩砂仁30克(去皮)诃黎勒30克(煨,用皮)高良姜22.5克(锉)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当归22.5克(锉,微炒)草豆蔻22.5克(去皮)白术30克 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脏虚冷,泻痢腹痛,水谷不化,面色青黄,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空腹以热粥饮下30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42、健脾丸

处方白术(炒)75克 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22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人参45克 神曲(炒)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山楂(取肉)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熟,纸包,捶去油)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泻热导滞。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送下,一日二次。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补益脾胃,山药补中健脾;神曲、麦芽、山檀消食化滞;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宽中;肉豆蔻温中涩肠;黄连清热燥湿,诸药相配,补消兼施,并有清化湿热之效。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43、六柱饮

处方人参30克 茯苓 附子(炮)木香(煨)各15克 诃子肉 豆蔻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滑脱不止,泻利完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入生姜5片,大枣1枚,煎如稀糜,入盐少许调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44、黑锡丹

处方硫黄60克(捶如皂荚子大,候铅成汁,入硫黄在内,勿令焰起,候硫黄化,倾出于九重纸上,纳入一地坑内,以碗盖去火)川楝子 黑铅(不夹锡者,先熔成汁)各60克 阳起石(煅)木香 沉香 青皮(炒)各15克 肉豆蔻30克 茴香(炒)官桂(去皮,不见火)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炒)破故纸(炒)各30克 乌药(去木,锉)7.5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腹时,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吞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处方45、蒜红丸

处方拣丁香 木香 沉香 槟榔 背皮(去白)陈皮(去白)缩砂仁 蓬莪茂(炮)去皮牵牛 草果子各30克 肉豆蔻(面襄,煨)粉霜各3克 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15克 蒜200枚(一半生用,一半火煨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熟蒜研细,生绢纽取汁,旋用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消积。治脾积。腹胀如鼓,青筋浮起,坐卧不得者。

用法用量每服5~15丸,食后,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百一选方》卷二

处方46、二神丸

处方破故纸120克(炒香)肉豆蔻60克(生)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另用大肥枣49个,生姜120克,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上药末杵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二

处方47、炒姜丸

处方干姜(炮)桂(去粗皮)木香 沉香 当归(切,焙)甘草(炙)白豆蔻(去皮)白茯苓(去黑皮)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15克 芍药(锉)30克 干木瓜 姜黄各1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主妊娠两胁胀闷,腹中疼痛,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细嚼,温酒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八

处方48、木香丸

处方木香 肉豆蔻 砂仁(炒)续随子(去油)各9克 麝香3克 干蟾(烧存性)3枚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冷疳,泄泻少食。

用法用量每服5~15粒,薄荷煎汤送下。体虚者,去续随子,加人参,白术、肉桂、干姜。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49、桂香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豆蔻(炮)白茯苓各30克 桂心 白姜(炮)木香(炮)各15克 丁香7.5克

制法上药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虚弱,风寒湿邪入侵,大便滑泄不禁。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汤送下50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50、香砂宽中汤

处方木香(临服时磨水入药15~20毫升)白术 陈皮 香附各4.5克 白豆蔻(去壳)砂仁 青皮 槟榔 半夏曲 茯苓各3克 厚朴(姜制)4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气滞胸痞,反胃噎塞,或胃寒作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00毫升,入蜜1匙,食前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旨》

处方51、断痢散

处方肉豆蔻 丁香 干姜各7.5克(炮)甘草(炙)陈皮 诃子(去核)各30克 御米壳(去蒂,蜜浴,炒)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一切泻痢,腹痛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用水150毫升,加乳香1粒,粟米百粒,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霍乱吐泻者,冷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52、桂香散

处方高良姜(锉,炒香熟)草豆蔻(去壳,炒)甘草 白术 砂仁 厚朴(去粗皮,锉)各30克 青橘皮(去瓤,炒黄)诃子肉各15克 肉桂7.5克 生姜30克(切)枣肉30克(切,二味同厚朴一处,用水250毫升,煎令干,同杵为团,焙干用)

制法上药同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止泻。治脾胃虚弱,腹痛,冷泻。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盐少许,空腹用沸汤调服。

摘录《苏沈良方》卷四

处方53、木香顺气汤

处方木香0.9克 厚朴(姜制)1.2克 青皮(去白)陈皮 益智仁 白茯苓(去皮)泽泻 干生姜 半夏(汤洗)吴茱萸(汤洗)各0.6克 当归1.5克 升麻 柴胡各0.3克 草豆蔻(面襄煨,去皮)0.9克 苍术(泔浸)0.9克

功能主治治浊气在上,则生腆胀。

用法用量上哎咀,都作一服。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大温服,空腹时。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硬物及怒。

摘录《医学发明》卷四

处方54、固肠散

处方陈皮(炒)二十两,木香(不见火)一两,肉豆蔻(生用)、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半。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少白多,或如鱼脑,肠滑腹痛,遍数频并,心腹胀满,食减少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酒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如不饮酒,水煎亦得。

注意忌酒、面、鱼腥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5、建中丸

处方白术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60克 木香 诃黎勒(去核)肉豆蔻(去皮)芎藭各30克

制法上药六味,捣罗为末,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56、肥儿丸

别名七味肥儿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处方神曲(炒)黄连(去须)各30克 肉豆蔻(面裹煨,去面)使君子(去皮,细锉)麦蘖(炒)150克 槟榔2个(不见火)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或猪胆汁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积杀虫。主治小儿疳病,日渐羸瘦,腹大发竖,不能步行,面黄口臭,二便不调,肌体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熟水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57、进食四物汤

处方白芍(酒炒)3克 川芎2.1克 香附3克 砂仁2.4克 陈皮2.4克 枳实(麸炒)2.1克 槟榔2.1克 乌药2.1克 青皮(去瓤)2.1克 莲肉2.1克 白豆蔻(去壳)青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药锉末。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治脾气不和,胸中饱闷。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鲁府禁方》卷三

处方58、川椒丸

处方川椒30克(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热为度)肉豆蔻(面裹煨)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粳米饭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主夏月感受寒湿,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粒,不拘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

处方59、丁沉丸

处方甘草(炙)蔼 青皮(去瓤,锉,炒)丁香 白豆蔻仁 沉香 木香 槟榔 肉豆寇仁各150克 白术(锉,微炒)1.2干克 人参(去芦)茯苓(去皮)诃藜勒(胃,取皮)各300克 肉桂(去粗皮)口 干姜(炮裂)各75克 麝香(别研)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入香麝令匀,炼蜜和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寒气上逆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噎塞,痰逆恶心,噫气吞酸,不思饮食,呕吐不止,及翻胃膈气,宿食留饮,心痛霍乱,妇人血气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炒生姜、盐汤送下;温酒亦可,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60、木香神曲丸

处方木香15克 神曲90克 厚朴30克 麦蘖60克 干姜30克 陈皮30克 肉豆蔻30克 荆三棱30克 舶上茴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块攻痛。

用法用量炒姜汤调下,每服6克,空腹、卧睡各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备注方中舶上茴香原无用量。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橘皮的处方(二十八)

处方1、豆蔻丸处方肉豆蔻(大者,去壳)2枚,桂(去粗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汤洗7遍,麸炒黄色)1两,干姜(炮)1两。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

含有厚朴的处方(二十八)

处方1、补脾丸处方白术1两,赤石脂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川厚朴1两(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两,荜茇(炒)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制法上为细末,

含有红花木莲的处方(二十八)

处方1、补脾丸处方白术1两,赤石脂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川厚朴1两(去粗皮,姜汁涂炙),川白姜(炮)1两,荜茇(炒)半两,神曲(炒)半两,麦糵(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制法上为细末,

含有豆蔻的处方(三十八)

处方1、大藿香散处方藿香30克陈皮厚朴(姜制)青皮(麸炒)木香,人参肉豆蔻(面裹煨)良姜(炒)麦蘖(炒)神曲(炒)诃子(煨,去核)白豆蔻(去皮)甘草(炙)各15克白干姜(炮)9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

含有豆蔻的处方(十八)

处方1、厚朴散处方厚朴(去粗皮,以生姜汁浸1日,炙令干)1两半,诃黎勒(麸裹煨黄,去核)3分,黄连(去须,炒令紫色)1两,木香3分,地榆半两,干姜(炮裂)半两,甘草(炙令赤色)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

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一)

处方1、豆蔻丸处方肉豆蔻(面裹煨熟,为末)1两,草豆蔻(面裹煨熟,为末)1两,缩砂仁1两,母丁香1两,木香半两,沉香(锉)半两,墨(烧红为未)半两,地榆2两,枇杷叶(去毛,炙)1两。制法上为末,烧粟米

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

处方1、快膈散处方甘草半两(炙),良姜(微炮)1分,肉豆蔻(面裹煨)1分,丁香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霍乱吐逆,服药多即吐。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新汲冷水调下。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处方2、当归散处方当

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四)

处方1、诃黎勒丸处方诃黎勒1两(煨,用皮),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肉豆蔻1两(去壳),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半两,白芍药1两,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三)

处方1、白术散处方白术3分,桂心半两,草豆蔻2分(去皮),槟榔半两,赤茯苓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

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七)

处方1、樗根汤处方樗根白皮(炙香,锉)23克无食子1枚肉豆蔻(去壳)1枚茜根(锉)15克茶末7.5克制法上五味,粗捣筛。功能主治主小儿泻血不定。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