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地黄的处方(六十二)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先学爬,然后学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地黄的处方(六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海桐皮浸酒方处方海桐皮、五加皮、独活、天雄(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桂心、防风(去芦)、当归、杜仲(去皮.炙黄)、仙灵脾、萆薢、牛膝、薏苡仁、生地黄,各二两。虎胫骨(酥炙令黄),三两。
炮制上细挫,以生绢袋盛,用清酒二斗,春夏浸七日,秋冬浸二七日。
功能主治治风毒,脚膝软弱,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日时时暖饮一小盏,常令熏熏,不得大醉。
注意若酒尽,旋旋添之,以药味尽即止。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石斛夜光丸处方石斛30g 人参120g 山药45g 茯苓120g 甘草30g 肉苁蓉30g 枸杞子45g 菟丝子45g 地黄60g 熟地黄60g 五味子30g 天冬120g 麦冬60g 苦杏仁45g 防风30g 川芎30g 枳壳(炒)30g 黄连30g 牛膝45g 菊花45g 蒺藜(盐炒)30g 青葙子30g 决明子45g 水牛角浓缩粉60g 羚羊角30g
性状为棕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苦。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水牛角浓缩粉外,羚羊角锉研成细粉;其余石斛等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清肝明目。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升麻泻湿汤处方升麻、生地黄、熟地黄、苍术、青皮、黄栢、当归,各一钱。黄蓍,一钱半。桃仁泥、槐子,各五分。甘草,六分。
功能主治治咽膈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救苦化坚丸处方黄耆3克 人参1克 炙甘草1.5克 真漏芦 升麻各3克 葛根1.5克 连翘3克 牡丹皮1克 当归身 生地黄 熟地黄各1克 白芍药1克 肉桂0.6克 柴胡2.4克 黍粘子1克 羌活3克 独活 防风各1.5克 昆布0.6克 京三棱(煨)0.6克 广茂(煨)1克 益智仁0.6克 大麦蘖面3克 神曲末(炒黄色)0,6克 黄连(去须)1克 黄柏(炒)1克 厚朴9克(姜制)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捻作饼子,日晒干,捣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治瘰疬,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上,或入缺盆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汤下。
备注本方原名“救苦化坚汤”,今据其制剂改作“救苦化坚丸”。《济生拔粹》本作“救苦胜灵丹”。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5、诜诜圆处方泽兰叶、白术,各一两半;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半两;熟地黄(洗.焙)、当归(洗.焙),各二两;川芎、石斛(酒浸.炒)、白芍药、牡丹皮(去心)、延胡索,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冲任虚寒,胎孕不成,或多损堕。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温酒空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伏虎丹处方生干地黄、蔓荆子(去白)、白僵蚕(炒.去丝),各一分五。灵脂(去皮)半两,踯躅花(炒)、天南星、白胶香、草乌头(炮),各一两。
来源张徽猷方。此方乃建康府鸟衣巷有一老人姓锺,平生好道,朝夕瞻仰茅山,缘多酒,偶患风疾,百治无效。一日,见有一道人至,言其困酒太过,教服此药,道人遂不见,服之果验,乃知仙方。
炮制上为细末,酒煮半夏末为糊,圆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专治左瘫右痪。
用法用量每一圆分作四服,酒吞下,日进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河车大造丸处方紫河车100g 熟地黄200g 天冬100g 麦冬100g 杜仲(盐炒)150g 牛膝(盐炒)100g 黄柏(盐炒)150g 龟甲(制)200g
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苦、甘。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8、小儿金丹片处方朱砂80g 橘红40g 川贝母40g 胆南星30g 前胡30g 玄参30g 清半夏30g 大青叶30g 关木通30g 桔梗30g 荆芥穗30g 羌活30g 西河柳30g 地黄30g 枳壳(炒)30g 赤芍30g 钩藤30g 葛根20g 牛蒡子20g 天麻20g 甘草20g 防风20g 冰片10g 水牛角浓缩粉10g 羚羊角粉5g 薄荷脑0.1g
性状为暗红色的片;气辛,味苦。
炮制以上二十六味,除薄荷脑外,冰片粉碎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川贝母、天麻、胆南星粉碎成细粉;与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荆芥穗、橘红、羌活、前胡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甘草等十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将上述混合粉末及辅料适量加入浓缩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冰片、薄荷脑及荆芥穗等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痰火内盛,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吐,高热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一次2片,周岁以下酌减,一日3次。
规格每片重0.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清喉咽合剂处方地黄180g 麦冬160g 玄参260g 连翘315g 黄芩315g
性状为棕褐色的澄清液体;味苦。
炮制上五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57%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约1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约6000ml,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约1400ml,取出,加水800ml,煮沸30分钟,静置48小时,滤过,滤渣用少量水洗涤,洗液并入滤液中,减压浓缩至约1000ml,加苯甲酸钠3g,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养阴,清咽,解毒。用于局限性的咽白喉,轻度中毒型白喉,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
用法用量口服,第一次20ml,以后每次10~15ml,一日4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0、草灵丹处方生地黄1千克(细切,用酒5升夜浸昼晒,酒尽为度,焙干)鹿茸60克(酥炙黄,焙干,为末)肉苁蓉60克(酒浸七日,研为泥,焙干)牛膝30克(酒浸七日,焙干)桂心30克 蛇床子30克 菟丝子30克(酒浸七日,研为末,焙干)远志30克(去心)大枣100枚(煮熟,去皮、核,焙干)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滋养荣卫,聪耳明目,固齿黑发,延年益寿。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11、小儿感冒茶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块状茶剂;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块,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块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2、百合地黄汤别名百合汤(《伤寒全生集》)。
处方百合7枚(擘)生地黄汁200毫升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治百合病,阴虚内热,神志恍惚,沉默寡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时而欲食,时而恶食,口苦,小便赤。
用法用量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
注意服后大便色黑如漆。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13、参茸白凤丸处方人参8.2g 鹿茸(酒制)9.4g 党参(炙)40g 当归(酒蒸)39g 熟地黄77.5g 黄芪(酒制)39g 白芍(酒制)39g 川芎(酒制)30g 延胡索(制)23g 胡芦巴(盐制)30g 续断(酒制)30g 白术(制)30g 香附(制)31g 砂仁23g 益母草(酒制)39g 黄芩(酒制)30g 桑寄生(蒸)21g 炙甘草30g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微苦、甘。
炮制上十八味,鹿茸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芪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与鹿茸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或果葡糖浆)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或果葡糖浆)85~105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调经安胎。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经漏早产。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次。
注意感冒发热者忌服;孕妇遵医嘱服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4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4、阿胶圆处方麦门冬(去心)、丹参、贝母(炒)、防风(去芦.叉.头)、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百部根,各半两;干山药、阿胶(炒)、茯苓(去皮)、熟干地黄、五味子,各一两;远志(去心)、人参,各一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每两作二十四圆。
功能主治治肺虚客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疼,咽干口燥,渴欲饮泠,多吐涎沫,或有鲜血,肌瘦发热,减食嗜卧。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劳,肺胃致伤,吐血呕血,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和滓温服,少少频呷,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地黄煎丸处方生地黄1千克(以布袋捶取汁,留滓)生姜1千克(以布袋捶取汁,留滓)蒲黄120克 当归延胡索(糯米内炒赤,用米)各30克 琥珀90克
制法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炒生姜滓,炒干为度;再与余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行瘀。主妇人血阻胞宫,胎动不安,下血漏血,唇青甲紫,脐腹满痛;或产后胞衣不下,恶血上攻,眼黑头眩;或产后中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以及热入血室,如见鬼状,寒热往来,或崩中下血,紫黑如豚肝。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当归汤下1丸,每日二次。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处方16、参茸固本片处方当归45g 山药(炒)60g 白芍(酒制)37.5g 茯苓60g 山茱萸60g 杜仲(炭)45g 枸杞子45g 牡丹皮24g 鹿茸血0.75g 泽泻(盐制)18g 熟地黄120g 五味子22.5g 鹿茸(去毛)2.5g 菟丝子(酒制)60g 红参15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味微苦。
炮制上十五味,鹿茸、鹿茸血、山药、当归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白芍等十一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加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亏,诸虚百损,耳鸣目眩,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6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7、参茸保胎丸处方党参66g 龙眼肉20g 菟丝子(盐水制)33g 香附(醋制)41g 茯苓58g 山药50g 艾叶(醋制)41g 白术(炒)50g 黄芩66g 熟地黄41g 白芍41g 阿胶41g 炙甘草28g 当归50g 桑寄生41g 川芎(酒制)41g 羌活20g 续断41g 鹿茸20g 杜仲58g 川贝母20g 砂仁33g 化橘红41g
性状为深褐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辛。
炮制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补血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营血亏虚,身体虚弱,腰膝酸痛,少腹坠胀,妊娠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8、橘红丸处方化橘红75g 陈皮50g 半夏(制)37.5g 茯苓50g 甘草25g 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紫苏子(炒)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 瓜蒌皮50g 浙贝母50g 地黄50g 麦冬50g 石膏5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2g,小蜜丸一次12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9、大防风汤处方防风(一钱)熟地黄(一钱)白术(一钱)羌活(一钱)人参(一钱)川芎(一钱)黄蓍(一钱)牛膝(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半)当归(酒洗.一钱半)杜仲(姜汁炒.去丝.一钱半)芍药(一钱半)甘草(炙.半钱)
功能主治去风顺气,活血壮筋;又治痢后脚痛缓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痛,脚胫枯细,名曰鹤膝风。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0、松花散方处方松花4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紫菀15克(去苗)百合15克 薯蓣30克 人参15克(去芦头)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生干地黄30克 白茯苓15克 茜草根15克(锉)刺蓟15克 艾叶7.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吐血久不止。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处方21、薏苡仁散处方薏苡仁、川芎、桂心,各一两。当归、细辛、前胡(去芦)、羌活、茵芋、生地黄、萆薢、羚羊角屑,各三分。甘草(炙赤.半两)。
炮制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2、龙胆泻肝丸处方龙胆120g 柴胡120g 黄芩60g 栀子(炒)60g 泽泻120g 关木通60g 车前子(盐炒)60g 当归(酒炒)60g 地黄120g 炙甘草60g
性状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3、草还丹处方生干地黄(净洗)石菖蒲(节密细者)牛膝(酒浸,切,焙)菟丝子(入盐少许炒,乘热捣末)地骨皮 肉苁蓉(酒浸一宿,细切,焙)各等分
制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主气血两虚,髭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次40丸,早晨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日午再服20丸。一月内百疾俱退,一年白发俱黑,身体有力,颜色如童,睡少欲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24、济生肾气丸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120g 泽泻60g 肉桂20g 附子(制)20g 牛膝40g 车前子40g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酸而微甘、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5、透骨膏处方生干地黄(半斤)马鞭草(半斤)吴茱萸(三两)白面(三两)骨碎补(四两)败龟板(酒炙.四两)鳖甲(酒炙.三个)蒲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用米醋调似膏子。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湿走注疼痛。
用法用量火上温热,摊于痛处,用纸裹候冷再炒,于避风处用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6、锁阳固精丸处方锁阳20g 肉苁蓉(蒸)25g 巴戟天(制)30g 补骨脂(盐炒)25g 菟丝子20g 杜仲(炭)25g 八角茴香25g 韭菜子20g 芡实(炒)20g 莲子20g 莲须25g 牡蛎(煅)20g 龙骨(煅)20g 鹿角霜20g 熟地黄56g 山茱萸(制)17g 牡丹皮11g 山药56g 茯苓11g 泽泻11g 知母4g 黄柏4g 牛膝20g 大青盐25g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用玉米朊包衣,晾干,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肾固精。用于肾虚滑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7、定坤丹处方本品为人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苓、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大蜜丸。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先甜而后苦、涩。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丸至1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伤风感冒时停服。
规格每丸重10.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8、除热清肺汤处方石膏9克 黑参 生地黄 赤芍 贝母 栝楼根各3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29、紫草膏处方紫草500g 当归150g 防风150g 地黄150g 白芷150g 乳香150g 没药150g
性状为紫红色的软膏;具特殊的油腻气。
炮制上七味,除紫草外,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当归等四味酌予碎断,另取食用植物油60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将紫草用水湿润,置锅内炸至油呈紫红色,去渣,滤过。另加蜂蜡适量(每10g植物油加蜂蜡2~4g)熔化,待温,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化腐生肌。用于疮疡,痈疽已溃。
用法用量外用,摊于纱布上贴患处,每隔1~2日换药一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0、消银片处方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金银花、玄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红花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炮制上十三味,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十一味酌予碎断,加7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滤过,再加70%乙醇适量,加热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成稠膏,与上述细粉及淀粉、硬脂酸镁适量混匀,干燥,粉碎,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白疒匕血热、血虚风燥证,皮疹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鳞屑较厚,干燥,瘙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7片,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规格每片相当于原药材约0.6g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1、二甲复脉汤处方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
功能主治育阴潜阴。主温病热邪深入下焦,脉象沉数,舌干齿黑,手指微微蠕动,有发痉厥之势,或痉厥己作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640毫升,分三次服。
备注方中炙甘草资助胃气;地黄、白芍、麦冬、阿胶滋养阴液;生牡蛎、生鳖甲介类潜阳。诸药合用,有育阴潜阳之功。对于热伤阴液,阴虚不能潜阳,肝风内动者,用之可以防止痉厥的发生,即使痉厥己作者,亦可应用。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32、柴胡六合汤处方熟地黄9克 川芎3克 芍药9克 当归9克 柴胡3克 黄芩3克
功能主治主妊娠伤寒,邪入少阳,胸胁满痛,脉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垒元戎》
处方33、人参黄蓍散处方天门冬(去心)三十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知母、桑白皮(炒)、赤芍药、黄蓍、紫菀、甘草,各十五两;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秦艽(去土)、生干地黄、地骨皮,各二十两;人参、桔梗,各十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黏,时有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痛经丸处方当归75g 白芍50g 川芎37.5g 熟地黄100g 香附(醋制)75g 木香12.5g 青皮12.5g 山楂(炭)75g 延胡索50g 炮姜12.5g 肉桂12.5g 丹参75g 茺蔚子25g 红花25g 益母草300g 五灵脂(醋炒)50g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以上十六味,益母草、茺蔚子、丹参和熟地黄25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其余红花等十二味及熟地黄75g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浓缩液(酌留部分包衣)与适量的水泛丸,用剩余的浓缩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散寒,调经止痛。用于寒凝血滞,经来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临经时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5、大山蓣圆处方白术、麦门冬(去心)、白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黄)、防风(去芦.叉)、川芎,各一两半;大豆黄卷(炒)、熟干地黄、肉桂(去粗皮.僸.炒)、当归(酒浸),各二两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两二钱半;干姜(炮)七钱半,甘草(炙)七两,大枣一百个(蒸熟.去皮.核),阿胶(炒)、人参,各一两七钱半;白蔹半两,山蓣七两半。
炮制上为末,炼蜜与蒸枣同和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酸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起,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又治风虚,头目眩运,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复常,渐成劳损。久服补诸不足,愈风气百疾。常服养真气,益精补髓,活血驻颜。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酒或米饮化下,嚼服亦得,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6、熟干地黄散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干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去芦),各三分。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清燥汤处方苍术(米泔浸.一钱半)五味子(十四枚)黄蓍(一钱)黄连(一钱)白术(一钱)橘皮(一钱)白茯苓(去皮.一钱)当归(一钱)人参(七分)生地黄(七分)麦门冬(去心.半钱)神曲(炒.半钱)猪苓(半钱)黄蘖(酒炒.半钱)甘草(半钱)泽泻(半钱)柴胡(三分)升麻(三分)
功能主治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踏肠,故寒凉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此药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8、牡丹煎圆处方延胡索、缩砂仁,各半两;赤芍药、牡丹皮,各一两;山茱萸、干姜(炮),各半两;龙骨(细研水飞)、熟干地黄(酒浸)、槟榔、羌活,各二两;五味子、人参、白芷、当归(去芦.酒浸)、干山药、泽泻、续断(细者)、肉桂(去粗皮)、白茯苓、白术、附子(去皮.脐)、木香、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炮,为末,炒熟),各一两;石斛(去根.酒浸)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冲任本虚,少腹挟寒,或因产劳损,子脏风寒,搏于血气,结生瘕聚,块硬发歇,脐腹刺痛,胁肋紧张,腰膝疼重,拘挛肿满,背项强急,手足麻痹,或月水不调,或瘀滞涩闭,或崩漏带下,少腹冷疼,寒热盗汗,四肢酸痛,面色萎黄,多生僢僣,羸乏少力,心多惊悸,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至三十圆,温酒或醋汤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注意妊娠不宜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化症回生片处方益母草112g 红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当归28g 苏木14g 三棱(醋炙)14g 两头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参42g 高良姜14g 姜黄8.4g 没药(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黄56g 麝香14g 小茴香(盐炒)21g 桃仁21g 五灵脂(醋炙)14g 虻虫14g 鳖甲胶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黄(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吴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叶(炙)14g 熟地黄28g 紫苏子14g
性状为棕黄色片;具麝香气,味微苦。
炮制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黄、益母草、鳖甲胶外,其余三十味混匀,取出430g,粉碎成细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加入鳖甲胶,溶化后,浓缩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热溶化,熟地黄水煎取汁,分别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两膏合并,加入细粉拌匀,干燥,研细,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细的麝香,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消症化瘀。用于症积血痹,妇女干血痨,产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法用量饭前温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0、小儿感冒颗粒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1、吴茱萸汤处方桔梗(去苗)、防风(去苗.叉)、干姜(炮)、甘草(炙)、当归(去苗.微炒)、细辛(去苗),各半两;熟干地黄三分,吴茱萸(汤洗七遍.微炒)二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风泠,胸膈满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或泄痢不止,少气羸困,及因而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甚,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细滤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知柏地黄丸处方知母40g 黄柏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3、四物苦楝汤处方当归 熟地黄 芍药 川芎 玄胡索 苦楝(碎,炒焦)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杂证腹痛及经事欲行脐腹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二补。
摘录《医垒元戎》
处方44、枳壳人参丸处方枳壳(麸炒.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羌活(一两半)甘菊花(未开者良.微炒.一两)防风(去叉.二两)羚羊角(镑.一两半)葛根(一两)熟地黄(焙.二两)升麻(二两)黄连(二两)桂心(一两)薏苡仁(炒.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偏风,手足一边不随,筋骨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空心温酒下,日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5、加减润燥汤处方当归3.6克 川芎3克 白芍(酒炒)6克 生地黄(酒炒)2.4克 熟地黄(姜汁炒)2.4克 白术(去芦)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南星(姜汁炒)3克 半夏(姜汁炒)3克 陈皮(盐水洗)2.4克 桃仁(去皮)1.8克 红花(酒洗)1.2克 天麻3克 羌活1.8克 防风1.8克 黄芩(酒炒)2.4克 酸枣仁(炒)2.4克 黄柏(去皮,酒炒)0.9克 薄桂1.8克 甘草(炙)1.2克 牛膝(去芦,酒洗)2.4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中风左半身不遂,手足瘫痪及语宫费力,呵欠喷嚏,面目口眼歪斜宽弛,头目眩晕,痰火炽盛,筋骨时痛,头或痛,心悸。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温服。手不遂,倍黄芩、薄桂;足不遂,倍黄柏、牛膝。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46、健步丸处方黄柏(盐炒)40g 知母(盐炒)20g 熟地黄20g 当归10g 白芍(酒炒)15g 牛膝35g 豹骨(制)10g 龟甲(制)40g 陈皮(盐炒)7.5g 干姜5g 锁阳10g 羊肉320g
性状为棕褐色至深褐色的糊丸;气微腥,味微苦。
炮制上十二味,将羊肉洗净,剔去筋、膜、油,加黄酒40g,煮烂,与黄柏等十一味捣和,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糯米粉5~10g加适量的水调成的稀糊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7、南岳魏夫人济阴丹处方秦艽、石斛(去根.酒浸.焙)、甘草(炙)、蚕布(烧灰)、桔梗(炒),各二两;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一两;熟干地黄(洗过.酒蒸.焙)、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四两;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细辛(去苗)、川芎、牡丹皮,各一两半;山药、川椒(去目.炒),各三分;苍术(米泔浸.去皮)八两,大豆黄卷(炒)半升,糯米(炒)一升。(一本.山药.川椒.,各云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搜,每两作六圆。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气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损,胞内宿挟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三十六疾,积聚癖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以上疾证,皆令孕育不成,以至绝嗣。治产后百病,百日内常服,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及生子充实。亦治男子亡血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空心,食前,温酒、醋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8、泰山盘石散处方人参 黄耆各3克 白术 炙甘草各1.5克 当归3克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各2.4克 续断3克 糯米10克 黄芩3克 砂仁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益肾安胎。治妇人气血两虚,素有堕胎之患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固胎元;当归,热地、白芍、川芎补血调血以养胎元;续断合熟地益肝肾而保胎元;砂仁调气安胎;糯米补脾养胃,黄芩与白术合用有安胎之功。诸药配合,使气血调和,冲任得固,自无堕胎之患。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五
处方49、加减清胃汤处方元参 连翘 生地黄 黄柏 麦冬 木通 白茯苓 天花粉 陈皮 桔梗 甘草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治麻后口疮。
用法用量加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四
处方50、八珍汤/八珍散处方人参30g 白术30g 白茯苓30g 当归30g 川芎30g 白芍药30g 熟地黄30g 炙甘草30g
来源方论吴昆《医方考》卷3:“血气俱虚者,此方主之。人之身,气血而已。气者百骸之父,血者百骸之母,不可使其失养者也。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也,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质润之品也,所以补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形体既充,则百邪不入,故人乐有药饵焉。”《瑞竹堂经验方》卷4:“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若以血虚为主,眩晕心悸明显者,可加大地、芍用量;以气虚为主,气短乏力明显者,可加大参、术用量;兼见不寐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
备注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气短乏力,心悸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
处方51、酒浸药仙方处方甘菊花、防风(去芦)、羌活、杜仲、牡蛎、瓜娄根、牡丹皮、紫苑、菖蒲、人参、白蒺藜、牛旁子、枸杞子,各半两。白花蛇、桔梗、白术、山茱萸(去核)、白茯苓、晚蚕沙(炒)、官桂、远志(去心)、牛膝,各二钱。虎胫骨、牛旁根、干姜、熟地黄、栢子仁、狗脊(去毛.焙)、天雄(炮去皮)、萆薢、蛇床子、附子、肉苁蓉、菟丝子、续断、芍药(去皮)、石斛,各三钱。
炮制上并要川广好者,依方拣择为粗末,用新绢袋盛药,用新小瓮儿一个,方药在内,以灰酒二斗,将将药浸之,密封其口。春夏浸二七日,秋冬浸三七日开瓮。
功能主治凡患风疾,四肢不举,不问男子妇人小儿,骨节疼痛,四肢浮肿,眼目昏暗,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歪斜,中风失音,并治之。
用法用量早晨临午晚三时,令病人自取冷酒三盏,依时服之。每服不过一盏,不多服,亦不可添减,乱开酒瓮。久病服者不过一月,近者十日,轻者五日见效。
备注服之三日,举手梳头,七日渐舒,十日行步,半月遍身依旧,觉得轻健,眼目更明,大有神效治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2、乌鸡白凤丸处方乌鸡(去毛爪肠)640g 鹿角胶128g 鳖甲(制)64g 牡蛎(煅)48g 桑螵蛸48g 人参128g 黄芪32g 当归144g 白芍128g 香附(醋制)128g 天冬64g 甘草32g 地黄256g 熟地黄256g 川芎64g 银柴胡26g 丹参128g 山药128g 芡实(炒)64g 鹿角霜48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上二十味,熟地黄、地黄、川芎、鹿角霜、银柴胡、芡实、山药、丹参八味粉碎成粗粉,其余乌鸡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置罐中,另加黄酒1500g,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与上述粗粉掺匀,低温干燥,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0~4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3、养阴清肺膏处方地黄100g 麦冬60g 玄参80g 川贝母40g 白芍40g 牡丹皮40g 薄荷25g 甘草20g
性状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气香,味甜,有清凉感。
炮制上八味,川贝母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回收乙醇;牡丹皮与薄荷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性成分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提取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炼蜜500g,混匀,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放冷,加入牡丹皮与薄荷的挥发性成分,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4、当归润燥汤处方当归、熟地黄、生地黄、大黄、桃仁泥、麻仁、甘草,各一钱。升麻,二钱。红花,半钱。
功能主治润燥。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空心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5、没药降圣丹处方自然铜(火煅.醋淬十二次.研末水飞过.焙)、川乌头(生.去皮.脐)、骨碎补(去毛)、白芍药、没药(别研)、乳香(别研)、当归(洗.焙),各一两;生干地黄、川芎,各一两半。
炮制上并生用,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与蜜等分炼熟和圆,每一两作四圆。
功能主治治打扑闪肭,筋断骨折,挛急疼痛,不能屈伸,及荣卫虚弱,外受游风,内伤经络,筋骨缓纵,皮肉刺痛,肩背拘急,身体倦怠,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捶碎,水、酒各半盏,入苏木少许,同煎至八分,去苏木,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6、当归养血丸处方当归150g 白芍(炒)150g 地黄400g 炙黄芪150g 阿胶150g 牡丹皮100g 香附(制)150g 茯苓150g 杜仲(炒)200g 白术(炒)200g
性状本品为暗棕色的水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除阿胶外,当归等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阿胶用适量水溶化,与炼蜜和匀。每100g粉末用含炼蜜35~45g的上述混合液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7、四物合剂处方当归250g 川芎250g 白芍250g 熟地黄25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微苦、微甜。
炮制以上四味,当归和川芎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熟地黄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蒸馏后的水溶液配成50%乙醇溶液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约1000ml,加苯甲酸钠3g和上述挥发油,加水使成1000ml,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用于营血虚弱,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规格(1)每支装10ml(2)每瓶装10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8、清胃黄连丸(水丸)处方黄连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参80g 地黄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连翘80g 栀子200g 黄柏200g 黄芩200g 赤芍80g
性状为黄色至深黄色的水丸;味微苦。
炮制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黄蓍羌活饮处方黄蓍(一两半)。羌活、石斛(去根)、防风、枳壳(麸炒)、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炒)、五味子、牡蛎(煅),各一两。断续(半两)、地骨皮(三分)、生地黄(焙.二两)。
炮制上剉[音cuò]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心脾受病,精血虚少,风气乘之,日益削消。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60、止咳橘红口服液处方化橘红66g 陈皮44g 法半夏33g 茯苓44g 款冬花22g 甘草22g 瓜蒌皮44g 紫菀33g 麦冬44g 知母22g 桔梗33g 地黄44g 石膏44g 苦杏仁(去皮炒)44g 紫苏子(炒)33g
性状为棕黑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石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化橘红、陈皮、款冬花、苦杏仁四味用水蒸气蒸馏,收集蒸馏液250ml;蒸馏器内药液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其余法半夏等十味,粉碎成粗粉与上述药渣混匀,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依法渗漉,收集漉液2700ml,与上述备用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与石膏水煎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6(50℃)。加入蔗糖80g,煮沸,静置24小时,滤过,加入羟苯乙酯0.3g、苯甲酸0.5g(两者先用适量热水溶解)及蒸馏液,加水调整总量至950ml,搅匀,冷藏48小时,取上清液,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儿童用量遵医嘱。
注意忌食辛辣油腻。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八物汤处方黄耆、茯苓、熟地黄、川芎、当归、人参、菊花、白芍。功能主治虚损血枯,上攻眼目涩痛。用法用量每于半饥时温服。摘录《银海精微》卷下处方2、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人参1两
处方1、当归饮处方当归1钱2分,芍药1钱,川芎5分,生地黄1钱,牡丹皮1钱,黄连(酒,炒)7分,麦门冬(去心)2钱,地骨皮7分,酒黄芩7分,炒栀子6分,柴胡6分,生甘草3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劳心
处方1、熟干地黄丸处方熟干地黄(焙干)120克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别研)牛膝(去苗叶,酒浸,焙)各45克苦参(细锉,焙干)菟丝子(酒浸,焙,捣)肉苁蓉(酒浸,切,炒)黄耆(炙,锉)萆薢(炒
处方1、百合固金丸处方百合100g地黄200g熟地黄300g麦冬150g玄参80g川贝母100g当归100g白芍100g桔梗80g甘草100g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
处方1、十神解毒汤处方当归尾生地黄红花牡丹皮赤芍药桔梗木通大腹皮连翘川芎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身发壮热,腮红脸赤,毛焦色枯,及不论己出未出,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证治谁绳.
处方1、加减地芝丸处方生地黄120克天门冬(烘热,去心,另焙)枸杞子90克甘菊60克熟地黄120克麦门冬(去心)山茱萸肉各90克当归身60克五味子30克制法蜜为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肾明目。治肾水不
处方1、搜风丸处方南星、人参、茯苓,各半两。干生姜、寒水石、白矾、半夏,各一两。蛤粉、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末、滑石,各四两。薄荷叶(半两)、藿香(二钱半)。炮制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治
处方1、紫菀汤处方紫菀(去苗、土)桑根白皮(炙,锉)桔梗(炒)续断各45克赤小豆27克甘草(炙,锉)五味子备30克生干地黄(酒洗,切,焙)75克制法上八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虚劳骨燕咳嗽。用法用量每服
处方1、贝母瓜蒌散处方贝母、瓜蒌、南星(炮)、荆芥、防风、羌活、黄柏、黄芩、黄连、白术、陈皮、半夏(汤泡7次)、薄荷、甘草(炙)、威灵仙、天花粉各等分。功能主治肥人中风,口眼喎[音wāi
处方1、天麻丸处方天麻60g羌活100g独活50g杜仲(盐炒)70g牛膝60g粉萆薢60g附子(制)10g当归100g地黄160g玄参60g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黑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略苦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