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地骨皮的处方(十六)
Posted 处方
篇首语: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地骨皮的处方(十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长春酒处方山茱萸30g 巴戟天45g 石菖蒲30g 地骨皮40g 覆盆子45g 枸杞子100g 菟丝子45g 肉苁蓉120g 柏子仁40g 五味子24g 熟地45g 山药40g 牛膝70g 杜仲70g 茯苓30g 人参10g 木香15g 川椒9g 泽泻40g 远志30g 天冬(去心)30g 麦冬(去心)30g 白酒3500ml
炮制1. 将所有药材捣成碎末;2. 装入纱布袋,放进干净的坛子里;3. 倒入白酒浸泡,加盖再放在文火上煮沸;4. 约1小时后离火,冷却后将坛子密封;5. 7天后开启,将药渣除去,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虚损,壮筋骨,调阴阳。适于中老年因肝肾虚,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症。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菉竹堂经验方》
处方2、预知子圆处方枸杞子(净)、白茯苓(去皮)、黄精(蒸熟)、朱砂(研.水飞)、预知子(去皮)、石菖蒲、茯神(去木)、人参(去芦)、柏子仁、地骨皮(去土)、远志(去心)、山药,各等分。
炮制上件一十二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圆,如龙眼核大,更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愁忧惨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异梦,寤即惊魇,或发狂眩,暴不知人,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人参汤下,不计时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羌活散处方羌活(一两半)天麻(一两半)酸枣仁(炒.一两半)羚羊角(一两半)地骨皮(一两半)栢子仁(一两半)川芎(一两)鹿角胶(炒.一两)侧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人参(一两)白附子(炮裂.一两)桂心(一两)薏苡仁(一两)海桐皮(一两)牛膝(二两)乌蛇肉(酒浸.炙黄.三两)犀角屑(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毒入四肢,筋脉拘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小儿感冒茶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块状茶剂;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块,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块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大生地酒处方杉木节50g 牛蒡根120g 地骨皮30g 大麻仁60g 生地120g 丹参30g 牛膝50g 防风20g 独活30g 白酒1500ml
炮制1. 将上述药材一同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3. 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装瓶贮存。
功能主治清虚热,祛风,活血,消肿。主治足胫虚肿,烦热疼痛,行步困难。
用法用量每顿饭前,将酒温热随量服用。
备注(1)杉木:活血止痛,主治脚气,痞块,骨节疼痛,带下,跌扑血瘀。牛蒡根:祛风热,消肿毒。防风、独活:祛风除湿,行痹止痛。丹参:活血。地骨皮:清热。生地:滋阴补血。牛膝:强筋壮骨。麻仁:润肠通便。
摘录《太平圣惠方》
处方6、草还丹处方生干地黄(净洗)石菖蒲(节密细者)牛膝(酒浸,切,焙)菟丝子(入盐少许炒,乘热捣末)地骨皮 肉苁蓉(酒浸一宿,细切,焙)各等分
制法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主气血两虚,髭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次40丸,早晨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日午再服20丸。一月内百疾俱退,一年白发俱黑,身体有力,颜色如童,睡少欲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7、黄连白术汤处方黄连(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旋覆花(炒.一两)甘草(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术(半两)桂心(七钱)白茯苓(去皮.七钱)陈皮(去白.焙.七钱)桔梗(炒.七钱)地骨皮(一两二钱)桑白皮(一两半)
炮制上剉[音cuò]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风证,寒热二气交争,调顺阴阳。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8、拨云退翳丸处方川芎45克 菊花30克 蔓荆子60克 蝉蜕30克 蛇蜕(炙)9克 密蒙花60克 薄荷叶15克 木贼草(去节)60克 荆芥穗30克 黄连 楮桃仁各15克 地骨皮30克 天花粉18克 炙草9克 川椒皮21克 当归 白蒺藜(去刺,炒)各4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主阳蹻受邪,内眦即生赤脉缕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黑睛,渐蚀神水,锐眦亦然,俗名攀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睡时细嚼,茶清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9、人参黄蓍散处方天门冬(去心)三十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知母、桑白皮(炒)、赤芍药、黄蓍、紫菀、甘草,各十五两;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秦艽(去土)、生干地黄、地骨皮,各二十两;人参、桔梗,各十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黏,时有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小儿感冒颗粒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玉池散处方当归(去芦)、伞本地骨皮、防风、白芷、槐花(炒)、川芎、甘草(炙)、升麻、细辛(去苗),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风蛀牙痛,肿痒动摇,牙溃烂,宣露出血,口气等疾。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揩牙,痛甚即取二钱,水一盏半,黑豆半合,生姜三片,煎至一盏,稍温漱口,候冷吐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2、劫劳散处方地骨皮二两半,前胡(去芦)、荆芥,各二两七钱。香附子(炒.去毛)、苍术(浸.去皮.焙)甘草,各三两六钱。麻黄(去根.节)、白芷,各四钱半。川芎二两二钱半,桔梗(去芦)七两二钱,当归七两三钱半,肉桂(去粗皮)一两三钱半,石膏九钱,陈皮(去白)一两三钱,天仙藤二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劳七伤,四时伤寒,山岚瘴疟,时行疫疠,心神烦躁,口苦舌干,憎寒壮热,头疼鼻塞,腰脚酸倦,背脊强急,浑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乌梅半个,入盐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葱白、姜钱煎,连进三服。常服,温盐酒调,热盐汤点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3、五皮散处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4、黄蓍羌活饮处方黄蓍(一两半)。羌活、石斛(去根)、防风、枳壳(麸炒)、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炒)、五味子、牡蛎(煅),各一两。断续(半两)、地骨皮(三分)、生地黄(焙.二两)。
炮制上剉[音cuò]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心脾受病,精血虚少,风气乘之,日益削消。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5、黄蓍鳖甲散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苦梗,各一两六钱半;生干地黄(洗.焙干)三两三钱,半夏(煮)、紫菀(去芦)、知母、赤芍药、黄蓍、甘草、桑白皮,各二两半;天门冬(去心.焙)、鳖甲(去裙.醋炙),各五两;秦艽(去芦)、白茯苓(焙)、地骨皮(去土)、柴胡(去芦),各三两三钱。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麦煎散处方知母、地骨皮(拣净)、赤芍药、甘草(炙)、石膏、葶苈子、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滑石,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馀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如初生孩儿感冒风泠,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7、地仙散处方地骨皮(去木.二两)防风(去芦.一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伏暑,烦热不安,及烦热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8、兔肝丸处方兔肝60克(炙微黄)防风23克(去芦头)玄参30克 白茯苓30克 羚羊角屑23克 人参23克(去芦头)决明子90克 车前子30克 地骨皮15~23克 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黄耆30克(锉)熟干地黄30克 甘菊花23克 麦门冬45克(去心,焙)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肝肾不足,眼目昏暗,久视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三十
处方19、秘传降气汤处方桑白皮(炒二两),骨碎补(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黄)、半夏(生为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再碎.炒)、桔梗、诃子(炮.去核),各半两。甘草(炒)、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去白.炒黄)、柴胡(去芦)、地骨皮(炒黄),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散和匀,再就蒸一伏时,晒干。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上热下虚之疾。凡饮食过度,致伤脾胃,酒色无节,耗损肾元,水土交攻,阴阳关膈,遂使气不升降,上热则头目昏眩,痰实呕逆,胸膈不快,咽喉干燥,饮食无味;下弱则腰脚无力,大便秘涩,里急后重,脐腹冷痛。治以凉,则脾气怯弱,肠鸣下利;治以温,则上焦壅热,口舌生疮,及脚气上攻,与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药,却以所主药治之,无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紫苏三叶,姜钱三片,水一盏,同煎至七分,食后,通口服。常服调顺荣卫,通利三焦,开膈化痰,和五脏。痰嗽,加半夏僸煎。心肺虚,加人参、茯苓煎。上膈热,加北黄芩煎。下部大段虚,加少许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姜。妇人血虚,加当归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0、青蒿散处方青蒿60克 龙胆27克(去芦头)栀子仁23克 知母23克 黄连30克(去须)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黄耆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锉)地骨皮15克 白术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柴胡45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骨蒸劳热,四肢烦疼,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21、龙齿镇心丹处方龙齿(水飞)、远志(去心.炒)、天门冬(去心)、熟地黄、山药,各六两(炒);茯神、麦门冬(去心)、车前子(炒)、白茯苓、桂心、地骨皮、五味子,各五两。
炮制上为末,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气不足,惊悸健忘,梦寐不安,遗精面少色,足胫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空心温酒、米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2、二地二冬酒处方菟丝子120g 肉苁蓉120g 天门冬60g 麦门冬60g 白茯苓60g 枸杞子60g 五味子60g 石菖蒲30g 车前子45g 山萸肉60g 远志肉30g 柏子仁60g 覆盆子45g 地骨皮45g 牛膝60g 生地60g 熟地60g 山药60g 人参60g . 木香60g 川椒30g 泽泻30g 杜仲(姜汁炒)60g 巴戟天(去心)60g 白酒3000ml
炮制将上述2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用纱布包贮,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7~12日,即可饮用。可随饮随加酒,直到味薄乃止。
功能主治补肾添精,安神定志。主治肾虚精亏,中年阳痿,老人视物昏花,神志恍惚,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
摘录《民间验方》
处方23、七皮饮处方大腹皮 陈皮 茯苓皮 生姜皮 青皮 地骨皮 甘草皮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4、生犀散处方大黄(蒸.切.焙)、鳖甲(汤煮.去裙澜.醋涂.炙黄)、麦门冬(去心)、黄蓍、秦艽(去苗并土)、羚羊角(镑)、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药、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
炮制上各等分,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馀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儿小即分为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茅根汤处方茅根(洗剉[音cuò])、山栀仁、茵陈蒿、地骨皮、甘草(炙),各半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黄,遍身如金黄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豆豉三七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远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6、补损接骨仙丹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破故纸 木香 五灵脂 地骨皮 防风各15克 乳香 没药 血竭各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皮破肉烂,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用夜合花树根皮15克,同入大酒壶内,加烧酒适量,重汤煮半小时,取出服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
处方27、镇肝圆处方蔓荆子(去白皮)、地肤子、人参、茺蔚子、决明子、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防风(去芦.叉),各一两;青葙子、地骨皮、柴胡(去芦)、山药、车前子、柏子仁(炒)、玄参、甘菊、甘草(炙),各半两;细辛(去苗)一分。
炮制上为末,蜜水煮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痒痛,隐涩难开,堆眵多泪,怕日羞明,时发肿赤,或生障翳,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米饮下,食后,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人参羌活散处方柴胡(去苗)、独活(去芦)、羌活(去苗),各二两;人参(去芦)、川芎、枳壳(去瓤.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两;桔梗、前胡、天麻(酒浸.炙)、地骨皮(去土),各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寒邪温病,时疫疮疹,头痛体疼,壮热多睡,及治潮热烦渴,痰实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七分盏,入薄荷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9、清肺滋阴散处方川芎(酒洗)3克 白芍(炒)4.5克 生地黄6克 白术(炒)3克 陈皮3克 白茯苓2.4克 黄柏(蜜炒)3克 知母3克 贝母(去心)3克 紫菀2.4克 五味子1.8克 款冬花2.4克 麦门冬3克 地骨皮3克 黄连(炒)1.5克 远志(甘草汤泡)2.4克 酸枣仁(炒)1.8克 甘草1.2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肺滋阴。治酒色太过,真阴耗损,虚火灼肺,咳嗽咽疮,咽喉溃烂肿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竹沥15毫升,煎服。心下怔忡,夜卧不寐,加人参2.4克;心烦躁乱,加枳实1.8克,竹茹1.8克;如痰涎壅盛,加瓜蒌仁1.8克,天花粉3克。咽喉有疮,用通隘散吹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30、五补圆处方地骨皮、白茯苓(去皮)、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熟干地黄、人参,各一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久服去百病,髭发黑润。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温酒下,空心,食前服。稍增至五十圆,日二服。服至十日及半月,觉气壅,即服七宣圆。服七宣圆二、三日,觉气散,即还服五补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地骨皮汤处方生地 麦冬 黄耆 山药 五味手 地骨皮 淡竹叶
功能主治主心经虚热,小便短赤,茎中疼痛,尿道口时有脓样分泌物,淋沥不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处方32、地骨皮饮处方柴胡(去芦)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鳖甲(醋炙黄)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33、菊花清燥汤处方甘菊花6克 当归 生地 白芍(酒炒)川芎 知母 贝母(去心,研)地骨皮 麦冬(去心)各3克 柴胡 黄芩 升麻 犀角(镑)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治石榴疽。色红焮肿,坚硬疼痛,破翻如榴,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上药加竹叶20片,灯心70厘米,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温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处方34、清心莲子饮处方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兽(蜜炙)、人参,各七两半。
炮制上散。
功能主治治心中蓄积,时常烦躁,因而思虑劳力,忧愁抑郁,是致小便白浊,或有沙膜,夜梦走泄,遗沥涩痛,便赤如血,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赤白;及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用法用量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泠,空心,食前服。发热加柴胡、薄荷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5、补心丸别名补心丹(《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麦冬75克 远志(甘草汤煮)石菖蒲 香附子(童便浸)60克 天冬 栝楼根 白术 贝母 熟地 茯神 地骨皮各45克 人参 川归 牛膝黄耆各30克 木通24克
制法俱为细末,大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心气不足,惊恐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用酒或圆眼汤吞服50~70丸。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
处方36、人参鳖甲圆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人参、当归(洗.焙)、赤芍药、甘草(炙)、柴胡(去苗)、桔梗(去芦),各一两;地骨皮、宣黄连(去须)、胡黄连,各一分;肉桂(去粗皮)、木香,各半两;麝香(别研)半分,鳖甲一枚(可重二两者.醋炙黄色为度)。上为细末,用青蒿一斤,研烂,绞取汁,童子小便五升,酒五升,同熬至二升以来,次入真酥三两,白沙蜜三两,再熬成膏,冷,方下众药末,搜和令匀,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一切虚损,肌肉瘦瘁,盗汗心忪,咳嗽上气,经脉不调,或作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调元肾气丸处方怀生地(酒煮,捣膏)120克 山萸肉 山药 牡丹皮 白茯苓各60克 人参 当归身 泽泻 麦门冬(捣膏)龙骨 地骨皮各30克 木香 砂仁各9克 黄柏(盐水炒)知母(童便炒)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鹿角胶120克,老酒溶化,加蜜120毫升同煎,滴水成珠,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激阴降火,益气养血。主肾阴不足,虚火内灼,气血两亏,骨无荣养,遂生骨瘤,坚硬如石,形色或紫或不紫,推之不移,坚贴于骨,形体日渐衰瘦,气血不荣,皮肤枯槁,甚者寒热交作,饮食无味,举动艰辛,脚膝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腹时温酒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服白萝卜、火酒;禁房事。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38、化毒汤处方紫草 升麻 甘草 蝉蜕 地骨皮 黄芩(酒炒)木通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痘疹已出,热毒未解,痘疹红紫,甚或黑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39、龙齿镇心丹处方龙齿(水飞)远志(去心,炒)天门冬(去心)熟地黄 山药各180克(炒)茯神 麦门冬(去心)车前子(炒)白茯苓 桂心 地骨皮 五味子各15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滋阴益肾。治心肾气不足,惊悸健忘,夜梦不安,遗精,面色少华,足胫痰疼。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米汤送下。
备注方中龙齿镇惊安神,除烦热为君;远志,茯苓、茯神、五味子宁心安神为臣;天冬、麦冬,山药、熟地补益心肾之阴,地骨皮清虚热,车前子利湿浊,标本兼顾,均为佐药;又在滋阴清热之中,加用桂心以引火归元,属于反佐之法。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40、益阴汤处方山茱萸 熟地 丹皮 芍药 麦门冬 五味子 山药 泽泻 灯草 地骨皮 莲子
功能主治养阴敛汗。治阴虚有热,寐中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气虚,加人参。
摘录《类证治裁》卷二
处方41、人参清肺汤处方地骨皮、人参(去芦)、阿胶(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乌梅(去核)、甘草(炙)、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胃虚热寒,咳嗽喘急,胸膈噎闷,腹肋胀满,迫塞短气,喜欲饮冷,咽噫隐痛,及疗肺痿劳嗽,唾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乌梅、枣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温食后,临卧服。两滓留并煎,作一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青蒿散处方青蒿(春夏用叶,秋冬用子,童便浸)1握 大鳖甲(炙黄,醋淬五七次,去腥)白术(湿纸裹,煨熟)地骨皮 白茯苓 粉草(炙)拣参(去芦头)瓜蒌根 北柴胡(去芦)桑白皮(蜜炙)各19克
制法共研为散。
功能主治治骨蒸虚劳,憎寒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43、状元丸处方石菖蒲(去毛3.3厘米,九节者佳)地骨皮(去木)白茯神(去皮、木)远志肉(甘草水泡,去心)各30克 人参(去芦)9克 巴戟天(去骨)15克
制法上为末,用白茯苓(去皮)60克,粘米60克,共打粉;外用石菖蒲9克,打碎煎浓汤,去滓,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健忘。
用法用量每日食后、午时、卧时各服35丸。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处方44、地骨皮散处方地骨皮 茯苓各15克 柴胡 黄芩 生地黄 知母各30克 石膏60克 羌活 麻黄各22.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阳毒火炽,浑身壮热,脉长而滑,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少许煎服。有汗者,去羌活、麻黄。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45、蒿皮四物汤处方生地9克 北沙参 炙鳖甲各6克 归身 白芍 青蒿各3克 地骨皮4.5克 丹皮2.4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软坚散结。治风火窃,阴虚潮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笔花医镜》卷三
处方46、泻白散别名泻肺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30克 甘草(炙)3克
功能主治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治肺热壅盛喘咳,甚则气急,皮肤蒸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用法用量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煎200毫升,食前服。
注意外感风寒咳嗽,或虚寒性咳嗽均不宜使用。
备注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深伏之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47、神芎汤处方升麻 川芎 人参 枸杞子 甘草 远志 黄耆 当归 地骨皮 破故纸 杜仲 白术各1.2克 生姜1片 莲肉7枚
功能主治治遗精经久,肾虚下陷,玉门不闭,不时漏精。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无家莲肉,以莲花须亦可。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8、神妙膏处方甘草 羌活 细辛 黄连 贝母 菊花 当归 枳壳 大黄 白芷 生地 防风 荆芥 木贼黄芩 川芎 苍术 猪苓 泽泻 白术 薄荷 桔梗石斛 赤芍药 蔓荆子 草决明 牛蒡子 青葙子菟丝子 车前子 夏枯草 地骨皮
制法将羊脑炉甘石120克,用一袋盛了,同前三十二味,人水煮三昼夜,取起去药。将甘石入乳汁浸之。再将石细研如面。
功能主治治眼目翳障。
用法用量点眼。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49、安神丸处方龙脑 麝香各0.9克 朱砂 牙消各0.9克 牛黄1.5克 人参 犀角各3克 茯苓9克 地骨皮 甘草 麦冬各6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癫痫。
用法用量每服1丸,盐汤下。
摘录《采艾编翼》卷二
处方50、木通散处方生干地黄 木通 荆芥 地骨皮 桑白皮(炒)甘草(炙)北梗等分
功能主治治内有积热,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锉,每服9克,姜3片,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51、柴胡清骨散处方柴胡9克 青蒿9克 秦艽9克 白芍9克 丹皮9克 地骨皮9克 鳖甲9克 知母9克 黄芩6克 甘草3克 童便少许 胡黄连3克
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养阴退热。主肝经阴虚火旺,烦渴淋闭,骨蒸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丹皮、知母、黄芩、黄连、童便大清相火;柴胡、青蒿、秦艽疏肝解郁;鳖甲、白芍、丹皮养阴退热;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既能泻火疏肝,又能养阴退热。火降肝舒,阴复热退,则上述诸证自己。
摘录《血证论》卷七
处方52、泻白化血汤处方桑白皮15克,地骨皮10克,花蕊石15克,三七粉3克(吞服),血余炭10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肺,祛瘀止血。主肝火犯肺,热伤血络,肺失清润。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症状较重者,每日2剂,日服3次。
摘录任达然方
处方53、五福延寿丹处方五味子180克 肉苁蓉120克(酒浸、焙)牛膝9克(酒浸)菟丝子(酒浸,炒)60克 杜仲(姜炒断丝)90克 天冬(去心)60克 广木香30克 巴戟(去心)60克 山药60克 鹿茸(酥油炙透)30克 车前子(炒)60克 菖蒲(焙)30克 泽泻(去毛)30克 生地30克(酒洗)熟地30克(酒制)人参(去芦)30克 乳香30克(另研)没药15克(另研)枸杞子30克 大茴(炒)60克 覆盆子30克 赤石脂(煨)30克 地骨皮60克 杏仁(去皮、尖)30克 山茱萸(去核)60克 柏子仁30克 川椒(去目、合口,炒)21克 川楝肉(炒)30克 远志(去心)30克 龙骨(煅)1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当归(酒洗)30克
制法共三十二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损劳伤,须发早白,行路艰难,形容羸瘦,眼目昏花,咳痰带血,夜梦遗精,妇人久不生育。(白头、不孕)
用法用量每30丸,空腹时盐汤或盐酒下。
摘录《仁术便览》卷三
处方54、清金养血汤处方川芎1.8克,当归3克,白芍3克,香附(童便浸)3克,麦冬3克,白术3克,丹皮2.4克,地骨皮2.4克,生地2.4克,五味子9粒,炒甘草0.6克。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凉血。主阴虚内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拘时候服。
摘录《李氏医鉴》卷八
处方55、柴胡抑肝汤处方柴胡7.5克 赤芍 牡丹皮各4.5克 青皮6克 连翘 生地各1.5克 地骨皮 香附 苍术 山栀各3克 川芎2.1克 甘草0.9克 神曲2.4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凉血退热。主寡居独阴,寒热类疟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56、黄耆鳖甲散处方人参 肉桂(去粗皮)苦梗各50克 生干地黄(洗,焙干)100克 半夏(煮)紫菀(去芦)知母 赤芍药 黄耆 甘草(爁)桑白皮各75克 天门冬(去心,焙)鳖甲(去裙襕,醋炙)各150克 秦艽(去芦)白茯苓(焙)地骨皮(去土)柴胡(去芦)各100克
制法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8克,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57、凌霄花散处方凌霄花7.5克 硇砂 桃仁(另研)玄胡索 红花 当归 宫桂(去皮)各3克 红娘子11个 血竭 紫河车 赤芍药 山栀子仁 没药 地骨皮 五加皮 牡丹皮 甘草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破瘀消症。治瘀血内结,血瘕血块;及产后恶露不尽,儿枕疼痛,瘀血积聚,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服。
注意方中红娘子、硇砂有一定的毒性与刺激性,故对素有胃痛者宜禁用。
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于瘀血内结而成。方中凌霄花善行血分,散瘀消症,桃仁、红花、当归、赤芍药活血化瘀;硇砂消积软坚,破瘀散结;红娘子通瘀破结,《本草衍义》称其“行瘀血月闭”,玄胡索、没药、血竭行气活血,并能定痛,官桂、五加皮温通血脉,散寒行瘀;紫河车养营血,益精气;地骨皮、丹皮、山栀退伏热,除骨蒸;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配合成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既能治标,亦兼顾本。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处方58、柴胡清骨散处方秦艽 知母 炙草 胡连 鳖甲 青蒿 柴胡 地骨皮 韭白 猪脊髓 猪胆汁
功能主治主劳瘵热甚人强,骨蒸久不痊。
用法用量上药用童便加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
处方59、黄芩泻白散处方黄芩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功能主治泻肺热,利小便。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60、加味益气凉血汤处方生地12克,紫草9克,丹皮6克,地骨皮3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9克,山药12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凉血。主气阴两虚,阴虚生热。(皮肌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夏少农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地骨皮丸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
处方1、还睛补肝丸处方白术、细辛(去苗叶)、当归(切,焙)、决明子(微炒)、芎䓖、白茯苓(去黑皮)、羌活(去芦头)、五味子、人参、菊花、防风(去叉)、地骨皮、苦参、玄参、甘草(炙,锉)、
处方1、羌活愈风汤处方羌活(七分半)甘草(炙.七分半)防风(去芦.七分半)黄蓍(去芦.七分半)人参(去芦.七分半)蔓荆子(七分半)川芎(七分半)细辛(去苗.七分半)枳壳(麸炒.七分半)地骨皮(去骨.七
处方1、薏苡仁酒处方薏仁、牛膝、海桐皮、五加皮、防风、萆薢、当归、杜仲、白芍、地骨皮、灵仙。功能主治脚气虚软无力,时常顽木作痛。摘录《证治汇补》卷七处方2、羚羊角散处方北黄芩1两,川芎1两(洗),当归
处方1、柴胡散处方柴胡(去苗)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葳蕤半两,赤茯苓半
处方1、拨云退翳丸处方甘菊、川椒、木贼、白蒺藜、密蒙花、蛇蜕、蝉蜕、川芎、蔓荆子、荆芥穗、石燕子(煅)、黄连、薄荷、瓜蒌根、枳实、羌活、当归、地骨皮、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
处方1、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锉),防风1两(去叉),地骨皮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羌活半两(去芦头),苦参半两,当归半两(切,炒),升麻半两,大黄半两(锉,炒),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末,
处方1、葳蕤丸处方葳蕤车前子熟干地黄(焙)各120克升麻黄芩(去黑心)秦艽(去苗、土)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黄连(去须)独活(去芦头)地骨皮决明子(微炒)山栀子仁白槟榔(生,锉)各45克赤
处方1、防风汤别名解毒防风汤处方防风1两,地骨皮半两,黄耆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半两,荆芥穗半两,牛蒡子半两。功能主治安里解毒。主小儿痘疮毒气炽盛。用法用量解毒防风汤(《小儿痘疹》)。摘录《保命集》卷下
处方1、防风丸处方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茯神(去木)1两,地骨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龙齿1两,甘菊花1两,苦参1两,大黄(锉,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