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枣的处方(四)
Posted 处方
篇首语: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大枣的处方(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桂枝加黄耆汤别名桂枝加黄耆五两汤
处方桂枝2两,芍药2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黄耆2两。
功能主治助阳散邪,以发郁阻之湿。主黄汗之病,两胫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疸,脉浮,而腹中和者。
用法用量桂枝加黄耆五两汤(《三因》卷十)。《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炙),黄耆五两。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药之酸寒,以敛营中之液;虚以受邪,故用黄耆之甘温,以实在表之气;辛甘发散为阳,故生姜、甘草可为桂枝之佐;乃大枣者,和胆益胃之物也。②《医门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热粥助其得汗,加黄耆固卫。以其发热,且兼自汗、盗汗,发热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黄耆也。其发汗已仍发热,邪去不尽,势必从表解之。汗出辄轻,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过汗而伤其卫外之阳,并胸中之阳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阳通而阴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黄耆固阳,桂枝通阴矣。③《金匮要略方义》:以桂枝汤微解其表,和其营卫,使在表之湿随汗而解。表盛之人,虽取微汗,犹恐重伤其表,故少佐黄耆以实表,使之汗不伤正,补不留邪,此正为寓补于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时,黄耆与桂枝、生姜配伍,尤有化气行水之功。然黄耆固表,有碍桂枝之发散,故服后需饮热粥以助药力。其治黄疸者,因黄疸亦属湿郁之证,故其表虚者,亦一并主之。
临床应用虚黄《静香楼医案》: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黄耆、白芍、茯苓、生姜、炙草、大枣。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2、胡麻饭处方大枣21个(去核)。
功能主治疠疮初起。
用法用量每个枣内填满宫粉,每日以3个和米半升,煮饭食之。7日枣完疮愈。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处方3、桂枝加耆术汤处方黄耆3钱(蜜炙),桂枝3分,白术1钱半(炒),白芍1钱半(酒炒),甘草5分(炙),生姜2片,大枣3枚。
功能主治多汗,脉弦软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脾肺两亏,清阳不能敷布,而卫气不密,故腠理空疏,汗出不止焉。黄耆补中固卫,白术燥湿健脾,白芍敛阴和营血,桂枝行阳温卫气,炙草缓中益胃,姜、枣调营和卫也。水煎温服,使脾肺气强,则营卫调和,而腠理致密,安有汗不止之患。此补中实表之剂,为表虚多汗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
处方4、黄耆汤处方黄耆3两,芎䓖3两,白柘皮(无刺者)3两,白术4两,通草4两,芍药4两,甘草2两(炙),桂心2两,大枣40枚(擘,去核),石膏8两(碎,绵裹),竹叶(切)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调筋,止怒,定气。主筋实极则好怒,口干燥,好嗔,身躁不定。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为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5、大茯苓丸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斤,茯神(抱木者,去木)1斤,大枣桂(去粗皮)1斤,人参12两,白术12两,远志(去心,炒黄)12两,细辛(去苗叶)12两,石菖蒲(九节者,米泔浸3日,换泔,切,晒干)12两,甘草8两(水蘸,劈破,炙),干姜10两(炮裂)。
制法上为末,炼蜜黄色,掠去沫,停冷,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轻身不老,明耳目,强力。主曾食生菜果子,食冷水不消;五脏积聚气逆;心腹切痛,结气腹胀,吐逆不下食;羸瘦,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五脏积聚气逆,心腹切痛,结气腹胀,吐逆不下食,生姜汤送下;羸瘦、饮食无味、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处方6、大投杯汤处方麻黄(去节)2两,杏仁(去皮尖及双仁)2两,桂心2两,黄芩2两,橘皮2两,石膏2两(碎),生姜6两(切),半夏(洗)3两,厚朴(炙)3两,枳实(炙)3两,茯苓4两,秦艽1两半,大戟1两,细辛1两,大枣20枚(擘),甘草2两(炙)。
功能主治脚弱,举体肿满气急,日夜不得眠。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5服,日3夜2。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7、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处方桂枝1两半,防风1两,防己1两,芍药3两,生姜1两半,大枣6枚。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痉病,发热、脉沉细而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两,以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温服。
摘录《此事难知》
处方8、黄耆茯苓汤处方黄耆3两,麦门冬3两,芎䓖2两,茯苓2两,桂心2两,生姜4两,五味子4合,大枣20枚。
功能主治托里,除虚热。和血滋津。主痈疽溃后,脓太多,虚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半,煮取4升,分6服。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9、浮萍汤别名青萍汤
处方浮萍3钱,丹皮3钱,芍药3钱,甘草3钱(炙),生姜3钱,大枣3枚(擘)。
功能主治太阳温疫,发热头痛。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各家论述温疫得之中风,亦是桂枝汤证,但发于春夏之月,但热无寒,不宜桂枝辛温,故以浮萍泄卫气之闭,丹皮、芍药泄荣血之郁也。
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处方10、浮萍地黄汤别名青萍地黄汤
处方浮萍3钱,生地3钱,丹皮3钱,芍药3钱,甘草1钱,生姜3钱,大枣3枚。
功能主治温疫,太阴经证,腹满嗌干者。
用法用量青萍地黄汤(原书卷四)。
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处方11、大补中当归汤处方当归3两,续断3两,桂心3两,芎䓖3两,干姜3两,麦门冬3两,芍药4两,吴茱萸1升,干地黄6两,甘草2两,白芷2两,大枣40枚。
功能主治产后虚损不足,腹中拘急;或溺血,少腹苦痛;或从高堕下犯内,及金疮血多内伤。
用法用量以酒1斗,渍药1宿,明旦以水1斗合煮,取5升,去滓,分5服,日3夜2。如加黄耆2两,益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方合内补当归建中汤和内补芎䓖汤两方诸味,更加吴茱萸以佐干姜,麦门冬以佐地黄,续断以佐芎䓖,白芷以佐桂、芍也。用酒渍者,专行和血止痛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12、黄芩汤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半夏(洗)1两,干姜1两,柴胡3两,大枣10个(去核)。
功能主治少小中风,往来寒热,胸胁满,嘿嘿烦心,喜呕,不欲食。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3升,煮1升,为3服。烦,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子半个,当归2两,龙骨2两,栝楼根2两;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1两,茯苓2两;表证不解,去人参,加桂心2两微发汗;得病7-8日不解,结热在内,往来寒热,加黄连2两,芒消半两。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三引《婴孺方》
处方13、封脐雄鼠粪散处方雄鼠粪(微炒)7枚,胡粉半两,大枣3分(去核),麝香1钱(细研),绵帛灰1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初生至7日以来,脐风肿欲落。
用法用量看脐欲落不落,即用药以敷之,不令风入。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14、厚朴散处方厚朴(去粗皮)1斤,生姜半斤(去粗皮,切,焙),大枣1升(去核,焙),甘草4两。
制法用水3斗,煮尽水为度,烂捣,拍作饼子,焙干,再捣为散。
功能主治和胃顺气。主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1钱,沸汤点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15、胡桃丸处方胡桃肉(浸,去皮,研焙)、破故纸、大枣(煮,去皮核)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枣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气,疝气,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处方16、大枣丸处方大枣15枚(去核),蓖麻子100粒(去皮)。
制法上药,烂捣,捻如枣核。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塞耳中,20日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17、大枣汤处方大枣15枚,黄耆4两,附子1枚,生姜2两,麻黄5两,甘草1尺。
功能主治历节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服1升,每日3次。
注意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各家论述《张氏医通》:麻黄附子甘草汤加黄耆、姜、枣,日三服之。发表重剂莫如麻黄,温经峻药首推附子,表里补泻,功用天渊。仲景于少阴病脉沉发热,二味合用,单刀直破坚垒,而建补天浴日之功。在一二日间,势难叵测,则用细辛以助其锐。二三日无里证,则用甘草以缓其治,各有权度。《金匮》于水肿治例,亦用二汤,喘嗽则兼细辛,以开肺气之壅;脉沉则兼甘草,以缓肾气之逆,与初起防变,二三日无里证互发。而仓公乃于麻附细辛方中,加当归、防、独,以疗贼风口噤发痉。《千金》复以麻附甘草汤内加黄耆、姜、枣,以治历节疼痛,总赖麻黄、附子,彻外彻内,迅扫其邪,杲日当阳,何有阴之患乎?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18、大枣汤处方大枣(去核,焙)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曲(炒)1两,甘草(炙)1分,檀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久疳多渴,不美乳食。
用法用量1岁儿童1钱匕,水半盏,加大枣1枚(擘),煎至3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19、茯苓饮子处方艾叶、参、苓、术、草、芎、归、陈皮、香附、黄苓、杜仲、大枣。
功能主治清心。主妊娠3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处方20、桂枝黄耆鳖甲汤处方桂枝1钱,白芍1钱,黄耆(生)1钱,防风1钱,秦艽1钱,当归1钱,鳖甲(酥炙)3钱,浮小麦3钱,炙草5分,生姜1片,大枣1枚。
功能主治久疟,营虚卫弱,汗多,洒渐恶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退思集类方歌注》
处方21、苓术羌附汤处方茯苓、白术、羌活、附子、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寒疝,小腹疼痛,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疝症积聚编》
处方22、茯神煮散别名茯神汤
处方茯神36铢,麦门冬36铢,通草30铢,升麻30铢,紫菀18铢,桂心18铢,知母1两,赤石脂42铢,大枣20个,淡竹茹(鸡子大)1枚。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实热,口干烦渴,眼卧不安。
用法用量茯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本方方名,《千金方衍义》引作“茯神散”。
注意忌生葱、酢物。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以肺燥不能胜热,故用麦门冬、桂心蒸发津气于上,又以升麻、通草上升下泄,辅佐清热导火之力。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23、大建中汤别名大建中黄耆汤
处方饴糖半斤,黄耆3两,远志3两,当归3两,泽泻3两,芍药2两,人参2两,龙骨2两,甘草2两,生姜8两,大枣20枚。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小腹急,脐下彭亨,两胁胀满,腰脊相引,鼻口干燥,愦愦不乐,胸中气逆,不下食饮,茎中策策痛,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失精,惊恐虚乏。
用法用量大建中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24、桂枝瓜蒌首乌汤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瓜蒌根3钱,首乌3钱,生姜3钱,大枣3枚。
功能主治风伤卫气而病柔痉,发热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处方25、桂枝加附桂汤处方桂枝3钱,白芍3钱,甘草(炙)2钱,附子(生)1钱,肉桂(去粗)1钱,生姜3钱,大枣2枚。
功能主治太阳伤寒,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为阴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其证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摘录《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处方26、柴胡清燥汤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陈皮1钱,甘草1钱,知母2钱,花粉2钱,蝉蜕(全)10个,白僵蚕(酒炒)3钱,大枣2枚。
功能主治温病数下后余热未尽,邪与卫搏,热不能顿除。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寒温条辨》卷五
处方27、胡粉丹处方青州大枣50两(蒸熟取肉),水银半两,胡粉1两,雄黄半两(水磨飞研)。
制法上拌匀,用枣肉和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蛲虫发动,甚者成痔瘘(疒呙)疥。
用法用量每服1粒,苦楝根煎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医方妙选》
处方28、黄芩人参汤处方黄芩2两,人参2两,甘草2两,桂心2两,生姜2两,大枣15枚(擘破)。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2服,徐徐服。
注意忌菘菜、海藻、生葱等物。
摘录《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29、大安散处方草豆蔻7个(和皮细切),厚朴半两,乌梅10个(去核仁),甘草1分,人参1分,大枣10枚,肥姜1分(连皮),陈皮7个(全者,洗净,切),良姜1分。
制法上为末,分作6裹,先以盐水蘸纸湿,裹煨香熟。
功能主治妊娠脾寒如疟,发热无时。
用法用量第1服1裹,水1碗,煎1碗,温服;第2服用2裹,并煎滓,以水2碗,煎1碗,温服;第3服用3裹,并煎滓,以水3碗,煎1碗,作2服,并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下
处方30、大建中汤别名八味大建中汤
处方黄耆4两,人参2两,大枣20枚(擘),当归2两,桂心6两,生姜1斤,半夏1升(洗),芍药4两,附子1两(炮),甘草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虚劳气血俱虚,腹中拘急或疼痛,喜温喜按,呼吸气短,动则汗出,手足不温,及阴证发斑。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阴证发斑。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胸背、手足发斑,稀少而微红,如蚊、蚋、虱、蚤咬形状。发黄;兼治下焦虚寒之证。
用法用量八味大建中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羊肉、饧、冷水等。
各家论述《伤寒温疫条辨》:方中参、耆所以补中,夏、草所以调中,以此皆脾胃药也;复有归、芍之和血,则外溢之斑,流而不滞;又有桂、附之温中,则失守之火,引而归原。此中营之帜一端,而失位之师,各就其列也。是方也,以参、耆、桂、附而治斑,犹兵法之变者也。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深师方》
处方31、金丝膏处方川黄连半两,宣连半两,青盐2钱,虢丹2钱(研细),黄柏皮半两(去粗皮),乳香2钱,大枣24个,白丁香20个,蜜4两(炼蜜同药入),灯心300茎。
制法上除蜜外,并捣碎,汤浴洗净,不须铁器,用井花水1升,砂石器中熬,切勿令火紧,候至十数沸,用生绢袋滤过放冷,至5-7分,再熬令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年深日近,风毒眼目,内外翳障攀睛,瘀血贯瞳人,或痒或疼。
用法用量每日以绵缠箸头,点眦上。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32、大前胡汤处方前胡8两,半夏4两,麻黄4两,芍药4两,枳实4枚,生姜5两,黄芩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气极伤热而用前胡、麻黄开发于外,半夏、枳实消豁于内,芍药、黄芩清解于中,生姜、大枣兼和中外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33、假补中益气汤处方上党参1两,炙黄耆5钱,当归2钱,甜白术3钱,陈皮1钱5分,炙甘草5分,柴胡(炒)5分,升麻(炒)8分,生姜2钱,大枣5枚。
功能主治病后气弱之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8剂,或10剂,正气自复。脾虚饮食难克者,加炒枳壳、白蔻仁、神曲。
摘录《慈航集》卷上
处方34、大枣汤处方麦冬1钱,石菖蒲6分,浮小麦6合,枣仁1钱半,茯神1钱半,天冬1钱,柏子仁3钱,大枣10个,甘草6分,白芍1钱,元参5钱,黄芩1钱,竹茹1钱,当归1钱。
功能主治妇人脏躁,妊娠无故悲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35、黄连汤处方甘草7钱半,黄连7钱半,干姜7钱半,人参7钱半,大枣3枚。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太阳经伤寒传里,胸中有热,胃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上
处方36、茯苓汤处方茯苓半两,黄柏半两,黄连半两,龙骨半两,人参半两,干姜半两,黄芩半两,桂心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赤石脂1两,大枣12个。
功能主治风虚冷痢及因下空竭欲死,滞下脓血,日数十行,羸笃垂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次服。不愈,满3剂。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痢久困竭而至本虚极亢,虽用连、柏、芩、栀苦折之味,不得参、苓、归、芍护持之力,徒伤正气,虚阳愈炽。所以专赖姜、桂之热因热用,不独实脾固脱,兼取发越甘草、大枣之甘缓,宣通龙骨、石脂之涩滞,而风虚冷痢,亦藉姜、桂、参、苓可以挽回造化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37、大枣粥处方大枣27枚,茯神半两,粟米2合。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养脾胃气,助十二络脉,通九窍,安神,除恍惚。主风热烦闷心悬,肠癖,腹中邪气。
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煮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处方38、大枣饼处方大枣2个(去皮核),斑蝥2个(焙干)。
制法上为末,以熟猪油调,捏成饼,指头大。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贴在印堂。1宿即愈。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39、大补内黄耆汤处方黄耆3两,半夏3两(洗),大枣30枚,当归2两,干地黄2两,桂心2两,人参2两,茯苓2两,远志2两(去心),芍药2两,泽泻2两,五味子2两,麦门冬2两(去心),白术2两,甘草2两(炙),干姜4两。
功能主治妇人七伤,骨髓疼,小腹急满,面目黄黑,不能饮食;诸虚不足,少气,心悸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1斗半,煮取2升,每服5合,1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五
处方40、大枣膏处方大枣1个(蒸熟用),巴豆3个(去皮,烧存性用)。
制法上研成膏,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1岁1丸,食后浓煎荆芥汤送下。吐利之后,其疾便愈。
摘录《鸡峰》卷二十四
处方41、大枣杏仁丸别名大枣葶苈丸
处方大枣40枚(饭蒸,剥去皮核),葶苈子5两(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黄色)(1方加萤火虫粪)。
制法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300杵讫,总和合枣膏,捣一万杵药成,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大腹水病,身体肿,上气,小便涩赤,脐深,颈上有两大脉动,唾稠,不得眠睡;每肿先随脚肿,亦有在前头面肿,或大便涩者。
用法用量大枣葶苈丸(《普济方》卷一九三)。
注意忌咸、粘、脂腻及大冷热物等;唯得食粳粟米饭及淡醋,不得吃稀粥,唯只得吃饭佳;如食欲粥,即稠煮,不得遣大便利。若先患大便利,脐凸腹大胀,手掌平满,即不可服此药。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崔氏方》,名见《鸡峰》卷十九
处方42、茯苓汤处方茯苓5两,甘草2两,芍药2两,桂心2两,生姜6两,当归2两,麦门冬1升,大枣30个。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暴苦心悸不定,言语谬错,恍恍惚惚,心中愦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无当归可用芎藭。若苦心志不定,加人参2两,亦可入远志2两;若苦烦闷短气,加生竹叶1升,先以水1斗3升,煮竹叶取1斗,纳药;若有微风,加独活3两,麻黄2两,桂心2两,用水1斗5升;若颈项苦急,背膊强者,加独活、葛根各3两,麻黄、桂心各2两,生姜8两,用水1斗半。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43、茯苓补心汤处方茯苓4两,桂心2两,大枣20个,紫石英1两,甘草2两,人参1两,赤小豆14枚,麦门冬3两。
功能主治心气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黄烦闷,五心热,或独语不觉,喉咽痛,舌本强,冷涎出;善忘,恐走不定;妇人崩中,面色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人参、茯苓补手少阴气分;石英、桂心补手少阴血分;甘草、大枣乃参、苓之匡佐;麦门冬、赤小豆乃英、桂之报使,并开泄心包旺气,以疗喉舌诸疾;石英兼行足厥明,而主妇人崩中,以其能温经散结也。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44、黄柏汤处方黄柏半两,黄连半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生用),灯心3小束,黄芩半两,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用),蕤仁1分,大枣5枚。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热病,毒气攻两眼,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煎取1大盏半,以绵滤去滓,看冷暖,避风处洗眼,1日3-5次。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5、建脾汤处方厚朴(去粗皮,锉)4两,苍术(水浸,去皮,锉)4两,大枣1升(煮熟,剥去皮核,研取枣汁约5升以来,同煮厚朴、苍术,候水尽为度,滤出焙干),陈橘皮(去白,面炒)3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人参2两,甘草(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益胃气,思饮食。主妊娠下痢,脐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46、大补延龄膏别名太极膏
处方党参1两,丹参1两,玄参1两,黄耆1两,于术1两,木通1两,生地1两,熟地1两,酒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川乌1两,萸肉1两,香白芷1两,淮山药1两,羌活1两,防风1两,柴胡1两,秦艽1两,苍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陈皮1两,乌药1两,杏仁1两,香附子1两,苏子1两,贝母1两,生半夏1两,生南星1两,枳实1两,丹皮1两,地骨皮1两,桑白皮1两,菟丝子1两,蛇床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续断1两,炙甘草1两,破故纸1两,黄柏1两,知母1两,锁阳1两,巴戟天1两,胡桃仁1两,五味子1两,天冬1两,麦冬1两,枣仁1两,柏子仁1两,远志肉(炒)1两,肉蔻仁1两,吴萸1两,大茴1两,灵仙1两,覆盆子1两,川楝子1两,车前子1两,泽泻1两,益智仁1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黑山栀1两,大黄1两,桂枝1两,红花1两,木鳖仁1两,萆麻仁1两,炮山甲1两,金樱子1两,五倍子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生姜2两,干姜2两,葱白2两,薤白2两,韭蒜头2两,干艾2两,侧柏叶2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桃枝8两,冬青枝8两,鲜菊花8两,苍耳草1株,凤仙草1株,石菖蒲1两,白芥子1两,莱菔子1两,花椒1两,大枣1两,乌梅1两,发团3两。
功能主治调和五脏,配合阴阳。主气血两衰证。
用法用量共享油20斤,分熬丹收。再入:铅粉(炒)1斤、陀僧4两,净松香4两,赤石脂1两,木香1两,砂仁1两,官桂1两,丁香1两,檀香1两,雄黄1两,明矾1两,轻粉1两,降香1两,乳香(制)1两,没药(制)1两,另用龟胶、鹿胶(酒蒸化),俟丹收后,搅至温温,以1滴试之不爆,方下,再搅千余遍令匀。或加桂、麝以为引更妙。
摘录《理瀹》
处方47、大枣丸处方大枣4升(蒸熟,去皮核,研膏),熟艾叶(浓煮粳米粥,拌匀焙干)6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2两,半夏(姜汁浸1宿,炒)2两,人参4两。
制法上药捣罗4味为末,以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脾胃,悦颜色,长肌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48、点眼金丝膏处方黄连(去须)2两,大黄1两,龙胆1两,黄柏(去粗皮)1两,当归1两,山栀子仁1两(以上为末),青竹叶100片(切),大枣20个(去核,切),灯心(切)1分,蓬砂(明者)1分,乳香(研)1分。
功能主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金丝膏”。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四
处方49、栝楼汤别名瓜蒌汤
处方栝楼实1枚,黄芩3两,甘草3两,生姜4两,大枣12枚,柴胡半斤。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5-6日以上,但胸中烦,干呕。
用法用量瓜蒌汤(《普济方》卷一三一)。本方方名,《外台》引作“栝楼实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于小柴胡方中除去半夏、人参,加入栝楼,治少阳干呕烦渴。
摘录《千金》卷十
处方50、大枣膏处方蒸大枣2枚(取肉),水银半分。
制法上药研令水银星尽,捻为挺子,长1寸。
功能主治小儿蛲虫,蚀下部中痒。
用法用量以绵裹,宿纳下部中。明旦虫出为效。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处方51、点眼白蜜黄连膏处方白蜜半合,黄连(去须)1两,大枣5枚,淡竹叶1握(洗)。
制法用水2升,先煎竹叶取1升,去滓;下大枣及黄连、白蜜,煎取3合,去滓,重汤煎如稀饧。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黑花不见物。
用法用量逐夜取少许,点眼中2-3滴。盖覆勿令尘灰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52、大平胃泽兰丸处方泽兰3两,细辛3两,黄耆3两,钟乳3两,柏子仁2两半,干地黄2两半,大黄2两,前胡2两,远志2两,紫石英2两,芎䓖1两半,白术1两半,蜀椒1两半,白芷1两,丹参1两,栀子(一本用枳实)1两,芍药1两,桔梗1两,秦艽1两,沙参1两,桂心1两,厚朴1两,石斛1两,苦参1两,人参1两,麦门冬1两,干姜1两,附子6两,吴茱萸5合,麦糵5合,陈曲1升,大枣50枚(作膏)(一本无干姜,有当归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定志意,除烦满。主五劳七伤诸不足,手足虚冷,羸瘦,及月水往来不调,体不能动。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加至30丸。令人肥健。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以大平胃名方,则知专平胃中陈气也。而方中一派峻补之药,与柏子仁丸、大小五石泽兰丸、三石泽兰丸等方,大都仿佛,惟曲、糵、枳、朴、大黄平胃之品,为承气之正治,其间补泻杂陈,寒热互用,良难体会其旨。三复求之,始知其为《金匮》薯蓣丸之变方。方中秦艽、前胡、细辛,白芷,即薯蓣丸中柴胡、防风、杏仁、白蔹开发风气之变法;泽兰、柏仁、门冬、沙参,即薯蓣丸中门冬、桔梗清润隔气之变法;曲、糵、大黄,即薯蓣丸中法曲、大豆、黄芩疏通里气之变法;椒、姜、萸、附协济参、耆、白术、生干地黄,即薯蓣丸中干姜、桂枝协济四君、四物温理血气之变法,较薯蓣丸药虽异,而理一揆,且配合不可思议。参、耆得桂、附则补而不壅,桂、附得芍、地则温而不烈,糵、柏、大黄得参、术、桂,附则泄而不利,允为补中寓泻之良法,不特为薯蓣丸之变方,又为大黄蛰虫丸之变法。观方下主治,恰与大黄(庶虫)虫丸相类,彼以内有干血,故虻、(庶虫)、干漆为专药;此以胃有陈气,则曲、糵、大黄为必需,况人参助术、石英辅乳,较柏子仁丸等方之反激愈甚,立法愈奇。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53、柴胡瓜蒌干姜汤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甘草2钱,人参1钱,生姜3钱,大枣3枚,干姜3钱,瓜蒌3钱。
功能主治寒疟。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效服。覆衣。呕,加半夏。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54、茴香四逆汤处方小茴香2钱,附子3钱,干姜1钱,破故纸2钱,杜仲5钱,茯苓2钱,甘草5分,大枣3个。
功能主治直中少阴,肾气厥逆,腹痛下利,手足厥冷,小便清利。
用法用量水2钟,煎1钟,温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55、大枣煎别名大枣膏
处方大枣7枚(去皮核),黄连2两(碎,绵裹),淡竹叶(切)5合。
功能主治目热眦赤,生赤脉侵晴,息肉急痛,闭不开,如芥在眼碜痛。
用法用量大枣膏(《圣济总录》卷一○九)。
注意忌猪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心、脾、阳硚之热,非黄连、竹叶无以折之。用大枣者,以和黄连苦燥之性,此与栀子仁煎用蜜之意不殊。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56、参术健脾丸处方人参、白术、陈皮、茯苓、当归、白芍、炙草、大枣。
功能主治理气养脾。主水肿,蛊胀。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57、活血汤处方熟地黄3钱,当归3钱,川芎3钱,白芍(炒)3钱,生地黄8分,黄柏(酒炒)5分,麦冬(去心)5分,山栀仁(炒)5分,生姜3片,大枣2枚。
功能主治妊娠血少,三焦火盛之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58、麦门冬汤别名麦冬汤
处方麦门冬7升,半夏1升,人参2两,甘草2两,粳米3合,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滋养肺胃,降逆和中。止逆下气。降火利咽。生津救燥。养胃除烦,平逆气。主肺阴不足,咳逆上气,咯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胃阴不足、气逆呕吐,口渴咽干。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呕逆,喘急。肺胃气壅,风热客搏,咽喉烦闷。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燥痰咳嗽。膈食。及冲气上逆,夹痰血而干肺者。霍乱后,余热未清,神倦不饥,无苔而渴,或火升气逆,干咳无痰。肺虚而有热之痿。
用法用量麦冬汤(《兰台轨范》卷五)。
注意肺痿属于虚寒者不能用本方。
各家论述1.《法律》: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未思及必不可得之数,不惟无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2.《千金方衍义》: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麦门冬数倍为君,人参、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皆得以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用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乎此。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绩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立方之旨。3.《金匮要略心典》:火热挟饮致逆,为上气,为咽喉不利,与表寒挟饮上逆者悬殊矣。故以麦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饮气,人参、甘草之甘以补益中气。盖从外来者,其气多实,故以攻发为急;从内生者,其气多虚,则以补养为主也。4.《古方选注》: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用人参、麦门冬、甘草、粳米、大枣大生胃津,救金之母气,以化两经之燥,独复一味半夏之辛温,利咽止逆,通达三焦,则上气下气皆得宁谧,彻土绸缪,诚为扼要之法。5.《血证论》:参、米、甘、枣四味,大建中气,大生津液,胃津上输于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调而气自顺,然未逆未上之火气,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气,又不可任其迟留也,故君麦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气,火气降则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气自降,又并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为对症,以其润利肺胃,故亦治膈食。又有冲气上逆,挟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
临床应用1.咳嗽:右脉虚大,色夺形瘦,肌燥疮痍,咳嗽经年,曾经失血,是津亏气馁,由精劳内损,但理胃阴,不必治咳。《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2.咳血:咳甚血来,是属动象,阴阳失司,阳乃腾越,阳明络空,随阳气自为升降,拟以柔剂填养胃阴,师《金匮》法,用麦门冬汤加减治之:麦门冬四钱,黄耆二钱(酒炒),人参一钱,生甘草八分,粳米半盏,大枣三枚,水同煎服。3.脑膜炎后遗症:某女,十四岁。患脑膜炎,经西医治愈后,经常口吐涎沫不止,吃东西时尤着,且伴有性情烦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数。给理中丸、苓桂术甘汤治之,效果不显,故用麦门冬汤治之。方药:麦冬12g,党参9g,半夏9g,炙甘草6g,大枣4枚,粳米9g,水煎,分二次服。服三剂后,初见疗效,口吐涎沫有所减少,在上方逐渐加重半夏、麦门冬之药量,半夏加至24g,麦门冬加至60g,每日一剂,连服20余剂,病愈涎止。
摘录《金匮》卷上
处方59、柴桔汤处方柴胡2钱,黄芩1钱,枳壳1钱,半夏1钱,桔梗1钱,人参7分,甘草5分,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支结症,即伤寒未曾下,而心下妨闷,不满不硬,非痞亦非结胸者。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处方60、韭子丸处方韭子1升,甘草1两半,桂心1两半,紫石英1两半,禹余粮1两半,远志1两半,山茱萸1两半,当归1两半,天雄1两半,紫菀1两半,薯蓣1两半,天门冬1两半,细辛1两半,茯苓1两半,菖蒲1两半,僵蚕1两半,人参1两半,杜仲1两半,白术1两半,干姜1两半,芎藭1两半,附子1两半,石斛1两半,苁蓉2两,黄耆2两,菟丝子2两,干地黄2两,蛇床子2两,干漆4两,牛髓4两,大枣50个。
制法上为末,牛髓合白蜜、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房室过度,精泄自出不禁,腰背不得屈伸,食不生肌,两脚苦弱。
用法用量《千金方衍义》:世本干胶作干漆,传写之误,万无峻药入于补益剂中,反倍诸味之理,观禁精汤第三方用干胶可以类推。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韭子丸中助阳益气,固精养荣,祛风涤垢利窍之品无不毕具。凡阳衰不能统御阴精者,于中采择数味便足成方,不必固守成法也。
摘录《千金》卷十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麻黄桂枝汤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桂枝1两,葛根3两,芍药3两,甘草1两(炙紫色)。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服
处方1、六黑丸处方望月砂4两,夜明砂4两,女贞子3两,马料豆3两,黑脂麻3两,大枣6两。功能主治平肝滋阴,明目养精;常服益寿延年。主一切目疾,无论远年近日,昏睛散光,风热赤烂。用法用量上为末,大枣打烂
处方1、安胎当归汤处方当归阿胶(炙)芎藭人参各6克大枣(擘)4枚艾6克功能主治妇女妊娠五月,举动惊愕,胎动不安,小腹痛引腰胳,小便疼,下血者。用法用量上药以酒、水各3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内
处方1、葛根首乌汤处方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葛根3钱,麻黄2钱,首乌3钱,生姜3钱,大枣3枚。功能主治妇人产后,寒伤营血,而病刚痉,发热无汗者。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医学摘粹》处方2
处方1、胆矾丸处方胆矾3克(为粗末)绿矾60克大枣14个(去核)好醋600毫升(以上同煎,熬令枣烂)使君子60克(去壳)枳实(去瓤,炒)90克黄连诃黎勒(去核)各30克(并为粗末)巴豆2~7枚(去皮破
处方1、大黄泄热汤别名泄热汤处方大黄2两,泽泻2两,黄芩2两,栀子仁2两,芒消2两,桂心2两,大枣30枚,石膏8两(碎,绵裹),甘草1两(炙)。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心劳热,口中生疮,大便难,闭塞不通,心
处方1、补心汤处方麦门冬3两(去心),紫石英5分,紫菀2两,桂心1尺,茯苓4两,小豆24粒,人参半两,大枣25枚(擘),甘草5寸(炙)。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心气不足,其病苦满,汗出心风,烦闷善恐,独苦多
处方1、麦门冬汤处方麦门冬4两,白术4两,甘草1两,牡蛎3两,芍药3两,阿胶3两,大枣20枚。功能主治下血虚极。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2次服。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下血虚极不用
处方1、加味小柴胡汤处方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连、白芍、生姜、大枣。功能主治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摘录《顾氏医径》卷四处方2、安胎神应丸别名加味神应丸
处方1、锦灰散处方锦帛(烧灰,微存性)1钱,雄鼠粪(微炒)7粒,大枣(去核)3分,麝香(研)少许。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初生至7日,脐风发肿,欲落者。用法用量看脐欲落不落时,即用药封之。注意忌外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