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叶蛇总管的处方(一)
Posted 藿香
篇首语: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大叶蛇总管的处方(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太白散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天南星(炮)、藿香(去土)、人参、当归,各一两。水银(一钱)、锡(一钱半、与水银结作砂子、一方无锡)、麝香(一钱.另研)。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欲死者,虽患者口已禁,但心腹间暖者,灌药入口。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温酒调下,不拘时服。
注意忌冷水。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不换金正气散处方苍术、橘皮、半夏曲、厚朴(姜制)、藿香,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解散寒邪。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个,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人参养胃汤处方苍术、厚朴(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人参、茯苓、草果、藿香,各一钱。橘皮,一钱二分。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内伤生冷。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乌梅半个,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沉香化气丸处方沉香25g 木香50g 广藿香100g 香附(醋制)50g 砂仁50g 陈皮50g 莪术(醋制)100g 六神曲(炒)100g 麦芽(炒)100g 甘草50g
性状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香,味微甜、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嗳气泛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香苏正胃丸处方广藿香80g 紫苏叶160g 香薷80g 陈皮40g 厚朴(姜制)80g 枳壳(炒)20g 砂仁20g 白扁豆(炒)40g 山楂(炒)20g 六神曲(炒)20g 麦芽(炒)20g 茯苓20g 甘草11g 滑石66g 朱砂3.3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酸苦。
炮制上十五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广藿香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用于小儿暑湿感冒,停食停乳,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腹痛胀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藿香正气散处方桔梗1钱,大腹皮1钱,紫苏1钱,茯苓1钱,厚朴(制)1钱,甘草(炙)5分,藿香1钱5分。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内停饮食,头疼寒热,或霍乱泄泻,或作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热服。
各家论述《冯氏锦囊秘录》:正气强旺则外无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则内无停食之患,稍有不足,外感内伤交作。以甘、桔、紫苏辛甘散其外邪;厚朴、大腹苦辛通其内滞;藿香为君主,内可和中,外可解表,统领诸剂成功,正气赖以复矣,故名藿香正气。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处方7、藿香汤处方藿香半两,人参半两,桂心半两,桔梗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1两(汤洗,用姜汁制)。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惙惙短气;或大病将理不复,胃气无以养,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入炒姜丝1分,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十一
处方8、解酲汤处方胡椒1分,桂心1分,丁香1分,檀香2铢(3钱),藿香半两(不见火),甘草3两(炙),白盐4两(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脾胃不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取1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处方9、藿香散处方白附子(炮)1分,藿香1分,桑螵蛸1分,僵蚕(去足,令净)1分,腻粉20文。
制法上为末,同研匀。
功能主治急惊风,夜间惊啼,不得睡,或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1字,薄荷暖酒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处方10、藿香正气散处方藿香叶、厚朴(制)、半夏(制)、甘草(炙)、苍术(米泔浸1宿,炒)、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伤寒发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半盏,加生姜3片,大枣半枚,煎至2分,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11、藿香玉液散处方丁香1钱,桂府滑石4两(烧),藿香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诸呕逆吐泻,或霍乱不安,及伤寒疟病前后呕逆吐秽,躁不得眠睡,腹胀,或小便赤涩,大便泻,躁渴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半钱,清米饮调下,温冷服。大人霍乱吐泻,水打腊茶调下2钱立效。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12、丹毒饮处方白芍5分,陈皮5分,黄芩5分,藿香4两,木通4两,甘草6分,麦冬1钱半。
功能主治赤游丹毒,遍身不定者。
用法用量乳母服则倍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13、藿陈五苓散处方藿香3分,陈皮1钱,木通1钱,赤茯苓1钱,防风2分,羌活7分,猪苓7分,泽泻7分,薄桂2分。
功能主治夏间阳气在外,胃虚邪气易侵,多作吐泄。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半饥服。初用姜陈汤,二用藿陈五苓饮。
摘录《穷乡便方》
处方14、藿香散处方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藿香、木香、厚朴、甘草、苍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加生姜、南枣,煎汤调服。
摘录《幼科指掌》卷三
处方15、丁香煮散处方丁香1两3分,蓬莪术2两,荜澄茄1两半,枳壳1两3分(炒令黄色),藿香(1两半),沉香1两,麝香半两,芍药半两,当归3分,诃子1两(去核),前胡1两,人参1两,京芎1两,木香3分,槟榔7个,豆蔻(去皮)7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胸不利,不思饮食,腹胁刺痛,口苦无味,吐逆及酒后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热服。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16、藿香安胃汤处方藿香、半夏、陈皮、白术、甘草、茯苓、干姜。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呕吐不止,加姜汁;寒甚,加丁香、附子、肉桂。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17、藿香定呕汤处方人参1钱,藿香1钱,半夏1钱,枇杷叶5片(蜜炙),苍术1钱2分,肉桂7分,木香7分,橘红7分,桔梗7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七情伤感,气郁于中,变成呕吐,寒热眩晕,不进饮食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热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18、藿香散处方藿香叶、零陵香、莎草根(炒去毛)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头旋目眩,痰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腊茶清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19、黑虎丹处方草乌1两(去黑皮,生用),川乌(去黑皮,生用)7钱半,甘草7钱半,麻黄(不去根节)半两,甘松半两,熟干地黄(净洗)半两,藿香叶半两,白芷半两,油烟墨(烧存性)半两,猪牙皂荚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何首乌半两,南星(生用)半两,僵蚕(去丝)半两,赤小豆半两,羌活半两,白胶香半两,木鳖子(去油)半两。
制法上锉,或焙,或晒,为细末,糯米粉煮糊为丸,如麻仁大;儿小者,丸作粟壳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般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或70丸,稍空心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0、藿香正气散处方藿香1钱半,甘草(炙)5钱,腹皮5钱,白芷5钱,白术5钱,桔梗5钱,陈皮5钱,厚朴5钱。
功能主治婴孩小儿,伤寒头痛,憎寒壮热,痰喘咳嗽,心腹疼痛,吐泻虚肿,疳伤。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幼科证治大全》
处方21、藿香散处方厚朴(去皮)1两,半夏(洗)1两,生姜(去皮)1两(3味同捣烂,焙干),藿香1两,甘草(炙)1两,草豆蔻仁1两,橘皮(洗)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22、藿香散处方高良姜半两,藿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均分为4服。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碗,煎至1盏,温服,未定再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23、橐[音tuó]钥丸处方大黄2两,当归1两,槟榔1两,藿香1两,人参1两,木香1两,丁香1两,硫黄1两,水银1两,白术1两,桂1两。
制法上为细末,别取沉香1两(锉碎),以水2升,煎至半升,去滓,入蜜,熬成膏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气滞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米饮化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24、藿香饮处方人参(去芦)1两,半夏(炮裂)1两,赤茯苓(去皮)1两,甘草(炙)1两,苍术(米泔水浸1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用火炒至微黄色)2两,陈皮(去白)7钱半,藿香(去皮)7钱半,厚朴(去粗皮,锉碎,每1斤用生姜1斤,薄片切,烂杵,拌匀,酿1宿,慢火炒干用)1两半。
功能主治理虚化痰,正气除邪。主脾胃不和,饮食少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7分,空心温服。或入烧盐同煎。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5、藿香正气散别名正气散、藿香正气汤
处方大腹皮1两,白芷1两,紫苏1两,茯苓(去皮)1两,半夏曲2两,白术2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苦梗2两,藿香(去土)3两,甘草(炙)2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解表和中。主外感风寒,内伤食滞,或内伤寒湿,夏伤暑湿,山岚瘴疟诸证。
用法用量正气散(《伤寒全生集》卷二)、藿香正气汤(《金鉴》卷五十三)。本方改为丸剂,名“藿香正气丸”(见《饲鹤亭集方》)。
各家论述1.《医方考》:凡受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者,风寒客于皮毛,理直解表。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苏、藿香、陈皮、腹皮、厚朴、桔梗皆气胜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气;白术、茯苓、半夏、甘草,则甘平之品耳,所以培养中气,而树中营之帜者也;内伤、外感而成霍乱者,内伤者调其中,藿香、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厚朴、桔梗、大腹皮皆调中药也,调中则能正气于内矣;外感者疏其表,紫苏。白芷,疏表药也,疏表则能正气于外矣;若使表无风寒,二物亦能发越脾气,故曰正气。2.《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满,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苓、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辅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3.《成方便读》:夫四时不正之气,与岚瘴疟疾等证,无不皆有中气不足者,方能受之,而中虚之人,每多痰滞,然后无形之气,挟有形之痰,互结为患。故此方以白术、甘草补土建中者,即以半夏、陈皮、茯苓化痰除湿继之。但不正之气,从口鼻而入者居多,故复以桔梗之宣肺,厚朴之平胃,以鼻通于肺,而口达乎胃也。藿香、紫苏、白芷,皆为芳香辛散之品,俱能发表宣里,辟恶祛邪;大腹皮独入脾胃,行水散满,破气宽中;加姜、枣以和营卫致津液,和中达表,如是则邪有不退气有不正者。4.《实用方剂学》:寒燠不时,空气骤变,交互郁蒸,戾气流行,起居不慎,饮食失节,天时人事,两相感召,既不免疾病之侵临,而欲求健康之保障,则藿香正气之方尚矣。藿香芳香辛温,理气而宣内外,和中而止呕泄,善辟秽恶而解表里,故以为君。表里交错,上下交乱,而正气虚矣,故以苓、术、甘草,健脾培中以为臣,俾正气通畅,则邪气自除。况有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朴、腹、二陈消满除痰,佐之以疏里气,更引以姜、枣以调营卫,则表里和而健康复矣。
临床应用1.胃肠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男性,14岁。1970年夏发病,症见腹痛,黑色稀便,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以四肢为着,先后住院三次,诊断为胃肠过敏性紫癜,此次复发症状同前。给予藿香正气散原方:剂后,恶心、呕吐、腹痛明显好转,能进饮食。5剂后症状大减,服10剂痊愈,迄今未再复发。2.急性肝炎:介绍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50例的临床体会。治疗方针以“治湿”和“理脾胃”为主,治湿有祛湿、利湿、化湿三法。其中法湿一法的主方为藿香正气散,适用于湿邪在表,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黄疸全部退净。黄疸消退时间最短者6日,最长者67日,平均25日。3.急性肠炎《广东中医》(1960;9:442):藿香正气散加减治非特异性急性肠炎30例,西医30例对比组(足量磺胺类、碳酸钙等肠道收敛剂及颠茄酊等止疼剂)。7例轻微发热,热度在37-38℃之间。多数轻度腹疼,疼痛多在脐周围,伴肠鸣。腹泻昼夜4-8次。粪量较多是粥状或水样,淡黄色或有泡沫(部分病者粪中混有粘液,但无脓、无血)。无里急后重感。腹部稍鼓胀,有轻度压疼,肠鸣音亢进。症状消失平均日数中药组西药组腹泻1.5日2.7日稀便1.8日3.1日腹疼1.3日2.4日腹胀1日2.2日食欲不振2.1日3.3日发热2日3日平均治愈日数1.4日2.9日。
摘录《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26、辟恶启脾丸处方苍术1两,藿香(末)5钱,茯苓(末)5钱,广皮(末)5钱,半夏(末)5钱,砂仁(末)5钱,甘草(末)5钱,香附(末)5钱,白术(末)5钱,神曲(末)5钱,白蒺藜(末)5钱,绿矾4两(醋炒7次,摊地出火毒,研),皂角2两,红枣6两(蒸,去皮核)。
制法将皂角预煎汤1大碗,再投枣熬,搅如膏,入前末,杵作丸子。
功能主治黄胖症。因受阴霾恶气,病发脾经,通身黄肿,食则胸闷,小便自利,动则气浮。
用法用量每服钱许,早晚生姜汤,白滚汤任下。若服后,身现红斑,急煎枣汤或银花甘草汤服;黄退肿消,可不必尽料;若犹未痊,日服减半可也。
摘录《医级》卷八
处方27、藿香正气汤处方白术、陈皮、半夏、桔梗、砂仁、藿香、苏叶、白芷、甘草、白茯苓、厚朴。
功能主治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定泻痢。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九
处方28、避瘟丹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一切时证伤寒,四时瘟疫疟痢。
用法用量时证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鱼腥油腻煎炒。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29、藿香半夏丸处方藿香叶半两,半夏1两(捣碎,炒),丁香皮(舶上者)半两,丁香半两,水银沙子1分(研)。
制法上为末,同水银研匀,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盛,呕吐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生姜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30、藿香散别名藿香汤
处方藿香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赤茯苓3分,肉桂3分(去皱皮),白术3分,草豆蔻1两(去皮),枳实半两(麸炒微黄),高良姜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不和,胸膈满闷,四肢无力,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1、辟瘟丹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用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3钱。
功能主治时症伤寒,四时瘟疫、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时症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止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鱼腥、煎炒、油腻。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处方32、藿香汤处方藿香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益智(去皮,微炒)1两,缩砂蜜(去皮)1两,甘草(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木香半两,白芷(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暖脾胃,止吐逆,利胸膈,进饮食。主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方中白茯苓,原书卷五十四改为赤茯苓,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饮食。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33、藿香汤处方藿香叶3分,枇杷叶(炙去毛)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丁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白茅根1两,干木瓜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逆,冷热不调,心膈烦满,咽干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34、解毒丸处方山豆根3两,板蓝根2两,甘草4两(炙),山茨菇3两,土马鬃2两,续随子仁2两,黄药子2两,大黄1两,紫河车3两,木通2两,盆消2两,五味子2两,藿香2两,寒水石2两,雄黄2两,贯众2两,白僵蚕2两,干葛1两,茜草根1两,薄荷2两,绿豆粉3两,百药煎2两,朱砂1两,麝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弹子大,用螺青3两和匀,一半为衣。
功能主治解世间一切不测等毒。主诸恶物,蛊毒,砒毒,菌毒,河豚鱼毒。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无藿香,有蔻仁二两;《摄生众妙方》无寒水石、五味子,有石膏、五倍子。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一
处方35、搐鼻通顶散处方金头蜈蚣2个,全蝎2个,滑石5钱,盆消2钱半,乳香1钱,没药1钱,川芎1钱,石膏1钱,细辛半钱,藿香叶半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偏正头痛,及眼目昏暗,暴赤甚者。
用法用量搐或芦管贮之,以鼻吸上,日3-5服。治眼,加青黛、薄荷叶各1钱。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经验秘方》
处方36、藿香散处方藿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木瓜1两(干者),桂心半两,白术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芎䓖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多,脾胃虚乏,心腹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37、辟瘟丹处方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制法将上药炼丸。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主寒霍乱,暴起呕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录《中医内科学》
处方38、藿黄浸剂处方藿香1两,黄精4钱,大黄4钱,皂矾4钱,醋1斤。
功能主治止痒,杀虫。主手足癣及甲癣。
用法用量将药碾碎,入醋中浸泡,每日振荡数次,5-7天后滤去药滓即成,盛在砂盆中备用。将患病的手、足浸泡于醋中,根据条件,每日浸泡数10分钟,累计时间须在24小时以上。
注意甲癣及病情较重者,浸泡时间须延长。治疗期不用皂碱,甲癣应将病甲削薄后再次浸泡。最好在炎夏季节进行。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39、藿香散处方藿香叶(焙)1两,诃黎勒皮(焙)10枚,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糯米300粒,石莲心200枚,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开胃和气。主霍乱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煨和皮生姜1块,大枣2个,同煎,空心,食前浓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40、鹅梨汁煎丸处方羚羊角1两,木香半两,青橘(汤浸,去瓤)半两,半夏(汤净洗,切片,用生姜制)半两,羌活半两,独活半两,川芎半两,藿香半两,全蝎(微用酥酒拌、炒过)半两,白花蛇(微用酥酒拌,炙,去皮骨)半两,白附子(微炒)半两,天麻(酒水各半浸,焙干)半两,槟榔1两,朱砂1两(别研),麝香半两,牛黄、龙脑。
制法上为末,用皂角汁、薄荷汁、捣梨汁各1碗,煎成膏,和上药末一处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痹。头、面、肢袭着,筋脉挛起,手足不随,痰涎胶粘,语涩昏浊,口眼偏喎[音 wāi]。
用法用量方中牛黄、龙脑剂量原缺。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41、藿香散处方藿香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白僵蚕半两(微炒),天南星半两(炮裂),干蝎半两(微炒),桑螵蛸半两(微炒),麻黄3分(去根节),半夏半两(汤洗7遍,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令烂,炒令干),腻粉1分(研入),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言语謇涩,心膈痰涎不利,四肢时有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42、藿香散处方藿香1两,芎䓖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当归3分(锉,微炒),茅香1握,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呕逆,食物不住。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43、藿香汤处方藿香(去梗)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豆蔻(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曲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呕逆,不下食,心腹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44、鳖甲煮散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半两,羌活(去芦头)1分,柴胡(去苗)1分,黄耆(锉)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分,生干地黄(焙)1分,木香1分,牛膝(酒浸,切,焙)半两,天灵盖(酥炙)半两,续断半两,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芎䓖1两,藿香叶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山茱萸1两,麝香(研)1分,独活(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散。每服1-2钱,水1盏,入盐少许,同煎7分,去滓,空心服。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疟。毛发枯焦,寒热不定,饮食减少,肌肉消瘦,面色青黑,两足无力,非时足冷,小便频数,大便不调,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盐汤送下。
注意若大腑秘、骨蒸热勿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引《护命方》
处方45、藿香散处方藿香1分,木香1分,葛根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丁香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频频温服。量儿大小,临时分减。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46、葛根散处方干姜、丁香、藿香、甘草、赤茯苓、枇杷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霍乱,有热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引《指南方》
处方47、辟秽散处方川芎3钱,藿香3钱,藜芦3钱,牡丹皮2钱,玄胡2钱,朱砂(水飞)1钱,雄黄(水飞)4钱,白芷4钱,牙皂4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预防瘟疫。
用法用量每早、晚或看病出房,先噙水口中,吸些许入两鼻取嚏,出清涕为佳,再减去皂角,以为小丸,亦可噙嚼。牲畜受瘟者,以末吹入两鼻,即愈。
摘录《瘟疫论》卷下
处方48、藿香散处方藿香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陈皮1钱半,生姜1钱半,丁香5分。
功能主治化痰。主呕吐。
用法用量虚人,加人参;内虚寒,加吴萸、草蔻、干姜;伤食,加砂仁、神曲;有热,加竹茹、干葛,或加姜汁炒黄连。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49、黑龙丹处方朱砂1两,硫黄1两,水银1两(与硫黄结为砂子),雄黄1两,硇砂半两,紫石英半两,金箔300片,银箔300片,曾青1两(上药都研入一告车瓶子内,令实;上以定粉1两半,细研,入瓶子内,盖煎药上;更用黄丹1两半,又入瓶子内,盖之;上以古字钱1文,又盖瓶子口,后掘地作十字坑子,坐瓶子在中心,四面去瓶子4-5寸以来,着火2斤,不住火养,2日后,盖药为汁,住火停冷,打破瓶子,取药细研),自然铜1两(细研),古字钱21文,硫黄半两(细研)(上药与钱,一重重间布药末,入盒子内,以盐泥固济,初以文火,后以武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细研,入前药内相和),麻黄5斤(去根节),白花蛇大者1条(锉。上2味用水一硕,慢火煮蛇并麻黄,至2斗以来,有沫用匙旋去之,用夹绢滤去滓,别入银器中,又熬成膏),藿香3分,白附子3分(炮裂),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干蝎3分(微炒),天麻3分,天南星3分(炮裂),虎胫骨3分(涂酥炙令黄),败龟3分(涂酥炙令黄),木香3分,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僵蚕3分(微炒),防风3分(去芦头),牛黄半两(细研),麝香半两(细研),龙脑半两(细研),酸枣仁半两(微炒),琥珀1两(细研),腻粉1两。
制法上为末,与金石药更同研令匀,又入麻黄煎和,候硬软得所,捣五七百杵,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瘫痪并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温酒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50、藿香散处方藿香(去土)21叶,枳壳2片(去瓤,湿纸裹,煨令熟),蚌粉(枳壳大)1块。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不因风寒所得,肺胃气不和而咳嗽。
用法用量婴小服1字,2-3岁服半钱,蜜水调下,不过2-3服安。儿大以意加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四
处方51、解暑清痢饮处方藿香3钱,赤芍5钱,枳壳2钱(炒),莱菔子3钱(炒,研),车前子3钱,槟榔2钱,陈皮1钱5分,当归8钱。
功能主治夏三月,人患痢疾。
用法用量煨姜2钱为引,水煎服。如痢初起,恶寒发烧,此有表邪,宜加紫苏1钱5分,淡豆豉3钱;如腹痛,加广木香1钱5分;如痢红多,加酒炒川连3-5分;如腹胀下坠,遍数多,加酒制大黄3-5钱。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52、黄连香薷饮处方香薷、藿香、厚朴、扁豆、黄连、白术、茯苓、猪苓、木通、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中暑,吐少出多,泻则洞泄,心烦作渴,唇干,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加灯心,河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处方53、藿香汤处方藿香(去土)1分,肉豆蔻(面裹煨)1分,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发疟不止。
用法用量服灵豆膏后,续服本方补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处方54、藿香汤处方藿香叶2两,缩砂仁2两,面曲(锉,炒)2两,白术2两,草豆蔻(去皮)2两,厚朴(去粗皮,锉)1斤,生姜(切)1斤,大枣1斤,半夏4两(以上4味同捣烂,慢火炒干),甘草(炙)4两,人参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高良姜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饮食易伤,每至秋夏,脏腑不调,气逆痰呕,腹胀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55、藿枇饮别名藿脾饮
处方藿香叶、枇杷叶(去毛)、桑白皮、陈皮、干葛、白茯苓、鸡距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酒疸。
用法用量藿脾饮(《法律》卷六)。
摘录《准绳·类方》卷五引戴氏方
处方56、不换金正气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木香、鲜藿香。
功能主治表邪发热。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57、藿香半夏散处方藿香1两,官桂1两,半夏曲半两,陈皮(去白)半两,苍术(洗)半两,干姜2钱,厚朴2分(姜制),皂角10挺(火煅令烟绝),甘草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洗肺和胃,祛痰,治咳嗽,建中,通畅三焦,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8分,不拘时候服。伤风头痛,壮热恶心,以生姜、葱、枣煎;伤冷中露,声音不出,用生姜入油煎捻头2-3枚同煎,立效。
摘录《百一》卷五
处方58、藿香汤别名藿香散
处方藿香(去梗)半两,白芷1两,缩砂(去皮)1两,丁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藿香散(《卫生总微》卷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59、橘皮汤处方陈皮1两,藿香3钱,白术2钱,葛根2钱,厚朴1两(姜制)。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病人两手脉沉迟,或缓或紧;若寸脉短及力小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或胸膈满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汤”。如3服未快,手足尚逆,呕吐不定,加半夏3钱,丁香、桂枝半两,每服加葱白3寸,煎服。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60、不换金散别名不换金正气散、真方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藿香、厚朴、苍术、陈皮、半夏、甘草等分。
功能主治辟岚气,调和脾胃,美饮食。解散寒邪。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霍乱吐泻,肠风便血;外伤湿邪,关节疼痛。久在卑湿,或为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发热恶寒,小便涩,大便泄,身汗或浮满。痘疮外为风寒所折,荣卫不知,内为乳食所伤,内气壅遏,以至冰硬。疮疡,脾气虚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致发寒热。妊妇伤湿泄泻。
用法用量不换金正气散(《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真方不换金正气散(《普济方》卷一四七)。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物。
各家论述《医方考》:是方也,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平胃散也,可以平湿土敦阜之气而消岚瘴;乃半夏之燥,所以醒脾;藿香之芬,所以开胃。方名曰正气者,谓其能正不正之气故尔!
摘录《易简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抱龙圆处方雄黄(研飞)四两,白石英(研飞)、生犀角、麝香(研)、朱砂(研飞),各一两;藿香叶二两,天南星(牛胆制)十六两,牛黄(研)半两,阿胶(碎炒如珠)三两,金箔(研)、银箔(研),各五十片
处方1、加减藿香正气散处方藿香、厚朴、陈皮、甘草、半夏、白术、茯苓、苏叶、干姜。功能主治中寒呕吐,胸腹满闷,或鼻塞头痛,发热憎寒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腹痛,加炒芍药、木
处方1、调水愈通散处方青皮、陈皮、三棱、蓬术、厚朴、半夏、桔梗、甘草、藿香、益智、官桂、香附。功能主治寒热经事不通,呕吐咳嗽,中脘不时疼痛。用法用量水1钟,入姜煎8分,不拘时候服。如小腹痛,加红花,归
处方1、良姜饮处方良姜1两,藿香1两,陈皮1两,甘草(炙)3分。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霍乱。用法用量本方方名,《观聚方要补》引作“良姜散”。摘录《直指》卷十三处方2、豆蔻藿香汤处方藿香叶1分,桂花1分,
处方1、丁香汤处方丁香1分,藿香叶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半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胃寒,胸膈虚满,面目浮肿,饮食不化。用法用量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尽。摘录《圣济总录》卷四
处方1、太白散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草乌头(炮,去皮、尖)天南星(炮)藿香叶(去土)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60克水银3克(用锡4.5克,结作沙子)麝香3克(别研)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破
处方1、六合定中丸处方苏叶2两(炒),宣木瓜2两(微炒),真藿香2两(带梗),子丁香1两(研,毋见火),白檀1两,香薷1两(晒,不见火),木香1两(不见火),甘草1两(微炒)。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
处方1、橘红半夏汤处方橘皮1两,半夏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两。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产后胃虚呕逆。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摘录《济阴纲目》卷十三处方2、不换金散处方半夏、厚朴、苍术、陈
处方1、沉香丸别名七香丸处方沉香3分,麝香1分(细研入),白檀香3分,木香3分,藿香3分,丁香3分,零陵香3分,槟榔半两,白芷半两,诃黎勒皮3分,肉豆蔻1两(去壳),芎䓖3分,桂心3分,
处方1、薷苓清暑汤处方藿香香薷云苓广皮厚朴麦冬人参白术扁豆泽泻甘草草蔻竹茹砂仁生姜乌梅功能主治治妊娠盛夏中暑,暑热与阴寒相搏,忽然烦闷,身热多汗,或恶心呕吐。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