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黄的处方(六十六)

Posted 处方

篇首语: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大黄的处方(六十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导水丸

处方大黄60克 黄芩60克 滑石120克 黑牵牛120克(另取头末)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攻下逐水。主水湿肿满,湿热腰痛,痰湿流注身痛,无名肿毒,关节肿痛,疝气,大小便闭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或加至100丸,临卧温水送下。温热腰痛,水湿肿满日久者,加甘遂30克;痰湿走注,遍身疼痛者,加白芥子30克;肿毒疼痛者,加朴消30克;关节肿痛,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30克;腰腿沉重者,加樟柳根30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2、柴胡饮

处方北柴胡(去芦,净洗)人参(去芦)当归(酒洗)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各30克 大黄(生用)桔梗(去芦,锉,炒)北五味(去梗)半夏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蒸疳气,五心烦热,日哺转甚,口干无味,渴多身瘦,胸满痰多,小便黄色,食减神昏。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乌梅1个,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不拘时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3、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12克(酒洗)厚朴15克(去皮)枳实12克(炙)芒消9克

药理作用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 《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 《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实验还认为,大承气汤对肠管的作用,以局部为主。

功能主治峻下热积。主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手足潸然汗出,矢气频频,大便不通,脘腹满痛拒按,舌苔焦黄起刺,成焦黑燥裂,脉沉滑或沉迟有力;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难闻,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厥,高热神昏,扬手掷足,烦躁饮冷,便秘不通;痉病,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口噤蚧齿。现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高热性疾患,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升,先煮厚朴、枳实,取500毫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上微火煎一二沸,分二次温服。得下,余勿服。

备注方中大黄泄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芒消润燥软坚。四药配合,具有峻下热积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4、柴胡饮子

处方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人参 当归 大黄 白芍药

功能主治主怒动肝火,木火刑金,咳嗽吐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5、川芎石膏散

处方川芎 芍药 当归 山栀 黄芩 大黄菊花 荆芥 人参 白术各1.5克 滑石12克 寒水石 桔梗各6克 甘草9克 石膏 防风 连翘薄荷各3克 砂仁0.75克

功能主治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闭,眼生翳膜,及中风偏枯。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姜、醋、发热物。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6、柴胡饮子

处方柴胡 黄芩 广皮 半夏 甘草 人参 大黄

功能主治主大便闭,有寒热,元气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7、五利汤

别名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O)。

处方大黄9克 栀子仁15克 升麻 黄芩各6克 芒消3克

制法上五味,叹咀。

功能主治治素体强壮,常大患热,发痈疽无定处,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下芒消,分四服。快利即止。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处方8、柴胡饮子

别名人参柴胡饮子(《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大黄 当归 芍药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伤寒发汗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热未除,汗后劳复;或骨蒸肺痿喘嗽,妇人余疾,产后经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三服。

摘录《宣明论方》卷四

处方9、内消昆布散

处方昆布30克(洗去咸味)海藻30克(洗去咸味)枳壳30克(麸炒微黄,去瓤)牛蒡子15克(微炒)连翘15克 防风15克(去芦头)玄参15克 何首乌30克 牵牛子15克(微炒)甘草15克(炙令微赤,锉)川大黄15克(锉碎,微炒)皂荚子仁50枚(微炒令黄)牡荆子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风毒、瘰疬、肿结。

用法用量每于食后煎葱汤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六

处方10、升麻清胃散

处方升麻 生地 黄连 丹皮 栀子 当归大黄(酒蒸)

功能主治治内伤牙衄,右关脉洪数,肠胃积热者。

用法用量为末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11、青麟丸

处方大黄10千克 黄柏250克 黄芩250克 猪苓250克 赤苓250克 泽泻250克 木通250克 车前子250克 米仁250克 粉萆薢250克 生侧柏250克 玄参250克 广皮250克 薄荷250克 制香附250克

制法上药除大黄外,煎汁去滓,将汁拌大黄蒸黑晒干,将蒸余之汁加黄酒2.5升,再拌大黄,蒸三小时晒干;将锅内余汁拌大黄,再晒干研末。每500克净粉用白蜜120克,炼熟化水泛丸,如椒目大,约成丸9.5千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湿毒疮疡,目赤口碎,头痛齿痛,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次3克,开水吞服。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12、消毒五圣汤

处方五灵脂 白僵蚕 郁金 贝母 大黄各9克

功能主治治便毒肿痛。

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三十

处方13、海螵蛸和生大黄

处方海螵蛸、生大黄各等量

制法研粉拌匀,装胶囊,每粒0.5克。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总有效率98%。

用法用量每次服4~6粒,每4~6小时服1次。

摘录《单验方》

处方14、温脾汤

处方大黄 桂心各9克 附子 干姜 人参各3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疾经久不愈,脾肾阳虚,积滞未净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15、小龙荟丸

处方当归 草龙胆(酒洗)山栀(炒)黄连(炒)川芎各15克 大黄(煨)15克 芦荟9克 木香3克

制法上药为末,入麝香少许,粥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肝胆火盛之胁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16、郁李核丸

处方郁李核仁22克 松萝22克 海藻22克 桂心 大黄各45克 葶苈37.5克 黄连15克 通草7.5克 石韦7.5克(去毛)

制法上药九味,捣合下筛,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治水肿。

用法用量先食饮服7丸,一日二次。稍增,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

处方17、蒋氏化毒丹

处方犀角 黄连 桔梗 元参 薄荷叶 甘草(生)大黄(生)各30克 青黛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白蜜为丸,每丸重1.8克。

功能主治治孕妇过食辛热之物,热毒凝结,蕴于胞中,以致小儿初生,头面肢体赤如丹涂,热盛便秘者。

用法用量每次1丸,用灯心汤化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18、醋煮三棱丸

处方川芎60克(醋煮微软,切作片子)京三棱120克(醋煮软,竹刀切作片子,晒干)大黄15克(醋纸裹,火煨过,切)

制法上药三味为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一切远年近日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下,不拘时候。病甚者一月效,小者半月效。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19、温脾汤

处方大黄12克 人参 甘草 干姜各6克 附子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先煎后四味,临熟将大黄加入,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相配,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则诸证可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20、保命丹

处方巴豆霜3克(去油)黑丑3克 大黄3克 血竭1.5克 朱砂3克 麝香0.6克

制法共为末,酒浆为丸,绿豆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壮人服1.5克,虚人0.9克,小儿0.6克,俱用陈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21、七宝洗心散

处方当归 赤芍 大黄各30克 麻黄60克 荆芥1.5克 贯连30克 桅子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心经火盛,大眦赤脉传晴,目中有壅涩憋,看物不准。

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食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22、解毒天浆散

别名解毒大黄散(《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石决明(生研),僵蚕 川山甲(土炒)防风 连翘 羌活 乳香 甘草 金银花 黄连 归尾各3克 大黄9克 天花粉(新鲜未晒者)120克(石臼内捣烂,投水一碗,搅匀,绞去滓用)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泻火通便。治脑疽积毒日深,坚肿木硬,口燥舌干,恶心烦渴,六脉沉实有力,大便闭结不通者。

用法用量上用花粉净汁350毫升,同药煎至280毫升,入酒适量,空腹时热服,大便三次后,方用饮食。

注意忌食煎、炒、发物。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23、宽中降逆汤

处方莱菔子 焦山楂 麦芽 神曲各10克 厚朴 酒大黄 枳实各6克

功能主治宣导中焦,理气降逆。治食滞中焦,脘腹胀满,呃逆或嗳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病刍言》

处方24、调胃承气汤

处方大黄12克(去皮,清酒洗)甘草6克(炙)芒消15克

功能主治缓下热结。主阳明病胃肠燥热。蒸蒸发热,口渴便秘,腹满拒按,舌苔正黄,脉滑数;亦用于肠胃热盛而见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中消,疮疡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大黄,甘草,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注意虚寒性便闭忌用。

备注方中大黄苦寒,泻火通结为君,芒消咸寒,软坚润燥为臣,甘草甘缓和中,益气养胃,以缓消,黄之苦泄,使药力缓缓下行为佐。燥热得解,胃气自和,故名调胃承气汤。

摘录《伤寒论》

处方25、托里金银地丁散

处方金银花 黄连 当归 紫花地丁 赤芍药 黄耆 人参 甘草节 桔梗 大黄各15克 乳香白 檀香 没药 连翘各6克 黄芩 栀子仁 玄参各6克 麦门冬(去心)前胡 甘草(蜜炙)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恶疮肿毒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酒15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病在下者,食前服;病在上者,食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处方26、托里解毒汤

处方银花6克 当归15克 生耆6克 花粉 连翘 黄芩 赤芍各4.5克 大黄 牡蛎 生甘草各3克 枳壳2.4克 皂刺1.5克

功能主治治红肿痈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痈疽已破者,去皂刺。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处方27、大成汤

别名大承气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处方大黄120克 川芒消 甘草 陈皮 红花 当归 苏木 本通各6O克 枳壳120克 厚朴少许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主受伤甚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5毫升,煎10~15分钟,去滓温服。不拘时。大小便未通者,加朴消。

注意孕妇、小儿莫服。

摘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处方28、益气转胃方

处方黄芪30克,升麻10克,酒大黄6克,枳壳6克,怀牛膝3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益气升降,温中健胃。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林泽田方

处方29、响圣破笛丸

别名响声破笛丸(《古今医统》卷四十六引《医林集要》)。

处方连翘 桔梗 甘草各75克 薄荷120克 诃子肉(炒)砂仁 大黄各30克 川芎45克 百药煎60克

制法上为细末,鸡子清和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歌讴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每用1丸,临卧噙化。

摘录《仁斋直指附遗》卷八

处方30、泄肝散

处方栀子仁 荆芥 大黄 甘草

功能主治治肝经有热,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31、屠苏酒

处方大黄37.5克 川椒37.5克 白术22克 桂心22克 桔梗30克 乌头7.5克 菝葜15克(一方有防风24克)

功能主治【功用】预防瘟疫。

用法用量上药细切,以绢囊包贮,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至井中至泥,正月朔旦取药,置酒中,煮数沸,先从小量饮起,多少不拘。

摘录《肘后方》卷八

处方32、千金消毒散

处方连翘 黄连 赤芍各3克 归尾30克金银花30克 皂角刺 牡蛎 大黄 天花粉 芒消各9克

功能主治治一切恶疮,无名肿毒,发背疔疮,便毒初发,脉洪数弦实,肿甚欲作脓者。

用法用量上锉。酒、水各半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八

处方33、木香枳实丸

处方木香 枳实(去瓤,麸炒)各30克 赤茯苓(去黑皮)30克 人参30克 诃黎勒皮(炮)45克 大黄(锉,炒)90克 郁李仁(研)60克

制法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腹胀满,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水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34、象皮膏

处方第一组:大黄90克 川芎 当归 生地各30克 红花9克 川连9克 甘草15克 荆芥9克 肉桂9克 白及9克 白蔹9克 冰片9克第二组:地鳖虫30克 血竭15克 象皮15克龙骨9克 海螵蛸9克 真珠6克 乳香15克(去油)没药15克(去油)人参6克

功能主治活血生肌,接筋续骨。治跌打断骨,开放性损伤及各种溃疡腐肉已去,且已控制感染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期待其生长进而愈合者。

用法用量第一组药除白及、白蔹外,用麻油500克熬煎至枯色,去滓取油;入黄古、白古各90克,白及、白蔹末同熬,炼制成膏。将膏滴水试老嫩,贴手不粘为度,如老,加麻油;如嫩,加冰片、白草霜。第二组药共研极细末,入膏内搅匀,摊敷外用。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35、凉惊丸

处方大黄(煨)15克 黄连15克 龙胆 防风 川芎 薄荷叶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泻实火,散风热。治小儿惊热,疳瘦乳癣。

用法用量每服3~5丸,加至20丸,温水下。

摘录《保婴集》

处方36、瞿麦汤

别名瞿麦饮(《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瞿麦穗 泽泻 滑石各45克 防己23克 黄芩 大黄各7.5克 桑螵蛸(炒)40枚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消渴欲成水气,面目及足胫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8升,煮6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良久再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一引《近效方》

处方37、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生姜15克(切)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一方有大黄6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38、神应散

处方大黄(酒浸)30克 桃仁6克 红花6克 当归6克 瓜萎根6克 炮穿山甲6克 柴胡3克 麝香少许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内有瘀血,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热酒调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处方39、神应膏

处方当归33克 赤芍药 大黄各45克 香白芷 官桂各30克 虫参40克 川续断36克 莪术30克 生地36克

制法上九味,细锉,用香油1千克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锅内,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滤去滓,如热天用黄丹600克,寒天用450克,渐渐下丹,不住手搅,试水中沉为度,收储待用。

功能主治收敛疮口。治久患漏疮,诸方不效;肠毒。

用法用量用时以膏送入孔内,外以膏摊贴之。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八引褚防御方

处方40、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 瞿麦 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1、必效散

处方川槿皮120克 海桐皮 大黄各60克 百药煎42克 巴豆(去油)4.5克 斑蝥(全用)1个 雄黄 轻粉各12克

制法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年久顽癣。

用法用量用阴阳水调药,将癣抓损,薄敷。药干必待自落。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处方42、地黄散

处方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大黄各22.5克 谷精草 白蒺藜 木通 黄连 防风 生犀角 木贼 玄参 沙苑蒺藜 羌活 蝉蜕 粉草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心肝壅热,致生混睛障。目赤肿痛,赤筋,白膜遮睛,渐致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食后用猪肝或羊肝煎汤调服,每日四次。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43、扫疥散

处方大黄 蛇床子 黄连 金毛狗脊 黄柏 苦参各15克 硫黄 水银(茶末捣杀)各12克 轻粉3克 雄黄 黄丹各7.5克 大枫子(去壳)木鳖子(去壳)各15克

制法先将前六味同研为细末,再加入后八味杵捣匀。

功能主治治疥疮,热疮,遍身疮疖。

用法用量用时以生猪脂调,洗浴后搽疮上。

摘录《疡科选粹》卷三

处方44、神芎丸

处方大黄 黄芩各60克 牵牛 滑石各120克 薄荷 黄连 川芎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或炼蜜为丸更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攻下积滞。治热毒积滞为患。头目昏眩,鼻衄如注,口舌生疮,牙痛龈肿,眼目赤肿,烦躁作渴,腹胀便秘,或遍身疮疥,或小儿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温水下10~15丸,以后每服加10丸,一日三次,冷水下亦得,或久病热郁,无问瘦悴老弱,并一切证可下者,始自10丸,以后每服再加10丸,以利为度。或热甚,必须急下者,便服40~50丸,未利再服,以意消息。

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摘录《宣明论方》卷四

处方45、当归承气汤

处方当归 大黄各30克 甘草15克 芒消27克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主阳狂,奔走骂詈,不避亲疏。

用法用量每服60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0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46、退肿膏

处方芙蓉叶 地薄荷 耳草叶 泽兰叶 金桐叶 赤牛膝 大黄(另研末)各等分

制法上药捣烂。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治头部或其他部位外伤破损。

用法用量敷贴伤处,中间留孔出气,用泽兰叶烫软贴住,冬日用芭蕉叶,每日换药一次,用茶洗伤处。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47、泄热汤

处方大黄(炮)甘草(炙)各30克 芒消(研)防风(去叉)各15克

制法上药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咽喉闭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48、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 白蔹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 射干 大黄 甘草(生用)各1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发背成疮溃烂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内,蘸药拓于肿处,一日数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处方49、黄明胶散

处方黄明胶(炙令燥)大黄(锉,炒)莽草 细辛(去苗、叶)各15克

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乳痈。

用法用量以鸡子白调匀,涂纸上,贴肿处,频易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50、芍药黄连汤

处方芍药 黄连 当归各15克 大黄3克 淡味桂1.5克 炙甘草6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清热燥湿。治大便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腹中痛甚者,加木香,槟榔末各3克调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51、柴胡散

处方柴胡30克(去苗)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锉)麦门冬60克(去心)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紫菀22克(洗,去苗、土)黄芩22克 赤芍药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知母22克 木通22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胸膈痰壅,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52、化滞汤

处方陈皮(去白)3克 青皮1.8克 茯苓4.5克 厚朴3克 白芥子(炒,研)1.8克 大黄(煨)6克

功能主治治瘟疫下后,余邪作痞,心胸饱胀,脉实而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五

处方53、雷头泻肝散

处方黄芩 桔梗 大黄 芒消 车前子 川羌活 黑参 当归 知母各3克 龙胆草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肝泻火,滋阴明目。治雷头风,耳中雷鸣,头旋发热,瞳神色变,成红黄青白黑不定。

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温服。

摘录《眼科金镜》卷二

处方54、甘菊膏

处方甘菊60克 莽草 芎藭 甘草(炙)防风 黄芩 大戟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芍药45克 细辛 大黄 蜀椒(去目,闭口,汗)杜仲 黄耆各15克 白芷30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以腊月猪脂800毫升,微火煎五上下,候白芷黄成膏。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治金疮,痈疽。

用法用量敷疮上,一日易二次。

摘录《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处方55、防风当归散

处方防风15克 甘草节15克 赤芍药15克 绵黄耆15克 当归 白芷各15克 左缠藤75克 皂角刺75克 肉桂15克或3克(阴证用15克,阳证用3克)大黄15克或3克(阳证用15克,阴证用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热毒疮疖。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好酒200毫升,再煎至4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五

处方56、润燥攻下汤

处方生首乌 鲜生地 鲜石斛 大黄 元明粉 甘草

功能主治润燥通便。治秋燥,热绪在腑,昏谵妄笑,斑色紫黑,便闭腹胀,频转矢气,舌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首乌、生地、石斛、甘草保养真阴;兼用大黄、元明粉攻涤热邪。配合成方,既能养阴增液,又能逐邪通腑。所以秋燥阴亏津伤,热结在腑者,可以用之。

摘录《六因条辨》

处方57、翻气丸

处方雄黄 白矾 枯矾 大黄 黄土 面粉各9克

制法共为细末,用花椒15克煎水,加生脂油9克,合丸如弹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主妇人阴内生疮作痒,身发寒热,头目眩晕,四肢无力,心慌心跳,久则目盲致死。

用法用量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将药丸放人阴内。重者二至三日病与药同下,再换新药丸一至二次痊愈。

注意忌烟酒及煎炒火炙食物。

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

处方58、厚朴三物汤

别名厚朴汤(《千金翼方》卷十八)。

处方厚朴15克 大黄12克 枳实9克

功能主治行气除满,去积通便。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厚朴、枳实二味,取500毫升,纳大黄,煮取300毫升,温服。以利为度。

备注本方与《伤寒论》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药量不同。小承气汤意在荡积攻实,故以大黄为君;本方意在行气泄满,则以厚朴为主。方中厚朴行气消满;大黄、枳实泻热导滞。三药相合,使气滞通畅,实积消除,腑气得以通畅,则诸证自解。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9、甘草饮

处方甘草6克(炙)大黄9克(别渍)黄芩6克

制法上三味,切。

功能主治治食即吐出,不得安住。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三两沸,去滓分服,以利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七引《小品方》

处方60、麻仁丸

处方麻仁(研)枳壳(炙)人参 大黄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虚津伤,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20丸。大便未通可加丸数。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白芍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大五柔丸处方大黄(斗米下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芍药1两,葶苈(炒香,别研)1两,牛脂(去筋膜,熬成油,与葶苈、杏仁杵)1两,肉苁蓉(酒浸软,温水洗,切,焙)1两,桃仁10

含有甘草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大青散处方大青1两,知母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煨)1两,山栀子仁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阳盛发狂有斑,大小便秘涩。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六十六)

处方1、茵陈散处方栀子仁30克石膏90克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栝楼1枚(干者)甘草30克(炙微赤,锉)木通30克(锉)茵陈30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皮肤如曲尘色。用法用

含有川芎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羌活汤处方羌活、独活、干姜(炮)、牛膝(酒浸、炒)、草豆蔻、桂心,各半两。细辛、藿香,各一分。吴茱萸(汤洗.炒)、陈皮(去白),各半两。干蝎(炒)、半夏(汤洗),各一分。甘草(炙.四钱)。川芎

含有半夏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甘草泻心汤处方甘草(炙.三钱)干姜(炮.三钱)黄芪(一钱半)黄连(一钱半)人参(一钱半)半夏(一钱半)功能主治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

含有当归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参耆内托散处方人参、黄耆、甘草、川芎、当归、防风、白芷、桔梗、白芍、厚朴、木香、肉桂。功能主治痘不起发,根窠不红,灰白色,寒战咬牙,痘毒少,而元气至虚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摘录《治痘全

含有干姜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桑根白皮汤处方桑白皮6克,干姜10克,桂心6克,大枣5枚。功能主治温肝散寒,降气通阳。主肝经受寒。用法用量加黄酒煎服。摘录《备急知金要方》卷三处方2、人参顺气散处方麻黄(去节)45克干葛30克

含有白术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经进清中汤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炒)1两,粉草1两(炙),新菖蒲(去皮,净)2两(以米泔浸3伏时,去苦水,用生姜连皮7钱切片,入盐同拌,罨1宿,焙),白盐1两半。制法

含有附子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归茸丸处方当归(酒洗)、鹿茸(盐酒炙)、北黄耆(盐水炙)、沉香,灵砂3两,北五味子1两(炒),远志肉1两,酸枣仁1两,吴茱萸1两,茴香1两(炒),破故纸1两(炒),牡蛎1两(煅),熟地黄1两,

含有地黄的处方(六十六)

处方1、参耆汤处方人参(去芦)黄耆(蜜水炒)茯苓(去皮)当归(酒洗)熟地黄白术(去芦)陈皮各3克升麻肉桂各1.5克益智仁2.4克甘草0.9克功能主治主气虚遗溺失禁。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大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