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黄的处方(六十三)

Posted 处方

篇首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大黄的处方(六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阑尾清解汤

处方金银花60克 蒲公英30克.大黄24克(后下)冬瓜仁30克 丹皮15克 木香6克 川楝子 生甘草各9克

功能主治治毒热期急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热大渴者,加生石膏30克,天花粉15克,或玄参30克。

摘录《新急腹症学》

处方2、阳和解凝膏

处方鲜牛蒡草480g(或干品120g)鲜凤仙透骨草40g(或干品10g)生川乌20g 桂枝20g 大黄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 地龙20g 僵蚕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蔹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续断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灵脂10g 木香10g 香橼10g 陈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没药20g 苏合香40g 麝香10g

性状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大黄蟅虫丸

处方熟大黄300g 土鳖虫(炒)30g 水蛭(制)60g 虻虫(去翅足,炒)45g 蛴螬(炒)45g 干漆(煅)30g 桃仁120g 苦杏仁(炒)120g 黄芩60g 地黄300g 白芍120g 甘草90g

性状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浓,味甘、微苦。

炮制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5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3~6丸,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服。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凉膈散

处方大黄(二钱),连翘(四钱),黄芩、薄荷、山栀子、朴硝、甘草,各一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入蜜一匙,竹叶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滓,温服,不以时候。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神功丸

处方大黄(面裹煨)、诃子肉、麻子仁(别研)、人参(去芦),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麻仁泥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或酒或米饮下,食后临卧。如大便不通加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6、桃仁承气汤

处方桃仁(一钱)甘草(一钱)芒硝(二钱)大黄(四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蓄血,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小腹结血,下者愈。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7、黄连上清丸

处方黄连10g 桅子(姜制)80g 连翘80g 蔓荆子(炒)80g 防风40g 荆芥穗80g 白芷80g 黄芩80g 菊花160g 薄荷40g 酒大黄320g 黄柏(酒炒)40g 桔梗80g 川芎40g 石膏40g 旋覆花20g 甘草40g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8、木香槟榔丸

处方木香50g 槟榔50g 枳壳(炒)50g 陈皮50g 青皮(醋炒)50g 香附(醋制)150g 三棱(醋制)50g 莪术(醋制)50g 黄连50g 黄柏(酒炒)150g 大黄150g 牵牛子(炒)200g 芒硝100g

性状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咸。

炮制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活血润燥丸

处方当归、防风,各三钱。大黄(湿纸裹煨)、羌活,各一两。桃仁(二两.汤泡去皮尖.别研如泥),麻子仁(二两半.别研如泥),皂角仁(去皮.烧存性.一两半.其性得湿则滑.湿滑则燥结自除.用之勿误)。

炮制上除桃仁麻仁别碾外,余药研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便风秘不通,常燥结。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三两服后,大便日久不能结燥也,以磁器盛之,勿令见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0、利咽解毒颗粒

处方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炒)、山楂(焦)、桔梗、大青叶、僵蚕、玄参、黄芩、地黄、天花粉、大黄、浙贝母、麦冬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无糖型)。

炮制上十六味,薄荷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金银花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将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淀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或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8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退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乳蛾,风热喉痹,痄腮,伴有咽痛,咽干,喉核红肿,发热恶寒等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注意忌食辛辣及过咸食物。

规格每袋装(1)20g(相当于原药材19g)(2)6g(无糖型)(相当于原药材1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龟背丸

别名龟胸丸(《婴童百问》卷五)。

处方大黄0.9克(炒)天门冬(去心,焙)百合 杏仁(去皮、尖,炒)木通 桑白皮(蜜炙)甜葶苈(隔纸炒)朴消 制枳壳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蜜和为丸。

功能主治治饮热伤肺,肺气胀满,而成龟胸、龟背。

用法用量食后用温汤化服。

备注本方原名龟背散,现据剂型改。

摘录《永类钤方7》卷二十一

处方12、集效圆

处方大黄(炒)十五两,木香(不见火)、槟榔、诃黎勒(煨.去核.酒浸.焙干)、附子(炮.去皮.脐)、羌活(炒.研.一本作芜荑)、鹤虱(炒)、干姜(炮),各十两半。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因脏腑虚弱,或多食甘肥,致虫动作,心腹搅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烦热,口吐涎沫,即是咬,宜服此药,若积年不瘥,服之亦愈。又疗下部有虫,生痔痒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食前,橘皮汤下,妇人醋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3、水澄膏

处方雄黄9克(水飞)黄连15克 蔚金6克 黄柏15克 大黄15克 黄丹15克(水飞)

制法上为细末,量所肿处,用药多少,新汲水75毫升,抄药在内,须臾药沉,慢取其澄者,水尽,然后用槐,柳枝搅药数百余转,如面糊相似匀,以小纸花子摊药。

功能主治治痈肿。

用法用量涂肿处。更以鸡翎捺冷水,不住扫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14、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腑脏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理,肠胃不调,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俌。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馀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食后,临卧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生犀散

处方大黄(蒸.切.焙)、鳖甲(汤煮.去裙澜.醋涂.炙黄)、麦门冬(去心)、黄蓍、秦艽(去苗并土)、羚羊角(镑)、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地骨皮(去土)、赤芍药、柴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

炮制上各等分,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馀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儿小即分为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麻仁丸

处方枳壳(麸炒)、白槟榔(煨.半生)、菟丝子(酒浸.别研)、山药、防风、山茱萸(去核)、肉桂(去皮)、车前子,各一两半。木香,羌活,各一两。郁李仁(去皮.研)、大黄(半蒸.伴生)、麻仁(研),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别研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大便闭难或不通。若年高气弱及有风之人,大便秘涩者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临卧服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7、疏肝利胆汤

处方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5克,茵陈30克,大黄6克(后下),金钱草30克,麦芽3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疏肝利胆,理气除湿。主肝胆气滞,湿热蕴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日服2次。

摘录《卜用方》

处方18、搜风散

处方大黄(剉[音cuò].半两)郁李仁(去皮.半两)川芎(一两)枳壳(麸炒.一两)麻子仁(一分)槟榔(一枚)木香(一分)旋覆花(一两)防风(一两)青皮(去白.焙.一分)牵牛(取头末二两.一两生用.一两炒)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气,中脘不利,大便闭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匕,临卧生姜茶调,老小加减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9、道秘丸(大圣丸)

处方槟榔、木香、川芎、羌活、桂心,各二两。大黄(湿纸裹煨)、郁李仁(汤浸、去皮、焙),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热,大肠秘涩不通,心烦腹满,体热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浆水下,茶汤亦得。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0、茵陈蒿大黄汤

处方茵陈蒿、山栀仁、柴胡、黄檗(蜜炙)、龙胆草,各半两。黄芩(去黑心)、升麻、大黄(炒),各一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黄,面目悉黄,小便赤,宜服。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1、化虫散

处方使君子(去壳)10个 雷丸 鹤虱 甘草(炙)大黄(体虚者不用)花椒 槟榔各6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蛔厥腹痛,多似慢惊,但唇口紫者。

用法用量大人6克,小儿3克,用猪肉煮汤调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三

处方22、乳香圆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牡蛎(火椴)、荜澄茄、芫青(去头.翅.足.糯米炒.以米黄色为度)、大黄(蒸.焙)、鹤虱(炒),各半两;白丁香、乳香(研),各一分。

炮制上为末,粟米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痔下血,肛边生肉,或结核肿疼,或生疮痒痛,或大便艰难。肛肠脱出。又治肠风下血,无问新久,及诸俈,根在脏腑,悉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十五圆。如冶肠风,腊茶清下。诸痔,煎薤白汤下。诸俈,煎铁屑汤下,并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止痛紫金丸

处方丁香50g 血竭50g 当归50g 熟大黄50g 木香50g 儿茶50g 红花50g 骨碎补(烫)50g 土鳖虫25g 乳香(制)25g 没药(制)25g 赤芍25g 自然铜(煅)25g 甘草25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腥,味苦、涩。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消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瘀血作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4、大芎黄汤

处方川芎60克 羌活 黄芩 大黄各30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主破伤风,脏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克,用水230毫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三服即止,宜利为度。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25、芙蓉膏

处方芙蓉叶(秋采)18克 榆面60克 生大黄15克 皮消30克

制法上药研细。

功能主治束毒消肿。治阳证疮疡初起,红肿热痛者。

用法用量葱汁、童便调敷,留顶。

摘录《疡医大全》卷八

处方26、牛黄解毒丸

处方牛黄5g 雄黄50g 石膏200g 大黄200g 黄芩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

性状为棕黄色的大蜜丸;有冰片香气,味微甜而后苦、辛。

炮制以上八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7、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处方28、栀子大黄汤

处方栀子9克 大黄3克 枳实12克 豆豉10克

功能主治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29、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2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30、大黄附子汤

处方大黄6克 附子9克(炮)细辛3克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与积滞互结肠道,胁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紧弦。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温服。若强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温服,每相隔约一小时。

注意方中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大黄泻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温经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31、洗肝散

处方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甘草(炙)、大黄(煨)、川芎,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冷水或熟水调下,食后,日服见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大黄当归散

处方大黄30克 当归6克 木贼30克 黄芩30克 栀子15克 菊花9克 苏木15克 红花24克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主肝热迫血,血灌瞳人,目睛疼痛,服止痛没药散后,痛已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茶清调下。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八

处方33、五香连翘汤

处方沉香(不见火)、乳香(不见火.研)、甘草(生)、舶上青、木香(不见火),各一分;连翘(去蒂)、射干、升麻、桑寄生(无.以升麻代之)、独活(今铺家所卖者.只是宿前胡.或是土当归.不堪用.只用羌活.甚妙)、木通(去节),各三分;丁香(不见火)半两,大黄(蒸)三两,麝香(真者.别研)一钱半。

来源出《三因方》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一切恶核,瘰疠痈疽,恶肿等病。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煮取一盏以上,去渣,取八分清汁,空心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流气饮

处方大黄(炮)、川芎、菊花(去枝)、牛蒡子(炒)、细辛(去苗)、防风(去苗)、山栀(去皮)、白蒺藜(炒.去刺)、黄芩(去芦)、甘草(炙)、玄参(去芦)、蔓荆子(去白皮)、荆芥(去梗)、木贼(去根.节),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一宿.炒控)二两,草决明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眩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半,临卧用冷酒调下,如婴儿有患,只令乳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5、梅仁汤

处方梅核仁49个(去皮、尖)大黄90克 牡丹皮31克 冬瓜仁120克 犀角(镑)45克 芒消75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润肠通便。治肠痈,里急隐痛,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以下脓血三两行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36、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100g 大黄200g 黄连(姜汁炒)60g 黄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60g 泽泻40g

性状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7、消毒麻仁圆

处方杏仁(生.去皮.尖)二两,大黄(生)五两,山栀子仁十两。

炮制上三味,炼蜜为圆。

功能主治治诸般风气上壅,久积热毒,痰涎结实,胸膈不利,头旋目运;或因酒、毒食所伤,停留心肺,浸渍肠胃,蕴蓄不散,久则内郁血热,肠风五痔,外则发疮疡痈疽,赤斑游肿,浑身燥闷,面上肤赤,口干舌裂,咽喉涩痛,消中引饮;或伤寒时疫,口鼻出血烦躁者,及风毒下注,疮肿疼痛,脚气冲心闷乱,一切风热毒气,并皆主之。此药甚稳善,不损脏腑,常服搜风顺气解毒。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夜卧,温汤吞下,利下赤毒胶涎为效,服时随意加减。治小儿惊热,以蜜汤化下三、五圆,极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当归导滞汤

处方大黄 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跌扑损伤,瘀血内停,胸腹胀满,或大便不通,或喘咳吐血。

用法用量每用15~30克,水煎服。

摘录《玉机微义》卷十七

处方39、柏叶散

处方柏叶 麻黄(去根节)山栀子(去皮)枳壳(去瓤,锉,麸炒)羌活(去芦)羊肝石 白蒺藜(炒,去角)升麻 子芩(去皮)防风 牛蒡子(隔纸炒)荆芥穗 茺蔚子 大黄(湿纸裹,甑上蒸)各15克 苦参30克 乌蛇1条(酒浸,去皮骨,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水调下,一日七八次。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引《庞老方》

处方40、清肺抑火丸

处方黄芩140g 栀子80g 知母60g 浙贝母90g 黄柏40g 苦参60g 桔梗80g 前胡40g 天花粉80g 大黄12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1、升麻和气饮

处方干姜、熟枳壳,各半钱;干葛、熟苍术、桔梗、升麻,各一两;当归、熟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钱;陈皮、甘草,各一两半;芍药七钱半,大黄(蒸)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疮疥发于四肢,臀髀痛痒不常,甚至憎寒发热,攻刺疼痛,浸淫浮肿。又癞风入脏,阴下湿痒,耳鸣眼痛,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灯心十五茎,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大柴胡汤

处方枳实(去瓤.炒)半两,柴胡(去芦)半斤,大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二两,半赤芍药、黄芩,各三两。

炮制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

功能主治伤寒十馀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注意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末解,不可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消食退热糖浆

处方柴胡、黄芩、知母、青蒿、槟榔、厚朴、水牛角浓缩粉、牡丹皮、荆芥穗、大黄

性状为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味,取牡丹皮、荆芥穗、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取水牛角浓缩粉,装袋,与其余柴胡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滤液合并,混匀,静置,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入单糖浆和苯甲酸钠适量,制成规定量,搅匀,灌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通便。用于小儿瘟疫时毒,高热不退,内兼食滞,大便不畅;小儿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5ml,一岁至三岁一次10ml,四岁至六岁一次15ml,七岁至十岁一次20ml,十岁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注意脾虚腹泻者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4、导赤圆

处方赤芍药、茯苓(去皮)、滑石,各四两;生干地黄(焙)、木通(去节),各半斤;大黄(炒)十五两,山栀子仁(炒)一十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凝滞,膀胱有热,小便不通,风热相搏,淋沥不宣;或服补药过多,水道蹇涩,出少起数,脐腹急痛,攻注阴间,或心肺壅热,面赤心忪。口干烦渴,及痈肿发背,血脉瘀闭。服此排脓,内消肿毒,疏导心经邪热,应内蕴风热,五般淋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至三十圆,食后,用温热水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5、真珠散

处方瓜蒌根末、琥珀、真珠粉、寒水石(煅.醋淬.研)、铁粉、朱砂(研飞)、甘草末(生)、川大黄、牙硝(枯研),各等分。

炮制上捣为末拌匀。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五脏积热,毒气上攻,心胸烦闷,口干舌燥,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以竹叶汤温调下,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导赤丸

处方连翘120g 黄连60g 栀子(姜炒)120g 关木通60g 玄参120g 天花粉120g 赤芍60g 大黄60g 黄芩120g 滑石12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甘、苦。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4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7、导滞散

处方当归、大黄。

炮制上等分,炒为末。

功能主治治重物压迮,或从高坠下,作热五内,吐血、下血,出不禁止;或瘀血在内,胸腹胀满,喘粗气短。

用法用量每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8、紫菀膏

处方枇杷叶 木通 款冬花 紫菀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大黄减半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肉消瘦,将成肺痨者。

用法用量食后、夜卧时各含化1丸。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世医得效方》卷五补。

摘录《本草衍义》卷十八

处方49、调荣活络饮

处方川大黄 当归条 川牛膝(去芦,酒洗)杏仁(去皮,研如泥)各6克 赤芍药 红花 羌活 怀生地黄(酒洗)各3克 川芎4.5克 桂枝0.9克

功能主治调荣活络。主失力腰闪,或跌仆瘀血,及大便不通而腰痛。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50、清宁丸

处方大黄600g 绿豆25g 车前草25g 白术(炒)25g 黑豆25g 半夏(制)25g 香附(醋制)25g 桑叶25g 桃枝5g 牛乳50g 厚朴(姜制)25g 麦芽25g 陈皮25g 侧柏叶25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苦。

炮制上十四味,除牛乳外,将大黄碎为小块,另取黄酒600g,与大黄拌于罐中,加盖封闭,隔水加热炖至酒尽,取出,低温干燥。其余绿豆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分次水煎至味尽,去渣,合并煎液,滤过,适当浓缩后加入牛乳,浸拌上述制成的大黄,再入罐中,加盖封闭,按上法炖至液尽,取出,低温干燥,研成细粉,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头晕耳鸣,目赤牙痛,腹中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1、四顺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身 龙胆草(酒洗,炒)黄芩 桑皮(蜜制)车前子 生地黄 赤芍 枳壳各2.4克 炙甘草0.9克 熟大黄 防风 川芎 川黄连(炒)木贼草 羌活 柴胡各1.8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凝脂翳症。生于风轮上,初起如星,色白,中有凹陷,如针刺伤,后渐渐长大,变为黄色。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远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52、丁香丸

处方猪牙皂角(去皮,炙焦黑,为细末)好墨(烧、醋淬)肉桂(去粗皮)干姜(炮)丁香 木香各30克 干漆(碎,炒令烟尽,为细末)黑牵牛(炒,为细末)川大黄(别为细末)蓬莪术(炮,捣碎)京三棱(炮,捣碎)硇砂(别研)附子(炮,去皮、脐)各60克 青皮(去白)90克 巴豆霜4.5克(先用醋煎硇砂令热。下巴豆霜,煎三两沸,下大黄末,熬膏)

制法上以大黄、硇砂、巴豆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消食行滞。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醋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或反胃恶心,食饮不下,气上冲胸,痞噎不通;及食症酒癖,血瘕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2丸,茶、酒任下。如要取其化症瘕癖块,每服7丸,食后、临卧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53、三黄圆

处方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圆数。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胆道蛔虫汤

处方木香15克 槟榔30克 大黄9克 使君子 苦楝皮各15克 厚朴9克 延胡索15克

功能主治驱蛔止痛。主胆道蛔虫症。

摘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引遵义医学院方

处方55、大神效活络丹

处方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一两.去土)全蝎(一两半.去毒 炒)两头尖(二两.酒浸)赤芍药(一两)贯芎(二两)防风(二两半)葛根(一两半)没药(一两.另研)血竭(七钱半.另研)朱砂(一两.另研)乌犀屑(半两)地龙(半两.去土)甘草(二两.去皮.炙)丁香(一两.去枝)白僵蚕(一两.炒)乳香(一两.另研)麝香(半两.另研)片脑(一钱半.另研)官桂(二两.去粗皮)草豆蔻(二两)川羌活(二两)虎胫骨(一两.酥炙)玄参(一两)牛黄(二钱半.另研)威灵仙(一两半.酒浸)天麻(二两)藿香(二两.去土)天竺黄(一两)败龟板(一两.炙)人参(一两)何首乌(二两)白芷(二两)乌药(一两)安息香(一两)青皮(一两)黑附子(一两.炮.去皮脐)香附(一两)白豆蔻(一两)骨碎补(一两)黄连(二两)茯苓(一两)黄芩(二两)白术(一两)熟地黄(二两)松香脂(半两)大黄(二两)当归(一两半)木香(二两)沉香(一两)金箔(为衣)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湿诸痹,筋骨疼痛,清心明目,宽胸溢血,养气暖膝,腰臂疼痛,口眼歪斜,行步艰辛,筋脉拘挛,年四十已上。每服一丸,至老不生风疾,大有神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漱下,随证上下服之,头风擂茶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6、丁香圆

处方猪牙皂角(去皮.炙焦黑.为细末)、好墨(烧.醋淬)、肉桂(去粗皮)、干姜(炮)、丁香、木香,各一两。干漆(碎,炒.为细末)、黑牵牛(炒.为细末)、川大黄(别为细末)、蓬莪术(炮.捣碎)、京三棱(炮.捣碎.别研)、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青皮(去白)三两,巴豆霜(先用醋煎砌砂令热.下巴豆霜.煎三.两沸.下大黄末熬膏)一钱半。

炮制上以大黄、巴豆膏和圆,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醋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或反胃恶心,食饮不下,气上冲胸,痞噎不通,及食症酒癖,血瘕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并治之。常服消饮食,行滞气。

用法用量每服一、两圆,茶、酒任下。如要取化症瘕癖块,用生姜汤下七圆,并食后、临卧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活血散

处方蝙蝠(炙干)1枚 当归(切、焙)骨碎补(去毛)桂(去粗皮)补骨脂(微炒)各15克 大黄(锉,炒)60克

制法上药六味,研细过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损伤瘀血在内,攻注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薄荷醋汤送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58、巴豆油膏

处方巴豆4克 蛇床子4克 大黄4克 海桐皮4克 羊蹄根4克 胡麻油10毫升 凡土林20克

制法前五味药,共研为细末,再以麻油、凡士林调膏。

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量涂敷患处。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59、积气圆

处方巴豆(一百个.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三钱,桃仁(去皮.尖.麸炒.别研)一两半,附子(炮.去皮.脐)四两,米醋(五升.以大黄同用慢火熬成膏大黄.面裹.煨.去面.为末)、干漆(炒焦)、木香、鳖甲(醋炙黄),各一两。三棱(煨.乘热捣碎)、肉桂(去粗皮),各二两。朱砂(研飞)、麝香(别研),各二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以醋膏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寒冷之气留滞于内,使气积不散,胸胁支满,食即气噎,心腹膨胀,气刺气急(一本作气急刺痛),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气吞酸,停饮浸渍,恶心呕逆,癖块疼痛,脏腑不调,饮食不进,往来寒热,渐觉羸瘦,以致着床,面黄肌热,精神困顿。

用法用量每服二圆,炒生姜汤温下,或木香汤亦得,食后,临卧服。更看虚实,加减服之。

注意忌生冷、硬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五龙散

处方生南星30克 生半夏15克 全当归15克 生大黄15克 陈小粉(炒黑)6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痈疽、疔毒,瘰疬初起。

用法用量火盛用芙蓉汁调;寒重用姜汁调,敷患处。

摘录《外科传薪集》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黄芦木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加味白虎汤处方生石膏12g,连翘9g,知母6g,黄连3g,黄柏6g,元参9g,蝉蜕6g。功能主治漆性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藿香。摘录《中医皮肤病学

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加味白虎汤处方生石膏12g,连翘9g,知母6g,黄连3g,黄柏6g,元参9g,蝉蜕6g。功能主治漆性皮炎。用法用量水煎服。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藿香。摘录《中医皮肤病学

含有甘草的处方(六十八)

处方1、独活汤别名独活散处方独活3两,防风2两,干姜2两,桂心2两,甘草2两,当归2两。功能主治妇人中风,口噤不识人。用法用量独活散(《圣惠》卷六十九)。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三引《产经》处方2、大黄豉

含有黄芩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加减泻心汤处方川连、黄芩、干姜、银花、查炭、白芍、木香汁。功能主治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摘录《温病条辨》卷三处方2、九味犀角汤处方犀角(镑)1两半,栀子仁

含有防风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二芎饼子处方抚芎、川芎、干姜(炮)、藁本(去芦)、苍耳(炒)、天南星(炮,去皮)、防风(去芦)、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子大,捏作饼子,晒干。功能主治清头目,化风

含有附子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白术散处方白术1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槟榔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芍药半两,芎藭3分

含有半夏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芎术汤处方川芎半夏白术各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湿邪上犯,眩晕呕逆,头重不食。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不计时候。摘录《博济方》卷三处方2、正元散别名正元汤

含有川芎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人参养血圆处方乌梅肉三两,熟干地黄五两,当归(去苗)二两,人参、川芎、赤芍药、菖蒲(微炒),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蜜搜,杵数千下,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女人禀受怯弱,血气虚损。常服补冲任,调

含有赤芍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当归煎处方当归(去芦,酒浸)1两,赤芍药1两,牡蛎(火煅,取粉)1两,熟地黄(酒蒸,焙)1两,阿胶(锉,蛤粉炒成珠子)1两,白芍药1两,续断(酒浸)1两,地榆半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

含有陈皮的处方(六十三)

处方1、分心气饮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15克丁香皮30克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锉)各15克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