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六)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苓麻饮

处方白茯苓 赤茯苓各6克 升麻4.5克 当归6克 川芎3克 苎根9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转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调琥珀末6克服,更妙。

摘录《卫生鸿宝》卷五

处方2、无价金丹

处方白术(去芦,炒)90克 枳实(麸炒)30克 苍术(米泔漫,炒)猪苓各30克 麦芽(炒)神曲(炒)半夏(汤泡)各60克 泽泻 赤茯苓(去皮)川芎 黄连(陈土炒)白螺蛳(煅)各2.1、克 砂仁 草豆蔻 黄芩(陈土炒)青皮(去瓤)莱菔子(炒)生姜各15克 陈皮(去白)香附子(童便炒)瓜萎仁 槟榔各9克 川厚朴(去皮,姜炒)6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

制法上为细末,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积在胃,当心而痛,痞满嘈杂,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每服70丸,多至100丸,米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3、旋复花散

处方旋复花15克 木香15克 赤茯苓30克 白术7.5~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前胡30克(去芦头)半夏30克(汤洗七遍,去滑)桂心30克 青橘皮23克(汤漫,去白、瓤,焙)芎藭30克 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大腹皮15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数。

功能主治治膈气,痰结胸中,痞塞不通,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稍热腥,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

处方4、子淋散

处方麦门冬(去心)赤茯苓 大腹皮(洗去沙土,姜汁拌炒)木通 甘草 淡竹叶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妊娠小便涩痛频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5、五加皮散

处方五加皮30克 羌活30克 芎藭30克 黄芩30克 防风30克(去芦头)酸枣仁30克(微炒)羚羊角屑30克 当归30克(锉,微炒)威灵仙30克 赤茯苓3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肝脏风毒,流注脚膝,下肢疼痛,心神烦闷,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炙煎、鱼、毒物等。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

处方6、清风导赤汤

处方生地 赤茯苓各3克 牛蒡子(炒,研)白鲜皮 金银花 南薄荷叶 木通各2.4克 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克 灯心165厘米

功能主治消风祛湿,清心利水。治婴儿由于胎中血热,出生后复感风邪,致生奶癣,头顶或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者。

用法用量水煎,徐徐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六

处方7、防风饮

处方防风(去叉)、当归(切焙)、白术、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赤茯苓(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山茱萸(去核)、黄芩(去心),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大黄(炒),各三分。熟地黄(焙.一两)。

炮制上剉[音cuò]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疼,腹内急痛,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碎,大枣二枚,掰破,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一。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8、虎骨散

处方虎骨(酥炙黄)、乌梅肉、赤茯苓(去皮)、肉苁蓉(酒浸.切焙)、人参、甘草(炙)、芍药、鳖甲(去裙襕.醋浸炙)、白术、豆豉(慢火炒)、紫苑(去土)、黄蓍(焙)、常山(炒)、枳壳(去穰.麸炒)、犀角(镑)、知母,以上各一两。当归、升麻、柴胡、桔梗(炒)、前胡(去芦)、桂心(去皮)、木香、天灵盖(酥炙),各三分。桃仁(汤浸.去皮.炒.四十九粒)。

功能主治治白虎风,走注疼痛,发歇不定,积年不效者。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临卧各一。若为丸,即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9、半夏饮

处方半夏(汤洗)、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术、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朴(生姜制.炙.一两)。枇杷叶(去毛.炙)、防风,各半两。大腹皮(三分)。

功能主治治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0、轻脚丸

处方白术、赤茯苓、木猪苓(去皮)、舶上茴香(炒)、泽泻、赤芍药、紫苏叶、葫芦巴、枳实(麸炒.去穰)、槟榔,各五钱。桃仁(一两.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地肤子(一两)。

来源旧有寒湿之疾,每发时不可忍,呻吟之声彻于外,几至于死,忽遇道人授此方,服半料,间或发作,顿觉减于前,时服尽全料,厥疾遂瘳,信而服之,其验如神。

炮制上除桃仁别研外,捣罗为细末,入桃仁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逐风去湿,消肿行血止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紫苏汤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1、六和汤

处方缩砂仁、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一两。赤茯苓(去皮)、藿香叶(拂去尘)、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二两。香薷、厚朴(姜汁制),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2、大豆汤

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90克 黄耆(锉)30克 防风(去叉)白术(锉)各45克 防已 麻黄(去根、节)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60克

制法上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风水周身肿满,短气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先用水450毫升,加大豆30克,煮熟去豆,入酒20毫升,与药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当下小便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13、人参羌活散

处方前胡、羌活、人参、防风、天麻、赤茯苓(去皮)、薄荷、蔓荆子、川芎、粉草、黄芩、枳壳、桔梗、独活,各一两。

功能主治治风壅痰实,头目昏晕,遍体拘挛,头项强急,肢节烦疼,壮热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桑白皮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4、辰砂五苓散

处方辰砂(研)、白术(去芦)、猪苓(去黑皮)、泽泻(洗)、赤茯苓(去皮),各十二两。肉桂(去粗皮)八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里末解,头痛发热,心胸郁闷,唇口干焦,神思昏沉,狂言谵语,如见神鬼,及治瘴疟烦闷未省者。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点服,不拘时。如中暑发渴,小便赤涩,用新汲水调下。小儿五心烦热,焦躁多哭,咬牙上撺,欲为惊状,每服半钱,温熟水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华盖散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甜葶苈(隔纸炒)桑根白皮(锉)各30克 大黄15克(湿纸裹,煨熟)

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肺痈,气喘咳嗽,胸膈满闷,口干烦热,及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临卧用生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16、冰黄散

处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两。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一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新汲水或冷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7、木香流气饮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干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各四两;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不见火)、藿香叶,各六两;木通(去节)八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调顺荣卫,通流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热,聚结肿痛,喘满胀急。

用法用量每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热服。如伤寒头痛,才觉得疾,入连根葱白三寸煎,升降阴阳,汗出立愈。脏腑自利,入粳米煎。妇人血气症瘕,入艾,醋煎,并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神仙百解散

别名神仙截伤寒四季加减百解散

处方山茵陈、柴胡(去芦)、前胡(生姜制.炒)、人参、羌活、独活、甘草、苍术(米泔浸.炒)、干葛、白芍药、升麻、防风(去苗)、藿香(去梗)、白术、半夏(姜汁炙),各一两。立春已后不加减。立夏已后加柴胡一分,赤茯苓、当归,各半两。立秋已后减柴胡一分,不用当归、茯苓,只加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一分,麻黄(去节)半两。立冬已后并无加减。* 一方无当归,有黄芩(去芦)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遍身疼痛,百节拘急,头目昏痛,肢体劳倦,壮热憎寒,神志不爽;感冒瘟疫瘴气。常服辟瘟疫,治劳倦。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个,煎至一盏,热服,不计时候,并进二服。如要表散,加葱白三寸,淡豆豉三十粒,同煎服,以衣被盖覆,汗出而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六和汤

处方缩砂、半夏(汤洗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去芦)、赤茯苓(去皮)、藿香(去土)、白扁豆(姜制)、香薷、厚朴(姜制)、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0、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芦.一钱)麻黄(去节.一钱)人参(去芦.一钱)川芎(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桂心(一钱)黄蓍(一钱)赤茯苓(去皮.一钱)酸枣仁(一钱)白术(一钱)独活(一钱)桑皮(一钱)羚羊角(一钱)甘草(五分)

功能主治治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志意恍惚,身体沉重,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1、独活散(肺脏中风)

处方独活(去芦.一钱)细辛(去苗.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甘菊花(一钱)麻黄(去节.一钱)白芷(一钱)五味子(一钱)紫苑茸(一钱)赤茯苓(去皮.一钱)肉桂(一钱)白术(一钱)川芎(一钱)桑白皮(一钱)甘草(炙.半钱)杏仁(麸炒.去皮.一钱)防风(去芦.一钱)

功能主治治肺脏中风,头痛项强,背痛鼻干心闷,语声不出,胸中少气,四肢无力疼痛,宜服之。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2、加减清热除湿膏

处方连翘18克 胆草12克 焦三仙30克 赤茯苓18克 防风15克 桑皮12克(生)赤小豆15克 菊花15克 茵陈18克 条芩12克 僵蚕12克(炒)甘草6克(生)

制法上药以水煎透,去滓,加炼蜜为膏。

功能主治清肝热,化脾湿。治肝脾湿热证。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23、调荣饮

处方华阴细辛 莪术 辣桂 赤芍药 延胡索 当归 川芎 白芷 槟榔 大腹皮 桑白皮(炒)瞿麦穗 赤茯苓 陈皮 葶苈(炒香)大黄(湿纸裹煨)各7.5克 甘草(炙)12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有赤纹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

处方24、牛黄丸

处方牛黄(研.一分)、麝香(研.一分)、龙脑(细研.一分)、朱砂(细研.水飞.三分)、白僵蚕(炒.半两)、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二两)。白附子(炮.裂)、天麻、白蒺藜(炒.去刺)、赤茯苓、白芷、羌活、独活、蔓荆子、麻黄(去根节)、防己、木香、槟榔、藁本、防风、干蝎(炒)、当归(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痉,身体强直,牙关紧闭,心神昏昧。

用法用量每服十丸,不拘时,用温酒研化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5、乳黄散

处方赤茯苓7.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黄连7.5克(去须)

制法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腹痛,不肯哺乳。

用法用量每用1丸,研破,着奶头上,令儿吮奶,或研点口中亦得。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

处方26、当归散

处方当归(洗)木香(煨)赤茯苓 桂心 槟榔 赤芍药 牡丹皮 陈皮 木通 白术(各锉,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全身水肿,足胫尤甚,二便不畅,喘急气逆,膇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紫苏叶2片,淡木瓜如指大1片,同煎至120毫升,温服,一日三次。觉气下或小便通利为效。脏寒者,去槟榔;腹大脐凸,加大腹皮、木猪苓各30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鸡肉、咸、酸、海味。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27、和胃圆

处方厚朴(去粗皮.碎.以生姜二两.研烂.同炒)、半夏(一半汤洗.曰干.微炒.一半生姜汁制作饼.炙黄)、鳖甲(九肋.大者一枚.黄泥外固.以米醋二碗.化?两.放鳖甲内.慢火熬干.取二两,.细研如粉用)、神僸(碎.炒)、麦蘖(微炒)、白术(炒)、肉桂(去粗皮),各二两。枳壳(去瓤.麸炒)、三棱(炮)、青皮(去白.炒)、人参,各三两。陈皮(去白)、诃子(炮.去核),各四两。槟榔、当归,各一两半。芍药、甘草(炒),各一两。干姜(炮)、赤茯苓(去皮)、各三分。

炮制上为细末,蜜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并宜服之。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服,能温和脾胃,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加至三十圆,微嚼破,温水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哮吼灵秘丹

处方胆南星60克 大半夏60克(用白矾15克、牙皂1.5克,同煅—夜,不见白星)赤茯苓(去皮)60克 苦葶苈60克 大贝母60克 沉香30克 青礞石(消煅)15克 天竺黄6克 珍珠9克(豆腐煮)羚羊角1支(锉末)乌犀角9克 白矾30克 硼砂30克 风化消15克 花蕊石(火煅)15克 孩儿茶15克 款冬花30克 铅白霜15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哮喘。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姜汤送下。外制六味地黄丸,空腹时服,百发百中。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29、五淋散

处方赤茯苓六两,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五两;赤芍药(去芦,)、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破饮圆

处方旋覆花八两,白术一斤一两,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六两;赤茯苓(去皮)七两,枳实(麸炒)二两。

炮制上为末,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冶一切停饮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熟水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茯苓圆

处方葛根、枳实(去瓤.麸炒黄)、白术、甘草(炙),各二两;赤茯苓(去皮)、人参、干姜(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半夏(汤洗十遍去滑.切.焙),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逆吐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常服此药,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

用法用量当先服半夏茯苓汤,次进此药。每服三十圆,温米饮空心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常服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半夏茯苓汤

处方旋覆花、陈皮(去瓤.麸炒)、桔梗、白芍药、人参、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两;熟干地黄(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汤洗十遍.切.焙)一两二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目眩运,四肢怠隋,百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好咸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渣,稍热服,食前服。次服茯苓圆,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分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120克 羌活 半夏(汤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去节)芍药 甘草 赤茯苓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调顺三焦,消化滞气。主治忧愁思虑,或因酒食过伤,气不流畅,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饮食减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枣2枚,灯心10茎,煎取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

处方35、地骨皮饮

处方柴胡(去芦)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鳖甲(醋炙黄)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36、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钱半)肉桂(一两)赤茯苓(一两半)猪苓(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备注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7、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十五两,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各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小儿加白术末少许服之。如发虚热,加绵黄、人参末少许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灵液丹

处方乌梅(去核.炒)、寒水石(火煅.研飞)、瓜蒌根、石膏(研)、葛根、赤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龙脑(别研)一钱。

炮制上捣,罗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脏腑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躁,口舌干涩,心神壅闷,咽嗌不利,饮食无味,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薄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乌蛇散

处方乌蛇肉150克(酒浸,炙令黄)天麻30克 桂心30克 羌活15克 防风30克(去芦头)麻黄30克(去根、节)白僵蚕30克(微炒)苦参30克(锉)踯躅花15克(酒拌令匀,炒干)人参15克(去芦、头)白蒺藜15克(微炒,去刺)赤茯苓30克 赤芍药15克 威灵仙30克 枳壳30克(麸炒,去瓤)芎藭15克 天蓼木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顽麻风,皮肤搔之不知痛痒。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热酒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鸡肉。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

处方40、半夏丸

处方半夏(生用)60克 赤茯苓(去皮)枳壳各30克 风化朴消4.5克

制法上药前三味,锉碎,焙,为末,入乳钵内,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破气,泻火通便。主小儿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备注本方组成与《百一选方》卷五治痰饮臂痛的治痰茯苓丸组成相同,但枳壳用量不同。可参阅。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41、千缗导痰汤

处方南星3克 半夏7个(水泡破皮,分四片)赤茯苓 枳壳(麸炒)各3克 皂角(炙,去皮)3厘米 甘草(炙)3厘米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痰盛而喘,不能平卧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块如指大,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42、含化玉液丸

处方寒水石30克(研)石膏30克(研如粉)葛根30克 栝楼根30克 乌梅肉15克(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龙脑3克(研)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和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盛伤津,心胸烦热,口干舌涩,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棉裹,含化咽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

处方43、导痰汤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120克 天南星(炮,去皮)橘红 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燥湿豁痰,行气开郁。主痰涎壅盛,头目眩晕;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备注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甘草和中,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气顺则痰自下降,晕厥可除,痞胀得消。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4、射干汤

处方射干(去毛)栀子仁 赤茯苓(去黑皮)升麻各30克 赤芍药 白术各45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如豆大。

功能主治治热聚胃口,血肉腐坏,胃脘成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入生地黄汁30毫升,蜜15毫升,再煎三沸,温服,不拘时候,日二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45、百合散

处方百合(蒸)紫菀茸 贝母 白芍药 前胡 赤茯苓 桔梗(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感受风热,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6、阿魏化痞散

处方川芎 当归 白术 赤茯苓 红花 阿魏 鳖甲尖(酥炙,研)各3克 大黄(酒炒)24克 养麦面30克(微炒)

制法上药共为末。

功能主治痞癖初起,腹中觉有小块,举动牵引作疼,久则渐大成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好酒酌量调稀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47、牛黄丸

处方牛黄7.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朱砂22.5克(细研,水飞过)龙脑7.5克(细研)白僵蚕15克(微炒)鹿角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白花蛇60克(酒浸,炙令黄,去皮、骨)白附子30克(炮裂)天麻30克 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赤茯苓30克,白芷30克 羌活30克 独活30克 蔓荆子30克 麻黄30克(去根、节)汉防己30克 木香30克 槟榔30克 藁本30克 防风30克(去芦头)干蝎30克(微炒)当归30克(锉,微炒)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痉,身体强直,牙关紧急,心神昏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热酒研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处方48、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30克 黄耆30克(锉)桂心30克 赤茯苓6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皮水,四肢习习然动。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49、汉防己丸

处方汉防己30克 商陆30克 麻黄30克(去根、节)赤茯苓30克 桑根白皮45克(锉)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微黄)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化痰,利水退肿。治肺脏气壅,面目四肢浮肿,喘促咳嗽,胸膈满闷,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20~30丸,粥饮下亦得。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

处方50、冰黄散

别名却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120克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新汲水或冷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1、葵子汤

处方赤茯苓30克 葵子 石韦 泽泻 白术各15克

制法上药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止痛。治热淋,小便微疼,渐渐艰难,欲出不出,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

处方52、华盖散

处方紫苏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七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3、华盖散

处方紫苏子(炒)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同为粗末。

功能主治宜肺化痰,止咳平喘。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朐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久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克,煎至90毫升,食后温服。

备注方中麻黄宣肺化痰,解表发汗为君;杏仁、苏子降气消痰,宣肺止咳为臣;陈皮理气燥湿,桑白皮泻肺利水,赤茯苓渗湿行水,三味行气祛水以消痰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成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摘录《博济方》卷二

处方54、海金沙散

处方泽泻 滑石(研,水飞)猪苓 海金沙各15克(研)石韦 净肉桂各3克(去皮)白术 甘草 赤茯苓 芍药各9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五淋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灯心,同煎至11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四

处方55、除热饮子

别名除渴饮子(《普济方》卷一二○)。

处方甘草(炙)陈小麦 麦门冬 赤茯苓(去皮)于葛 灯心 木通 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心经客热,小便不通,口燥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入竹叶数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56、祛老乌须健阳丹

处方赤白何首乌各500克(米泔水浸,竹刀刮去皮,切碎)牛膝250克(用何首乌、黑豆3.75千克,砂锅蒸三次)茯神250克(乳拌)赤茯苓500克(牛乳浸一宿)白茯苓500克(人乳浸一宿,晒干)枸杞子250克(酒浸洗,晒干)菟丝子250克(酒浸,蒸,晒干)当归250克(酒浸一宿,晒干)破故纸150克(炒黄)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身体,去诸风,明眼目,乌须发,倍气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酒下,午时用姜汤下,晚上用盐汤下,日进三次,或俱用酒下亦可。

注意上药俱不可犯铁器。

摘录《同寿录》卷一

处方57、引水散

处方石燕子1双(醋淬)海马 海蛤 滑石 琥珀 赤茯苓 川木通 通草 山栀子仁(炒)泽泻 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 萹蓄 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 木香 白丁香 鬼棘针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30克同研粗散。

功能主治通淋利湿。治小便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灯心30茎同煎,取清汁180毫升,纳麝香0.5克,拌匀放温,空腹服麝香少许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58、萝卜子饮

处方萝卜子 半夏(盐制)川芎 青木香 商陆 青皮各3克 葶苈(炒)赤茯苓 陈皮 牵牛末(炒)槟榔 甘草(炙)各4.5克 官桂2.1克

制法上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水病浮肿。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

处方59、沉香琥珀丸

别名沉珀丸(《医级》卷八)。

处方琥珀 杏仁(去皮,炙)赤茯苓各15克 泽泻15克 紫苏(真者)沉香 葶苈(炒)郁李仁(去皮、壳)各45克 橘皮(去白)防己各23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麝香1.5克为衣。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主水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5~30丸,空腹时用前胡、人参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一引《德生堂经验方》

处方60、赤茯苓汤

处方木通(去节)赤茯苓(去皮)槟榔 生地黄(洗)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心利尿。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十六)

处方1、大黄散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赤芍药1分,白鲜皮半两,黄芩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分,赤茯苓1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小儿魃病挟实。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

含有麦冬的处方(二十六)

处方1、黄耆散处方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生锉),栀子仁半两,黄芩3分,玄参1两,赤茯苓半两,槟榔半两,川升麻3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心,焙),牛蒡子半两。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咽

含有豆蔻的处方(二十六)

处方1、坚中丸处方黄连黄柏赤茯苓泽泻白术各30克陈皮肉豆蔻人参白芍药官桂半夏曲各15克制法上药研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胃受湿,滑泄注下。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

含有赤芍的处方(四十六)

处方1、保真汤处方当归人参生地黄熟地黄白术黄耆各9克赤茯苓白茯苓各4.5克天门冬麦门冬各6克赤芍药白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各6克甘草陈皮厚朴各4.5克制法上二十味,研成粗末。功能主治主劳证骨蒸体

含有草果药的处方(二十六)

处方1、坚中丸处方黄连黄柏赤茯苓泽泻白术各30克陈皮肉豆蔻人参白芍药官桂半夏曲各15克制法上药研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胃受湿,滑泄注下。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

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二十六)

处方1、血余散处方发灰6克生蒲黄生地黄赤茯苓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治血淋。用法用量后四味水煎,调发灰,空腹时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处方2、宣清导浊汤处方猪苓15克茯苓15克寒水石18克晚蚕沙12克皂

含有赤芍药的处方(二十六)

处方1、桃奴散处方桃奴5枚甘草7.5克(炙微赤,锉)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麝香3克桔梗(去芦头)赤芍药黄芩柴胡(去苗)川升麻川大黄(锉,微炒)鬼臼(去毛)各15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十六)

处方1、沉香槟榔汤处方沉香(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桑根白皮(微炙,锉)1两,人参1两,槟榔(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止喘痞,消肿满,进饮食。主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

含有茯苓的处方(五十六)

处方1、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伤寒病3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呕者,属少阴病证。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

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七十六)

处方1、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半夏(汤洗7遍)1两,陈橘皮(去白)1两,桔梗(去芦头)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术3分,川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赤芍药3分,旋覆花半两,甘草(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