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二)

Posted 处方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2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痰冷癖饮,胸膈满闷,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2、加味五苓汤

处方猪苓7分,泽泻7分,白术5分,赤茯苓1钱,天花粉2钱,干葛1钱,香薷、黄连、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暑热伤中,口渴身热。

用法用量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温服。泄极,加升麻、黄芩、石膏;如热极,加石膏、知母;痛,加炒芍药5钱,桂3分;寒痛,亦如此。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五

处方3、半夏汤

处方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半,酸枣仁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远志(去心)1两半,山栀子(去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秫米3大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胆实热,口苦,冒冒气满,食饮不下,咽干心胁痛,不能转侧,头目连缺盆皆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生地黄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处方4、白术汤

别名四君子汤、白术散、四圣汤、人参散、温中汤、四君汤

处方白术、赤茯苓(去黑皮)、人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药理作用①对消化道运动的影响《新中医》(1978;5:53):本方可消除胃纳不佳,脘腹满闷及完谷不化,腹泻和肠道充气症状;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与抗副交感药物阿托品相似;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及回肠的自发活动呈抑制性影响,使紧张性下降,收缩幅度减小,有显着的解痉作用;对乙酰胆碱及氯化钡所致兔回肠强直性收缩的抑制率分别为83%及26%,对组织胺,氯化钡所致豚鼠回肠痉挛的抑制率分别为65%和27%;其对乙酰胆碱痉挛的解除主要表现为紧张性的明显下降,而收缩幅度仍保持原有水平乃至增加,对于肾上腺素所致十二指肠或回肠的抑制,则反可使收缩幅度加大。上述结果表明本方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主要是与其抗乙酰胆碱及组织胺有关,而直接作用则较弱,②对胰腺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1985年);四君子汤对金地鼠脾虚模型的作用,可见到胰腺合成消化酶能力加强,恢复分泌消化酶的能力。不论是生化检测结果,还是对胰腺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均可证实这些结论。③对糖代谢的影响《广东中医》(1962;3:4):四君子汤具有增加肝糖元作用。将本方制剂连续口饲小鼠,1周后给药小鼠肝细胞中糖元颗粒聚集成较大团块,含量比对照组显着增多。推测本方益气补脾的作用可能包括糖代谢的改善,以及相应的能量供应增加。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3):四君子汤能明显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单味药实验,党参、白术、茯苓都能明显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其中尤以党参显着,白术次之,茯苓稍差,炙甘草未见有提高作用。在四君子汤配伍中,炙甘草浓度含1/3时,可明显拮抗党参、白术、茯苓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炙甘草浓度含1/5,1/7时,拮抗作用不明显。《辽宁中医杂志》(1989;3:43):四君子汤能够促进萎缩的胸腺恢复,其作用不是通过促进食欲,增加进食量实现,而是相对特异地作用于胸腺,促进皮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正常小鼠胸腺结构则无明显影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7;3:189):四君子汤对60Co放射性损伤大鼠的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给药组的迟发超敏反应程度(足垫肿胀)较对照组明显为高,血清总补体活性和血清溶菌酶含量,给药组也均较对照组有显着的提高。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健脾和胃,辟寒邪瘴雾气;平调脏腑,通顺三焦,育神养气,暖胃消谷;补五脏,生津液,调气血,解虚烦,益肌体;调理脾胃,进乳食,止泄泻;扶胃降火,补虚固本,大补阳气补元气。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面色萎黄,身体瘦弱,倦怠嗜卧,气短懒言,四肢无力,心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哕吐逆,肠鸣泄泻,脉虚弱,水气渴,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及病后羸弱,食不复常;小儿脾胃虚弱,哕逆不止,心神烦闷,吐泻,气虚烦渴;肺损,皮聚而毛落;或肢体肿胀,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体瘦而黄;或胸膈虚痞,痰嗽吞酸;年高气弱,痔血不止,或误服攻痔之药,致血大下而虚脱,真气虚弱,及短气脉弱;气虚痰湿头眩。

用法用量四君子汤(《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白术散(《朱氏集验方》卷二)、四圣汤(《活幼口议》卷二十)、人参散(《普济方》卷三九四)、温中汤(《医部全录》卷四三六)、四君汤(《文堂集验方》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四君子丸”,(见《丸散膏丹集成》)。

各家论述1.《丹溪心法附余》:四君子汤用白术、人参、茯苓、甘草者,白术则健脾燥湿,人参则补肺扶脾,茯苓则降气渗湿,甘草则补胃和中,譬如宽厚和平之君子,而不为奸险卒暴之行也。《和剂》之等分,愚以为药为君臣,剂之大小,又人之所处何如也。2.《医方考》:人参甘温质润,能补五脏之元气;白术甘温健脾,能补五脏之母气;茯苓甘温而洁,能致五脏之清气;甘草甘温而平,能调五脏愆和之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3.《医灯续焰》:白术强土健运,茯苓渗湿燥脾,甘草守气于中宫,人参益气于五脏,皆主脾胃者,以人身真气即水谷之气也。四药冲和平淡而能补气维阳,诚君子哉。4.《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泄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5.《伤寒绪论》: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四君子,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引津气四迄,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是知四君子为司命之本也。⑥《古方选注》: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入太阴、阳明二经,然其主治在脾,故药品分两皆为偶数。白术健脾阳,复人参保脾阴,炙草和胃阴,复茯苓通胃阳,大枣悦脾,生姜通胃。理运阴阳,刚柔相济,诚为生化良方。

临床应用1.虚寒泄泻: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生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久积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脾土厚则火自敛,四君子汤加益智仁、干姜。2.溃疡病:将溃疡病合并出血分虚寒与实热两型,前者共153例,用本方辩证加灶心土、白及、山药等治疗,有效率为92.8%。3.胃脘痛: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以脾胃虚寒为主证的胃脘痛38例,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胃脘胀痛,饥饿时或夜间疼痛加重,常因饮食生冷而发病,疼痛时进食可缓解,经常泛吐清水,反酸,呃逆或欲呕,形困倦,喜按喜热饮,或大便稀烂,胃脘部有压痛,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而弱。38例中,急性胃炎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慢性胃炎1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慢性胃炎6例;胃下垂1例。病程最短半天,最长达30年。皆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气虚甚者加黄耆;血虚甚者加当归;偏寒者加干姜、高良姜或吴茱萸;湿重者加半夏;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气滞者加陈皮、木香;腹痛甚者加延胡索。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愈26例,有效12例。平均住院58天。4.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其中肝郁脾虚型15例,肝肾阴虚型12例,脾肾阳虚型6例,气阴两虚型7例,均以本方加黄耆为基本方,治疗4-5月,均获痊愈;HBsAg转阴28例(70%),HBsAg滴度下降6例;免疫学指标、肝功能及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5.妊娠恶阻:马某某,女,25岁,妊娠2月,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因症状加重而入院,西药治疗4天未见疗效,频频呕吐,不能进食,食入加剧,吐黄绿苦水,脘闷,倦怠乏力,思睡,舌淡苔薄,脉滑无力,以四君子汤加陈皮20g,竹茹15g,厚朴10g,1剂即觉脘内舒适,恶心减轻,呕吐未作,能进食。服第4剂药的午后,恶心微作,持续约1小时,但终未吐出,而后恶心消失,食欲增进。6.小儿疳疾:恒以本方为主,因证加入1-2味药,治小儿疳疾,效果甚佳。附病例三则,例一,因母乳不足,多进甘肥厚味,脾胃受损,大便泄泻无度近1年。方用四君子丸9g,滚开水泡,连滓分2-3次服。服15贴后诸症大减,大便正常。但多食后仍有便溏,续服1月,体渐肥胖。例二,大便秘结,粪如算盘珠样,数日不解,排便啼哭,便中挟血丝。方用四君合剂(党参、茯苓各9g,冬术4.5g,炙甘草3g)加女贞子6g,煎服。服8帖而愈。例三,禀赋素弱,麻疹后饮食不节,杂食生冷,致大便经常溏薄,日解6-7次,量多色白,肌肉消削,咳嗽盗汗,治以培上滋阴,方用四君合剂加枸杞子,女贞子各6g,10贴愈。7.小儿低热:华某某,男,6岁,平素脾胃虚弱,经常大便溏薄,纳食不香。1月前因中毒性消化不良住院治疗,吐泻止后,低热长期不退,经多种化验检查,诊断为“功能性低热”。就诊时所见:面色(白光)白,肢倦乏力,语声低微,不思饮食,时觉口干喜热饮,额角及两手心发热,舌质胖润,苔薄白,脉细缓无力,体温37.5℃-38.5℃之间。病属吐后脾胃虚弱,元气受损,虚阳外浮之发热,治宜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加山药、花粉滋养脾胃之阴,以期阴平阳秘。5贴后热退病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5、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3分,桑根白皮1两(锉),泽泻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通3分(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猪苓3分(去黑皮),槟榔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湿脚气,通身浮肿,小便不利,气壅烦闷,腹胁连膀胱虚胀,上气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6、半夏散

别名半夏汤

处方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芎藭3分,赤茯苓1分,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生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中烦闷,恶闻食气,头眩重,四肢骨节疼痛,多卧少起,胸中痰逆,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7、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半(锉),楮白皮1两半(锉),汉防己1两,泽漆茎叶(锉)2两半,射干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石水,四肢瘦细,腹独肿大,状如怀娠,心中妨闷,食即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疏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8、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芎䓖3分,木香2分,天麻3分,羌活3分,桂心3分,甘菊花3分,细辛3分,附子3分(地裂,去皮脐),麻黄2分(去根节),藁本3分,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气攻背痛项强,皮毛焦枯,头疼鼻塞,四肢不利,遍身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热面、鸡、猪、鱼等。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9、赤茯苓丸

处方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冬着牛膝1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上冲心,狂乱闷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腹清酒送下,日2次。渐加至20丸,以微通泄为度,利多减丸。其药皆须州土上好者,恶药服无益。冬则去大黄,加牛膝;若体中虚弱,去大黄,加牛膝服亦得。

注意忌海藻、松菜、酢物、生冷油腻、杂肉、热面、新炊饭,及陈臭难消之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10、白术丸

处方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11、当归散

处方当归(洗)、木香(煨)、赤茯苓、桂心、槟榔、赤芍药、牡丹皮、陈皮、木通、白术(各锉,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水肿,喘息奔急,皮肤溢满,足胫尤甚,两目下肿,腿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不能正偃,偃则咳嗽,小便不通,梦中虚惊,不能安卧。

用法用量脚膝头面肿,大小便不快,每服2钱,水1盏,紫苏2叶,淡木瓜1片如指大,同煎8分温服,日3次;如己愈,常服,早晚2次。觉气下,或小便快,是效。脏寒,去槟榔;脐已凸,加大腹皮、木猪苓各1两。

注意忌乌鸡肉,咸酸海味物。

摘录《三因》卷十四

处方12、半夏丸

处方半夏(生用)2两,赤茯苓(去皮)1两,枳壳(同土制)1两,风化朴消2钱半。

制法上药前三味锉,焙为末,入乳钵,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证,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临睡以淡姜汤送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摘录《活幼心书》卷二

处方13、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1钱3分,白术1钱3分,甘草1钱,当归8分,赤茯苓6分,陈皮6分,厚朴6分,缩砂6分,苏子6分,桑白皮6分,沉香5分,木香5分(并水磨取汁)。

制法上锉,作1帖。

功能主治气喘。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和二香汁调服。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回春》

处方14、赤茯苓丸

处方赤茯苓3两,旋覆花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百合半两,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喉中作呀呷声,痰粘咳嗽,胸膈短气,胁肋坚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15、利膈散

别名利膈甘草汤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膈塞不通。

用法用量利膈甘草汤(《普济方》卷一八七)。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16、六神丸

处方黄连2两,木香1两,麦芽(炒)1两,枳实(麸炒)1两,赤茯苓1两,麝香、白矾、巴豆、附子、珍珠、雄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上制合,取桑条如箭干长3寸,以绵缠头2寸,唾濡绵,沾取药,着绵上,纳谷道中,半日复易之,1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17、必效散

处方当归、生地黄(酒洗)、赤茯苓(去皮)、滑石、牛膝(去芦)、山栀、麦门冬(去心)、枳壳、黄柏(酒炒)、知母(酒炒)、扁蓄、木通各等分,甘草减(生)。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淋症。

用法用量灯草1团,水煎,空心服。血淋,加菖蒲、茅根汁;膏淋,加萆薢;气淋,加青皮、劳淋,加人参;热淋,加黄连;肉淋,加连翘;石淋,加石韦;尿淋,加车前;死血淋,加桃仁、牡丹皮、玄胡索、琥珀、黄柏、知母;老人气虚作淋,加人参、黄耆、升麻少许,去黄柏、知母、滑石、扁蓄。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18、防风散

处方赤芍1两,防风(去皮)5钱,麻黄(去根节,汤泡)5钱,薄荷5钱,炙草7钱5分,赤茯苓1两,苍术(米泔浸1宿,去粗皮,晒干,炒黄)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疹后,感冒风湿之气,两足两膝疼痛浮肿,不能屈伸,遂成瘫痪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大儿5钱,加生姜2片,葱头3个。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处方19、风湿续断汤

处方木瓜、续断、防风、羌活、人参、川芎、赤茯苓、川归、牛膝、杜仲、秦艽、甘草、附子。

功能主治气虚,风湿流注,肢节作痛。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2片,煎7分,食远服。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20、加味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1钱5分,瞿麦1钱5分,萹蓄1钱5分,滑石1钱5分,生甘草1钱5分,山栀仁1钱,木通1钱,大黄1钱,赤茯苓1钱,黄柏1钱。

功能主治小便气滞淋涩,初起茎中作痛。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空心服。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21、汉防己散

别名防己汤

处方汉防己1两,赤茯苓1两,白前1两,桔梗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通1两(锉),紫菀1两(去苗),紫苏茎叶1两,天门冬1两(去心),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壅热,烦躁喘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防已汤(《圣济总灵》卷四十九)。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22、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去芦头,锉,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分,细辛(去苗叶)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腹胀肠鸣切痛,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去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23、白术藿香汤

处方白术1两,藿香2两,丁香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夏(汤洗7遍,切,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甘草(炙,锉)半两,前胡(去芦头)1两1分,槟榔(大者,锉)5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4、加味保元汤

处方人参、猪苓、泽泻、白术(土炒)、黄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

功能主治痘疮水泡,形大皮薄,内含一包清水,手足独密,身面俱少。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七

处方25、龙骨散

处方龙骨1两,赤茯苓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人参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薏苡仁1两,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气逆,四肢沉重,面色青,不欲见人,多嗔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26、防风散

处方防风3分(去叉),人参3分,白术3分,独活3分(去芦头),草豆蔻(去皮)3分,天麻1两,芎䓖1两,白芷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细辛半两(去苗叶),高良姜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半两,京三棱(炮,锉)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咽喉中如有物,妨闷噎塞,胸膈痰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温酒调下,枣汤亦得,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27、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桑根白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烦躁,体热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28、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1两,芎藭1两,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风湿痹,四肢拘挛急痛,心胸壅,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29、加参八味丸

处方熟干地黄8两,山药4两,山茱萸4两,泽泻3两,赤茯苓3两,牡丹皮3两,桂(去皮)2两,附子2两,元参2两,赤芍药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虚小便难,并寒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赤茯苓汤送下,日3次;小儿用,丸如绿豆大,量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宋义叔方

处方30、含香丸

处方零陵香1两,甘松(洗净,焙)2两,沉香(锉)3两,乳香4两(研),木香5两,草豆蔻仁6两,槟榔(锉)7两,桂(去粗皮)8两,赤茯苓(去黑皮)9两,甘草(炙,锉)10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下注丹田,能生津液,语言清爽,颜色悦泽,须发乌黑,止小便,明目益智,补虚劳,辟邪恶,除冷气,久服一生无患。主口臭。

用法用量临卧及五更初含化1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八

处方31、加减胃苓汤

处方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五加皮、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风、生姜皮。

功能主治疟后汗出受风,遍身浮肿者。

用法用量灯心、生姜为引,取顺流水煎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32、独活散

处方独活2两,赤茯苓1两,汉防己1两,芎䓖1两,赤芍药1两,麻黄1两半(去根节),牛膝1两(去苗),当归1两(锉,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萆薢1两(锉),桂心2两,茵芋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偏风。手足不遂,肌肉顽痹。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猪、鱼、鸡、狗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33、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木香半两,青橘皮半两,神曲1两,麦糵1两,人参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逆恶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引《御医撮要》

处方34、加味四苓散

处方猪苓、泽泻、赤茯苓、木通、黄芩、黄连、车前、白芍、金银花。

功能主治疹后热毒积火移于大肠而致泻痢者。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处方35、立验丸

处方葶苈10分(研,炒,为末),贝母3分,杏仁1两半(炒,去皮尖),赤茯苓3分,紫菀3分,五味子3分,人参1两。桑白皮1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肿下气止嗽。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浮肿,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2服,甚者夜1服,加至30丸,枣汤送下。肿甚者食后服。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36、当归黄连汤

处方当归(切,焙)3分,黄连(去须,炒)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3分,地榆1两,犀角屑3分,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后重下痢,赤白滞下,腹内结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37、二苓丸

处方赤茯苓、白茯苓(另研)、人参(另研)、丹参(另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先将2茯苓以新汲水挼洗,澄去新沫,控干,复研末,别取地黄汁与好酒同于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守,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七十三引《三因》

处方38、加味华盖散

处方苏子2钱,陈皮2钱,赤茯苓2钱,桑皮2钱,麻黄2钱,杏仁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肺受风寒,喘而胸满声重。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39、巴戟天散

别名八气散

处方巴戟天(去心)半两,芎䓖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蔹1分,黄耆(炙,锉),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炒)半两,桔梗(炒)1两,人参半两,芍药1分,牡荆实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分,萆薢(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山芋半两,菊花(未开者,微炒)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乌喙(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山茱萸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微炒)半两,石斛(去根,锉)半两,白矾(研如粉)半两,五味子3分,龙胆(去苗土)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汗出)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菖蒲(9节者,去须节,先用米泔浸,后切,焙用)1两。

制法上31味,除白矾别研外,将30味捣罗为末,次入白矾末,拌匀重罗。

功能主治周痹,身体痿弱,不能行履。及诸缓风湿痹。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渐加至1钱匕,温酒调下,日2夜1。未觉身唇口痹热,即渐加至1钱半匕;如觉大痹心烦,以少许豉汤解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40、加味三仙饮

处方焦三仙6钱,枳壳2钱(炒),槟榔炭2钱,腹皮3钱,厚朴1钱5分(炙),酒芩2钱,赤茯苓4钱,藿梗8分。

功能主治脾胃气滞之胀满、恶心。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41、冬葵子散

别名冬葵子汤

处方冬葵3钱,赤茯苓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恶寒,起则眩晕;水肿。

用法用量冬葵子汤(《明医指掌》卷九)。

摘录《女科百问》卷下

处方42、半夏散

处方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1两半,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通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大腹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1两半,桂心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脚气发动,心腹胀满,食饮不下,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43、加味华盖散

处方麻黄、杏仁(去皮尖,炒)、苏子(炒)、前胡、橘红、甘草(生)、桑皮(炒)、桔梗、赤茯苓。

功能主治小儿感受风寒,寒邪壅蔽,致气促胸满咳嗽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44、半夏散

处方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射干1两,牛蒡子1两(微炒),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3分,木通3分(锉),桔梗3分(去芦头),昆布3分(洗去咸味),槟榔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肿塞,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45、加减胃苓汤

处方苍术(米泔制)1钱半,陈皮(去白)1钱,厚朴(姜制)8分,猪苓(去皮)1钱,赤茯苓(去皮)1钱,泽泻1钱,白术(去芦)1钱,大腹皮6分,神曲(炒)8分,甘草(炙)3分,山楂(去核)7分,香附(姜炒)6分,木瓜1钱,槟榔8分,砂仁7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灯心1团,煎至1钟,食远温服,滓再煎服。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46、半夏散

处方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赤芍药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黄芩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栝楼根半两,黄耆1两(锉),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7日,烦躁而渴,胸中痰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粳米、小麦各100粒,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47、白头翁煎

处方白头翁2两,牛膝3分(去苗),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羌活3分,赤芍药3分,赤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虎胫骨1两(涂酥,炙微黄),牡丹半两,当归2分,酥、生姜汁。

制法上为细散,用好酒5升,都煎如饧。

功能主治四肢疼痛,至夜转甚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服药后仍须炒蚕砂熨之为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48、半夏汤

处方半夏(汤浸7遍,焙),黄芩(去黑心)2两,土瓜根2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桂(去粗皮)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体黄瘦,不能饮食,心腹痞结,起居腰背急痛,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两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49、羚羊角丸

处方羚羊角2两(镑),茯神2两(去木),木香2两,防风2两(去叉),升麻2两,赤茯苓3两(去黑皮),大麻仁(别捣如膏)3两,独活(去芦头)2两半,大腹7枚(连皮子锉),旋复花1两1分。

制法上除大麻仁外,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心腹妨闷,两肋虚胀,不思食,渐觉心满,气膈不通。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酒送下40丸,每日1服。腹内先冷,加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大肠秘涩,加大黄(锉,炒)2两半;兼气,加槟榔仁(锉)2两半;心胸间热,加麦门冬(去心)3两;筋急掣痛,加牛膝(切,焙)2两半;皮肤风痒,心下妨闷,加枳壳(去瓤,炒黄)1两半;脏气羸弱,加黄耆(锉,炒)3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50、加减五苓散

别名五苓散

处方赤茯苓(去皮)、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茵陈各等分。

功能主治饮酒、伏暑,郁发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五苓散(《丹溪心法》卷三)。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加减五苓汤”。

摘录《医方大成》卷六引《济生》

处方51、龙胆汤

处方龙胆(去根)1分,冬葵子1分,萎蕤1分,大青1分,柴胡(去苗)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生40-50日,服药下后,身体壮热如火,伤寒兼腹满,头面丹肿,此皆内有伏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3次服,如人行10里已来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52、加减胃苓汤

处方苍术(米泔制)1钱半,陈皮(去白)1钱,厚朴(姜炒)8分,甘草(炙)3分,猪苓8分,泽泻1钱,白术(去芦)1钱,赤茯苓(去皮)1钱,神曲(炒)8分,山楂(去核)7分,砂仁(炒)7分,香附(姜汁炒)6分,槟榔8分,木瓜1钱,大腹皮6分,藿香7分,半夏7分,萝卜子7分,三棱7分,莪术7分,青皮7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黄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处方53、白术散

处方白术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大腹皮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木香半两,前胡2两(去芦头),槟榔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时时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54、橘皮竹茹汤

别名麦门冬竹茹汤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用法用量麦门冬竹茹汤(《医统》卷二十七)。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摘录《济生》卷二

处方55、冬葵子散

别名冬葵子汤

处方冬葵子(炒)1两,柴胡(去苗)1两,桑根白皮(锉)1两,赤茯苓1两,赤芍药3分,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不安,小便淋涩,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冬葵子汤(《医方考》卷六)。

各家论述《医方考》:滑可以去着,故用冬葵子;清升则浊自降,故用柴胡;气化则能出,故用桑皮;辛利则能润窍,故用当归。而赤苓、赤芍者,取其入血而利丙丁也。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56、加味五苓散

处方猪苓1两,赤茯苓1两,白术1两,泽泻1两,木香3钱,沉香3钱,槟榔3钱,白豆蔻1钱,缩砂仁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肿满,因积而得,既取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煎樟柳、木通、灯心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57、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黄耆1两(锉),子芩3分,酸枣仁半两(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葳蕤3分,麻黄1两(去根节),芎䓖3分,独活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中风,气壅语涩,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叶3-7片,同煎至5分,去滓,入荆沥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炙煿。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58、半夏散

处方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紫苏子1两(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胸心满塞,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59、白术丸

处方白术1两半,人参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风腹胀,飧泄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日4-5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60、白术丸

处方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两,细辛1两,赤茯苓1两,当归1两(锉,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五味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旋覆花半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脾冷,不能下食,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七)

处方1、汉防己煮散处方汉防己泽漆叶石韦泽泻白术丹参赤茯苓橘皮桑根白皮通草各90克郁李仁60克生姜40克制法上十二味,研为粗散。功能主治治水肿上气。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水3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

含有茯苓的处方(二十二)

处方1、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1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2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赤茯苓1两,马蔺子2两(微炒)。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食噎。饮食不下,妨闷极甚。用

含有知母的处方(二十二)

处方1、加味知母散处方黄耆1钱,赤茯苓1钱,子芩5分,麦冬(去心)5分,知母(炒)5分,甘草5分,山栀仁(炒)5分。功能主治妊娠燥渴,咽间作痛。用法用量加竹沥为引,水煎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二处方2、

含有蝴蝶花的处方(二十二)

处方1、加味知母散处方黄耆1钱,赤茯苓1钱,子芩5分,麦冬(去心)5分,知母(炒)5分,甘草5分,山栀仁(炒)5分。功能主治妊娠燥渴,咽间作痛。用法用量加竹沥为引,水煎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二处方2、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十二)

处方1、茅根散处方茅根2两(锉),子芩1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赤茯苓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鸡苏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

处方1、龙齿丸处方龙齿半两(细研),虎睛1对(微炒),赤茯苓半两,铁精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独活1两,远志半两(去心),细辛半两,贯众半两,鬼箭羽半两,天雄3分(炮裂,去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六)

处方1、苓麻饮处方白茯苓赤茯苓各6克升麻4.5克当归6克川芎3克苎根9克功能主治治妊娠转胞,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或调琥珀末6克服,更妙。摘录《卫生鸿宝》卷五处方2、无价金丹处方白术(去芦,炒)9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一)

处方1、长生不老丹处方青盐3两(用水五碗,煎至3碗,澄清,听用),黑豆1升(肥者,听用),何首乌5斤(米泔水泡,铜刀刮去皮,将黑豆并青盐水,对酒各1半,同煮何首乌干,去筋),白茯苓8两,赤茯苓8两,归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五)

处方1、半夏汤处方半夏(汤洗去滑,姜汁制)2两,黄芩(去黑心)2两,旋覆花3分,赤茯苓(去黑皮)2两,麦门冬(去心)2两,桑根白皮2两,大腹(连皮子,锉)5颗。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江东脚气,始脚胫酸

含有赤茯苓的处方(二十三)

处方1、白术散处方白术3分,桂心半两,草豆蔻2分(去皮),槟榔半两,赤茯苓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