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干姜的处方(十二)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干姜的处方(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棘刺散处方棘刺半两(烧灰),青葙子3两,当归1两,干姜(炮裂,锉)1两,菖蒲1两,香附子1两,鸡舌香1两,细辛1两,川升麻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齿漏疳,脓血出,齿龈宣露,气臭,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以绵裹于患处咬之,咽津。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2、黄连汤别名黄连煎
处方黄连4两,黄柏3两,当归3两,厚朴2两,石榴皮4两,干姜3两,地榆4两,阿胶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中焦洞泄下痢。或因霍乱后泻黄白无度,腹中虚痛。
用法用量黄连煎(《千金》卷二十)。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处方3、理饮汤处方于术4钱,干姜5钱,桂枝尖2钱,炙甘草2钱,茯苓片2钱,生杭芍2钱,橘红1钱半,川厚朴1钱半。
功能主治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
注意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
各家论述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用厚朴者,叶天士谓“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欲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用橘红者,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僣,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临床应用1.痰饮:一妇人,年三十许,身形素丰,胸中痰涎郁结,若碍饮食,上焦时觉烦热,偶服礞石滚痰丸有效,遂日日服之,初则饮食加多,继则饮食渐减,后则一日不服,即不能进饮食,又久服之,竟分毫无效,日仅一餐,进食少许,犹不能消化,且时觉热气上腾,耳鸣欲聋,始疑药不对证,求愚诊治,其脉浮大,按之甚软。愚曰:此证心肺阳虚,脾胃气弱,为服苦寒攻泻之药太过,故病证脉象如斯也。拟治以理饮汤。病家谓,从前医者,少用桂、附即不能容受,恐难再用热药。愚曰,桂、附原非正治心肺脾胃之药,况又些些用之,病重药轻,宜其不受。若拙拟理饮汤,与此证针芥相投,服之必无他变。若畏此药,不敢轻服,单用干姜五钱试服亦可。病家依愚言,煎服干姜后,耳鸣即止,须臾觉胸次开通,继投以理饮汤,服数剂,心中亦觉凉甚,将干姜改用一两,又服二十余剂,病遂除根。2.发搐:邑韩蕙圃医学传家,年四十有四,偶得奇疾。卧则常常发搐,旋发旋止,如发寒战之状,一呼吸之间即愈,即不发搐时,人偶以手抚之,又辄应手而发。自治不效,广求他医治疗皆不效。留连半载,病势浸增。后愚诊视,脉甚弦细,询其饮食甚少,知系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血虚不能荣筋,气虚不能充体,故发搐也。必发于卧时者,卧则气不顺也。人抚之而辄发者,气虚则畏人按也。授以理饮汤方,数剂,饮令加多,搐亦见愈。二十剂后,病不再发。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4、黄耆汤别名十华饮
处方黄耆(细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五加皮(锉)1两,桔梗(炒)1两,羌活(去芦头)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风冷相搏,在脐腹不散,胀满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十华饮(《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5、桂心丸处方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上锉细,掘地作坑子,用炭火烧赤,吹去灰,以酽醋1茶盏,并药投于坑子中,急以瓷碗热盖,土培,匀令漏气,待冷即取出,焙干,入后药。干姜(炮)1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阿魏(研)1分,槟榔(煨,锉)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半两,朴消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胁助痛,腹冷,或食冷物不消,或块聚不转,心肋胀闷刺痛,霍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初服急行200-300步,又服20丸,掣两脚各20-30下,贴膝便坐,气即散也。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6、调经补真汤别名调经固真汤
处方独活2分,干姜(炮)2分,藁本2分,防风2分,苍术2分,麻黄(不去节)5分,炙甘草5分,人参(去芦)5分,当归身5分,白术5分,生黄芩5分,升麻5分,黄耆7分,良姜1钱,泽泻1钱,羌活1钱,柴胡4钱,杏仁2个,桂枝少许,白葵花7朵(去萼)。
制法上(口父)咀,除麻黄、黄芩各另外,都作1服。
功能主治冬后一月,白带再来,阴户中寒。
用法用量调经固真汤(《东垣试效方》卷四)。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7、干地黄散处方生干地黄5斤,苁蓉8两,白术8两,巴戟天8两,麦门冬8两,茯苓8两,甘草8两,牛膝8两,五味子8两,杜仲8两,车前子5两,干姜5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肾气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言音混浊,阳气顿绝。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酒送下,1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以肾气不能流布中外而腰痛身重,阴痿阳绝,故用地黄、牛膝、五味滋阴,苁蓉、巴戟、杜仲助阳,干姜、白术、甘草固本,麦冬、茯苓、车前治标,滋培气化以资通调之力。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8、桂心丸处方桂心2两,干姜2两(炮裂,锉),丹参3两,杜仲3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牛膝3两(去苗),续断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种腰痛并冷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9、椒朴健脾散别名椒附健脾散
处方川椒(去目,微炒出汗)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1两,肉豆蔻(面裹煨熟)1两,诃子(煨,去核)1两,缩砂仁1两,丁香1两,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高良姜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萆澄茄7钱半,赤石脂7钱半,半夏(生姜汁制)7钱半,陈橘皮(去白)7钱半,神曲(炒)7钱半,大麦糵(炒)7钱半。
功能主治健脾温胃,消谷嗜食,育气养神,厚固脏腑。理脾进食,和胃顺气。主翻胃腹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3枚,同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10、桂辛汤别名桂心汤
处方桂(去粗皮)2两,细辛(去苗土)2两,干姜(炮)2两,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甘草(炙)2两,五味子3分,陈皮(去白)3分,白术3分,半夏(汤浸洗7遍,细切如豆,不捣)3分。
制法除半夏外,上为粗末,再同拌匀。
功能主治下痰饮,散风邪,止涎嗽,聪耳鼻,宣关窍,利咽膈,清头目,解冒眩,进饮食。
用法用量桂心汤(《普济方》卷一六四)。
摘录《百一》卷五引邓左亟方
处方11、腹痛丹处方吴萸、附子、干姜、官桂、木香、陈皮、五灵脂、小茴、枳壳、乳香、草果、乌药、草朴、元胡索、胡椒。
制法晒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花酒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处方12、理中安蛔汤处方人参中、白术中、干姜上、茯苓中、乌梅3个,花椒。
制法加生姜,水煎服。如合丸药,用乌梅浸烂蒸熟,捣如泥,入前末药再捣如泥。
功能主治温扶脾土,去虫。主蛔厥,手足冷而吐蛔。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准绳·伤寒》引作“理中安蛔散”。本方炼蜜为丸,名“理中安蛔丸”(见《医方集解》)。《回春》本方用量:人参七分,白术、茯苓等各一钱,乌梅一个,花椒一分,干姜五分。手足冷,加附子;有呕,加陈皮。半夏;吐蛔未止,加黄连、苦楝根皮、细辛。
各家论述1.《伤寒全生集》:治蛔不可用甘草甜物,盖蛔得甘则动于上,得酸则静,见苦则安,得辛辣则头伏于下也。2.《成方便读》:夫腹痛一证,固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其为虫积者尤多,以其饮食不节,生冷过度,脾胃阳气薄弱,不能运化精微,蕴酿而成虫积矣。自有病证可征,急用理中,温理中脏,复其健运之职,而杜其生虫之源,加入川椒、乌梅大辛大酸之品以杀之。用蜜丸者,使之易入虫口,以缓椒、梅之急耳。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13、救脱饮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附子1钱,干姜3钱,半夏3钱,贝母1钱。
功能主治中风一时猝倒,痰涎壅塞,汗如雨出,手足懈弛不收,口不能言,囊缩,小便自遗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14、桂参汤处方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缩砂仁1两,白术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干呕烦闷,不入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粟米并大枣,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15、调中汤别名调中散
处方白术2两,干姜(炮)2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1两半,五味子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掣,胸中少气,善咳善泄。
用法用量调中散(《宣明论》卷一)。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方中桂枝、干姜、五味开太阳;以参、术、炙草阖阳明;而独倍加桂枝,佐以当归、赤苓、炙草,是不独治三焦,意专重于荣养心阳,以安动掣,则咳泻自止,其义高出千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16、桂辛丸处方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白芷1两,防风(去叉)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寒,内外合邪,清涕多,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17、大黄耆酒处方黄耆2两,桂心2两,巴戟天2两,石斛2两,泽泻2两,茯苓2两,柏子仁2两,干姜2两,蜀椒2两,防风2两,独活2两,人参2两,天雄1两,芍药1两,附子1两,乌头1两,茵芋1两,半夏1两,细辛1两,白术1两,黄芩1两,栝楼根1两,山茱萸1两。
功能主治肉极虚寒,为脾风,阴动伤寒,体重怠堕,四肢不欲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绢袋贮,以清酒3斗渍之,秋、冬7日,春、夏3日。初服3合,渐渐加,微痹为度,每日2次。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18、黄土汤处方伏龙肝半升,甘草3两,白术3两,阿胶3两,干姜3两,黄芩3两。
功能主治卒吐血及衄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胶,分3服。
摘录《千金》卷十二
处方19、调中五参丸处方人参1两,丹参1两,沙参1两,苦参1两,玄参1两,防风1两,蜀椒(去目闭口者)1两,附子(炮去皮)半两,干姜半两,葶苈1合(熬),大黄4两(蒸大黄于5升米下,及热切之,日晒干),巴豆(去心皮,熬)50个,(庶虫)虫(熬)50个。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十年呕,手足烦,羸瘦面黄,食不生肌肤,伤饱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3次,空腹饮送下。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处方20、黑姜散处方干姜(急于火内烧黑,不令成灰,瓷碗合放冷)。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血痢、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调下。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集验方》,名见《仙拈集》卷一
处方21、黄连消痞丸处方黄连6钱,黄芩6钱,枳实5钱,半夏4钱,姜黄3钱,白术3钱,泽泻3钱,人参2钱,陈皮2钱,厚朴2钱,猪苓1钱半,砂仁1钱,干姜1钱,神曲1钱,甘草1钱。
制法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热痞,脉数,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以汤送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处方22、桂心丸处方桂心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姜1分(炮裂,锉),百合1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羊枣大。
功能主治咳嗽,咽喉干燥,语无声音。
用法用量以绵裹1丸,徐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23、调中丸处方干姜(炮)、橘红、白术、茯苓(去皮)、木香、缩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见火)、良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24、桂枝散处方官桂、甘草、青橘皮(去瓤)、干姜(炮)、牵牛子(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疾疟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至7分,热服。逐日早夜5服,取安为度,莫忌频频服。早晨常1服,诸疾不生。
摘录《普济方》卷二○○引《广南四时传方》
处方25、干姜附子汤处方干姜、附子、人参、白术、甘草。
功能主治阴症发躁,及发汗或下之后,昼日不眠,夜安静,脉来沉细。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26、黄金丸处方葶苈子(隔纸微炒)3两,半夏(炒赤色)3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1枣许,大黄(锉,炒)3分。
制法上为末,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稍加至30丸,临卧温熟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27、黄连膏处方黄连(去须,为末)3分,蕤仁(研)3分,干姜(为末)1分,腻粉1分。
制法除腻粉外,以牛乳3合,渍之1宿,明旦于微火上煎取1合,去滓,取清汁,入腻粉搅和。
功能主治目多眵(目蔑)。
用法用量每用铜箸点如黍米许安眦头,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处方28、理脾涤饮方处方北箭耆5钱,白贡术5钱,法夏子3钱,西砂仁1钱,炮干姜1钱,白蔻仁1钱(为末)。
功能主治五饮诸症。
用法用量方中炮干姜用量原缺。
各家论述此方奏功甚速,予历试有年,活人多矣。其制方之义,盖亦仿理中而变化也。门人杨宗煦曰:此方黄耆、白术大补中气,砂仁、半夏醒脾开胃,白蔻宣畅胸膈,干姜温中散逆,以此方加味,统治五饮诸症,效如桴鼓。
摘录《齐氏医案》卷二
处方29、丁香汤处方丁香1分,藿香叶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半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胃寒,胸膈虚满,面目浮肿,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尽。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30、赴晏散别名赴筵散
处方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细辛、干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胃去火,消肿止痛。主三焦实热,口舌生疮糜烂,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赴筵散(《外科正宗》卷四)。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31、理中当归汤处方甘草3两,当归2两,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半两。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虚冷,心腹痛,不思饮食,呕吐厥逆。
用法用量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三引《产经》
处方32、椒朴丸处方川椒3两(炒,去闭口),厚朴1两半(制),干姜1两半(炒),小茴3两(盐水炒),茯苓3两,益智3两(盐水炒)。
制法上为末,酒糊丸。
功能主治温中散冷。主伤冷腹痛,泄泻,脉紧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胃伤生冷,寒结于中,不能敷化精微四达,故泄泻腹痛不止焉。川椒补火温中以散冷,厚朴散满除湿以宽中,干姜暖胃止痛,茯苓渗湿止泻,小茴温经络化气,益智摄寒涎厚肠。酒丸以行药力,米饮以和胃气也。使生冷消化,则脾胃调和而敷化有权,腹痛泄泻有不止者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处方33、草乌头丸处方乌头15分(炮,去皮),大黄5分,干姜5分,厚朴(炙)5分,吴茱萸5分,芍药5分,前胡5分,芎藭5分,当归5分,细辛5分,桂心5分,蜀椒3分(去目闭口者,汗),白薇半两,黄芩1两,白术1两,人参1两,紫菀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积聚。主积结冷聚,阳道弱,大便有血,妇人产后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每日3次。渐渐加之。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34、黄耆汤处方黄耆(锉)1两,干姜(炮)半两,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远志(去心)1两,五味子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防风(去叉)1两,泽泻1两,熟干地黄(焙)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劳伤诸病;胞痹,少腹膀胱按之内痛。
用法用量每以水1盏半,先煮羊肾1只,取1盏,去肾,入药3钱匕,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35、黄耆散处方黄耆半两(锉),白矾半两(烧灰),附子(炮裂.去应脐)半两,当归2两(切,焙),防风2两(去叉),瓜蒌根2两,芎䓖2两,黄芩2两(去黑心),狸骨2两(酒炙),甘草(炙)2两,大黄1两(锉,炒),干姜1两(炮),细辛1两(去苗叶),露蜂房(炙)1两,斑蝥5枚,芫青(2味并去翅足,糯米炒)5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鼠瘘。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处方36、大温脾丸别名温脾丸
处方法曲5合,大麦糵5合,吴茱萸5合,枳实3枚(炙),干姜3两,细辛3两,桂心5两,桔梗3两,附子(炮,去皮)2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脾益胃,消谷进食。主脾中冷,水谷不化,胀满,或时寒极。脾胃虚弱,冷气攻冲,饮食不化,心腹胀痛,呕吐吞酸,痞噎不通,肠鸣泄利,水谷不分,面黄肌瘦,食减嗜卧。
用法用量温脾丸(《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方中法曲、大麦糵、吴茱萸,《局方》均用五两。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菜。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37、胡粉散处方胡粉、甑带灰、干姜、白石脂棉灰各等分,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避尿湿,风邪。
用法用量每用1钱,于婴儿断脐后,敷脐带间,用软绢新棉封裹之。
摘录《金鉴》卷五十
处方38、款冬花散处方款冬花6分,当归6分,桂心7分,芎䓖7分,五味子7分,附子(炮)7分,细辛4分,贝母4分,干姜8分,干地黄8分,白术5分,甘草(炙)5分,杏仁(去皮尖)5分,紫菀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偏损,胸中虚,肺偏痛,唾血气咳。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款冬散”。
注意忌生葱、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猪肉、芜荑。
摘录《外台》卷九引《删繁方》
处方39、丁香散处方丁香半两,白术3分,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藿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2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虚冷,呕吐酸水,不能下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40、丁香汤处方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1分,赤芍药(锉)1两1分,人参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41、桔梗丸处方桔梗(炒)2两,防风(去叉)1两,禹余粮(醋淬,研)1两,远志(去心)1两,萆薢1两,鹿茸(去毛,酥炙)1两,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芜荑1两,紫石英(研)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冷气,腹内雷鸣,冷气入腹中,脘痞闷,胁肋胀满,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日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42、桂附理中汤处方苏党参8钱,白术5钱,附片6钱,干姜3钱,油桂1钱半(去粗皮,研,炮)。
功能主治中寒白喉,无恶寒发热,喉内起白皮,随落随长。
摘录《喉科种福》卷五
处方43、解表附子散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分(炮裂,锉),麻黄半两(去根节),桂心半两,芎䓖半两,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身热,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生姜,和滓,不拘时候热服;良久,更以热酒调下1钱。当便汗出。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44、干姜丸处方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洞痢,昼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空心,日午、夜卧各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45、橘皮木香散处方黄耆1钱,人参1钱,龙脑1钱,干蝎半两,干姜半两,橘皮(去白)半两,附1寸,甘草1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奶疳。由乳母胃气不足,儿吃冷奶便呕吐,渐成奶疳。
用法用量每服1字,乳香汤调下,日2次。重者7服效。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张道人方
处方46、理中丸处方官栋参2钱(去芦),漂白术2钱(土炒),干姜炭1钱5分,炙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5分重。
功能主治小儿脾虚,中寒面青,腹痛寒呕寒泻,四肢厥冷,一切虚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或1-3丸,用大红枣去核、蒂,水煎汤,放凉调服。
摘录《春脚集》卷四
处方47、黄耆汤处方芍药6两,黄耆4两,甘草2两(炙),桂心2两,干姜4两,当归4两,大枣12枚,饴糖6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里急,少腹痛,气引胸肋痛,或心痛短气。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饴糖令消,分3次服。
注意忌海藻、生葱、菘菜。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48、楮实丸处方楮实半斤(轻杵去白及膜,拣净,微炒),鹿茸4两(茄子茸为上,其次亦得,净瓦上炙令黄色,如无则鹿角屑代之亦妙),大附子4两(炮,去皮脐,出火毒),怀牛膝4两(去芦头,酒浸2宿,焙),紫巴戟4两(洗,去心),金钗石斛4两(去根,拣净,细切),川干姜2两(炮制,急于新水内净过),肉桂2两(去粗皮)。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驻颜轻身,补肾壮骨,暖胃进食。主积冷虚乏,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
注意忌牛肉、豉汁。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49、琥珀散处方当归(焙)1两,川芎1两,广荗(煨)1两,赤芍药2两,陈皮半两,干姜(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不和,脐腹块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水各半盏,同煎至6分,和滓食前服,1日2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施园端效方》
处方50、桔梗丸处方桔梗3分(去芦头),京三棱1两(微煨,锉),紫菀3分(去苗土),干姜半两(炮裂,锉),芫花3分(醋拌,炒令干),桂心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当归半两(锉碎,微炒),巴豆1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研入巴豆令匀,酒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痰冷结聚成癖,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51、桂附散处方川乌1钱5分,草乌1钱5分,丁香1钱,肉桂2钱,生南星1钱5分,干姜2钱,牙皂1钱5分,白芥子1钱5分,唐阿魏2钱,吴萸1钱,细辛1钱,火消1钱5分,附子2钱,银朱1钱5分,毛菇1钱5分,原寸3分。
制法上为细末,乳至无声。
功能主治阴疽,流注痰块,及一切风寒湿痹,周身串痛。
摘录《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处方52、丁香半夏丸处方丁香(不见火)1两,白术1两半,半夏(汤泡7次)2两,干姜(炮)2两,橘红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呕吐,吞咽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远生姜汤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九
处方53、荆芥散处方荆芥半两,黄耆(锉)半两,熟干地黄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桑耳半两,地榆(锉)半两,樗白皮(微炙,锉)半两,皂荚刺(微炒)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槐豆(微炒)半两,牛蒡子(微炒)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虚,大便后时时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54、萆薢丸处方萆薢1两半,当归(锉,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干姜(炮)1两,荆三棱(炮、锉)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陈橘皮(汤去白,焙)6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筋骨,益气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55、大圣散处方益智仁2两(连皮炒),川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陈皮(汤浸,去白)1两,干姜(炮裂)半两,茴香7钱半(炒),甘草2钱半(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积寒,心腹疼闷,脏腑泄泻。肠鸣绞痛。
用法用量方中“每服二分”,《医方类聚》引作“每服二钱”。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56、茯苓丸处方远志3两,甘草3两,茯苓3两,麦门冬3两,人参3两,当归3两,白术3两,泽泻3两,独活3两,菖蒲3两,薯蓣1两,阿胶1两,干姜4两,干地黄5两,桂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安定心神。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知稍增至50丸,末食温酒送下。大虚,身体冷,少津液,加钟乳3两。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57、常山汤处方常山1分,甘草(生锉)1分,干姜(炮)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柴胡(去苗)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寒疟,先寒后热。
用法用量每以5钱匕,酒1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为2服,空心未发前并食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58、黑散处方干姜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入瓷盒内,用火煅存性,为末,煅须恰好,过则力太缓,不及则性太烈。
功能主治慢脾风,目垂面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同卷(人卫本)作“黑散子”。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庄氏家传》
处方59、解肌汤处方川升麻1钱,甘草(生用)1钱,干姜1钱,黄芩1钱,赤芍1钱5分,麻黄(去节)5分。
功能主治小儿遍身赤肿,不能睡卧。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3钱,桃、柳枝各7根,水1钟,煎6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处方60、干姜散处方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神曲1两(炒微黄),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炒姜丸处方干姜(炮)桂(去粗皮)木香沉香当归(切,焙)甘草(炙)白豆蔻(去皮)白茯苓(去黑皮)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15克芍药(锉)30克干木瓜姜黄各1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处方1、保产万全汤别名保产万金汤处方人参3钱至5钱,当归(去芦)3钱,川芎1钱,桃仁13粒(不去皮尖,捣碎),干姜(炒焦黄)2钱,甘草(炙)6分,牛膝梢2钱,红花(酒炒)3分,肉桂(临煎方去皮,切碎)
处方1、当归丸别名黑丸、蜀椒丸处方当归9铢,吴茱萸(1作杏仁)半两,蜀椒半两,细辛18铢,干姜18铢,附子18铢,狼毒9铢,豉7合,巴豆10个。制法上九味,捣八种下筛,称药末令足,研巴豆如膏,稍稍纳末
处方1、大已寒丸处方荜茇4斤,肉桂4斤,干姜(炮)6斤,高良姜6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久寒积冷,脏腑虚弱,心腹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盛,手
处方1、铁刷汤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干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炮制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
处方1、金牙散处方金牙(别研)、雄黄(研)、丹砂(研)、矾石(泥裹烧半日)、寒水石、芫青(熬)、巴豆(去心皮,熬)、朴消、桔梗、茯苓、人参、贯众、附子(炮)、蜀椒(去汗,目)、露蜂房(炙)、龙骨、干姜
处方1、草果饮处方草果、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甘草、乌梅(去核)。功能主治内伤饮食作疟,胸腹饱闷。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寒多者,加干姜、附子;热多者,只加柴胡;瘴疟,加槟榔。摘录《赤水玄珠》
处方1、和气通真丸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楮实3分(水淘去浮者,焙干),石斛1两(去根,锉),肉桂1两(去皱皮),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分(去苗),
处方1、黑神散处方赤龙鳞(炒)3分,乱发(烧灰)3分,乌贼鱼骨(烧灰)3分,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延胡索半两,牡丹皮半两,芍药半两,诃梨勒皮半两,芎䓖半两,当归(切,焙)1两
处方1、金沸草散处方金沸草、荆芥、前胡、麻黄、半夏、桂枝、干姜、五味、甘草、细辛、杏仁、枳壳、桔梗。功能主治冷痰哮喘,冷而淋背,多吐冷沫,舌上白苔。用法用量喘甚,加姜汁磨木香汁半杯。摘录《伤寒全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