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干姜的处方(五)
Posted 处方
篇首语: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干姜的处方(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黄芩饮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2-7枚,干姜2两,芒消半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服乳石觉大热,不得通泄。
用法用量以水3大升,煮取1大升,绞去滓,下芒消调之,分温2服。快利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
处方2、黄连丸别名黄连阿胶丸、胶连丸
处方阿胶3两(1两炙,1两入药,1两销清作胶),胡黄连1两,干姜2两,大黄半两,无食子1枚(久痢肠滑甚者,加至3-4枚)。
制法上为末,醋溶胶清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痢无问冷热、赤白、久新。
用法用量黄连阿胶丸(原书同卷)、胶连丸(原书卷二一一)。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处方3、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别名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姜苓五味细辛汤、苓甘
处方茯苓4两,甘草2两,细辛2两,干姜2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
功能主治去胃中之饮。逐饮止呕。主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肺寒留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头昏目眩,胸满呕逆,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用法用量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金匮》卷中、苓甘味姜辛夏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医门法律》卷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千金方衍义》卷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姜苓五味细辛汤(《四圣心源》卷五)、苓甘姜味辛夏汤(《类聚方》)、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金匮要略今释》卷四)。
临床应用①咳嗽《金匮要略今释》引《续建殊录》:一男子,郁郁不乐,咳嗽短气,动摇则胸悸甚,上气微呕,不欲饮食,小便不利,盗汗出,时时抢于心下,或胸中痛,与等甘姜味辛夏汤加人参,服药而诸证渐退,逾月全愈。②痰饮《江西医药》(1964;6:266):胡某某,男,47岁,工人。咳嗽气短,倚息不得卧,吐白痰夹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时须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闷不适,胃脘胀满,舌白而润,脉象弦滑。病属痰饮为患,肺有宿寒,无见外感,故拟从除痰涤饮、温肺除寒入手,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茯苓4钱,炙甘草1钱,五味子1钱,生姜3钱,细辛5分,制半夏2钱,饮片2剂。服后诸症悉减,咳平安卧,精神倍增,早晚咳痰减少,脉仍弦而滑,胃脘略不适,病仍属肺气虚寒、痰饮未尽,守原方加广皮2钱,生姜易干姜2钱。5剂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饮食大增,精神舒畅,睡眠安宁,脉息和缓而虚,舌净口和,唯食后稍有胀闷,继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中州,以善其后。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4、鳖甲汤别名鳖甲散
处方鳖甲如手大(炙令黄)、白头翁1两,当归2两,黄连2两,干姜2两,黄柏长1尺广3寸。
功能主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
用法用量鳖甲散(《圣惠》卷七十九)。
摘录《千金翼》卷七
处方5、黄耆丸处方黄耆2两(锉),肉苁蓉2两(酒浸,切,焙),五味子2两,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酒浸,切,焙)2两,熟干地黄3两,干姜1两半(炮),山芋1两半,山茱萸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
制法上为本,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髓液虚惫,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6、麻黄五味子汤处方麻黄4两(去节),五味子5合,甘草2两(炙),半夏2两(洗),干姜5合,细辛2两,桂心6两,杏仁3两(去皮尖两仁者)。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煮取4升,去滓,分温5服,日3次夜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汤、生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7、藿香汤处方藿香(去梗)2钱,草豆蔻(去皮)1分,阿魏1钱(用作面饼,焙干),木香1分,人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桔梗(炒)1分,干姜(炮制)1钱,甘草(炙)1分,诃黎勒(炮,去核)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8、干姜柴胡汤处方柴胡4两(去芦),瓜蒌根2两,桂枝1两半,牡蛎1两(熬),干姜1两(炮),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而愈。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处方9、福幼理中丸处方人参(去芦)2两,炒枣仁1两,枸杞子1两,熟地2两,干姜1两,白术(麸炒)1两,生黄耆1两,当归5钱,山萸肉(酒制)5钱,故纸(盐炒)1两,核桃仁5钱,生白芍1两,肉桂(去粗皮)5钱。
制法上为细粉,炼蜜为丸,1钱重。每斤丸药用朱砂面3钱上衣,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扶气健脾,温中祛寒。主脾虚气弱,呕吐久泄,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不振,食欲缺乏。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周岁以内酌减,白开水化服。
注意忌食寒凉、生冷、油腻。积滞吐泻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10、干姜散别名干姜汤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3分,白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木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11、干姜汤处方干姜(炮)1两,木瓜1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炒黄)3分,桂(去粗皮)3分,槟榔(锉)10枚,木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攻心,呕逆闷绝,脚冷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12、干姜丸处方干姜(炮)1分,半夏(汤浸,去滑,焙)2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上焦冷气,吞酸吐沫,呕逆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13、槟梅汤处方槟榔、枳实、香附、木香、砂仁、厚朴、干姜、肉桂、川楝子、楝根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川椒20粒,乌梅2个。
功能主治虫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未止,加黄连。
摘录《简明医彀》卷六
处方14、麻黄方处方麻黄1钱,杏仁1钱半,干姜皮1钱,浮萍1钱,白鲜皮5钱,陈皮3钱,丹皮3钱,白僵蚕3钱,丹参5钱。
功能主治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慢性荨麻疹。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15、撮气散处方白术2两,干姜2两,黄耆(蜜水拌炒),附子1两,川椒1两,杏仁1两,甘草5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凉药伤肺,饮食不下,胸膈饱闷,吞酸气逆,久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煎,温服。初服冷热相持,觉烦闷欲吐,少顷撮定,肺气自然下降。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16、黄龙丸处方三棱3两,蓬术3两,青皮1两半,陈皮1两半,山楂7钱半,干姜7钱半,槟榔半两。
制法上晒干,为末,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化积磨积。主停食,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20丸,食后姜汤送下,食前乌犀丸相间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处方17、槟榔散处方槟榔(生锉)1两,京三棱(煨)1两,蓬莪荗(煨)1两,甘草(炙)1两,茴香子(炒)1两,益智子(去皮,炒)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调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18、黄连泻心汤处方黄连(姜汁炒)1钱,姜半夏1钱5分,酒炒黄芩1钱,干姜8分,人参1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伤寒吐利并作,邪在上者。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医方简义》卷二
处方19、干姜酒处方干姜3两。
功能主治卒乏气,气不复报,肩息,老人冷气逆,心痛结,举动不得。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养老奉亲》:干姜末半两,清酒六合,温酒热,即下姜末投酒中,顿服之。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养老奉亲》
处方20、丹参酒处方丹参1两,前胡1两,细辛1两,卷柏1两,天雄(去皮)1两,秦艽1两,茵芋1两,干姜1两,牛膝1两,芫花1两,白术1两,附子(去皮)1两,代赭1两,续断1两,防风1两,桔梗1两,(艹闾)茹1两,矾石(烧汁尽)1两,半夏(洗)1两,白石脂1两,石南1两,狼毒1两,桂心1两,菟丝子1两,芍药1两,龙胆1两,石韦1两,恒山1两,黄连1两,黄芩1两,玄参1两,礜石(烧)1两,远志(去心)1两,紫菀1两,山茱萸1两,干地黄1两,苏1两,甘草(炙)1两,石膏2两,杏仁20枚(去皮尖双仁),麻黄(去节)5分,大黄5分,菖蒲1两半,白芷1两,蜈蚣2枚(赤头者,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恶风,疼痹不仁,恶疮不愈,无痂,须眉秃落。
用法用量以酒4斗,渍5宿。1服半合,增至1-2合,1日2次。以愈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21、裨脾丸别名建脾丸
处方附子(炮)1两,蜀椒(汗)1两,桂心2两,赤石脂2两,黄连2两,人参2两,干姜2两,茯苓2两,大麦糵2两,陈面(炒)2两,石斛2两,当归2两,钟乳3两(研)。
制法上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虚弱,泄下不禁,饮食不消,雷鸣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服,1日3次,稍稍加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处方22、干地黄当归丸别名干地黄丸
处方干地黄3两,当归1两半,甘草1两半,牛膝1两6铢,芍药1两6铢,干姜1两6铢,泽兰1两6铢,人参1两6铢,牡丹1两6铢,丹参1两,蜀椒1两,白芷1两,黄芩1两,桑耳1两,桂心1两,(庶虫)虫40枚,芎䓖1两18铢,桃仁2两,水蛭70枚,虻虫70枚,蒲黄2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水不通,或1月再来,或隔月不至,或多或少,或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刺痛不可忍,四体虚弱,不欲食,心腹坚痛,有青黄黑色水下,或如清水,不欲行动,举体沉重,惟思眠卧,欲食酸物,虚乏黄瘦。
用法用量干地黄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本方主治中“四体虚弱”,原作“四体虚吸”,据《圣济总录》改。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23、福寿二味散处方干姜(生用)、石决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病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男儿津,唾于左手心内,调令稀稠得所。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七
处方24、感应膏处方木香3分,丁香3分,肉豆蔻3分,干姜3分,杏仁30个,巴豆30个,百草霜1分,硇砂3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用麻油少许炼熟,下黄蜡1两熔了,放温同前药一处搅和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饮食不消,肢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3-7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25、槟榔丸别名丁香半夏丸
处方槟榔3分,丁香1分(不见火),半夏1两(汤洗7次),细辛(去叶)半两,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下停饮冷痰,头目晕眩,睡卧口中多涎。
用法用量丁香半夏丸(《医学发明》卷一)。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下气;丁香气味辛热,入足阳明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细辛气味辛温,入足少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心下停饮冷痰,非辛温不能驱逐,非甘温补药不能养正气,正气大旺,停饮自去耳。
摘录《本事》卷三
处方26、丁香养气汤处方高良姜4两(炒),丁香2两,丁香皮2两,干姜(炮)2两,益智仁2两,缩砂仁2两,赤茯苓(去皮)2两,肉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2两半,青橘皮(去白)1两,陈橘皮(去白)1两,红豆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益胃进食。主一切气,心腹诸痛,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入盐1捻,空心、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27、黄芩丸处方黄芩2分,干姜2分,人参2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洞利,昼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每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五引《产经》
处方28、黄连丸处方疥虾蟆1个(去腹肚,酒浸,炙令香黄),木香1分,胡黄连半两,木鳖子半两(烧令烟尽,研),沉香1分,丁香少许,干姜1钱(烧灰存性),巴豆21枚(以水淘洗,去心膜并油,并纸裹,用重物去油,再研如面止)。
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疳气,头面虚肿,腹内泄泻,面色痿黄,头发作穗,心腹胀满,肚上青筋。
用法用量每服1丸,3岁以上2-3丸,空心、临卧以米饮送下。
注意忌粘滑物。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
处方29、椒朴丸处方川椒(去目,炒出汗)2两,苍术(去皮,酒浸,晒干)4两,干姜4两(切),厚朴2两(细切,与姜同和炒)。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虚冷,脐腹(疒丂)痛,崩漏,赤白带下;男子肾虚,下元久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30、大蒜煎处方蒜6斤4两(去皮,切,水4升,煮取1升,去滓),酥1升(纳蒜汁中),牛乳2升,荜茇3两,胡椒3两,干姜3两,石蜜2两,阿魏2两,戎盐2两,石上菖蒲1两,木香1两,干蒲桃4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疝瘕积聚,冷癖痰饮,心腹胀满,上气咳嗽,刺风,风癫,偏风,半身不随,腰疼膝冷,气息痞塞。
用法用量合纳蒜汁、牛乳中,以铜器微火煎取1斗。每次1两,空腹以酒和服;5日以上,稍加至3两;20日觉四体安和,更加至6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蒜气秽浊,用以治秽浊之疾,同气相感之用。然在藜藿之人为当,若素禀清癯者用之,反伤清纯之气,良非所宜。其大蒜煎,治诸冷癖痞塞百病,用椒、姜、荜、魏、木香、菖蒲、胡、蒜之烈,以破积结;牛乳、乳酥、石蜜、戎盐佐胡桃之润,以化辛烈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31、鹤虱丸处方鹤虱(炒)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芜荑(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心痛,经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32、催生如圣汤处方苍术、枳壳、桔梗、陈皮、芍药、白芷、川芎、当归、肉桂、半夏、甘草、干姜、厚朴、木香、杏仁、茯神。
功能主治妊妇欲产,痛阵尚疏,经2-3日不生,或产母气乏蒌顿,产道干涩,致令难产;及胎死不下者。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大枣3枚,顺流水煎服。才觉腹痛,但破水后,即可服此药。
注意未经破水者,不可服。
摘录《宋氏女科》
处方33、菖蒲丸处方菖蒲3两,干姜1两半(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用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谷痢,及冷气腹肚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34、黄连泻心汤处方黄连1钱2分,厚朴1钱(制),干姜8分,甘草5分,人参8分,白芍药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心下虚痞,按之痛。痞满,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空心热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黄连清膈热以消痞,厚朴泻中满以除痞,干姜温胃散寒滞,人参挟元鼓胃气,甘草和中气,半夏燥痰湿,更以生姜温气散寒滞也。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处方35、寒六合汤处方四物汤加干姜、附子。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寒脉微,自汗,气难布息,清便自调。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元戎》
处方36、高良姜十味散处方高良姜5两,细辛5两,黄耆5两,白术5两,苦参5两,丁香2两,人参4两,干姜4两,豆蔻子3两,赤石脂6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胃中冷热不调,病根痼结,诸痢暂愈还发。
用法用量先服附子等6味汤以利之后,初服1方寸匕,以饮下之,稍稍加至2-3匕,日2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许仁则方》
处方37、大镇心散别名镇心散
处方紫石英2两,白石英2两,朱砂2两,龙齿2两,人参2两,细辛2两,天雄2两,附子2两,远志2两,干姜2两,干地黄2两,茯苓2两,白术2两,桂心2两,防风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风虚心气惊弱,恍惚失常,忽嗔恚悲,志意不乐。
用法用量镇心散(《鸡峰》卷十一)。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38、山栀子丸处方山栀子(去皮)半两,草乌头(炮)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摊缓风。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渐加至7丸。常服2丸,不嚼,茶、酒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39、黄耆汤处方黄耆(锉,炒)3分,桂(去粗皮)3分,芍药3分,甘草(炙,锉)半两,当归(炙)半两,人参半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不得眠。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粳米1合,大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空腹分2次温服,相次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40、黑豆散处方小黑豆(炒)、川楝子、乌梅、甘草、干姜、罂粟壳2个(去蒂萼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痢。
用法用量煎至7分,将纱滤过,挒自然汁,空腹服。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41、干姜丸处方干姜(炮)半两,白矾(烧灰)半两,白石脂2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乌贼鱼骨1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经水过多,连绵不绝,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42、干地黄汤处方生干地黄(焙)3分,芍药1两,芎䓖1两,桔梗(炒)3分,丹参1两,当归(切,微炒)3分,干姜(炮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知母(焙)半两,人参1两,葛根(锉碎)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下血过多,虚热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43、椒红丸处方椒(去目,炒出汗)半两,款冬花1两,紫菀(去苗及枯燥者)1两,干姜1两,矾石(火煅1伏时)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半两,皂荚(去子,酥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咳、寒嗽,咳则腰背相引疼痛,恶寒,唾冷沫,小便数,脉紧。
用法用量每月比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44、款冬花丸处方款冬花6分,桂心4分,紫菀6分,杏仁4分(去皮尖双仁,熬),附子2两(炮),黎芦4分,干姜6分,甘草7分(炙),细辛6分,防风8分,芫花6分(熬),蜀椒8分(汗),野葛4分(去心)。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丸,稍加,每日3次。
注意忌食生葱、辛、咸、醋、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菜、狸肉等。
摘录《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45、大镇心散处方紫石英8分,茯苓8分,防风8分,人参8分,甘草8分,泽泻8分,秦艽6分,白术6分,薯蓣6分,白蔹6分,麦门冬5分,当归5分,桂心4分,远志4分,大黄4分,石膏4分,桔梗4分,柏子仁4分,蜀椒3分,芍药3分,干姜3分,细辛3分,黄耆6分,大豆卷4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心虚惊悸,梦寤恐畏。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大镇心丸”(见《外台》引《千金》)。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生菜、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镇心汤中防风、当归、麦门冬、大豆卷、白蔹、薯蓣、人参、白术、甘草、干姜、茯苓、桔梗,皆薯蓣丸中之药;大黄、桂心、石膏又从风引汤中参入,加入附子一味收敛虚阳,其余菖蒲、远志、茯神、紫菀、秦艽、泽泻、粳米、大枣,不过通达上下之佐使耳。大镇心散较前镇心汤,但少附子、菖蒲、紫菀、粳米、大枣,而多紫石英、黄耆、芍药、柏仁、蜀椒。一用附子镇摄虚阳,一用紫石英温暖营血,主治虽异,取法则一。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46、干地黄散处方熟干地黄1两半,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心神烦闷,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47、葶苈丸处方葶苈(隔纸炒)2两,木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楮根白皮(炙,锉)3分,干姜(炮)3分,槟榔(煨,锉)3分,防己3分,马兜铃(去皮,微炒)3分,朴消(别研)3分,蓬莪术(煨,锉)3分,甘遂(微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水分,浮肿不退,经脉不利。
用法用量方中楮根白皮,《普济方》作“桑根白皮”。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48、藿香汤处方藿香叶1两,厚朴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1分,枇杷叶(炙去毛)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气不调,胸膈痞滞,升降不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3个(擘),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49、滑胎当归散处方当归(切,焙)1两,麻子仁1合,吴茱萸(汤洗,去涎,焙干,再与大豆同炒香)半两,干姜(炮)半两,知母(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大豆(炒,去皮)1合,糯米1合。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数日不产。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腹温酒调下,渐加至3钱。若欲作丸,即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50、黄连汤处方干姜(净洗)、黄连半两,杏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赤眼。
用法用量绵包之,沸汤泡,闭目乘热洗之。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
处方51、丹参丸处方丹参2两,续断2两,芍药2两,白胶2两,白术2两,柏子仁2两,人参30铢,芎䓖30铢,干姜30铢,当归1两18铢,橘皮1两18铢,吴茱萸1两18铢,白芷1两,冠缨(烧灰)1两,芜荑18铢,干地黄1两半,甘草2两,犬卵1具(干),东门上雄鸡头1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胎,并转女为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1日2次。稍加至20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理中、四物培养血气,芷、芜、丹、续祛风和荣,白胶有散瘀止血之功,柏仁有除风润燥之力、用犬卵者,取其资壮元阳,鸡头者专取东方生气,冠缨沾日月光华,为男子章身之具,用以入药,以类感也,然必末满三月,混沌未分,服之庶克有济。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52、干姜黄连丸处方干姜1两,黄连1两,缩砂仁1两,芎䓖1两,阿胶1两,白术1两,乳香3钱,枳壳半两(一方有诃子1两,龙骨半两,无砂仁、阿胶、枳壳)。
制法上为细末,用盐梅3个取肉,入少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因冷物伤脾,辛酸损胃,冷热不调,胎气不安,气血凝滞,下痢频频,时有时无,或赤或白,肠鸣后重,谷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53、磁石浸酒别名磁石酒
处方磁石5两(捣碎,水淘去赤汁),山茱萸1两,木通1两,防风1两(去芦头),薯蓣1两,菖蒲2两,远志1两(去心),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蔓荆子1两,甘菊花1两,芎䓖1两,细辛1两,肉桂1两(去皱皮),熟干地黄3两,干姜1两(炮裂,锉),白茯苓1两。
功能主治风虚,耳中悾悾闹,便聋不闻人语声。
用法用量磁石酒(《杨氏家藏方》卷二十)。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54、寒湿相连汤处方黄耆1钱,白术1钱,苍术1钱,干姜8分,木瓜1钱,防己1钱,猪苓8分,腹皮1钱。
功能主治寒湿相兼证。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处方55、辅正驱邪汤处方当归3钱,熟地4钱,人参随便(可用沙参3钱或威参1两代之),白术3钱,茯苓2钱半,山药3钱,甘草1钱,干姜(炒)1钱(或用煨生姜1钱半),麻黄1-2钱,桂枝1-2钱。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外受风寒,难以疏散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阳虚寒甚,加附子;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骨痛,加防风。
摘录《会约》卷十
处方56、干姜汤别名干姜黄连汤
处方干姜3两,当归4两,黄柏4两,地榆4两,黄连2两,阿胶2两,石榴皮3枚。
功能主治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檂。腹中痛,里急后重,头偏痛,耳颊痛。
用法用量干姜黄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57、椿皮散处方臭椿木白皮(炙)2两,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鸡冠花(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槐鹅(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年肠风泻血,谷食不化,肌体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煎枳实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58、黄连汤处方黄连(去须,炒)半两,阿胶(炙令燥)3分,当归(切,焙)3分,干姜(炮)3分,鼠尾草(洗净,慢火焙干)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冷痢(疒丂)痛,肠滑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若冷甚白多,以酒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若热及不痛,即去干姜、当归,用水煎依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59、黄连散处方黄连(去须)2两,龙骨2两,赤石脂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人参3分,干姜(炮)1两,地榆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脓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以粥饮调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60、干姜丸处方干姜1分,桂心1分,矾石1分(熬令汁尽),半夏1分,蜀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许。
功能主治胸中寒热、心痛、清唾满口,数数欲吐,食不化。
用法用量本方所治胸中寒热,《圣惠》作“胸中不利”。
注意忌生葱、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附子五味散处方附子(炮)5两,细辛5两,白术5两,干姜4两,神曲1升。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水谷痢,痢无期度,食不消化,腹痛,每过冷便发。用法用量初服1方寸匕,稍稍加至2-3匕,以饮送下,1日2
处方1、麦门冬五膈下气丸别名含化麦门冬丸、麦门冬丸、五膈下气丸处方麦门冬10分(去心),椒4分(汗),远志皮6分,附子(炮)6分,细辛6分,甘草10分(炙),干姜5分,桂心5分,人参5分,百部5分,白
处方1、荆芥散处方荆芥半两,黄耆(锉)半两,熟干地黄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桑耳半两,地榆(锉)半两,樗白皮(微炙,锉)半两,皂荚刺(微炒)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槐豆(微炒)半两,牛蒡子(微
处方1、丁香汤处方丁香1分,藿香叶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半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胃寒,胸膈虚满,面目浮肿,饮食不化。用法用量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尽。摘录《圣济总录》卷四
处方1、矾石丸处方矾石(煅1宿)2两,旋覆花5分,桂(去粗皮)5分,枳实(浸,去瓤,麸炒)5分,人参5分,干姜1两半,芍药1两半,白术1两半,茯苓1两,乌头(炮,去皮)1两,细辛(去苗)1两,大黄(湿
处方1、百杯丸处方生姜1斤(去皮,切作片子,盐2两淹1宿,炼干),红皮(去白)3两,广茂(炮)3分,干姜3两,益智仁20个,丁香50个,甘草2分(炙),京三棱(炮)3分,缩砂仁30个,木香1分,茴香(
处方1、加味理中汤处方人参2钱或5、6钱,白术2钱或5、6钱,扁豆(炒,研)2钱,陈皮1钱,干姜(炒)2钱,甘草(炙)1钱,当归2钱(滑泄者,土炒),木香4分,白豆蔻(去壳炒)1钱,茯苓2钱,白芥子(
处方1、穿山甲丸处方穿山甲1分(炙令黄色),干姜1分(炮裂,锉),硼砂1分(细研),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威灵仙半两,斑猫1分(糯米拌炒微黄,去翅足),肉桂1分(去皱皮),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
处方1、款冬花丸处方款冬花6分,桂心4分,紫菀6分,杏仁4分(去皮尖双仁,熬),附子2两(炮),黎芦4分,干姜6分,甘草7分(炙),细辛6分,防风8分,芫花6分(熬),蜀椒8分(汗),野葛4分(去心)
处方1、白豆蔻汤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锉)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芎藭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1两,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