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九)

Posted 处方

篇首语:梦想不大, 道路很长,开始了就别停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祛风导痰汤

处方防风(去芦)南星(牛胆制)枳实 茯苓(去皮)羌活各3克 白术(土炒)半夏各4.5克 甘草(炙)1.5克 橘皮(去白)4.5克 生姜5片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痰涎壅盛,半身不遂,四肢无力,或筋脉颤掉;上焦风痰,一臂不随,时复转移一臂,脉沉细。

用法用量用水煎好,滤清,入竹沥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杏苑生春》卷三

处方2、麻黄赤芍汤

别名灵仙除痛饮(《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麻黄 赤芍各3克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白芷 苍术 威灵仙 片芩 枳实 桔梗 葛根 川芎各1.5克 甘草 归尾 升麻各0.9克

功能主治治温热流注,肢节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3、天麻黄膏汤

处方天麻 芍药 神曲(炒)羌活(肢节不痛 去之)茯苓各0.9克 人参 黄连各1.2克 当归1.5克 黄耆 甘草 升麻 葛根· 黄柏 苍术各1.8克 泽泻2.1克 柴胡2.7克

功能主治治表有风证,因连日酣饮,其证复来,右口角并眼颇有侧视,及左手左脚腿麻木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4、稀涎千缗汤

处方半夏(大者)14枚 猪牙皂角(炙)1锭 甘草3克 白矾6克

功能主治涌吐痰浊。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用法用量上四味,为末,用生姜汁少许,冲温水200毫升,调茶末3克灌之。得吐痰涎,即醒。

摘录《医宗金鉴》卷二十六

处方5、宣补丸

别名茯神丸(《急备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处方黄耆10克 栝楼10克 麦门冬10克(去心)茯神10克 人参10克 甘草10克(炙)黄连10克 知母10克 干地黄20克 石膏20克(研)菟丝子10克 肉苁蓉12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牛胆汁600毫升,加炼蜜适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润肺肾,益气清热。治消渴。下焦肾虚,多渴多饮,小便数者。

用法用量以茅根汁服30丸,渐渐加至50丸,每日二次。

备注本方所治消渴,是因肾阴不足,虚火灼津,肺胃燥热所致。方中地黄、麦冬补肾水,养肺阴;人参、黄耆、栝楼、甘草益元气,生津液;知母、黄连、石膏清肺胃,除燥热;菟丝子、肉苁蓉补精血,安心神。张璐《千金方衍义》云:“(此方)安神益气,清热解渴,泻阴火,泄肾邪,滋肺胃,清心脾。乃真阴亏损,三焦煽虐,宣中寓补之剂”。评述颇为中肯。

摘录《集验方》卷五

处方6、清热和胃丸

处方川连(生)15克 栀子(生)15克 竹茹15克 麦冬(去心)15克 连翘(去心)12克 山楂30克 神曲(炒)30克 麦芽(炒)30克 陈皮12克 枳实(麸炒)15克 大黄15克 甘草(生)9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清热和胃,消食导滞。治小儿食痫。面黄腹满,吐利酸臭,时时发搐。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用白开水化开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7、托里透脓汤

处方人参 白术 穿山甲(炒,研)白芷各3克 升麻 甘草节各1.5克 当归6克 生黄耆9克 皂角刺4.5克 青皮15克(炒)

功能主治治痈疽已成未溃。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病在上部,先饮煮酒适量,后热服此药;病在下部,先服药,后饮酒;疮在中部,药内对酒热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处方8、导气汤

处方黄耆24克 甘草18克 青皮12克 升麻 柴胡 当归梢 泽泻各6克 橘皮3克 红花3克 五味子120个

制法上哎咀,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主两腿麻木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9、四君子汤

别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药理作用1、调整胃肠功能 《新中医》1978(5):53,《新医学》1979(7):305,四君子汤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硷和组织胺等作用,促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其pH值,因而亦有利子胃肠溃疡的愈合。2.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63,四君子汤中党参、白术、茯苓二药配伍或三药配伍(除配炙甘草者外),都能提高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味党参作用最显着。炙甘草为一拮抗剂,其拮抗作用与本晶在配伍中的用量有关(含1/3时,拮抗作用明显,含1/5或1/7时,作用不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9(6):60,《江苏中医杂志》1980(2):32,四君子汤在体外能够较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斑形成。本方去甘草后煎汤内服,可使人体血清IgG含量较显著地上升,使自然玫瑰花瓣形成率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上升。《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66,对营养不良所致小鼠胸腺萎缩和功能降低者,可促使其恢复。以上结果证明,四君子汤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为本方扶正御邪的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的生成 《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能使失血动物血象中的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并可促进网织红细胞转化为红细胞。4.其它 《教学动态》1979(1):23,四君子汤能使服药小鼠肝细胞内的肝糖元含量显著增加,因而有利于肝组织的修复。《中医研究通讯》1963(8):3,四君子汤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因素(包括神经、心脏和内分泌腺)而促使血压上升,改善休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温养脾胃。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面色咣白,四肢无力,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现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属脾胃虚弱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备注方中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合人参以益气健脾为臣;茯苓渗湿健脾为佐;炙甘草甘缓和中为使。四味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故名四君子汤。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0、久痢丹

处方椿皮(醋炒)5千克 广木香 黄连 白术(麸炒)茯苓(去皮)枳壳(麸炒)甘草各250克 当归尾500克 野党参(去芦)250克 厚朴(姜制)500克 鸦胆子仁30克

制法共为细粉,凉开水泛小丸,每500克丸药用滑石粉90克,桃胶6克,化水上衣,每袋装6克。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炎化滞。治久痢,腹疼腹胀,里急后重,不思饮食,四肢无力,身体疲乏。

用法用量每服1袋,小米汤送下,开水亦可。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11、膈下逐瘀肠

处方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素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血瘀气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痛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

处方12、清解散

处方全蝎3克,大黄1.5克,双花9克,甘草1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脾经内郁毒火。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每次1克,日服2次。

摘录《齐强方》

处方13、秘方万应丸

处方三棱 莪术(各醋炒)陈皮(麸炒)橘红 使君子肉 麦蘖曲(炒)神曲(炒)雷丸 干漆(炒烟尽)各15克 槟榔30克 芜荑7.5克 鹤虱(略炒)胡黄连(炒)甘草(炙)各9克 木香 良姜(陈壁土炒)砂仁各6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醋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治腹内有虫及积气块痛,小儿疳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四

处方14、牛蒡甘桔汤

处方牛蒡子 桔梗 陈皮 天花粉 黄连 川芎 赤芍药 甘草 苏木各3克

功能主治治颐毒表邪已尽,耳项结肿,微热不红而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15、半夏泻心汤

处方半夏12克(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为君;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泄里热为臣;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中补虚为佐。凡因寒热互结于心下,胃气不和,见证如上所述者,均可用之。

摘录《伤寒论》

处方16、泻肝散

处方栀子仁 荆芥 大黄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肝经有热,眼目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煎,食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

处方17、补中汤

处方升麻 柴胡 当归各0.6克 神曲0.9克(炒)泽泻1.2克 大麦芽面 苍术各1.5克 黄耆7.5克 炙甘草2.4克 红花少许 五味子20个

功能主治主面黄,汗多,目赤,四肢沉重,食欲不振,腹中时痛,咳嗽,两手寸脉短,右手脉弦细兼涩,关脉虚。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分作二服。用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18、对金饮

处方黄连 槐花 苍术各3.6克 甘草 白术 厚朴 枳壳 陈皮 藿香 当归各3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湿热侵袭大肠,血络损伤,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处方19、竹叶石膏汤

处方竹叶3片 红花0.9克 生地6克 煅石膏9克 花粉2.4克 陈皮1.5克 甘草1.5克 黄连1.5克(微炒)僵蚕5条 连翘1.8克 玄参3克 牛蒡子1.8克 桑皮3克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解肌透疹。治痧疹见形二三日,色红,烦躁,出不透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痧疹辑要》卷二

处方20、瑞莲丸

别名金莲丸(《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白茯苓(去皮)石莲肉(炒,去心)龙骨(生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远志(洗,去心,甘草水煎)柏子仁(炒,别研)紫石英(火煅七次,研令极细)当归(去芦,酒漫)酸枣仁(炒,去壳)龙齿各3Q克 乳香15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养心,益肾化瘀。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

用法用量每腹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枣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1、救真汤

处方炒栀子9克 炙甘草3克 白芍30克 广木香(末)6克 石菖蒲3克

功能主治治真心痛,痛势急迫,属火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22、清燥救肺汤

别名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处方桑叶(经霜者,去枝、梗)9克 石膏(煅)7.5克 甘草3克 人参2.1克 胡麻仁(炒,研)3克 真阿胶2.4克 麦门冬(去心)3。6克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2.1克 枇杷叶1片(刷去毛,蜜涂炙黄)

功能主治清燥润肺。治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二至三次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萎;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备注方中桑叶轻宣肺燥,石膏清肺胃燥热,共为君药;阿胶、麦冬、胡麻仁润肺滋液,同为臣药;人参益气生津,杏仁、枇杷叶泻肺降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温燥之气得除,肺金之气阴得复,则诸证自解。

摘录《医门法律》卷四

处方23、知母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皮)甘草各30克 知母 五味子 人参 薄荷 半夏(洗四次)柴胡 白术 款冬花 桔梗 麦门冬 黄芩各15克 川芎9克 阿胶9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肺痿,喘咳不已,往来寒热,自汗;妇女胎前产后身热盗汗,咳嗽见血,胸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10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九

处方24、清肝渗湿汤

处方苍术 白术 茯苓 山栀 厚朴 泽泻 陈皮 木通 天花粉 昆布各3克 甘草1.5克 木香0.9克 川芎 当归各1.8克

功能主治治阴囊玉茎潮湿肿胀,坠重作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局部色红灼热者,加黄连、龙胆草各2.1克。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25、紫石英丸

处方紫石英30克(细研,水飞过)牛膝30克(去苗)柏子仁15克 阿胶15克(捣研,炒令黄燥)附子22克(炮裂,去皮、脐)防风15克(去芦头)细辛15克 黄耆15克(锉)芎藭22克 杜仲30克(去粗皮,炙令黄,锉)熟干地黄30克 羌活(锉)22克 萆薢22克(锉)丹参30克 木香1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麦门冬45克(去心,焙)续断22克 泽兰22克 禹余粮22克(烧,醋淬七遍,细研)当归22克(锉碎,微炒)白芍药15克 桂心15克 石斛30克(去根,锉)鹿角胶30克(炙黄燥)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人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虚损,血海风冷,腰脚骨节疼痛,纳食减少,心神虚烦,气血不调,体瘦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以暖酒送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26、发声散

处方栝楼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主咽喉语声不出。(嘶哑)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1.5克,绵裹噙化咽津,并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27、立胜煎

处方川连 黄柏 秦皮 甘草

制法用水300毫升,煎30分钟后过滤,浓缩至150毫升,再加缓冲溶液,以消除刺激性。

功能主治治三焦火毒上燔,目中黄液上冲,证见黑睛与黄仁之间积聚黄色脓液。

用法用量用时滴于眼内。

摘录《中医眼科学讲义》

处方28、蕤仁丸

处方蕤仁90克 车前子 黄连(去须)各60克 麦门冬(去心,焙)23克 青葙子(汤浸)黄芩(去黑心)秦艽(去苗)生地黄 羚羊角末 防风(去叉)各45克 人参 天门冬(焙,去心)丹砂 升麻 苦参(炒)地肤子 菊花 玄参(炒)羌活(去芦)决明子(炒)地骨皮 甘草(炙)各38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内外障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煎百合汤送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

处方29、香豆散

别名人参豆蔻散(《传信适用方》卷四)。

处方藿香 肉豆蔻各30克 白扁豆 人参各15克 甘草(炙)7.5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霍乱烦渴。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过筛,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60毫升,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

处方30、加减复脉汤

处方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不去心)15克 阿胶9克 麻仁9克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治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脉虚大。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服。剧者,加甘草至30克,地黄、白芍均加至24克,麦冬21克,日三夜一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31、分气汤

处方甘草(炙)干姜(炮)熟干地黄(洗,焙)白茯苓(去皮)当归(洗,焙)细辛(去叶、土)白芍药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肉桂(去粗皮)各9克 山栀子仁6枚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气注胁肋刺痛,服诸药无效,经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羊脂1小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2、盐煎散

处方良姜(炒)苍术(去皮)各360克 缩砂(去皮)茴香(炒)各150克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丁皮各60克 橘红300克 甘草(炒)180克 青皮(去白)120克 山药240克

制法上研细末。

功能主治温中燥湿,理气健脾。治脾胃虚寒,湿阻气滞,胸胁连背疼痛,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脐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入盐少许,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3、乳没散

处方白术 当归 甘草(炙)白芷 没药各9克(研匀)乳香(另研)肉桂各6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和匀再研极细。

功能主治治跌扑损伤,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酒调下。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34、银栀汤

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肃肺。主外感风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朱广华方

处方35、再造活血止痛散

处方大黄 红花各1.5克 当归 柴胡各6克 花粉 穿山甲各3克 桃仁50粒 甘草2.4克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瘀阻胸胁疼痛。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空腹时热服。

摘录《跌损妙方》

处方36、肾着汤

处方茯苓 白术各120克 干姜(炮)甘草各60克(炙)杏仁(去皮、尖,炒)90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腰脚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处方37、地黄合剂

处方生地60克,熟地60克,炒白术60克,淡干姜12克,制川乌6克,细辛4.5克,蜈蚣3条,生甘草5克。

功能主治填精养液,化湿通络,搜风定痛。主肾精不充,风挟痰湿成痹。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嵇书尧方

处方38、续断饮

处方延胡索(微炒)当归 川芎 牛膝 川续断 赤芍药 辣桂 白芷 五灵脂(炒)羌活各7.5克 赤茯苓 牵牛(炒,取末)半夏(制)甘草(炙)各11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肿赤纹,名曰血分水。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4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

处方39、牛蒡芩连汤

处方黄芩(酒炒)7.5克 黄连(酒炒)4.5克 桔梗4.5克 连翘 牛蒡子(另研)玄参各3克 大黄荆芥 防风 羌活各0.9克 石膏4.5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积热在上,头顶肿起,或面肿,或从耳根上起,俗曰大头瘟,并治烟瘴。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1片,水煎,食后分二十次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40、小草汤

处方小草 黄耆(去芦)当归(去芦,酒浸)麦门冬(去心)石斛(去根),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虚劳忧思过度,遗精白浊,虚烦不安。

用法用量上药嚼咀,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1、清郁散

别名清郁汤(《类证治裁》卷六)。

处方陈皮3克 半夏3克(香油炒)白茯苓3克 苍术3克(米泔浸炒)川芎1.8克 干姜1.5克(炒黑)香附(童便炒)3克 神曲(炒),3克 黄连(姜汁炒)3克 栀子(姜汁炒)3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清胃化痰。治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胃口作痛,烦闷恶心,呕吐清水,或泛酸水。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煎服;为丸服亦可。呕吐甚,加藿香1.2克,砂仁1.2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42、莲心散

处方人参 白茯苓 莲肉各30克 白术 甘草(炒)扁豆(炒)薏苡仁(微炒)北桔梗 干葛(炒)黄耆(炒)当归各15克 桑白皮 半夏曲 百合 干姜(炮)山药(,炒)五味子 木香 丁香 杏仁(去皮、尖,麸炒)白芷 神曲(炒)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养心健脾,治虚劳或大病后,心虚脾弱,盗汗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大枣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四引《简易方》

处方43、通膈散

处方蓬术 延胡索 北芍药 当归 川芎 甘草 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气止痛。治妇人血瘀气滞,心腹刺痛,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每服6克,姜酒调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处方44、栀子乌梅汤

处方栀子1钱,黄芩1钱,柴胡2钱,甘草1钱,乌梅2个,人参1钱,麦冬1钱,竹叶14片。

功能主治治伤寒愈后,气阴两伤,虚烦不眠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45、芍药汤

处方赤芍药 犀角(镑)木通(锉)石膏(碎)升麻各60克 甘草(生,锉)朴消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各30克

制法上九味,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脘蓄热,结聚成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46、清燥救肺汤

处方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桑白皮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知母 地骨皮

功能主治清燥润肺。治外感燥火伤肺。身发寒热,喘促气逆,咳嗽不止,咳痰带血,甚则引动胃气,呕吐痰涎,脉躁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47、四逆汤

处方甘草6克(炙)干姜4.5克 附子10克(生用)

药理作用强心作用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82(1):18,四逆汤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心肌收缩振幅明显增加,而对心率影响不明显。四逆汤对冠脉、心肌的影响,可被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减弱,这证明四逆汤属于肾上β腺受体兴奋药。《新中医》1981(1):49,四逆汤单用附子时,强心作用既不十分明显,也不持久,且有毒性,若与甘草,干姜配伍(后两者均无强心作用),强心、升压作用显着,且持久,其原因是甘草甜素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提高心肌对附子敏感性的功能,而干姜兴奋血管运动中枢,促进了血液循环。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现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失水,以及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强人可将附子与干姜加倍。

备注方中生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肾阳,祛寒救逆为君;干姜辛热,温里祛寒,以加强附子回阳之效为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并缓解附、姜燥烈之性为佐、使。三味配合,具有回阳救逆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48、麦门冬散

处方麦门冬15克(去心)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22.5克(汤浸,去白、瓤,焙)白茯苓22.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枇杷叶15克(拭去毛,炙微黄)人参22.5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降逆止呕。治反胃。气阴两虚,呕哕吐食,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

处方49、温肺汤

别名温肺散(《景岳全书》卷六十)。

处方丁香0.6克 防风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各3克 升麻 黄耆各6克 麻黄(不去节)12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鼻不闻香臭,眼多眵泪。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葱白3根,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0、二陈汤加味

处方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主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露祥方

处方51、启峻汤

处方人参 黄耆 当归 白术(炒枯)各4.5克 陈皮2.4克 甘草(炙)1.5克 肉桂1.5克 茯苓4.5克 干姜(炮)1.2克 肉果 沉香各2.4克 附子(炮)4.5克

功能主治治脾肾俱虚,腹胀少食。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气滞硬满者,去黄耆,加厚朴。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52、人参益气汤

处方黄耆4克 生甘草 人参各15克 白芍药9克 柴胡7.5克 炙甘草 升麻各6克 五味子140个

制法上药嚼咀,分作四服。

功能主治治热伤元气,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53、地黄散

别名内消散(《重楼玉钥》卷上)。

处方小生地6克 京赤芍2.4克 苏薄荷1.8克 牡丹皮2.4克 桔梗2.4克 生甘草1.8克 净茜草3克

功能主治主喉风初起,风热壅肺,咽喉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20根、红内消(即茜草茎,五月五日采取,阴干)3克,与紫正散合用,开水泡药蒸服。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

处方54、加减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藿香 苍术 厚朴 陈皮 砂仁 白芷 半夏 茯苓 甘草(炙)减半 人参 神曲(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感受暑湿,肠胃不和,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有寒,加干姜;寒甚,加熟附子。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处方55、加减补中益气汤

处方人参6克 黄耆6克 广皮3克 炙甘草3克 归身6克 炒白芍9克 防风1.5克 升麻0.9克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治气虚下陷,门户不藏,下利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56、栀子乌梅汤

处方栀子15克 黄芩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柴胡30克 乌梅肉14枚(微炒用)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依。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竹叶14片,豉50粒,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57、天麻煎丸

处方天麻(去芦头)防风(去芦头)人参(去芦头)各30克 白僵蚕(炒)干蝎(炒)朱砂(研,水飞)雄黄(研)甘草(炙)各15克 麝香 牛黄(研)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40丸。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搐搦,精神昏愤,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一

处方58、肠宁汤

处方当归30克(酒洗)熟地30克(九蒸)人参9克 麦冬9克(去心)阿胶9克(蛤粉炒)山药9克(炒)续断6克 甘草3克,肉桂0.6克(去粗,研)

功能主治主产后血虚,小腹疼痛,按之即止,恶露量少,色淡,大便干结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59、升阳补气汤

处方厚朴(姜制)1.5克 升麻 羌活 白芍药 独活 防风 甘草(炙)泽泻各3克 生地黄4.5克 柴胡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耐寒热,饭后昏闷,怠情困倦,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腹胀,加厚朴;腹中似硬,加砂仁。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60、莴苣子粥

处方莴苣子10~15克 生甘草3~5 糯米或粳米100克

制法先将莴苣子捣碎,与甘草同煎取汁,去渣,入米煮成稀粥。

功能主治补脾胃,通乳汁。适用于妇女产后体虚乳少或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每天食3次,3~5天为一疗程。

摘录《本草纲目》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七)

处方1、地榆汤别名地榆甘草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处方地榆120克炙甘草9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便血。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入砂仁末3克,煎至200毫升,分为二服。摘录《宜明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五)

处方1、人参茯苓丸处方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白术各75克桂(去粗皮)干姜(炮)当归(切,炒)甘草(炙,锉)芎藭黄耆(锉)各60克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5克制法上药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一)

处方1、连翘饮子处方连翘川芎栝楼仁皂角刺橘叶青皮甘草节桃仁各6克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活血解毒。治痰瘀壅阻而成之乳痈,乳内结核。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摘录《奇效良方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八)

处方1、回春散处方白丑60克(生、熟各半)白鲜皮120克(生、熟各半)土茯苓(焙)120克五加皮连翘(去心)银花薄荷山豆根各60克花粉山栀皂角子(炒)桔梗甘草各30克人参60克制法上为末,和匀。功能主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四)

处方1、七圣散处方续断独活防风杜仲荜薢牛膝(酒浸一宿)甘草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湿流注经络之间,四股关节缓纵不随;或脚膝疼痛,不能步履。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调下。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六)

处方1、风引汤别名风饮汤(《普济方》卷二四四)。处方麻黄石膏独活茯苓各6克吴茱萸秦艽细辛桂心人参防风芎劳防己甘草各3克干姜4.5克白术9克杏仁6枚附子3克制法上十七味,哎咀。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七十二)

处方1、加味香苏散处方紫苏2两,香附子2两,陈皮2两,甘草2两,桑白皮2两,生地黄2两,苏木2两,蝉蜕2两,黄芩2两。功能主治时行赤眼,暴发赤肿,怕日羞明,疼痛难忍。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

含有甘草的处方(一百七十九)

处方1、加减大紫草散处方紫草、人参、茯苓、黄耆、白术、芍药、川芎、当归、甘草、糯米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白痘。用法用量每服4-5钱,水煎服。摘录《准绳·幼科》卷六处方2、瓜蒌仁汤处方瓜蒌霜2钱

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七十九)

处方1、白术汤处方白术1两,木香半两,青橘皮半两,神曲1两,麦糵1两,人参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槟榔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逆恶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1钱,入盐少许,沸汤

含有甘草的处方(一百七十五)

处方1、当归汤处方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干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炒)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制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