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八十七)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守株待兔只能得一餐饱,主动出击方能丰衣足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八十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木香化滞散处方木香 姜黄 青皮(去白)砂仁(去壳)人参 槟榔 白术各6克 白茯苓(去皮)白檀香各6克 白豆蔻 藿香 橘皮 大腹子 桔梗各1.5克炙甘草1.2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不行,心腹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或食前沸汤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硬物。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一
处方2、清肝导滞汤处方萹蓄12克 瞿麦9克 滑石6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肝利湿。治肝经湿热,玉茎肿痛,小便涩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便秘者,加大黄6克。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3、加味麻黄附子汤处方麻黄4.5克,附子9克,乌豆30克,车前子12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温阳利水。主真阳虚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潘石言方
处方4、回音饮处方甘草 桔梗 乌梅 乌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音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5、助音汤处方熟地30克 麦冬30克 北五味子3克 甘草3克 苏子3克 天门冬6克 贝母0.9克 款冬花1.5克 沙参15克 地骨皮9克
功能主治滋肾润肺,助音止嗽。治肺肾阴亏,劳损虚怯,喘嗽不宁,渐渐喑哑,气息低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6、活血和气饮处方川芎9克 青皮6克 炙甘草 白芍 滑石各3克 丹皮1.5克 桃仁7粒
功能主治活血调气。治跌仆损伤,瘀血在内。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清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处方7、益元散别名天水散、太白散(《伤寒直格》卷下)、六一散(《伤寒标本》卷下)。
处方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治感受暑湿,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或下痢赤白,亦可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的癃闭淋痛,砂淋、石淋。
用法用量为细末。每服9克,温水调下,日三服;欲饮冷者,新汲水调服。亦可加蜜少许调服。伤寒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下;难产,紫苏汤调下。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暑湿所致之病,治当清暑利湿。方中滑石性寒味淡,寒能清热,淡能渗湿,使三焦湿热从小便而出,少佐甘草以和中气,与滑石相配,有甘寒生津之义,使小便利而津液不伤,二药相配,共成清暑利湿之功。
摘录《宣明论方》卷十
处方8、不换金正气散别名普贤正气散(《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厚朴(去皮,姜汁制)藿香(去枝、土)甘草(爁)半夏(煮)苍术(米泔浸)陈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头痛壮热,腰背拘急;山岚瘴气,寒热往来,霍乱吐泻,赤白下利;五膈气噎,咳嗽痰涎,行步喘乏。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枚,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毒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9、龙荟丸处方柴胡 甘草 青皮 黄连 大黄 当归 木香 草龙胆 芦荟 川芎
制法制为丸剂。
功能主治治食积发热,胁痛。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处方10、桑白皮汤处方桑白皮4.5克 泽泻 黑玄参各2.4克 甘草0.75克 麦门冬(去心)黄芩 旋复花各3克 菊花1.5克 地骨皮 桔梗 白茯苓各2.1克
制法上研末。
功能主治清肺利湿。治肺脾湿热熏蒸,两目涩痛,不红不肿,名曰白涩症。现用于慢性结膜炎,泡性结膜炎由于肺脾温热而成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11、大建中汤处方黄耆(去芦)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地骨皮(去木)续断 石斛(去根)人参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 小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瞋胀,骨肉酸痛,短气喘促,咳嗽痰多,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酸痛,多卧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2、渗湿汤别名参附渗湿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处方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附子(炮)干姜(炮)桂枝 芍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坐卧湿地,或雨露所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320毫升,不拘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十七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3、神术散别名神术汤(《伤寒绪论》卷下)。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150克 藁本(去土)香白芷 细辛(去叶、土)羌活(去芦)川芎 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化蚀辟秽。治外感风寒湿邪,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身体疼痛,及伤风鼻塞声重,咳嗽头昏。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三片,葱白10厘米,煎100毫升,温服,不拘时。伤风鼻塞,只用葱茶调下。
备注方用苍术芳香辟秽,祛寒燥湿,发汗解表为君;藁本、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湿止痛为臣;羌活、川芎疏风通络,活血止痛为佐;甘草甘缓和中,姜、葱辛温透邪为使。诸药相合,共奏发汗解表,化浊辟秽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4、加味归脾汤处方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处方15、立效散处方蒲黄 生地黄 生甘草 赤茯苓(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溺血。
用法用量用水煎,入发灰调匀,空腹时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处方16、匀气散处方丁香 檀香 木香 白豆蔻仁各60克 藿香叶 甘草(爁)各240克 缩砂仁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行气健脾,温中和胃。治脾胃气滞,宿冷不消,胸脯虚痞,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次3克,入盐末少许,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7、宁嗽丹处方麦冬60克 五味子6克 天冬9克 生地30克 桑白皮6克 款冬花 紫菀 桔梗各3克 甘草1.5克 牛膝9克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治阴虚肺燥,咳嗽吐痰不已,皮肤不泽,少动则喘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六
处方18、补心汤处方紫石英 茯苓 人参 远志 当归 茯神 甘草 紫菀各6克 麦门冬12克 赤小豆4克 大枣5枚
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心气不足,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喜怒悲忧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呕吐血,舌本强,不通水浆。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19、旋复花散处方旋复花30克 紫菀45克(去苗、土)桔梗30克(去芦头)射干30克 川升麻30克 甘草23克(炙微赤,锉)陈橘皮23克(汤浸,去白,瓤,焙)麻黄23克(去根、节)大腹皮23克(锉)杏仁23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唾稠粘,肩背壅闷,喘促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处方20、医痫无双丸处方南星30克 半夏30克(二味用白矾、皂角、生姜煎汤浸一日夜透,切片,随汤煮干,去矾、皂、姜不用)川芎9克 归身(酒洗)软石膏各30克 天麻21克 僵蚕1.5克 生地黄(酒炒)30克 荆芥穗15克 辰砂15克 川独活15克 乌犀角15克 白茯苓(去皮)拣参各30克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麦冬(去心)白术(去芦油)陈皮(去白)各15克 酸枣仁(炒)15克 黄芩9克 川黄连(去毛)15克 白附子(煨)珍珠 甘草各9克 金箔30片
制法上为细末,用好酒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降火镇惊,养血理脾,宁心定志。治痫症。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1、克疣汤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克(先煎),木贼草12克,板蓝根3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主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
用法用量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剂。
摘录杨景海方
处方22、消食导气饮处方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川芎 半夏 青皮 陈皮 枳实 香附 神曲 砂仁 木香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治脾脏本虚,每遇气怒,便作泄泻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姜3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23、匀气散处方生姜 沉香 丁香 檀香 木香各30克 藿香120克 甘草(炙)120克 砂仁60克 白果仁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和胃进食。治脾胃气滞,胸膈虚痞,宿食不消,心腹刺痛,胀满噎塞,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6克,沸汤调下,或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处方24、蛇蝎汤处方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主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用法用量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摘录王健民方
处方25、葶苈散处方甜葶苈(炒)桔梗(去芦)瓜蒌仁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炙)葛根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过食煎博,或饮酒过度,致肺壅喘不得卧,及肺痈咽燥不渴,浊唾腥臭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6、九宝丹处方苏叶4两,薄荷4两,桑皮4两,橘皮4两,麻黄1两,桂枝尖1两,杏仁(去皮,炒)4两,甘草2两,茯苓6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1钱。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嗽化痰。主小儿感冒风寒,头痛身热,肺热不清,咳嗽痰盛。
用法用量3岁以上,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7、泽兰散处方泽兰 防风 蜀椒(去汗、目、闭口)石膏(末)附子(炮)干姜 细辛 辛夷(去毛)各60克 芎藭23克 当归23克(炒)甘草30克(炙)
制法上药十一味,捣筛和匀。
功能主治治金疮内塞。
用法用量每次2克,温开水调服,日三夜一。脓多,倍甘草;口渴,加瓜蒌15克;心烦,加黄芩15克;腹满,气短,加厚朴15克;疮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摘录《刘涓子鬼遗方》卷二
处方28、滋唇饮处方生地黄12克 鲜石斛9克 竹茹 石膏(生,研)当归 白芍(生)各6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脾热,唇上干燥,渐裂开缝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加白蜜少许和服。
备注原书云:服本方时“外以紫归油润之”。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处方29、养荣汤别名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淳祜新添方》卷五)。
处方黄耆 当归 桂心 甘草(炙)橘皮 白术 人参各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X克 远志(去心,炒)15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汗,咽干口燥,咳嗽痰白,消瘦肤干。或外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体倦瘦弱,食少气短,疮口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20毫升,姜3片,枣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服。遗精、滑泄加龙骨,咳嗽加阿胶。
备注方中熟地、当归、白芍补血养阴,人参、黄耆、白术、茯苓、甘草补气益脾,且可阳生阴长,补气以生血;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桂心能导诸药人营生血;陈皮理气,使诸药补而不滞。诸药组合成方,共成养血益气,宁心安神之剂。故对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诸证可以治疗。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30、升麻干葛汤处方升麻 桔梗各1.5克 羌活 川芎 防风各3克 干葛4.5克,麻黄 白芷各0.9克 蝉蜕7个 陈皮 甘草各1.2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暴发两目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葱白1段,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取汗为度。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31、增明丸处方当归 芍药 川芎 熟干地黄 木香 连翘 甘草 槟榔各30克 山栀子 薄荷叶 黄芩各15宽 大黄60克 芒消23克 牵牛(轻炒,取头末)45克
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眼目昏暗,翳膜遮睛,或眼见黑花,热泪时出,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不拘时候,茶清下,或荆芥汤下,诸饮亦得,日进一二服。服经月余自觉功效。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32、温中汤处方厚朴(去皮,细锉)甘草(锉细)生姜(洗,切)青州枣(切)各等分
制法前二味药捣碎,再入生姜,又杵令匀,取出,同大枣一起焙令微燥,却入锅内,慢火炒至紫色,又焙干,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年老体弱,饮啖生冷,多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3克,擦生姜少许,沸汤调,空腹时服。以知为度。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33、妇康片处方益母草250g,熟地黄125g,当归100g,川芎75g,酒白芍75g,茯苓75g,炒白术75g,延胡索50g,蜜甘草50g,人参50g,阿胶25g。
制法将当归、川芎、白术、阿胶共研细粉,过120目筛:将益母草、熟地黄、白芍、茯苓、甘草酌予碎断.煎煮三次,分次过滤,合并滤液,深缩成膏;将人参、延胡索分别以60%、70%乙醇按渗漉法提取,提取液浓缩成膏;将上述药粉、浓缩膏混合均匀.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加入适量的黄糊精,混合均匀,干燥,整粒,应出颗粒510g,公差率±3%,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每片重0.5g。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主气血两亏,体虚无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片,每日2次。
摘录《吉林省中成药暂行标准》
处方34、干葛散处方绵黄耆4两,白茯苓4两,蕗草(既甘草)2两,干葛2两(葛汁中粉尤佳)。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膈,止烦渴咽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沸汤调下。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35、茯菟散处方茯菟1两半,桂4两,蕗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利小水,分阴阳清浊。主中喝,伤冷。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新水调下。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36、川芎散处方川芎1两,北细辛3分,白茯苓1两,白术1两,粉草半两,桂枝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眩晕,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气上冲胸,战摇如在舟船之上。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不拘时候服。有痰,兼服青州白丸子。
摘录《得效》卷三
处方37、解酒化毒丹处方白滑石(水飞)1片,白粉葛3两,大粉草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饮酒过多,遍身发热,口干烦渴,小便赤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不拘时候以冷水调下,日进2-3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38、福建香茶饼处方沉香1两,白檀1两,儿茶2两,粉草5钱,麝香5分,冰片3分。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汤调为丸,如黍大。
功能主治辟一切瘴气瘟疫、伤寒,秽气。
用法用量噙化。
摘录《松峰说疫》卷五
处方39、崇土散处方白术1两(切大片,以黄土半两,水1碗,煮1响,须洗去泥,焙),丁香3钱(生用),干姜1两(黄泥裹煨,10分干),草果半两(黄泥裹,煨干,去皮),人参半两(黄泥裹煨),缩砂(连皮)2两(黄土炒少时,去皮),粉草半两(黄泥裹煨干,去土,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土虚弱,肾水无畔岸,易致腹满,腹痛,时有泄泻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沸汤调下,日3次;或用伏龙肝煎汤尤妙。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40、滑胎散处方枳壳2两,滑石1两,粉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瘦胎易生。主妊娠临月。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白滚汤调下。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41、调经丸处方当归(酒洗)2两,川芎1两,熟地黄(姜汁炒)1两,青皮(麸炒)1两,陈皮1两,枳壳(去瓤,炒)1两,白术(去芦)1两,厚朴(姜汁炒)1两,小茴香(炒)1两,艾叶(去筋)1两,三棱(煨醋炒)1两,莪术(煨醋炒)1两,砂仁1两,白芷1两,牛膝(去芦,酒洗)1两,玄胡1两,香附(醋炒)5两,粉草5钱,琥珀5钱(另研入)。
制法上为末,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经闭。
用法用量《寿世保元》有赤芍,无琥珀。肚痛,加苍术,去白术。
摘录《回春》卷六
处方42、调经丸处方当归1两,陈皮1两,白芷1两,牛膝1两,三棱1两,蓬术(醋制)1两,玄胡索1两,白术1两5钱,川芎1两5钱,枳壳1两5钱,小茴香1两5钱,熟地1两5钱,香附2两,粉草5钱。
制法醋煮粳米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血,扶脾胃,调经水。主室女17-18岁,脾胃虚弱,误食生冷,经脉不通,或阻百日,或半年,颜色青黄,饮食少进,寒热往来,四肢困倦,头痛目弦,肚腹疼痛,五心烦热,呕吐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90丸,空心米饮或酒送下。先服逍遥散,次取加味八珍汤,再服此方。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处方43、粉草汤处方粉草节、当归尾、赤芍药、香白芷、大黄、木鳖子、荆芥、黄耆、南木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一切无名肿毒恶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酒、水各1大盏,煎至8分,露1宿,五更服。热多,加大黄;冷多,加当归,白芷;腰肿多,加青木香;便毒,加甘草。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
处方44、葱白甘草汤处方葱白2两,粉草5钱。
功能主治消瘀散肿。主咬伤后,焮肿疼痛,脓血淋漓,臭秽腐烂。
用法用量上以水3碗,煎至2碗,每日洗净伤处瘀腐脓血,方用玉红膏搽之,黑膏盖之。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45、羚羊角汤处方大黄2两,黄芩1两(制焙),山栀仁(炒)1两(制焙),石决明(煅)1两(制焙),草决明(炒)1两(制焙),木贼(去节)1两(制焙),桔梗1两(制焙),蜜蒙花1两(制焙),蝉蜕(洗去沙土,去嘴足)1两(制焙),蒺藜(炒,去刺)1两(制焙),赤芍药1两(制焙),青葙子(炒)1两(制焙),龙胆草1两(制焙),粉草(炙)1两(制焙),羚羊角(炒)1两(制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眼赤肿沙涩,羞明流泪,翳膜侵睛及雀目等证。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服。心热,灯心汤送下;后生昏花,米饮送下,常服麦门冬汤;雀目,猪羊肝蘸吃;肺热,桑白皮汤送下;洒泪,夏枯草汤送下;小便不通,车前子汤送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
处方46、葛根汤处方葛根1两,麻黄(去根节,炮)3分,僵蚕3分,桂枝半两,粉草半两,芍药半两,大枣3枚。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5-7日,强力下床,或一月内,伤于房室,或怀忧发怒,扰荡冲和,或因着灸伤动脏腑,发为刚痉。得病之初,无汗恶风,眼涩口噤,肌肉瞤搐,以渐腰脊筋急强直,似弓反张。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注意产后有疾,凡用麻黄更宜斟酌。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八引《产经》
处方47、混元丹处方黄耆1钱(蜜炙),人参(去芦)1钱,缩砂(去皮)2钱,白茯神(去心皮)2钱半,益智(去壳)6钱,莪术(火,煨)3钱,山药(姜汁炒)2钱半,远志(甘草水泡,去心)1钱半,桔梗1钱,香附1两(蜜水煮过),甘松8钱半,牛黄1分,麝香3厘,金箔10片,滑石6两(用牡丹皮5两煎,去水、丹,煮水干为度。滑石用青色者佳,如无,用白者),辰砂1两(用甘草1两,水煮半日,去甘草不用),粉草1两(半生半煨),木香1钱,白茯苓(去皮)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雀卵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养元气,和脾胃,清火退热,化痰理嗽,定喘安神,镇惊却风,止泻消积,化痞止汗,消胀,利小便。主小儿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汤研化服;惊风,薄荷汤研化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处方48、蝉花散处方白茯苓3钱,玄胡索半两,茯神3钱,粉草2钱,蝉退20个(去足),蝉花2对,乌蛇肉(酒浸,去皮)1两,天麻1两,全蝎(炒)1两,白僵蚕1两(炒。以上捣罗为末。次用),朱砂半两(水飞),龙脑1钱。
制法上拌匀。
功能主治风痰。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温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七
处方49、救惊散处方洋参2钱,钩藤4钱,僵蚕5钱,全蝎3钱,朱砂2钱,天麻1钱半,胆星3钱,黄连5钱,粉草2钱,大黄6钱,榔片3分,牛黄4分,冰片3分,牵牛6钱,琥珀3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镇痉清热,安神定志。主急惊痰火,感风食伤,发热头痛,四肢抽搦,手足厥逆,两目直视,咳嗽腹胀,气促痰壅,惊悸神昏,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周岁儿每服1分,白开水送下。
注意忌辛辣生冷。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50、麻黄根汤处方人参2钱,当归2钱,黄耆1钱半(炙),白术1钱(炒),桂枝5分,麻黄根1钱,粉草5分(炒),牡蛎(研)少许,浮麦1大撮。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虚脱汗多,手足冷,加黑姜4分,熟附子1片;渴,加麦冬1钱,五味子10粒;肥白人产后多汗,加竹沥1盏、姜汁半匙,以清痰火;血块不落,加熟地3钱;恶风寒,加防风5分,桂枝5分。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51、搐鼻通关散处方杨梅皮、踯躅花根、薄荷叶、白芷、粉草、细辛各等分,牙皂少许,麝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洗泪清上。
用法用量搐鼻或吹入鼻孔。凡点药先用此搐鼻为妙。
摘录《眼科全书》卷六
处方52、宽热饮处方枳壳1两(去瓤,锉片,用巴豆15粒,作二边去壳膜心,同炒枳壳至微黄色,去巴豆片),大黄1两,粉草7钱半,元明粉2钱半。
制法上锉,焙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伏热在里,风痰壅满,气促昏闷;或脾胃停滞,日久饮食减少,面黄脉实,发热无时者。
用法用量临时入元明粉,在乳钵内同前药末研匀,每服半钱至1钱。儿小者抄1字,用姜蜜汤或薄荷汤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53、调胃散处方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猪肉拌食。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处方54、家宝丹处方何首乌2两(取鲜者,竹刀切片,晒干),川乌4两(先用湿纸包煨,去皮),草乌4两(温水浸半日,洗去黑毛,刮去皮,与川乌同切厚片,将无灰酒和匀,入砂器中,炭火慢煮,渐渐添酒,煮1日夜,以入口不麻为度),苍术4两(米泔浸1宿,去皮,切片,酒炒),大当归2两(酒洗),白附子2两(去皮),麻黄(去头节,滚汤泡去沫)4两,桔梗(炒)4两,粉草(炙)4两,防风4两,白芷4两,川芎4两,人参4两,天麻4两,大茴香(炒)4两,荆芥(炒)4两,白术(面炒)4两,木香1两,血竭1两,细辛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妇人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胎死腹中,及产后小腹痛如刀刺;兼治诸气中风,乳肿,血淋,胎孕不安,赤白带下,呕吐恶心,心气烦闷,经脉不调或不通,反胃,饮食无味,面唇焦黑,手足顽麻,一切风痰。
用法用量酒化开,和童便送下;如不能饮者,酒化开,白汤送下;产后腹痛者,酒化开,益母汤送下;室女经脉不通者,用桃仁、苏木、红花、当归煎汤送下。
注意劳热有虚火者,不宜服。
摘录《广笔记》卷二
处方55、黄耆六一汤处方绵黄耆6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粉草1两(半生半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渴补虚,免痈疽。主渴疾痈疽,溃后作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侵晨、日午以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耆为羊肉,可见其能补也。
摘录《外科精要》卷下
处方56、接骨续筋丹处方乳香、没药、自然铜(制)、南木香、生地黄、熟地黄、川羌活、川独活、防风、南星、松嫩心(去毛)、粉草、侧柏叶(醋煮)、草乌5枚(炮,去尖)、柘木(糠火煨成炭)。
制法上药各等分,唯松、柘、柏并加一倍,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生血止痛。
用法用量生姜自然汁调下1钱;或蜜丸弹子大,姜汁和酒嚼下。
摘录《医统》卷七十九引《永类钤方》
处方57、柴胡散处方柴胡、前胡、川芎、当归、人参、芍药、粉草、生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孕妇伤寒。妊娠伤寒,头痛项强,身热口干,胸胁疼。
用法用量《医方类聚》引《徐氏胎产方》有葱白三根。要出汗,加葱。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58、催生汤处方苍术2两(米泔浸洗,切,焙黄色),小原枳壳(麸炒,去瓤)1两,白桔梗1两,薄陈皮(去白)1两,杨芍药1两,川白芷1两,大川芎1两,大当归(去尾)1两,交趾桂(去粗皮,不见火)5钱,半夏(汤洗)5钱,粉草5钱,麻黄(去节)5钱,军姜(去皮)5钱,厚朴(去粗皮,姜汁炒)5钱,南木香(不见火)5钱,杏仁(去皮尖,别研)5钱,白茯苓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欲产,痛阵尚疏,难产经2-3日不生,胎死腹中,或产母气乏萎顿,产道干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顺流水温暖调下;若觉热闷,白蜜汤送下,或锉散,入真米醋1合煎服。才觉痛密,破水后便可服。
各家论述方内用杨芍药、肉桂能开通子宫,其余药皆助气之盛,关窍自通;麻黄内通阳气,阳气盛则血行,血行则产矣,外却寒邪,去积聚,皆得其宜,寒月用之,甚为的当。
摘录《得效》卷十四
处方59、姜橘汤别名姜橘散
处方白姜2钱(炮),陈橘皮(去白)1两,粉草(炙)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温中定吐。主脾慢胃冷,呕吐不止;小儿寒吐,朝食暮吐,乳食不化,吐出之物不臭不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
用法用量姜橘散(《金鉴》卷五十二)。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60、草矾膏处方粉草2两,皂矾5钱。
功能主治眼丹。
用法用量水煎浓汁,滤净滓,再煎浓,加冰片。以鸡翎蘸膏频扫肿处。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复方红藤合剂处方红藤30克,三颗针30克,丹皮12克,银花3克,芒硝12克,大黄15克,桃仁15克,薏仁12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软坚通便。主热毒蕴结肠中,肉腐血败。用法用
处方1、四六利湿汤处方党参12克,茯苓9克,生地9克,泽泻9克,牛膝9克,茵陈9克,白术9克,知母9克,菟丝子12克,白茅根12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益气滋阴,清热利湿。主肾阴亏损,兼有湿热。用法用量
处方1、参归散处方知母(炒)人参(炒)秦艽(去尖芦)北柴胡(同术炒)鳖甲(麦汤浸七次)前胡各15克乌梅3个地骨皮川常山(酒浸三日)川归(同柴胡炒)甘草白茯苓各23克功能主治主虚劳骨蒸。用法用量水煎服。
处方1、益智和中汤处方肉桂0.3克桂枝1.2克牡丹皮柴胡葛根益智仁半夏各1.5克当归身炙甘草黄耆升麻各3克白芍药4.5克干姜少许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益气升阳。治脾胃虚寒,肠辩下血,或血
处方1、参耆麻黄根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桂枝、粉草、麻黄根、牡蛎、浮麦。功能主治产后自汗、盗汗。摘录《顾氏医径》卷四处方2、安嗽汤处方五味子15粒,茯苓1钱,陈皮1钱,知母1钱,川芎1钱,桑白
处方1、开郁散处方白芍15克当归6克白芥子9克柴胡3克炙甘草2.4克全蝎3个白术9克茯苓9克郁金6克香附9克天葵草9克功能主治治肝胆郁结之瘰疬。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八处方2、加味凉血退斑
处方1、家传消疬丸处方天花粉(捣烂,水浸3日,取沉者,晒干用)4两,绿豆粉4两(用薄荷叶蒸过),香附米(童便浸)2两,贝母1两,茯苓1两,白术1两,柿霜4两,牛皮胶3两,牡蛎(煅)2两,百合2两,山茨
处方1、伏龙肝汤处方伏龙肝1两,禹余粮1两(烧通赤,湿土内培1复时),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焙),地榆1两,白茅根1两,龙骨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甘草半两(炙),麒麟竭(细研)半两。制法上
处方1、丹砂丸处方朱砂(细研,水飞过)半两,薯蓣半两,犀角屑半两,虎头骨(涂酥,炙微令黄)半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半两,安息香半两,川升麻半两,牡蛎(烧为粉)半两,槟榔半两,人参半峡
处方1、甘草小麦大枣汤别名甘麦大枣汤、大枣汤、麦甘大枣汤、小麦汤、甘草汤、十枣汤、麦枣汤、枣麦甘草汤、大枣甘草汤处方甘草3两,小麦1升,大枣10枚。药理作用①镇静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