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六十二)
Posted 处方
篇首语: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六十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地黄汤处方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 白蔹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 射干 大黄 甘草(生用)各1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发背成疮溃烂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内,蘸药拓于肿处,一日数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处方2、养阴驱邪汤处方全当归(酒洗)24克 川芎9克 紫苏4.5克 淡豆豉9克 炮姜4.5克 砂仁9克(研)枳壳4.5克(炒)炙甘草1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感受疫邪,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用法用量上药以酒适量,加水煎服。如恶心发呕,加藿香梗9克;如作泻,加炒白芍15克、车前子9克;如热入血室,经到发昏,加益母草9克、炒山楂9克;如腹痛,加酒炒延胡索6克;如误药抽搐,加白僵蚕9克、钩藤6克、制南星6克、橘红4.5克;如大便燥结,六七日不通,发厥者,加制大黄15克、元胡粉6克。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3、如神圆处方天南星(炮)、羌活、白芷、甘草(炙)、京三棱(醋浸.炮.捶)、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二七遍.姜汁炒.令干),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醋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热气,消癖气,和脾胃,补下元。
用法用量每服空心,生姜盐汤下二十圆至三十圆。患泻,二宜汤下三十圆。小儿赤痢,甘草橘皮汤下三圆至五圆。量儿大小,加减与服。白痢,干姜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芍药黄连汤处方芍药 黄连 当归各15克 大黄3克 淡味桂1.5克 炙甘草6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清热燥湿。治大便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腹中痛甚者,加木香,槟榔末各3克调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5、固肠散处方陈皮(炒)二十两,木香(不见火)一两,肉豆蔻(生用)、罂粟壳(去蒂.盖.蜜炙),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半。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内受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少白多,或如鱼脑,肠滑腹痛,遍数频并,心腹胀满,食减少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酒一盏,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如不饮酒,水煎亦得。
注意忌酒、面、鱼腥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白虎加人参汤别名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知母18克 石膏30~45克(碎,绵裹)甘草(炙)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益气生津。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备注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此方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摘录《伤寒论》
处方7、地黄饮处方生地黄 熟地黄 何首乌(生)各9克 当归6克 丹皮 黑参 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各4.5克 红花 甘草(生)各1.5克
功能主治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主血风疮、旋耳疮迁延日久,血虚化燥生风,身体或耳内生疮如粟米,瘙痒无度,疮面粗糙,上覆痂皮或鳞屑,心烦便秘,夜不得寐。
用法用量水煎,早、晚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椒、酒、鸡、鹅。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处方8、柴胡散处方柴胡30克(去苗)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锉)麦门冬60克(去心)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紫菀22克(洗,去苗、土)黄芩22克 赤芍药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知母22克 木通22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胸膈痰壅,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9、柴胡散处方石膏 黄芩 甘草 赤芍药 葛根各30克 麻黄(去根、节)柴胡(去苗)各1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体疼,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3克,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葱白3寸,豉20粒,同煎至75毫升,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汗出为效。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10、火郁汤处方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各30克 防风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火郁于中,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入连须葱白3寸,煎至300毫升,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11、蠲风饮子处方防风(去芦)杜仲(去粗皮,姜汁炒)羌活 白芷 川归(去芦头,酒浸洗)川芎 生地黄(酒浸洗)白芍药 川牛膝(去芦,酒洗)秦艽(去芦)何首乌 萆薢 苍术(米泔浸一二宿)白术 木通(去皮)大枫子肉 威灵仙 血藤(即过山龙)防己 丁松藤各30克 荆芥穗 海桐皮(去粗皮)五加皮 天南星(煨制)半夏(汤泡七次)橘红(去白)赤茯苓(去皮)桑寄生 天麻 僵蚕(炒)钓藤钩各15克 薄桂(去粗皮)草乌头(去皮、尖)甘草节 川乌(去皮、脐,炮)猪牙皂角各7.5克 两头尖 阴地蕨(一名地举)大蓟 小蓟 理省藤 桑络藤各45克 生姜30克(另研细)
制法上药各切细,无灰好酒6升,以瓷罐一个盛酒浸药,以皮纸十数重包封罐口,冬半月,夏七日,秋、春十日。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麻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午前、午后、临卧各服适量。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鸡,猪、鱼,羊、驴、马、飞禽、虾蟹等肉味,及煎烙油腻、水果生冷、养麦、热面等一切动气发风之物。
摘录《医学正传》卷一
处方12、川芎丸别名大川芎丸(《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川芎 龙脑薄荷(叶,焙干)各2.35千克细辛(洗)150克 防风(去苗)780克 桔梗3.12千克 甘草(爁)1.09千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搜和,每45克,分作50丸。
功能主治疏风化痰,利咽喉,清头目。主头痛眩晕,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倦,肢体烦疼,皮肤瘙痒,头昏目疼,鼻塞声重,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食后及临卧时用腊茶清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13、金银花散处方金银花120克 甘草30克(炒)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发背恶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酒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14、枸杞汤处方枸杞枝叶48克 栝楼根 石膏 黄连 甘草各3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消渴。
用法用量以水二升,煮取600毫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剧者多合,渴即饮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处方15、保元汤处方人参3克 黄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5~2克
功能主治主痘疮气虚顶陷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服。
备注方中肉桂原书无用量,现据《景岳全书》卷六十三补。
摘录《博爱心鉴》
处方16、桔梗汤处方桔梗(去芦)贝母(去心、膜)当归(去芦,酒浸)瓜蒌子 枳壳(去瓤,麸炒)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炙)防己各30克 甘草节(生用)杏仁(去皮、尖,麸炒)百合(蒸)各15克 黄耆(去芦)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若大便秘者,加大黄,小便秘者,加木通。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7、二仙四物汤处方仙茅9克 仙灵脾9克 巴戟天6克 鹿角霜12克 当归9克 白芍9克 川芎6克 熟地9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壮阳补血,调理冲任。主妇女冲任不调,月经超前或错后,量少色淡,或色暗兼有瘀块,每于经前身发疹块,经期瘙痒,经后不治自消,下次经前又发,舌淡或紫暗,脉沉细或弦滑。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仿二仙汤意,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肾壮阳,鹿角霜温补督脉,调理冲任;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补血养血;甘草调和诸药。合用而有壮阳补血,调理冲任之功。适用于经期疹块,属冲任不调、阳气偏虚者。
摘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18、香砂理中汤处方干姜(炮)白术(炒)甘草(炙)人参 木香 砂仁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气滞,肠鸣泄泻,腹痛喜温喜按,或见呕吐,胸膈满闷,腹中雷鸣。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医灯续焰》卷三
处方19、麻黄左经汤处方麻黄(去节)干葛 细辛 白术(切,米泔浸)茯苓 防己 桂心(不见火)羌活 防风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脚气,风寒暑湿流注足太阳经,手足挛痹,行步艰难,憎寒发热,无汗,或自汗恶风,头痛眩晕,腰重,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处方20、柴胡通经汤处方柴胡 连翘 当归梢 生甘草 黄芩 牛蒡子 京三棱 桔梗各0.6克 黄连1.5克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主小儿项侧有疮,坚而不溃,名日马刀,亦治瘰疬。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食后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1、茯苓饮子处方赤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茯神(去木)橘皮(去白)麦门冬(去心)各30克 沉香(不见火)甘草(炙)槟榔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50毫升,生姜5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2、橄榄丸处方川百药煎 乌梅 甘草 石膏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止渴润喉。治咽喉干燥,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五
处方23、紫菀散处方人参 紫菀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胶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虚咳嗽,唾中有脓血,及肺痿变痈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
处方24、茯苓丸处方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橘红各30克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壳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头目晕重,恶闻食气,呕吐痰涎,胸腹痞闷,四肢重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下,一日三次。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二
处方25、胜金丹处方麝香9克 血竭90克 古石灰60克 海螵蛸30克 自然铜末(醋浸,烧七次)3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花蕊石9克 冰片3克 樟脑30克 土狗子10个 地虱(干者)3克 土鳖(干者)3克 人参30克 象皮9克 琥珀3克 儿茶30克 紫石英60克 三七根末30克 木耳炭30克 生甘草末15克
制法研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闭合性骨折。
用法用量每一个膏药,用末9克,撒在全体神膏上,贴患处。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26、昆布散处方昆布 香附 夏枯草 川贝 元参 牡蛎 半夏 白芥子 忍冬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马刀。虚痰入络,项侧胀硬,形如长蛤,其核坚硬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顾氏医经读本》卷六
处方27、加减平胃散处方苍术240克 厚朴 陈皮各150克 甘草90克 人参 茯苓各15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理气和胃。治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去滓,带热服;亦可在空腹时用盐沸汤调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处方28、平胃散别名受拜平胃散(《杂类名方》)、节金饮子(《普济方》卷一九七)、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
处方苍术120克(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厚朴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60克(洗令净,焙干)甘草30克(炙黄)
制法上药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29、清暑益气汤别名王氏清暑益气汤(《方剂学》)。
处方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功能主治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西瓜翠衣清暑涤热,生津利尿;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荷梗清暑泄热。故适用于暑热耗伤气津证。
摘录《温热经纬》卷四
处方30、紫菀茸汤处方紫菀茸9克 薇衔 白术(生用)泽泻各3克 牡丹皮:麦门冬(去心)各4.5克 犀角2.4克 甘草(炙)0.9克(生)0.6克 藕汁100毫升
功能主治治伤酒咳嗽,痰中见血。
用法用量上九味,水煎,空腹时服。瘦人阴虚多火,忌用燥药,去白术,易白芍3克;兼伤肉食,胸膈膨胀,去犀角、芍药,加炮黑山楂肉9克,炒枳实3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31、茅花散处方茅花1握(炒)棕树皮10厘米 嫩荷叶3张 甘草节6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次5克,空腹时用酒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处方32、归芍六君子汤处方归身 白芍药各6克 人参 白术 茯苓各4.5克 陈皮 半夏各3克 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血。主脾胃不健,气血两亏所致之咳嗽痰多,纳少,神疲,膨胀腹满,呕吐,下血,妊娠痢疾及妇人经水不调。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笔花医镜》卷二
处方33、香橘汤处方香附(炒)半夏(制)橘红各60克 甘草(炒)22.5克
制法上药锉末。
功能主治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服。
备注本方原名“香橘丸”,与剂型不符,现据《普济方》卷一八二改。
摘录《仁斋直指》卷五
处方34、参耆散处方柴胡 阿胶(炒酥)黄耆(蜜炙)白茯苓 紫菀茸 当归 川芎 半夏(制)贝母(去心)枳壳 桔梗 秦艽(洗)甘草(焙)各15克 人参 五味子 羌活 防风 杏仁(水浸,去皮)款冬花 鳖甲(醋炙)桑白皮(炒)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劳瘵喘嗽咯血,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九
处方35、文蛤汤处方文蛤70克 麻黄 甘草 生姜各42克 石膏70克 杏仁50个 大枣12枚
功能主治清里疏表。治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煎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汗出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36、鹭鸶喀丸别名鹭鸶咳丸(《中药制剂手册》)。
处方杏仁(去皮,炒)60克 牛蒡子(炒)30克 生石膏60克 栀子(炒)60克 天花粉60克 紫苏子(炒)回克 甘草12克 瓜蒌皮60克 麻黄12克 青黛30克 蛤壳60克 射干30克 白芥子(炒)12克 细辛6克
制法上药十四味,共研细粉,过罗,每552克细粉兑龙延香1.5克,麝香0.6克,共研细,混合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1.2克,金衣三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清宣肺热,止嗽化痰。治小儿百日咳。咳嗽不已,连作数十声,甚则呛血、音哑,面目浮肿,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每日二次,温开水或煮梨汤过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37、川芎茶调散别名茶调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薄荷叶(不见火)240克 川芎 荆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防风(去芦)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止痛。主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下。
备注方中川芎善治少阳经头痛(头项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前额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眉棱、额骨痛),均为主药;荆芥、薄荷、防风升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香附行气宽中,兼能疏风(现配方多用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配合荆、防、薄荷,增强疏风止痛之效;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升散不致耗气;用茶清调服,乃取茶叶苦寒之性,既能上清风热,又能监制风药过于温燥升散,使之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按:本方用法,《世医得效方》卷十作每服6克,葱白、茶清调下;用葱涎调贴两太阳穴,除痛甚者特效。又用朴消少许,吹入鼻中立愈。左痛吹右,右痛吹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8、枳术二陈汤处方枳实(炒)15克 白术(炒)半夏(制)茯苓 陈皮各3克 甘草(炙)2克
功能主治治脾胃痰饮,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39、紫菀茸汤别名紫菀汤(《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紫菀茸(洗)经霜桑叶 款冬花 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胶(蛤粉炒)贝母(去心)蒲黄(炒)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 犀角(镑)甘草(炙)人参各15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清肺补气,止咳化痰。治饮食过度,或高声呼叫,或食煎炸,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胸满胁痛,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0、归养心脾汤处方人参 黄耆 白术 芡实 北五味 甘草 熟地 枣仁 茯神 当归身 山药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固精。治脾肾两虚,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水煎服。遗甚,加萸肉、莲须;思虑过度,加莲肉;不禁,加石莲、金樱膏;足痿,加牛膝、杜仲、龟版胶。
摘录《理虚元鉴》卷下
处方41、急救回阳汤处方党参24克 附子24克(大片)干姜12克 白术12克 甘草9克 桃仁6克(研)红花6克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活血化瘀。治霍乱,上吐下泻,转筋,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用大量参、附、姜,草回阳救逆,白术健脾补中,以助回阳之力,阳气衰则血不行,故佐桃仁、红花以通血脉。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处方42、甘桔射干汤处方桔梗6克 甘草 射干 连翘 山豆根 牛蒡 元参 荆芥 防风各3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解毒。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加竹叶,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43、清心散处方赤茯苓(去皮)3克 酸枣仁3克 麦门冬(去心)3克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1.5克 黄连3克 胡麻仁3克 枳壳(去瓤)2.4克 小木通2.4克 小甘草0.6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情志不遂,心经热盛,舌青黑有刺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44、茯苓理中汤处方茯苓6克 甘草9克(炙)干姜3克(炮)人参9克 木瓜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霍乱,脐上筑而悸。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为四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
处方45、地黄丸处方生干地黄(切,焙)黄耆(锉)各45克 防风(去叉)远志(去心)栝楼子 茯神(去木)黄芩(去黑心)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 人参37.5克 石韦(去毛)当归(切,焙)各15克 赤芍药 甘草(炙)蒲黄 戎盐(研)各22.5克 车前子 滑石各60克
制法上十七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肾经虚损,膀胱热结,小便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以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46、芍药黄芩汤处方黄芩 芍药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缓急止痛。治泄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发热脉洪。(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腹痛甚,加肉桂少许。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引李东垣
处方47、四妙汤处方紫草 升麻 糯米各30克 甘草(生)7.5克
制法上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小儿麸豆疮欲出,浑身壮热,情绪不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处方48、冲和散别名苍荆散(《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苍术1.8千克 荆芥穗900克 甘草3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外感风寒挟湿,身体沉重,肢节酸疼,项背拘急,头目不清,鼻塞声重,伸欠泪出,气壅上盛,咽渴不利,胸膈凝滞,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热服,不计时候;药滓再煎。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处方49、茯苓汤别名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30克 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0、木槟汤处方木香 槟榔 玄胡索 金铃子 三棱 莪术 厚朴 桔梗 川芎 当归 白芍 黄芩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产后七情感伤,血与气并,发为心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51、加味橘皮竹茹汤处方赤茯苓 橘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半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2、防风散处方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摘录《宣明论方》卷一
处方53、大安神丸别名大惊丸(《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处方人参(去芦)茯苓各15克 甘草30克(炙)僵蚕(去丝)7.5克 白术15克(煨)桔梗尾7.5克 辰砂15克 全蝎5个(去毒)金银箔各6片 麦门冬(去心,炒)木香各15克 酸枣仁30克(汤去皮、壳,始粉炒)大赭石15克(酣煮)
制法上药为末,水丸或蜜丸。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主小儿心热,夜啼烦躁。
用法用量急惊潮热,竹青、薄荷叶煎汤下,夜啼,灶心土煎汤下,伤食,荆芥煎汤下,疹痘,蝉蜕(去足,翼)煎汤下;搐搦,防风煎汤下;常服,金银薄荷煎汤下,慢惊,冬瓜子仁煎汤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处方54、养阴清肺汤处方生地6克 麦冬3.6克 甘草15克 元参4.5克 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 薄荷1.5克 炒白芍2.4克
药理作用抗白喉杆菌 《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体虚,加大熟地;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备注本方所治白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方中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凉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之功。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
处方55、泄热芦根散处方芦根30克(锉)赤茯苓7.5克 栝楼根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知母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胃实热,常渴引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小麦50粒,竹叶14片,生地黄7.5克,生姜3.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放温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56、麓苡仁汤处方薏苡仁(炒)防己 赤小豆(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肿在脾,唇口瞤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7、葛根汤处方葛根 贝母(去心)牡丹皮 防己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桂心(熬)泽泻 甘草各6克 独活 石膏 人参各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愤不识人,吐逆眩倒,名子痫;及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者。
用法用量用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酢物。
备注原书云:方中贝母令人易产,未临月,升麻代之。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58、淡竹茹汤处方生淡竹茹9克 麦门冬12克 甘草3克 小麦12克 生姜9克 大枣14个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竹茹、小麦,取800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体虚者分三次服。若有人参,入3克,若无,纳茯苓4.5克;气逆者,加半夏6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59、黄龙汤处方黄耆4.5克(炙)当归 白芍 白术(蜜炙)苍术(米泔浸)陈皮各3克 生地黄 甘草(炙)各9克 熟地黄15克 柴胡6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先由劳役,脾胃虚损,以致漏下不止,其色鲜红,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体发热,大便泄泻,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竹林女科证治》卷一
处方60、防风羌活汤处方防风 羌活 连翘 升麻 夏枯草 牛蒡子 川芎 黄芩(酒浸)甘草 昆布(洗)海藻(洗)僵蚕
功能主治主瘰疬发热。
用法用量上药加薄荷,水煎服。体虚者,加人参、当归;实者,加黄连、大黄。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调中散处方青木香川楝子没药白茯苓上青桂杭青皮莱菔子陈枳壳尖槟榔炙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用法用量入葱白6.6厘米,盐3克,水煎,空腹时服。摘录《幼幼集成》卷二处方2、栝楼煎处
处方1、藿香厚朴汤处方藿香叶厚朴(去粗皮,用生姜60克切片,枣10枚劈破,同煮半日取出,去姜、枣,锉,焙)半夏(浆水浸一宿,切,汤洗七遍,入粟米30克同炒黄,去米)甘草(生,锉)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
处方1、茵陈散处方栀子仁30克石膏90克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栝楼1枚(干者)甘草30克(炙微赤,锉)木通30克(锉)茵陈30克制法上药捣筛为散。功能主治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皮肤如曲尘色。用法用
处方1、清肝解郁汤处方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
处方1、清热除湿汤处方防己6克,云苓15克,泽泻6克,赤小豆30克,地龙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黄芪12克,鸡血藤18克,仙灵脾10克,桂枝10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渗湿利水为主,
处方1、泻黄散别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处方藿香叶21克山栀子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去芦,切,焙)制法上锉,同酒、蜜微炒香,为细末。功能主治泻脾胃伏火。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
处方1、蜈蚣饯处方桐油60克独活白芷甘草蜈蚣各3克功能主治祛风拔毒,去腐生肌。治臆疮多年,黑腐臭烂作痛,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上药入油内煎滚,先将臁上洗净,用白面水调作圈,围在疮之四边,毋令泄气走油。将
处方1、附子败毒汤处方羌活3克川附子3克(制)白僵蚕9克(炒)前胡3克连翘4.5克(去心)生黄耆4.5克蔓荆子4.5克陈皮3克防风3克白茯苓4.5克金银花6克甘草15克(节)功能主治治湿毒瘰疬,漫肿疼
处方1、和伤治血汤别名和伤活血汤处方山甲(炒,为末)2钱,归尾2钱,红花2钱,苏木2钱,生地2钱,灵仙2钱,加皮2钱,川芎5分,乳香5分,没药5分,花粉5分,甘草3分,桃仁(打碎)49粒,血竭2分,大
处方1、黄耆散处方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生锉),栀子仁半两,黄芩3分,玄参1两,赤茯苓半两,槟榔半两,川升麻3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心,焙),牛蒡子半两。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