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五十三)
Posted 处方
篇首语:白头若是雪可替,世上何来苦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五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内固清心散处方茯苓 朱砂 人参 玄明粉 白豆蔻 甘草 乳香 雄黄 冰片各3克 真豆粉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焮痛,烦躁饮冷。有毒气内攻之势者。
用法用量每服4.5克,蜜汤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2、赤豆薏苡仁汤处方赤小豆 薏苡仁 防己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化湿热,解毒排脓。主胃痈、大小肠痈,脓已成,脉洪数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处方3、斗门散处方干葛(去皮)15克 地榆(去芦)甘草(炙)各60克 干姜(炮)当归(去芦)各30克 黑豆(炒,去壳)罂粟壳(去瓤,蜜炙)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毒痢,脓血赤白,或有五色相杂,日夜频作,腹中撮痛;兼治噤口痢,里急后重,大渴不止;酒利脏毒,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参耆汤处方人参(去芦)黄耆(蜜水炒)茯苓(去皮)当归(酒洗)熟地黄 白术(去芦)陈皮各3克 升麻 肉桂各1.5克 益智仁2.4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主气虚遗溺失禁。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5、天竺黄散处方天竺黄 蝉蜕 白僵蚕 山桅子 甘草 郁金各等分。
制法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风热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3克,白汤调下。三岁儿每服1.5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九引《张氏家传》
处方6、排风汤处方白鲜皮 白术 芍药 桂心 芎藭 当归 杏仁 防风 甘草各6克 独活 麻黄 茯苓各9克 生姜12克
制法上十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安心定志。治风虚冷湿,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肝风发则面青心闷,吐逆呕沫,胁满头眩重,耳不闻人声,偏枯筋急,曲拳而卧,心风发则面赤翕然而热,悲伤嗔怒,目张呼唤;脾风发则面黄,身体不仁,不能行步,饮食失味,梦寐倒错,与亡人相随;肺风发则面白,咳逆唾脓血,上气奄然而极;肾风发则面黑,手足不随,腰痛难以俯仰,痹冷骨疼。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覆盖取微汗。可服三剂。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处方7、芦根汤处方芦根(锉)木通(锉)各45克 栀子仁 桔梗 黄芩(去黑心)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清肺热,泻脾火。治脾肺之热熏目,赤痒生翳。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少许,再煎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8、除风益损汤加减处方生地15克,赤芍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防风9克,前胡9克,菊花9克,生蒲黄5克,红花9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祛瘀行血,清热散风。主体伤血瘀,风邪侵袭。(眼损伤后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汪苍壁方
处方9、理饮汤处方于术12克 干姜15克 桂枝尖6克 炙甘草6克 茯苓片6克 生杭芍6克 橘红4.5克 川厚朴4.5克
功能主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酸敛,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旭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10、解毒内消汤处方连翘30克 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败酱草30克 冬瓜子30克 赤芍6克 丹皮6克 川军3克 赤小豆9克 甘草节6克 土贝母9克 犀黄丸9克(分两次吞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盆腔脓肿属于热毒壅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11、山豆根汤处方山豆根3克 桔梗3克 连翘3克 甘草1.5克 元参3克 薄荷1.5克 射干3克 陈皮3克(去白)麦冬3克
功能主治治饮酒本过,或受风热,上焦火燥,致生喉癣,满喉白色。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90厘米,水煎服。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下
处方12、大补心汤处方黄芩 附子各3克 甘草 茯苓 桂心各9克 石膏 半夏 远志各12克 生姜10克 大枣20枚 饴糖50克 千地黄 阿胶 麦门冬各9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虚损不足,心气虚弱,心悸,时或妄语,四肢乏力,面色不荣。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汤成下糖,分四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13、分心气饮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15克 丁香皮30克 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 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 人参(锉)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45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情志不遂,郁气留滞不散,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逆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消瘦,或大便虚秘,成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灯心10茎。煎至l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4、春冰散处方大黄(生)30克 盆消60克 薄荷 甘草(微炒)各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脾肺积热,咽喉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用新水150毫升调服,入蜜少许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15、乐令建中汤处方前胡、细辛、黄蓍(蜜涂炙)、人参、桂心、橘皮(去白)、当归(洗去土)、白芍药、茯苓(去皮)、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七钱半。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血气劳伤,五脏六腑虚损,肠鸣神倦,荣卫不和,退虚热,除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姜四片,枣一个,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6、升阳补胃汤处方黄耆 人参 甘草 当归 白术 升麻 柴胡 桂枝 芍药 羌活 防风 葛根 独活 生地黄 牡丹皮
功能主治治湿热侵入阳明、少阳,肠澼下血,血出如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17、桂枝加芍药汤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18克 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9克(切)
功能主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病属太阴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18、木通散处方生干地黄 木通 荆芥 地骨皮 桑白皮(炒)甘草(炙)北梗等分
功能主治治内有积热,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锉,每服9克,姜3片,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19、梅苏丸处方白梅肉 紫苏叶 乌梅肉各15克 人参7.5克 麦门冬(去心)23克 百药煎90克 甘草(炙,锉)45克 诃梨勒(炮,去按)7.5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末,炼黄蜡汁拌和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治消渴,膈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20、引气归血汤处方白芍15克(酒炒)当归15克(酒洗)白术9克(土炒)甘草3克 黑芥穗9克 丹皮9克 姜炭L5克 香附1.5克(酒炒)麦冬9克(去心)郁金3克(酣炒)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治妊娠大怒后,腹疼吐血,因而堕胎,及堕胎之后,腹疼仍未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21、二甘汤处方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子 乌梅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胃中有热,食后复助其火,汗出如雨。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2、蝉花散处方蝉花(和壳)白僵蚕(直者,酒炒熟)甘草(炙)各7.5克 延胡索5.4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惊风,夜啼,咬牙,咳嗽,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一岁小儿每服0.25克;四至五岁,每服1.5克。食后蝉壳汤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23、加减麻黄汤处方麻黄(去节)30克 辣桂 甘草(炙)各15克 杏仁50枚(去皮、尖,微炒,别研)陈皮 半夏(制)各15克
制法上药细锉,拌和杏仁。
功能主治治肺感寒邪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紫苏3叶、生姜4片,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八
处方24、参耆汤处方黄耆(蜜炙)6克 人参1.5克 甘草(炙)3克 当归1,克 柴胡1克 升麻1克 苍术(米泔浸)3克 青皮(去瓤)1.5克 神曲(炒)2克 黄柏(酒炒)1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沉。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25、沉香降气散处方沉香 木香 丁香 藿香叶 人参(去芦头)甘草(炮)白术各30克 白檀60克 肉豆蔻 缩砂仁 桂花 槟榔 陈橘皮(去白)青皮(去白)白豆蔻 白茯苓(去皮)各15克 川姜(炮)枳实(炒)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温中和胃。主三焦痞滞,气不宜畅,心腹疼痛,呕吐痰沫,胁肋膨胀,噫气吞酸;胃中虚冷,肠鸣绞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及五膈五噎,心胸满闷,全不思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盐少许,用水250毫升,同煎至175毫升,和滓温服,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6、归芍二黄汤处方黄芪4.5克,白术3克,苍术3克,当归3克,白芍3克,陈皮3克,熟地15克,生地9克,炙甘草9克,柴胡6克。
功能主治补中健脾。主脾胃虚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女科旨要》卷四
处方27、木贼散处方木贼 苍术 蒺藜 防风 羌活 川芎 甘草
功能主治治眼出冷泪,属子实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28、川升麻散处方川升麻15克 络石30克 当归15克 射干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15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咽喉闭塞不通,疼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29、大保安汤处方白术 当归 人参 茯苓 川芎 白芍山萸 黄耆 山药 丹皮 熟地 五味子各3克 肉桂 甘草 麦门冬 熟附子各1.5克
功能主治主脑项诸发、痈疽、恶疮、大毒等已溃之后,脓水出多,气血虚弱,精神短少,饮食少思,坐卧不宁,烦躁不眠,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及虚阳烦渴者。
用法用量加煨姜3片,大枣2枚,莲肉7粒,水煎,食前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30、桃仁散处方桃仁4.5克,生地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桂心4.5克,蒲黄4.5克,半夏4.5克,当归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牛膝4.5克,丹收4.5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通经活血,益气止痛。主胞宫瘀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处方31、大黄泻热汤处方大黄9克(细切,用水100毫升别渍一宿)泽泻 茯苓 黄芩 细辛 芒消各6克 甘草9克 橘皮6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脾有实热,腹中热而切痛,舌强腹胀,身重,食不下。
用法用量用水700毫升,煮取350毫升,去滓,下大黄,更煎二沸,去滓;下芒消,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32、伏龙肝散处方伏龙肝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石脂30克 芎藭22.5克 桂心15克 当归22.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60克 艾叶60克(微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干姜22.5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加大枣3枚,煎至1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处方33、柏子养心丸处方柏子仁(鲜白不油者,以纸包,捶去油)白茯神 酸枣仁 生地黄 当归身各60克 五味子 辰砂(细研)犀角(镑)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心劳太过,神不守舍,合眼则梦,遗泄不常。
用法用量午后、临卧津嚼1丸。
摘录《古今医统》卷七叶引《集验方》
处方34、二黄汤处方黄芩(酒制炒)黄连(酒制炒)生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细切。
功能主治泻实火,解热毒。主上焦火盛,头面肿大,目赤肿痛,心胸烦热、咽喉、口舌火盛及生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温服,徐徐呷之。如未退,用鼠粘子不拘多少,水煎,入芒消等分,食后时时少与。如未已,只服前药,取大便通利,病邪追则停服。阳明口渴,加石膏、干葛;少阳口渴,加瓜蒌根;阳明引经,加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引经,加甘草、荆芥、防风;头痛,加酒芩;身痛,加羌活、桂枝、防风、芍药。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引东垣方
处方35、解毒凉血汤处方犀角(镑)0.6~1.2克 生地炭15~30克 双花炭15~30克 莲子心9~15克 白茅根15~30克 花粉15~30克 紫花地丁9~15克 生栀仁6~12克 蚤休15~30克 生甘草6克 川黄连9克 生石膏60~120克(煎水)
功能主治清营,凉血,解毒。治皮肤科、外科感染性疾病,毒热入于营血,相当于败血症阶段。
用法用量用石膏液煎药服。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36、内固丸处方茴香子75克(微炒,舶上者)木香30克 楝实(炒)45克 草豆蔻(去皮)22克 干姜(炮)15克 吴茱萸(汤洗,微炒)胡芦巴(微炒)补骨脂(微炒)各30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上九味,捣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寒,脾肾不足,胁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破,以温酒下,空腹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37、类圣散处方川乌 草乌 苍术 细辛 白芷 薄荷 防风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疔疮,恶毒,肿痛甚者。
用法用量蛋清调涂患处,中间留顶。
摘录《寿世保元》卷九
处方38、南白胶香散处方粟壳(去须、带,醋炒)120克 南白胶香 龙骨各22.5克 甘草(炙)21克 干姜15克(炮)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滑肠久泻,脐腹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卫生家宝》
处方39、当归黄芩芍药汤处方当归 黄芩(炒)芍药(炒)黄连(炒)白术(土炒)枳壳(麸炒)茯苓 陈皮 生地 甘草各3克 木香1.5克 乌梅1个
功能主治清热调气,养血安胎。主妊娠痢疾,虚坐努责。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40、理阴煎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
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 当归6~9克或15~21克 炙甘草3~6克 干姜(炒黄色)3~9克 或加肉桂3~6克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1、七气汤处方人参、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
炮制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治虚冷上气,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此药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热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决明子散处方黄芩 甘菊花(去枝、梗)木贼 决明子 石膏 赤芍药 川芎 川羌活(去芦)甘草 蔓荆子 石决明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热毒气上攻,眼目肿痛,或卒生翳膜,或赤脉胬肉,或痒或涩,羞明多泪,或始则昏花,渐成内障。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90毫升,食后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3、升麻散处方升麻45克 赤芍药 人参 桔梗 葛根 薄荷 防风各3克 甘草1.5克 姜1片
功能主治治上膈热壅,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处方44、碧玉散处方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适量
制法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
功能主治祛暑清热。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蜜少许,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每日三次。
摘录《宣明论方》卷十
处方45、乌沉汤处方天台乌一百两,沉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半。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气,除一切冷,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道,暖腰膝,去邪气。治吐泻转筋,症癖疼痛,风水毒肿,冷风麻痹。又主中恶心腹痛,蛊毒疰忤鬼气,宿食不消,天行瘴疫,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俯仰不利,及妇人血气攻击,心腹撮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入生姜三片,盐少许,沸汤点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透肌散处方紫草茸 绿升麻 粉甘草各3克
制法上药细切。
功能主治治痘疹,由于皮肤厚,肉腠密,毒气难以发泄,痘出不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八
处方47、天竺黄散处方天竺黄15克 牛黄7.5克(细研)雄黄7.5克(细研)朱砂7.5克(细研)芦荟7.5克(细研)蟾头7.5(炙令焦黄)龙脑7.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胡黄连7.5克 犀角屑7.5克 木香7.5克 钩藤7.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均研令匀。
功能主治治小儿干疳,心脏烦热,眼目赤涩,皮肤干燥,夜多盗汗,羸瘦不能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以温水调下1.5克,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七
处方48、琥珀碧玉散处方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琥珀15克 青黛2.4克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利水通窍,清热解毒。治疯犬咬伤,毒物血片堵塞茎中,以致小便涩滞若淋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6克,用灯心煎汤调下。
备注方中滑石清热利水为君;琥珀散瘀通淋,青黛清热解毒为臣;甘草和中,合滑石利水而不伤津,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利水通窍,清热解毒之功。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处方49、柴胡养荣汤处方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当归 白芍 生地 知母 天花粉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养营润燥。主瘟疫病后,阴枯血燥,表有余热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瘟疫论》卷上
处方50、清离滋坎汤处方怀生地黄3克 熟地3克 麦门冬(去心)3克 当归(酒洗)3克 白芍(酒炒)3克 怀山药3克 牡丹皮1.8克 炙甘草0.9克 天门冬(去心)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山茱萸(酒蒸,去核)3克 白术(去芦,土炒)3克 泽泻(炒)1.5克 黄柏(蜜炒)1.5克 知母1.5克
功能主治治房欲过度,阴虚火动,致成劳瘵,发热咳嗽,咯痰喘急,盗汗,五心烦热,吐血衄血,咽喉声哑,夜梦泄精,耳鸣眼花,六脉沉数而涩。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加生姜、大枣同煎,温服。痰盛,加竹沥、姜汁,或加贝母、瓜蒌;热盛,加童便、人乳;盗汗,加黄耆(蜜水炒)、酸枣仁(炒);咳盛,加五味子;心下怔忡,恍惚不寐,加远志(去心)、酸枣仁(炒);遗精,加龙骨、牡蛎(煅);胸中不爽,加陈皮;泄泻,加莲肉、陈皮,去知母、黄柏;吐血衄血,加犀角、玄参。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51、柴芩清膈煎处方川柴胡2.4克 生锦纹(酒浸)4.5克 生枳壳4,5克 焦山栀9克 青子芩4.5克 苏薄荷4.5克 苦桔梗3克 青连翘6克 生甘草1.8克 鲜淡竹叶36片
功能主治攻里兼和解。主少阳表邪,内结膈中,膈上如焚,寒热如疟,心烦懊憹,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君以凉膈散法,以生军领栀、芩之苦降,荡胃实以泄里热,佐以枳、桔,引荷、翘、甘、竹之辛凉,宣膈热以解表邪;妙在柴胡合黄芩,分解寒热。为少阳阳明攻里清膈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2、香附散处方夏枯草90克 香附60克 甘草12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目珠、眉棱骨及头半边痛。
用法用量每次4.5克,清茶调服下,咽干则疼减半,五服全止。
摘录《眼科阐微》卷三
处方53、伏龙肝散处方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8克 芎藭3克桂心9克 细辛0.5克 白芷 干姜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9克
功能主治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酒1.4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鸡峰普济方》卷十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54、保阴煎处方生地 熟地 芍药各6克 山药 川续断 黄芩 黄柏各4.5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55、升麻顺气汤处方升麻1.4克 葛根 防风 白芷 黄耆 人参各3克 白芍药1.8克 甘草 苍术各1.5克
功能主治治忧思过度,饮食失节,面色黧黑,心悬如饥,不欲饮食,气短而促。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处方56、妙香散处方麝香(别研)一钱,木香(煨)二两半,山药(姜汁炙)、茯神(去皮.木)、茯苓(去皮.不焙)、黄蓍、远志(去心.炒),各一两;人参、桔梗、甘草(炙),各半两;辰砂(别研)三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心气不足,志意不定,惊悸恐怖,悲忧惨戚,虚烦少睡,喜怒不常,夜多盗汗,饮食无味,头目昏眩。常服补益气血,安神镇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平胃散处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8、参耆汤处方人参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30克 白芍药 绵黄耆(盐汤浸)各60克 白茯苓 北五味各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日进四服。留滓合煎。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引《梁氏总要方》
处方59、理咽散处方桔梗 牛蒡 玄参 山豆根 黄芩 甘草
功能主治治喉痛。
用法用量频频噙服。但初噙一二日,恐有火毒,宜吐之。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处方60、柴芎汤处方川芎 白茯苓 柴胡 苏薄荷 细辛 制半夏 黄芩 炙甘草 陈皮 蔓荆子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主太阳经头风头痛,寒热而呕。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白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佛手散处方汉防已4两,苦参4两,大黄(生用)3两,白蔹3两,藿香叶(去土)2两,黄芩2两,凌霄花1两半,甘草(生用)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风湿毒气,结搏腠理,气血壅盛,欲成痈肿;及手足
处方1、参归散处方知母(炒)人参(炒)秦艽(去尖芦)北柴胡(同术炒)鳖甲(麦汤浸七次)前胡各15克乌梅3个地骨皮川常山(酒浸三日)川归(同柴胡炒)甘草白茯苓各23克功能主治主虚劳骨蒸。用法用量水煎服。
处方1、犀角饮子处方犀角(镑)赤芍甘菊花元参木通赤小豆(炒)石菖蒲各4.5克甘草(生)3克功能主治治砂疥。心经火盛,痒疼色赤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摘录《医宗
处方1、清肝解郁汤处方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
处方1、白虎汤处方知母6两,石膏1斤(碎),甘草2两(炙),粳米6合。药理作用抗乙脑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64;7:456),用本方煎剂于实验性小白鼠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中,与大青叶提取物
处方1、扶元散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熟地黄茯神黄耆(蜜炙)山药(炒)炙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石菖蒲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治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致见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等五
处方1、射干丸处方射干30克半夏(汤洗十遍,炒干)37.5克干姜(炮裂)款冬花(焙干)皂荚(去皮、子,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百部(焙干)五味子(拣净)各37.5克细辛(去苗、叶)贝母(去
处方1、附子黄耆草果饮处方白术1两,官桂(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芍药1两,草果(炮,去皮)1两,良姜1两,黄耆(去芦,微炒)1两,厚朴(削去粗皮,姜制1宿)1两,白茯苓1两,白豆蔻仁半
处方1、白茯苓丸处方白茯苓1两,白龙骨1两,远志1两(去心),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牡蛎2两(烧为粉),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1两。制法上为末,加枣肉2两,炼蜜为丸,如梧桐
处方1、茯苓粥处方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红枣20枚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功能主治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