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五十)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甘草的处方(二百五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当归散处方当归(去芦,酒洗)赤芍药各60克 大黄(半生半炮)36克 川芎 麻黄(制)各15克 甘草(半生半炙)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调理气血,和解表里。主小儿湿热内蕴,泻下白痢,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山栀汤处方山栀4.5克,木通4.5克,黄芩3克,白术6克,陈皮6克,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理气和胃。主胃热上冲。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妇科玉尺》卷一
处方3、南岳魏夫人济阴丹处方秦艽 石斛(去根,酒浸,焙)藁本(去芦)甘草(炙)蚕布(烧灰)桔梗(炒)各60克 京墨(煅,醋淬,研)茯苓(去皮)人参(去芦)木香(炮)桃仁(去皮、尖,炒)各30克 熟干地黄(洗过,酒蒸,焙)香附(炒,去毛)泽兰(去梗)各120克 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细辛(去苗)川芎 牡丹皮各45克 山药 川椒(去目,炒)各22.5克 苍术(米泔浸,去皮)240克 大豆黄卷(炒)200克 糯米(炒)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30克作6丸。
功能主治治妇人气血不足,冲任虚寒,久不生育,或多次小产,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积聚症瘕,脐下冷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温酒或醋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4、牛黄丸处方牛黄3克(细研)朱砂1.5克(细研,水飞过)犀角屑 天竺黄(细研)白附子(炮裂)茯神 黄连(去须,微炒)羚羊角屑 防风(去芦、头)玄参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菊花 人参(去芦、头)黄耆(锉)甘草(炙微赤,锉)黄芩各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悸壮热,黄瘦发坚。
用法用量每服以淡叶汤研下5丸,一日三四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5、莲花饮处方白莲须 粉干葛 白云苓 大生地各3克 正雅连 天花粉 人参 北五味 净知母 炙甘草 淡竹叶各1.5克 灯心10茎
功能主治泻火生津。治上消口渴,饮水不休。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6、柏叶汤处方侧柏叶 当归 生地黄 黄连 枳壳(麸炒)槐花 地榆 荆芥 川芎各等分 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7、五痹汤处方片姜黄(洗去灰土)羌活 白术 防己各30克 甘草(微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寒湿邪,客留肌肤,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气血失顺,痹滞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8、截疟饮处方黄耆(酒炙)6克 人参 白术(炒)茯苓各4.5克 甘草1.8克 砂仁 草果 橘红各3克 五味子2.4克 乌梅3枚
功能主治治虚人久疟不止。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0大片、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七
处方9、黑神散处方黑豆(炒,去皮)150克 熟干地黄(酒浸)当归(去芦,酒制)肉桂(去粗皮)干姜(炮)甘草(炙)芍药 蒲黄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攻冲心胸痞满,或脐腹坚胀撮疼;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酒75毫升,童便75毫升,同煎调下。急患不拘时候,连进二服。
备注方中黑豆、蒲黄活血祛瘀,专下恶露、胞衣;熟地黄、当归、芍药补血和阴,主养冲任;肉桂、干姜辛热善行,温散瘀滞;更以甘草缓中益气,调和诸药,童便以散瘀逆,黄酒引药入血行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之效。按:《产育宝庆集)卷上所载“黑神散”有附子,无蒲黄。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10、加味救肺散处方麦冬(去心)人参 黄耆(炙)郁金 五味子 当归(酒洗)白芍药(酒炒)川贝母(去心,研)甘草(炙)马兜铃
功能主治治小儿劳伤,无热,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处方11、干葛防风汤处方干葛 防风 石膏 甘草
功能主治治外感齿痛,属阳明风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12、贝母丸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用如弹子大1丸,绵裹含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处方13、五膈宽中散别名宽中散(《世医得效方》卷三)。
处方白豆蔻(去皮)60克 甘草(炙)150克 木香90克 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500克 缩砂仁 丁香 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120克 香附子(炒,去毛)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膈。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干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人生姜2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4、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桂枝9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麻黄6克 细辛6克 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温经通阳,宣散水饮。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15、贝母汤处方贝母(去心)桑白皮(锉)五味子 甘草(炙,锉)各15克 款冬花60克 知母7.5克 杏仁(去皮、尖,麸炒)22.5克
制法上粗捣筛。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主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16、大五柔丸处方大黄 芍药 枳实 苁蓉 葶苈 甘草 黄芩 牛膝各60克 桃仁100枚 杏仁40枚
制法上十味,研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藏气不调,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次酒下3丸,渐加至20丸,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17、调元散处方人参 茯苓 白术 山药 白芍 地黄 当归 川芎 甘草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主小儿生下气血两虚,囟大,头缝不合如开解。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处方18、调中汤处方当归、肉桂(去粗皮)、川芎、白芍药、附子(炮)、良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所侵,及未满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或下赤白,胁侾胀,或走痛不定,急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芎辛汤处方细辛0.6克 川芎 蔓荆子各1.5克 甘草 白芷各3克 防风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两目隐涩难开,羞明恶日,视物昏暗,赤肿而痛。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临卧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20、天竺饮子处方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干)、甘草(炙),各二十两;大栀子仁(微炒)、连翘,各二十两;雄黄(飞研)五两,瓜蒌根十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热口干,目赤鼻衄,丹瘤结核,痈疮肿痛。又治伏暑燥热,疮疹馀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钱,食后,临卧,用新水调服,小儿半钱,临时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大温中饮处方熟地9~21克 冬白术9~15克 当归9~15克(如泄泻者不宜用,或以山药代之)人参6~15克(甚者30克,或不用亦可)炙甘草3克 柴胡6~12克麻黄3~9克 肉桂3~6克 干姜(炒熟)3~6克(或用煨生姜3-7片亦可)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解表祛邪。主阳虚伤寒及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泄泻,但六脉无力,肩脊怯寒;邪气不能外达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去浮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如气虚,加黄耆6~9克:寒甚阳虚者,加制附子3~6克,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备注原书云:服后畏寒悉除,觉有躁热,乃阳回作汗佳兆,不可疑之畏之。此方宜与理阴煎、麻桂饮相参用。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2、疏风养血汤加减处方天麻10克,珍珠母30克,生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葛根12克,丹参20克,钩藤15克,银花藤20克,桑枝10克,秦艽12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清热祛湿。主风阳上扰,湿热内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张海水方
处方23、鳖甲丸处方鳖甲60克(炙)牛膝37.5克 芎藭30克 防葵30克 大黄45克 当归30克 干姜30克 桂心30克 细辛30克 附子30克(炮)甘草30克(炙)巴豆14枚
制法上药十二味,捣细过筛,蜜和丸。
功能主治主腹中痃气癖硬,两胁脐下硬如石,按之痛,腹满不下食,心闷咳逆,积年不愈。
用法用量平旦空腹温酒下4丸,日三服,渐加,以微利一二行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葱、苋莱。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二引《广济方》
处方24、枳实参朴汤处方白术20克,人参6克(先煎),茯苓12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半夏曲10克,川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槟榔10克,砂仁5克,黄连5克,干姜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理气消导。主脾虚气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王校方
处方25、柴平汤处方银柴胡6克 黄芩4.5克 人参(去芦)半夏(汤泡七次)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3.6克 苍术(泔浸)4.5克 厚朴(姜制)3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祛温和胃。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320毫升,来发先服。疟发于午前为阳,属气虚,加白术(土炒)2.4克,白茯苓(去皮)2.1克;发于午后为阴,属血虚,加当归(酒浸)2.7克,川芎2.1克;发于午前,延及午后,此气血两虚,上四味俱加;食积,加神曲(炒)2.4克,麦芽(炒)2.1克,山楂3克,枳实(麸炒)3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三引《宦邸便方》
处方26、夏枯草散处方夏枯草30克 香附(童便浸)60克 甘草(炙)9克
制法研末为散。
功能主治清肝理气。治肝热气滞,目珠痛,至夜疼剧。
用法用量每服12克,茶清调,日三服,或加芽茶煎服。痛久血伤,加当归18克,白芍12克,生地黄30克,黄耆60克,每服15克,入芽茶1撮,水煎,去滓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27、湿郁汤处方苍术9克 白术 香附 橘红 厚朴(姜汁炒)半夏(制)白茯苓 抚芎 羌活 独活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因雨露所袭,或岚气所侵,或坐卧湿地,或汗出衣衫,皆为湿郁,其状身重而痛,倦怠嗜卧,遇阴寒则发,脉沉而细缓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28、旋覆汤处方旋覆花、五味子、前胡、麻黄(去节)、赤芍药、半夏僸、杏仁(去皮.尖.麸炒)、茯苓(去皮)、甘草(炙)、荆芥(去梗),各等分。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产后伤风,感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坐卧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9、黄连泻心汤处方黄连 山栀 荆芥 黄芩 连翘 木通 薄荷 牛子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治大人、小儿心火妄动,结成重舌、木舌、紫舌,胀肿坚硬,语言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30、黄柏汤处方黄柏 黄连 白头翁(一作白蔹)升麻 当归 牡蛎 石榴皮 黄芩 寄生 甘草各6克 犀角 艾叶各3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外感寒邪,迫使热气内入肠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壮热头痛,手足烦。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百日至二百日小儿,一服40毫升,二百余日至一岁小儿,一服50毫升。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处方31、起痛汤处方当归6克,甘草1克,白术2.4克,牛膝2.4克,独活2.4克,肉桂2.4克,韭白8根,生姜3片。
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消滞止痛。主气血虚有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嵩崖尊生全书》卷十四
处方32、天麻除风丸处方天麻(去苗)防风(去芦头)细辛(去叶、土)藁本(去土)川芎 白芷 干山药 黄耆(蜜炙)蝎梢(略炒,去毒)当归(洗,焙)各30克甘草24克(炙)附子15克(炮)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10丸。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治风气上壅,头昏目涩,鼻塞耳鸣,项背拘急,肢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茶或酒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33、状元丸处方石菖蒲(去毛3.3厘米,九节者佳)地骨皮(去木)白茯神(去皮、木)远志肉(甘草水泡,去心)各30克 人参(去芦)9克 巴戟天(去骨)15克
制法上为末,用白茯苓(去皮)60克,粘米60克,共打粉;外用石菖蒲9克,打碎煎浓汤,去滓,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治健忘。
用法用量每日食后、午时、卧时各服35丸。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
处方34、太一散处方独活(去芦头)45克 续断 杜仲(炒,去丝)肉桂(去皮)牛膝(酒浸一宿)黑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头)白芍药 当归(去芦头)各30克 川芎 熟地 秦艽(去芦、土)甘草(锉,炒)各45克 细辛(去苗、叶、土、头、节)30克
制法上十六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阳明经虚,风邪客人,令人口眼喎斜,麻木不仁,惊风痫窒,手足搐搦,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35、半豆饮子处方半夏 白豆蔻 苍术 干姜 藿香 陈皮 归尾 川芎 人参 白术 甘草 猪苓 砂仁 莲子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36、分珠散处方槐花 白芷 地黄 栀子 荆芥 甘草 黄芩 龙胆草 赤芍药 当归各30克
功能主治主治血灌瞳人,恶血不散。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服。春加大黄,泻肝;夏加黄连,泻心;秋加桑白皮,泻肺。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37、牛黄丸处方牛黄15克(细研)龙脑7.5克(细研)天竺黄15克(细研)犀角屑 羚羊角屑 朱砂(细研,水飞过)黄芩 川升麻各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防风15克(去芦头)麝香3克(细研)真珠15克(细研)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前研了药,更研令匀,以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熄风,化痰开窍。治阳毒伤寒,心胸烦闷,恍饱如狂,结热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温水嚼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38、金沸草散处方荆芥穗120克 旋复花90克 前胡90克 半夏30克(洗净,姜汁浸)赤芍药30克 麻黄(去节)90克 甘草30克
制法上药七味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目昏痛,颈项强急,肢体烦疼,胸膈满闷,咳嗽喘满,痰涎不利,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大枣,同煎至90毫升,热服。如汗出,并三服。有寒气则出汗,如风盛则解利。
摘录《博济方》卷一
处方39、门冬甘露饮处方麦门冬6克(去心)黑参 黄芩 栝楼根 连翘各3克 生甘草1.5克 灯心20茎 竹叶20片
功能主治治麻疹热甚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40、清脾汤别名清脾饮子(《保婴撮要》卷七)、清脾饮(《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 草果仁 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祛痰除湿,和胃截疟。治瘅疟,脉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千,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2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1、阿胶丸处方阿胶 赤石脂各45克 续断 川芎 当归 甘草 丹参各30克 龙骨 鹿茸(酥炙)乌贼骨 鳖甲(炙)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虚羸无力。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送下20~30丸。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处方42、分气紫苏饮处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陈皮(去白.净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炮制上八味,俰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干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常服和胃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玉屑无忧散处方玄参(去芦)、荆芥穗、滑石(研)、黄连(去毛)、缩砂(去壳)、白茯苓(炒令黄)、贯众(去芦)、甘草(炙)、山豆根,各一两;寒水石(研飞)二两,鹏砂二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舌颊生疮,风毒壅塞,热盛喉闭;或因误吞硬物,诸骨鲠刺,涎满气急,或至闷乱不省人事。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干掺舌上,后以新水咽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4、补水宁神汤处方熟地黄 生地各6克 白芍药 当归 麦门冬(去心)茯神各4.5克 五味子30粒 生甘草1.8克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主阴精亏损,虚火妄动,目外自见神光出现,如电光闪掣,甚则如火焰霞明,时发时止。
用法用量用白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45、回阳返本汤处方附子 干姜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炙甘草 腊茶
功能主治回阳复阴。治阴盛格阳,烦躁。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200毫升煎服,临服入蜜5匙,顿冷服之,取汗为效。面赤戴阳者,加葱白7茎、黄连少许。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处方46、撞关饮子处方丁香(不见火)沉香(不见火)砂仁(去壳)白豆蔻(去壳)三棱(去毛,炮)香附(去毛)乌药以上各4.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治关格不通,气不升降,胀满。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一
处方47、藿香养胃汤处方藿香 白术 白茯苓 神曲(炒)乌药(去木)缩砂仁 薏苡仁(炒)半夏曲 人参各15克 荜澄茄 甘草(炙)各11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虚不食,宗筋失养,四肢痿弱,不能行立,遂成痿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48、复阳丹处方附子(制)炮姜 胡椒 北五味(炒)炙甘草各30克 白面60克(炒熟)
制法上为末,和匀,入温汤捣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寒呕吐,泄泻腹痛,寒疝。
用法用量每服3克,随证用药引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9、如圣汤处方苦桔梗(炒)一两,甘草(炒)二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热毒气上攻咽喉,咽痛喉痹,肿塞妨闷。及肺痈咳嗽,咯唾脓血,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久吐脓,状如米粥。又治伤寒咽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小儿时时呷服,食后临卧。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0、草龙胆散处方蒺藜子(炒.去刺)、草龙胆,各六两;赤芍药半斤,甘草(炙)、羌活、防风(去叉枝),各三两;菊花(去枝)半两,茯苓(去皮)四两。
炮制上捣为末。
功能主治治眼暴赤肿痛,风气热上冲,睛疼连眶,睑眦赤烂,瘀肉侵睛,时多热泪,及因叫怒,逆损肝气,久劳瞻视,役损眼力,风砂尘土入眼涩痛,致成内外障翳,及一切眼患,悉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后临卧,温酒调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1、桂枝汤别名阳旦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 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与镇静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3(3):25,解热试验说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家兔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镇痛实验结果,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5%;与0.1%吗啡(20mg/kg)的作用相近;75%桂枝汤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90%。另外,桂枝汤有较强抗甲醛性炎症作用,致炎后1小时,37.5%和75%桂枝汤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5.72%和84.77%。实验还表明桂枝汤能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2.对巨噬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福建中医药》1983(1):61,本方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桂枝汤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为24.4%、吞噬指数为42.2%;对照组则分别为21.0%、36.4%,(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还参考Ashman、Ellingson提出的体温升高,巨噬细胞活动能力随之增强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原方“啜粥温覆”的科学性。并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分组观察,发现每日服2~3剂或每日1剂连服数日的效果最佳,与仲景“后服小促”、“不愈更作”的记载一致。
功能主治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哎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服100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注意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表实无汗,表寒里热,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者,均忌用。
备注本方证属腠理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治宜辛温解肌,调和营卫。方中桂枝散寒解肌为君;芍药敛阴和营为臣;生姜助桂枝解肌祛邪,大枣助芍药和里营,并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52、藿香正气散处方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30克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 藿香(去土)90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热服。如欲出汗,覆盖衣被。
备注方中藿香芳香化温,和中止呕,并能发散风寒,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香化浊;厚朴、陈皮、半夏曲行气燥湿,和中消滞;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大腹皮行气利温;桔梗宜肺利膈;生姜、大枣、甘草调合脾胃,且和药性。诸药合用,共成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3、清香散处方川芎 藁本各30克 防风 羌活各6克 细辛9克 香白芷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偏正头风及牙疼。
用法用量每服9克,食后用清茶调服。如痛甚者,吞黑锡丹30粒。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
处方54、阿胶汤处方阿胶(炙令燥,别捣末)人参各30克 干姜(炮)60克 远志(去心)120克 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甘草(炙,锉)90克 大麻仁(烂研)175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五味,与麻仁拌匀。
功能主治肾虚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18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间胶末1.5克,更煎两沸,空腹时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55、内补黄耆散处方黄耆60克(锉)当归30克(锉;微炒)芎藭60克 甘草60克(炙微赤,锉)龙骨60克 槐子60克(微炒)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白芍药6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饴糖7.5克,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
处方56、桂枝防风汤处方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
用法用量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有痰,加北芥子3克,有呕吐,加陈皮、半夏各3克,热多,加柴胡3克,胸紧气急,加枳壳、桔梗各3克。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57、白豆蔻散别名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白豆蔻7.5克(去皮)黄耆15克(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干木瓜15克 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枇杷叶7.5克(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58、何首乌汤处方何首乌 防风 金银花 荆芥 苍术 白鲜皮 甘草 苦参 连翘 木通
制法以灯心为引,水煎服。或为细末,水叠为丸。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祛风解毒。治湿热风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肌肉破烂。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淡酒送下。溏泄,加泽泻;夏热,加栀子、黄芩;身痒,加白蒺藜;脾胃弱者,去苦参,加赤茯苓。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处方59、硼砂圆处方麝香一两(研),硼砂(研)、甘草(浸汁.熬膏),各十两;牙硝(枯研)二两,梅花脑(别研)三分,寒水石(烧通赤红)五十两。
炮制上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两作四百圆。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壅膈热,咽喉肿痛,舌颊生疮,口干烦渴。常服化痰利膈,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含化咽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鹤顶丹处方麝香(研)二两半,朱砂(研飞)一百两,牙硝(枯研)一百二十五两,寒水石粉一百一十两,甘草(炒为末)三十五两。
炮制上合研匀,炼蜜搜和,每一两二钱作十圆。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壅痰实,咽膈不利,口干烦渴,睡卧不安,及中暑头痛,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大人温生姜水化下一圆。如治中暑,入生龙脑少许,同研细,新水化下。小儿一圆分四服,更量大小加减。又治小儿脏腑积热,心神不宁,夜卧狂叫,口舌生疮,用薄荷自然汁化下,并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半附理中汤处方半夏附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功能主治主治妊娠胃中虚冷,呕吐不止。用法用量上以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二处方2、草龙胆散处方草龙胆木贼(去节)荆芥菊花防风
处方1、神效丸处方皂矾240克(加面500克,和作饼,入火内煨焦)苍术(米泔浸)厚朴(姜汁炒)陈皮甘草各180克川椒300克(去目、闭口者)制法上药研末,用红枣1.5千克,煮熟去皮、核,胡桃1.5千克
处方1、遇仙立效散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二两;赤芍药、酸榴皮、地榆,各半两。炮制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
处方1、大温经汤处方当归2.4克白芍2.1克川芎l.5克熟地1.5克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1.5克甘草0.9克香附2.4克(童便制)陈皮(炒)砂仁(炒)小茴各1.2克沉香0.9克(另研)吴茱萸(炮)延
处方1、内固清心散处方茯苓朱砂人参玄明粉白豆蔻甘草乳香雄黄冰片各3克真豆粉6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对口、疔疮,热甚焮痛,烦躁饮冷。有毒气内攻之势者。用法用量每服4.5克,蜜汤调下,不
处方1、固本保元丸处方人参茯苓各90克紫河车2具枸杞五味子知母锁阳仙茅当归各60克生地120克黄耆杜仲各30克天雄1枚甘草24克制法上药研末,蜜丸。功能主治治诸虚百损,精血不固,元神不足,四肢乏力,肌
处方1、加减调中汤处方白芍4.5克茯苓白术各2.4克麦门冬1.2克生地1.5克陈皮0.9克桔梗乌梅甘草各0.6克功能主治治冬温及春月暴暖,烦躁,眠食不安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体盛,加黄芩;有痰,加
处方1、加减六味丸处方大熟地(九蒸九晒)大生地(酒洗)各90克山药(乳蒸)茯苓(乳蒸)丹皮(酒蒸)各45克泽泻(盐水蒸)30克当归(酒蒸)白芍(酒炒)柏子仁(去壳,隔纸炒)丹参(酒蒸)各60克自败龟版
处方1、理中丸处方阿魏7.5克(白面10克,醋和饼子,炙令黄熟)荆三棱(煨)蓬莪术(煨)甘草(炙)青橘皮(去白)陈皮(去瓤)干姜(炮)官桂(去皮)干木瓜白术各30克制法上十味,杵罗为末,用面糊为丸,如
处方1、人参茯苓丸处方人参白茯苓(去黑皮)白术各75克桂(去粗皮)干姜(炮)当归(切,炒)甘草(炙,锉)芎藭黄耆(锉)各60克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5克制法上药十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