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茯苓的处方(二百二十四)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茯苓的处方(二百二十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六神散处方人参1两,百合1两,白术1两,山芋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痰毒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汤点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2、化斑汤处方黄连、何首乌、连翘、马鞭草、木通、牡丹皮、蝉蜕、赤芍药、山栀、片黄芩、桔梗、牛蒡子、红花、白茯苓、紫草、生地、荆芥、防风。
功能主治痘疮夹斑。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大斑口燥,加石膏;初起夹斑,加葛根、升麻、浮小麦;初热时,可加纯阳草。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3、白前饮处方白前2两半,桑根白皮(炙)3两,桔梗(炒)3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杏仁(去双仁皮尖,熬)1两半,甘草1两(炙)。
制法上药各锉,如麻豆大,拌匀。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上气壅热,咯吐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4、必效丸处方白术4两,川芎2两,熟地2两,全蝎1两,白茯苓2两,防风2两,僵蚕1两,羌活1两,独活2两,猪苓1两,皂角1两,白蒺藜半两,人参2两,当归3两,龙胆草1两,皂角刺1两,荆芥1两,胡黄连2钱,大风子半斤(去壳),黄连1两,薄荷1两,大黄4两(酒蒸),辰砂3钱。
制法陈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癞病。
用法用量每服70丸,温酒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
处方5、半夏涤痰汤处方半夏曲1钱半(川制,另吃),枳实钱半(炒),白前2钱,旋覆花3钱(包),炒菔子6钱(杵,包),橘红1钱,炙甘草5分,白茯苓3钱。
功能主治泄泻忽来忽止,或溏水粘涕,兼乎滞痛。
摘录《镐京直指》卷二
处方6、加味逍遥散处方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当归8分,白茯苓8分,柴胡5分,薄荷5分,陈皮6分,白扁豆1钱(炒),甘草6分,神曲1钱(炒),麦芽8分(炒)。
功能主治小儿脾疳。因乳食不调,饥饱不一,或一切病后,亏损气血,以致时热时冷,或大便非结即泻,面黄肌瘦,肚大夜热。
用法用量兼服健脾肥儿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7、加减参苓白术丸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黄耆、白芍、官桂、陈皮、山药、莲肉、使君子肉、鳖甲、神曲、夜明砂、龙胆草、天南星各等分。
制法荷叶浸水煮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疟久成疳,谓之疳疟,又名劳疟。兼治脾虚生风发搐者。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8、六君子汤处方人参、白术(炒)、白茯苓、甘草(炙)、黄耆(炙)、陈皮、半夏、神曲(炒)、木香、砂仁、升麻(酒炒)。
功能主治痘疮起发之后,能食而泄泻者。
用法用量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八
处方9、白石英汤处方白石英1分(杵细者,绵裹),五味子半钱,白茯苓半钱,附子半钱,人参半钱,甘草1字。
功能主治补虚羸,益肺止嗽,进饮食。主肺虚少气。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5大盏,银石器中煮石英至3盏,投药再煎至1盏半,去滓,分2服,空心、晚食前或鸡鸣拂旦服。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10、加减藤黄饮子处方金银花8分,黄耆8分,防风8分,川芎8分,羌活8分,大黄8分,赤芍药8分,薄荷8分,连翘8分,麻黄8分,当归8分,石膏8分,黄芩8分,桔梗8分,白术8分,白茯苓8分,荆芥3分,甘草3分,山栀子1分2厘半,人参2分,滑石1分7厘半,芒消2厘半。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疮肿。
用法用量用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处方11、白术健脾饮处方白术(炒)、白芍(炒)、扁豆(炒)、苡仁、白茯苓、神曲(炒)、甘草、陈皮、车前子。
功能主治痘疮险症,结痂之时,大便泄泻者。
用法用量泻黄色者,加炒黄芩;泻红色者,加炒黄连;泻白色或如水者,加木香、莲肉、肉桂、黄耆。
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处方12、加味顺气化痰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白芍药3分,白茯苓3分,半夏3分,陈皮3分,枳实3分,柴胡3分,苏叶3分,黄柏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痰病。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至7分,食后温服,滓再煎。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13、加味香薷饮处方香薷2钱,厚朴(制)1钱,扁豆(炒)1钱,白术(炒)1钱,白芍药(炒)1钱,陈皮1钱,白茯苓1钱,黄芩1钱,黄连(姜汁炒)5分,甘草(炙)5分,猪苓5分,泽泻5分,木瓜7分。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口渴实者,加天花粉、葛根、知母;虚者,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
摘录《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14、分气补心汤处方大腹皮(炒)1两,香附(炒去毛)1两,白茯苓1两,桔梗1两,木通3分,甘草(炙)3分,川芍3分,前胡(去苗)3分,青橘(炒)3分,枳壳(麸炒,去瓤)3分,白术3分,细辛(去苗)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气郁结,忪悸噎闷,四肢浮肿,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三因》卷八
处方15、加味滋阴散处方当归2钱,川芎1钱5分,白芍2钱,熟地黄3钱,陈皮2钱,半夏2钱,白茯苓3钱,甘草8分,升麻3分,柴胡5分,牛膝2钱,黄柏1钱5分,知母1钱5分,白术1钱5分,苍术1钱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诸淋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水煎,露1宿,空心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16、车前门冬丸处方车前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防风(去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生地黄(焙干)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人参3分,苦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上风热上冲,眼目(目巟)(目巟)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临卧粥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17、巴戟丸处方巴戟1两,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1两,石斛(去根,锉)1两,松子(去皮)1两,桂心1两,人参(去芦头)1两,牛膝(去苗)1两,羌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1两,钟乳粉2两,云母粉2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2两,干熟地黄2两,甘菊花3分,五味子3分,防风(去芦头)3分。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下元冷惫,脚膝无力,风气相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18、六柱散处方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熟附子半两,南木香半两,肉豆蔻半两,白术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吐痢泄泻,胃虚脾慢,手足俱冷,六脉沉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19、二陈汤处方半夏(汤洗7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去痰和中。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食。健脾燥湿,顺气和中化痰,安胃气,降逆气。主湿痰为患,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头痛眩晕,心悸嘈杂,或咳嗽痰多者。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妊娠恶阻,产后饮食不进。气郁痰多眩晕,及酒食所伤眩晕;食疟,诸疟。咳嗽呕痰;痰壅吐食。臀痈,流注。中风风盛痰壅。上中下一身之痰。疡痈,中脘停痰。痰多小便不通,用此探吐。痰嘈,痰多气滞,似饥非饥,不喜食者,或兼恶心,脉象必滑;呃有痰声而脉滑者。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嗽,胀满。心痛,腹痛;膏粱太过,脾胃湿热遗精;脾胃湿痰下注而淋。妇人月水准信,因痰闭子宫而不受胎者。子眩。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二陈丸”(见《饲鹤亭集方》)。
注意热痰,燥痰,吐血,消渴,阴虚,血虚均忌用。
各家论述1.《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若果血虚燥症,用姜汁制用何妨。抑尝论之,二陈汤治痰之主药也。2.《医方考》: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3.《古今名医方论》:李士才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曰,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4.《张氏医通》: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5.《医林纂要》: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半夏之辛,本润肾补肝,开胃泻肺,去湿行水之药,而滑能通利关节,出阴入阳,是能治水滞下行,故主为治痰君药;水随气运,水湿之滞而成痰,以气不行故也,橘皮之甘苦辛温,主于行气,润命门,舒肝木,和中气,燥脾湿,泻肺邪,降逆气,故每合半夏为治痰之佐;痰本水也,水渍土中则为湿,湿积不化则为痰,茯苓生土中而味淡,专主渗土中之湿;脾不厚不能胜湿,故甘草以厚脾,然不多用者,以甘主缓,过缓则恐生湿也;生姜之辛,亦以行湿祛痰,非徒以制半夏毒也。6.《时方歌括》:此方为祛痰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风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堪发一叹。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2:40):乌梅滋阴敛肝,佐甘草合和,取其酸甘化阴以滋胃津。方中夏、橘虽贵在陈久,仍不失劫阴之弊,伍以乌梅兼制半夏之燥性,使半夏之燥性尽失,而无伤阴之虞,乌梅生津而无滋腻之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乌梅之功厥伟,其功不可泯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处。二陈汤中乌梅滋养胃阴,收敛肝气之功,后世多忽而不察,失其制方之本旨。
临床应用1.气厥:倪维德治一妇病气厥,哭笑不常,人以为鬼祟所凭,倪诊脉俱沉,胃脘必有积,有所积必作疼,遂以二陈汤导之,吐痰升许而愈。此盖积痰类祟也。2.咬牙:咬牙一证,多见于小儿虫积,成年人则很少见。友人一子,25岁,每夜入睡后,即上下齿相切磋,震震有声,可闻于户外,同屋之人,往往惊醒。因切其脉滑象显露,望其体,肥壮面色光亮,断为痰饮蓄于中焦,足阳明之脉入上齿,痰阻经络,滞碍气机,或导致咬牙。为拟二陈汤加焦荷叶以燥湿化痰,水煎服十剂。服五剂后,咬牙声即减少。十剂后,同屋之人已不复闻其齿牙相击声了。嘱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3.夜咳:舒某,男,教师,1980年3月31日初诊,干咳痰滞,胸闷已三月,昼轻夜甚,苔薄白,脉弦滑,予二陈汤加当归,五剂后诸症大减,原方续服五剂而愈。
摘录《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
处方20、加减真武汤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芍药3分,白术3分,五味子(炒)3分,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细辛(去苗、叶)1分,干姜(炮)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少阴证。2-3日不已,至4-5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或呕或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21、加减胃苓汤处方苍术1钱5分,陈皮1钱5分,厚朴(姜炒)8分,猪苓2钱,泽泻2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3钱,藿香3钱,半夏(姜炒)2钱,大腹皮3钱,山楂2钱,萝卜子3钱,三棱1钱,莪术1钱,青皮1钱,甘草8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黄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行步倦怠,脉涩而迟,或腹有积块胀满。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22、加减调中益气汤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槟榔、山楂、青皮、柴胡、苍术、黄芩、升麻、半夏。
功能主治疟疾经消导后仍不止,体倦脉弱,或脉虚大者。
用法用量久疟在阴分者,加芎、归。
摘录《医部全录》卷二九○
处方23、正气丸别名香朴丸(《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处方藿香叶 厚朴(生姜制)陈皮 半夏曲(炙)白术 白茯苓各3克 甘草(炙)6克 干姜3克 三棱(炮)6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食伤,干呕,哕声频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枣子汤化开与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24、六神散别名六神汤
处方人参、白茯苓、干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气虚发热,不欲乳食,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六神汤(《易简方》)。胃冷,加附子;风证,加天麻;治利,加罂粟壳。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25、加味琼玉膏处方怀生地黄4斤,白术4两,白茯苓15两,人参6两,天门冬(去心净)半斤,麦门冬(去心净)半斤,甘州枸杞子半斤(净去梗)。
制法上先以地黄酒洗净,用水4碗浸1昼夜,捣取自然汁,和蜜3之1,以参、苓等药先为末、拌入蜜与地黄汁内,用瓶贮,与纸30重,并箬包其口,用桑柴火蒸煮3昼夜取出,再换蜡纸包封10数重,沉井底1昼夜取起,再如前煮半日。
功能主治补血益损,清金水以滋化源。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食远白汤点服。
注意其蜜用生绢滤净;地黄勿犯铁。
摘录《医便》卷一
处方26、加减六合汤别名加味六合汤
处方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炒)8分,川芎(盐水浸)8分,熟地黄(酒洗,焙)1钱,橘红(盐水洗,去白)8分,白茯苓(去皮)7分,甘草(炙)4分。半夏(姜制)7分,贝母(去心,糯米拌炒)7分,白术(去芦)2钱,黄柏(酒浸)7分,知母(酒浸)7分,椿根皮(酒炒)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妇人上有痰火,下有白带,腹痛。
用法用量加味六合汤(《宋氏女科》)。若痰火盛,加枯芩7分,临卧服。
摘录《回春》卷六
处方27、加减平疟养脾丸处方黄耆(炙)1钱,人参1钱,白术1分,当归1分,白茯苓1分,半夏曲1分,黄芩1分,陈皮1分,常山1分,鳖甲(九肋者,醋炙)1分,使君子肉1分,柴胡7分,草果仁7分,厚朴(姜汁炒)7分,神曲(炒)7分,肉桂5分,青皮6分,炙甘草5分。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丸。
功能主治补脾平肝。主久疟发搐,病在肝脾者。
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二
处方28、凤髓膏处方人参4两,山药4两,白茯苓(去皮)4两,胡桃肉4两,杏仁(去皮尖)4两,酥油4两,白沙蜜1斤。
制法将人参3味为细末,次将胡桃、杏仁捣一处,再将油、蜜化开,瓷器内搅匀,竹叶封固,大锅内5-7分水煮沸成膏。
功能主治虚损;脾气虚衰,食少便结,脉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好酒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脾气虚寒,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输纳无权,故饮食少进,大便干结不通。人参扶元以补脾肺;胡桃润燥以益肾肝;山药补脾阴;茯苓渗理脾气;酥油滋液润肠;白蜜生津润燥;杏仁降气润燥,以通肠结,酒以行之,大便有不通润者乎?此健中润燥之剂,为中虚肠结之专方。
摘录《证治汇补》卷二引《医鉴》
处方29、加减六君子汤处方人参、白术(炒)、白茯苓、白芍(炒)、陈皮、甘草、扁豆(炒)、薏仁、柴胡。
功能主治元气亏损,真气有伤,肚腹虚胀。
用法用量生姜1片,大枣1个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30、加减平胃散处方白术1两,厚朴1两,陈皮1两,甘草7钱,槟榔3钱,木香3钱,桃仁半两,黄连半两,人参半两,阿胶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溲而便脓血,大肠泄也,四季通用。
用法用量同平胃散煎服。血多,加桃仁;泄,加黄连;小便涩,加茯苓;气不下,后重,加槟榔、木香;腹痛,加芍药、甘草;脓,加阿胶;湿,加白术;脉洪,加大黄。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31、逍遥五黄汤处方当归(酒洗)1.5克 白芍(酒洗)3克 白术(土炒)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柴胡(酒炒)2.4克 薄荷0.6克 生地(姜炒)3克 黄芩(酒炒)3克 黄连(姜炒)3克 黄柏(酒炒)3克 知母(生)4.5克 煮耆(盐水炒)3克 神曲(炒)2.4克 甘草(炙)1.2克 香附(童便制)3克 地骨皮(酒炒)3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午后发热,汗出后热退。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煨姜3片,乌梅半个,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处方32、加味香薷丸处方香薷草4两,白扁豆(炒)2两,广皮2两,粉甘草5钱,宣木瓜2两,白术2两,白茯苓2两,泽泻2两,猪苓2两,藿香2两,滑石1两,川连1两,朱砂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3钱。
功能主治夏月感冒暑气,口渴心烦躁,吐泻发热,霍乱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用以滚水调化,温服。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三
处方33、滋肾丸处方川芎30克 当归身(酒浸,烘干)60克 白芍药(酒炒)60克 人参(去芦)60克 怀熟地黄60克 甘草(炙)30克 白术(陈土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黄柏(去粗皮,童便浸,炒)60克 知母(去皮,蜜水拌炒)60克 甘州枸杞(去梗)60克 牛膝(去芦,酒洗)60克 赤白何首乌(黑豆蒸七次)各120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补气血,滋阴降火。治少年气血素弱。
用法用量每服9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医便》卷一
处方34、巨胜散处方巨胜1斗2升(去黑皮),白茯苓半斤,泽泻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延年轻身。
用法用量每服1合,水调服之,1日2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四
处方35、加味逍遥散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当归、薄荷、柴胡、陈皮、甘草、家芡实、丹皮、白莲须。
功能主治小儿淋症不痛者;或久淋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36、加味逍遥散处方白芍8分(炒),白术8分(炒),陈皮6分,甘草6分,当归8分,白茯苓8分,薄荷6分,黄芩1钱(炒),僵蚕1钱(炒),柴胡6分。
功能主治白虎历节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六
处方37、白鲜皮汤处方白鲜皮1分半,麻黄(去根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防风(去叉)1分半,独活(去芦头)1分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1分半,当归(锉,焙)1分半,芍药1分半,桂(去粗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邪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腰疼骨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3次。服讫,取微汗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38、加味草金丹处方天门冬(酒浸,去心)2两,巴戟(去心)2两,远志(甘草水煮,去心)2两,当归(酒浸)1两,白茯苓(去皮,水澄去浮,晒)1两,泽泻(去毛)1两,生地黄(沉水者,酒浸)1两,熟地(肥者,酒浸,姜制)1两,人参(去芦)1两,车前子(炒)1两,覆盆子(去核,酒浸,晒)1两,牛膝(去苗,酒浸)1两,山药(肥大,焙)1两,赤石脂(火煅)1两,肉苁蓉(酒浸,去甲)1两,真川椒(去目,炒)1两,甘州枸杞子1两,柏子仁(焙)1两,白术(去梗,炒)1两,石菖蒲(去毛)1两,地骨皮(去心)1两,五味子(去梗)1两,菟丝子(酒煮)1两,杜仲(姜炒)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主诸虚百损。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淡盐汤送下。
注意忌三白、烧酒。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39、车前子丸处方车前子1两,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石斛1两(去根,锉),菟丝子2两(酒浸2日,曝干,别捣为末),熟干地黄1两,远志1两(去心),泽泻1两,牛膝1两(去苗),桂心半两,蒺藜子1两(微炒,去刺),白茯苓1两,山茱萸1两,五味子1两,巴戟1两半,肉苁蓉1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气,目昏暗,身体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盐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40、二仙丹处方吴茱萸、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熟水,温酒任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处方41、种子大补丸处方人参 麦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 杜仲 巴戟天 沙苑白蒺藜 天门冬 枸杞子 黄柏 白茯神 白茯苓 白术 白芍药各120克 牛膝 当归 黑桑椹 芡实 龙眼肉 鹿角胶各15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雄鹿血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阳痿,遗精,久不生育。(不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2、巨胜七子丸处方甘菊花3两,旋覆花3两,吴白正3两,白茯苓3两,牛膝3两,覆盆子3两半(炒),旱莲子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髭发,变白为黑;益脉补下元。主白发;一切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食后再服30丸,良久少饮酒,引动药力,如此日进3服。两个月髭发鬓如鸦。
注意忌生萝卜,猪羊血、葱、蒜。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
处方43、巴戟天饮别名巴戟天汤、巴戟汤
处方巴戟天(去心)3两,五加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牛膝(切,酒浸,焙)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萆薢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防风(去叉)1两3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痹,脚膝疼痛,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巴戟天汤(原书卷二十)、巴戟汤(《医醇剩义》卷四)。《医统》有防己。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44、木香煮散处方紫苏叶 青橘皮(去白)当归(洗、焙)白芍药 乌药 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头)半夏(汤洗七次,焙)川芎 黄耆(蜜炙)防风(洗,去芦头)甘草(炙)陈橘皮(去白)枳壳(麸炒,去瓤)大腹皮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腹胁胀满,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崔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5、乌须固本丸处方何首乌250克(米泔水浸三宿,竹刀刮去粗皮,切片,以黑豆1千克,滚水同泡二小时,蒸熟去豆)黄精120克(用黑豆400克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生地黄60克(酒浸)熟地黄60克(酒浸)天门冬60克(去心)麦门冬60克(去心)白茯苓60克 赤茯苓60克 片术60克 人参60克 五加皮60克 巨胜子60克 柏子仁60克 核桃仁60克 松子仁60克 枸杞子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阴血不足,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葱、蒜、萝卜、豆腐、烧酒等物。戒房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46、滋阴地黄丸处方山药 山茱萸(去核)当归(酒炒)白芍(煨)川芎各2.4克 牡丹皮 远志(去心)白茯苓 黄柏(酒炒)石菖蒲 知母(酒炒)泽泻各1.8克 熟地黄4.8克
制法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服。如作丸,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色动相火,右耳聋;及大病后耳聋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47、越鞠保和丸处方苍术(米泪浸三宿,炒)30克 抚芎(酒洗)30克 神曲(炒)30克 香附(童便浸,炒)30克 栀子(炒)15克 陈皮30克 半夏(炮)30克 白茯苓30克 连翘15克 莱菔子(炒)15克 枳实(麸炒)30克 白术90克 黄连(酒炒)30克 山楂(去核)60克 木香15克 当归(酒洗)30克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脾开郁,行气消食,清热化痰。治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等。
用法用量每次服50丸,用淡姜汤送下,或用酒送下。
备注本方由越鞠丸合保和丸加减而成。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白术、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郁随之而解。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48、枳壳丸处方三棱(炮)广茂(炮)黑牵牛(炒)各90克 白茯苓(去皮)白术 青皮各45克 陈皮(去白)36克 木香 枳壳(麸炒)半夏(炮)槟榔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气消食,祛痰逐饮。治中焦气滞,胸膈痞满,饮食迟化,四肢困倦,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用温姜汤送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四
处方49、枳壳羌活丸处方枳壳(去瓤,麸炒)60克 羌活(去芦头)牡荆实 人参各45克 防风(去叉)芍药 白茯苓(去黑皮)白芷各60克 细辛(去苗叶)当归(切,焙)甘草(生用)各30克 牡丹皮75克 芎藭90克
制法上药十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女血风攻注,四肢麻木瘙痒,有如虫行,或肌生赤肿疼痛,肩背拘急,精神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食后细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50、越鞠二陈丸处方苍术(米泔浸)山栀子(炒黑)南芎 神曲(炒)香附(童便炒)山楂肉 陈皮 半夏(姜汁炒)白茯苓(去皮)海石 南星 天花粉各60克 枳壳(去瓤,麸炒)4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治气、湿、痰、热、血、食六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51、云母散处方云母粉 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22.5克 龙骨 赤石脂各15克
制法上五味,捣罗为细散。
功能主治治久痢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酒或米饮调下,日三夜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52、远志丸处方远志(去心,姜汁淹)石菖蒲各60克 茯神(去皮、木)人参 龙齿 白茯苓各30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予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固摄精气,交通心肾,宁神定志。治因事有所大惊,夜多异梦,神魂不安,惊悸恐怯。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后、临卧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3、十味香薷饮处方香薷叶30克 人参(去芦)白术 陈皮(温汤浸少时,去白)白茯苓 黄耆(去芦)厚朴(去粗皮,锉碎,生姜汁拌炒至黑色)干木瓜 白扁豆(炒去壳)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暑和中,益气健脾。治脾胃不和,乘凉受暑,心腹胀闷,饮食无味,呕哕恶心,五心潮热,体倦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侯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处方54、加味二陈汤处方法半夏10克,当归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白僵蚕10克,木通10克,陈皮12克,白术12克,白茯苓15克,苦参6克,黄连3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消肿散结。主脾运失健,痰湿凝结。(舌下囊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易玉泉方
处方55、立愈饮处方草果仁 肉豆蔻(面包煨)各3克、红曲(炒)山楂各4.5克 苍术(米泔浸,炒)白茯苓(去皮)泽泻 厚朴(姜汁炒)木通 益智仁(炒)藿香 车前子各2.4克 生姜3片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过伤生冷,以致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56、巴戟丸处方巴戟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五味子3分,肉苁蓉1两(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3分,牛膝3分(去苗),菟丝子1两(酒浸1宿,焙干别捣为末),远志3分(去心),石斛3分(去根,锉),薯蓣3分,防风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覆盆子3分,石龙芮3分,萆薢3分(锉),五加皮3分,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续断3分,石南3分,杜仲3分(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沉香1两,蛇床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万病,久服延年。主肾劳,腰脚酸疼,肢节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疼,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鲤鱼。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57、交泰丸处方干姜(炮制)0.9克 巴豆霜I.5克 人参(去芦)肉桂(去皮)各3克 柴胡(去苗)小椒(炒去汗,并闭目去子)白术各4.5克 厚朴(去皮,锉,炒。秋、冬加至21克)酒煮苦楝 白茯苓 砂仁各9克 川乌头(炮,去皮、脐)13.5克 知母12克(一半炒,一半酒洗。此一味,春、夏所宜,秋、冬去之)吴茱萸(汤洗七次)15克 黄连(去须。秋、冬减至4.5克)皂角(水洗,煨,去皮、弦)紫菀(去苗)各18克
制法上药除巴豆霜另入外,余同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升阳泻阴,调营和中。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58、水中金丹处方阳起石(研)木香 乳香(研)青盐各7.5克 茴香(炒)骨碎补(炒)杜仲(去皮,生姜炙丝尽)各15克 白龙骨30克(紧者,捶碎,绢袋盛入,豆蒸熟取出,焙干,研)黄戍肾1对(酒适量,煮熟,切作片子,焙)白茯苓30克(与肾为末)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治元脏气虚,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房事。
摘录《宣明论方》卷十二
处方59、五子全鹿丸处方金樱子(去核)枸杞子(酒洗,去蒂)菟丝子(制如前)黄柏(去粗皮)各2.5千克 白茯苓(去皮)牛膝(去芦)杜仲(去粗皮,姜汁炒)各1千克 车前子(洗净)500克 五味子(酒洗)750克
制法上药俱研粗末,用角鹿1只,取血拌药,晒干,其角煎胶,肉与五脏煮极烂,将药末拌匀,捣成饼,焙干,骨用油炙酥,皮煮成胶,将前饼复磨为细末,用鹿角胶及鹿皮胶加酒拌匀,再加陈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五脏,养精神,填骨髓,壮元阳,健筋骨,多生育,延年益寿。
用法用量每次70~8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寒月酒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
处方60、茴香丸处方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吴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实24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4.5克。
功能主治温经导滞,理气止痛。主寒凝肝经。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姜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加味八珍丸处方当归(酒洗)2两,南芎1两2钱,白芍(酒炒)1两半,熟地黄(酒蒸,晒干)2两,人参(去芦)2两,白术(去芦,炒)2两,白茯苓(去皮)2两,粉草(蜜炙)7钱,陈皮2两。制法上为细末
处方1、白茯苓丸处方白茯苓1两,白龙骨1两,远志1两(去心),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柏子仁1两,牡蛎2两(烧为粉),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1两。制法上为末,加枣肉2两,炼蜜为丸,如梧桐
处方1、豆附丸处方肉豆蔻(炮)白茯苓(焙)附子(炮,去脐)各120克木香(不见火)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60克丁香(不见火)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补脾肾,理气
处方1、定经汤处方菟丝子(酒炒)30克白芍(酒炒)30克当归30克(酒洗)大熟地15克(九蒸)山药15克白茯苓9克芥穗6克(炒黑)柴胡15克功能主治舒肝补肾,养血调经。主肝肾气郁,经来断续,或前或后,
处方1、人参散处方干葛60克人参白茯苓(去皮)各30克木香甘草(炙)藿香叶各15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调中和胃,止呕除烦。治脾胃不和,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利止后,躁渴不解。用
处方1、归脾汤别名加味归脾汤(《古今医鉴》卷十一)、归脾养营汤(《疡科心得集》)、归脾丸(处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炙)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3克木香1.5克甘草(炙)0.9克人参3克功能主治健脾养心
处方1、九圣丸别名紧皮丸处方罂粟壳(去蒂膜,米醋炒)1两,川乌(炮,去皮脐)5钱,黄连(去须)5钱,南木香5钱,北赤石脂5钱,枯矾5钱,肉豆蔻(火煨)5钱,干姜5钱,白茯苓(去皮)5钱。制法上为末,醋
处方1、苍莎导痰丸处方苍术香附各60克陈皮白茯苓各45克枳壳半夏南星炙草各30克制法用生姜自然汁浸蒸为丸。功能主治开痰散结,祛湿解郁。主痰湿俱盛,数月而经一行者,亦治湿痰白带。用法用量每服10克,淡姜
处方1、地黄煎丸处方生地黄8斤(净洗晾干,捣绞取,汁),大麻仁半斤(以水研滤取汁),牛髓1斤,白蜜2斤,无灰酒5升,大枣50枚,(煮取肉,烂研),生天门冬1斤(捣绞取,汁)(上7味,同于银锅中熬成膏,
处方1、三和散别名三和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川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30克芎藭劳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摈榔(面裹偎熟,去面)白术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