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橘皮的处方(五十四)
Posted 处方
篇首语: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含有橘皮的处方(五十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处方1、兜铃散处方马兜铃5分,桔梗5分,人参5分,川贝母(去心,杵)5分,甘草(炙)5分,桑白皮1钱,陈皮1钱,大腹皮(豆汁浸洗)1钱,苏叶1钱,五味子4分(1方有枳壳,无人参、川贝母)。
功能主治子嗽。火盛乘金,胎气壅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2、调胃散处方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猪肉拌食。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
处方3、大圣散处方益智仁2两(连皮炒),川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陈皮(汤浸,去白)1两,干姜(炮裂)半两,茴香7钱半(炒),甘草2钱半(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积寒,心腹疼闷,脏腑泄泻。肠鸣绞痛。
用法用量方中“每服二分”,《医方类聚》引作“每服二钱”。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4、减甘草白豆蔻散处方白豆蔻仁、厚朴(生姜制)、白术、沉香、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气痞胸膈,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药各(口父)咀。每服1两,以水2大盏,加生姜10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5、救急散处方苍术2钱,姜连1钱半,厚朴3钱,陈皮3钱,制草3钱,生芍3钱,泽泻3钱,茯苓3钱,防风3钱,车前3钱,扁豆3钱,佛手3钱,滑石3钱,清夏3钱,寸冬3钱,猪苓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中健脾,止吐止泻,利水避秽,止渴。主卒然吐泻,心腹绞痛,呕吐恶心,四肢厥冷,口渴心烦;夏月伤暑腹痛,胃痛。
用法用量每服1-2钱,1日2-3次,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6、活血祛风膏处方防风2两,蔓荆子1两,当归3两,生耆2两,桂枝3两,川抚芎2两,薄荷1两,陈皮1两,白附子面5钱(后入),樟脑面5钱(后入),牡丹皮1两,杭芍1两,鸡血藤膏5钱。
功能主治口眼抽筋。
用法用量用香油4斤,将药炸枯,滤去滓,熬至滴水成珠,入樟丹2斤,再入面药,老嫩合宜。
各家论述本方取《千金》小续命汤和东垣当归补血汤合方化裁而成。小续命汤本为治风通用之剂,古今风方多由此来。慈禧虽患口眼抽搐之痼疾,但并无伤寒之表症,故减去麻黄、杏仁、芍药;推究其病原,虽为风中经络,亦营血久虚之故,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于方中增入黄耆、当归、鸡血藤膏等味,以生血养血;再加薄荷、陈皮等轻清之药,消风驱湿,则活血祛风之力颇大。方中樟脑一味,芳香辛窜,辟秽化浊,据近代药理研究,对皮肤粘膜局部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之或许对面风之疾有助。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7、调胃噎膈汤处方潞党参1钱半,白术1钱半(土炒),扁豆3钱(炒),陈皮3分,砂仁1钱,归身1钱半,川芎1钱(炒),神曲1钱(炒),白芍1钱(炒),谷芽1钱半(炒),巴戟天5钱(去心,盐水炒),茯神1钱半,泽兰叶2钱,蔻米5分(研),生草1钱,柿蒂3钱,竹茹5分。
功能主治补养脾胃。主一切噎食反胃。因思虑太过,不能解释,气血两虚,津液衰少,致不能食,或食而即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8、大养脾丸处方缩砂仁半两,麦芽半两,人参半两,神曲3钱,木香3钱,肉豆蔻(枣肉包煨)3钱,沉香2钱,扁豆2钱,青皮2钱,白豆蔻仁2钱,石莲肉2钱,陈皮2钱,红豆2钱,草果子2钱,丁香2钱,厚朴(制)2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气血虚。主虚损。
用法用量空心粟米汤嚼下,1日3次。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八引张必胜方
处方9、麻黄饮处方麻黄半两(去根留节),防风半两,羌活、石膏6钱半(煅),黄芩4钱,滑石1两,陈皮7钱半,紫萍7钱半,鼠粘子7钱半,缩砂2钱半,苍耳草3钱半,苍术半两,生甘草3钱半,薄荷叶1钱半,荆芥2钱半。
功能主治湿热症,上体生疮,或痒或痛,黄水浸淫,结痴堆起,延蔓于三阳之分,根窠小,带红肿。
用法用量方中羌活用量原缺。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
处方10、活血顺气何首乌散处方何首乌1钱,当归1钱,赤芍药1钱,白芷1钱,乌药1钱,枳壳1钱,防风1钱,甘草1钱,川芎1钱,陈皮1钱,香附1钱,紫苏1钱,羌活1钱,独活1钱,肉桂1钱。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顺气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攻心,不能言语。
用法用量用薄荷、生地黄煎,入酒和服。痛甚,加乳、没。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11、救苦散处方牛膝3钱,木瓜半两,防已3钱,防风3钱,川芎3钱,羌活半两,苍术半两,车前子2钱,木通2钱,鹭鸶藤半两,大黄2钱,甘草3钱,陈皮3钱,赤芍药3钱,地骨皮3钱,麦门冬2钱,香附子2钱,甘菊花1钱,夏枯草3钱,莲子半两,金银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脚气。
用法用量方中金银花用量原缺。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经验秘方》
处方12、海桐散处方独活、牛膝、秦艽、桂心、生地、陈皮、赤芍、续断、当归、防风、丹皮、加皮、姜黄、海桐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手足伤。
用法用量上用童便、水、酒煎服。
摘录《伤科方书》
处方13、黑香四神散处方香附4两,陈皮2钱,乌药2钱,甘草1钱,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气盛瘀血。
用法用量方中生姜、大枣用量原缺。
摘录《妇科大略》
处方14、荆防五积散处方苍术2钱(米泔浸透),荆芥1钱,防风1钱,陈皮1钱,厚朴(姜汁炒)8分,桔梗8分,枳壳(麸炒)8分,当归(酒洗)8分,干姜8分,白芍(酒炒)8分,茯苓8分,白芷7分,川芎7分,半夏(锉)7分,肉桂7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崩漏初起。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葱3茎,醋、水各半煎服。先服独行散,次服荆防五积散1-2剂。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处方15、家传和中丸处方人参2钱,炙甘草2钱,当归2钱,川芎2钱,车前子2钱,猪苓2钱,泽泻2钱,神曲2钱,麦芽(俱炒)2钱,诃子肉(面裹煨)2钱,石莲肉2钱,白术3钱,白茯苓3钱,陈皮3钱,白芍3钱,黄连(炒)3钱,木香2钱,干姜(炒)2钱,肉豆蔻(面裹煨)2钱。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及疳痢。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三
处方16、健脾豆蔻丸处方白豆蔻仁2分。枳壳(去瓤,麸炒)2两,陈皮(汤浸,去白,焙)2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3分,干姜(炮制)半两,丹砂(细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脾胃虚弱,心腹疼痛,胁助胀满,或时便泄。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17、调中大成汤处方白术1钱,茯苓1钱,归身1钱,白芍1钱,陈皮1钱,山药1钱,牡丹皮1钱,黄耆1钱,人参2钱,藿香5分,砂仁5分,远志5分,甘草5分,附子8分,肉桂8分。
功能主治流注溃后,脓水清稀,饮食减少,不能生肌收敛。
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加煨姜2片,大枣2个,煎8分,食远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18、健脾养胃丸处方人参5钱,白术(土炒)1两,白茯苓1两,广陈皮1两,当归(酒洗)1两,白芍药(炒)1两,麦芽(炒)1两,木香5钱,半夏曲1两,山药2两,枳实5钱。
制法上为末,陈米糊为丸,如椒目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白汤送下。
各家论述人参、白术以益其气,当归、白芍以滋其血,木香、陈皮以利其滞,麦芽、枳实以消其积,半、苓、山药以燥其湿。湿者燥之,积者消之,滞者利之,血主濡之,气主呵之,则不刚不柔,无过不及之患。脾胃既得其养,又安有不强健者哉。
摘录《摄生秘剖》卷二
处方19、橘皮半夏汤处方陈皮(去白)7两,半夏(煮)7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愦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10片,水2盏,煎至1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2服滓并作1服,再煎服。
摘录《局方》卷四(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20、柴陈解托汤处方柴胡6分,干葛6分,半夏6分,厚朴6分,泽泻6分,甘草3分,秦艽6分,藿香6分,陈皮5分,生姜、大枣、山楂8分。
功能主治外感之症,寒热往来,寒重热轻,有似虚劳寒热者。
用法用量外邪盛,加防风、荆芥7分;营虚,加当归8分;气陷,加升麻5分;脾胃热或泻,加白术8分;腹中痛,加芍药8分,甘草5分;有汗,加桂枝5分;气滞,加香附子6分。
各家论述此方小柴胡合二陈加减,仿佛乎正疟之治,以其热轻于寒,故去黄芩;以其寒重于热,故加厚朴;有二陈之祛痰、藿香之快气、山楂之导滞启胃、泽泻之分利阴阳,加秦艽以治太阳,葛根以治阳明,倘二经伏有余邪,而邪无不托出矣。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
处方21、葛真君汤处方白芍5两,白芥子5两,香附5两,茯苓5两,陈皮1两,附子3分,桔梗5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钱,酒送下。1料全愈。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处方22、调脾清毒饮处方天花粉、连翘、荆芥穗、甘草、黍粘子、桔梗、白茯苓、白术、苏薄荷、防风、广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两目睑浮肿如球,微有湿热,重则流泪,赤肿。
用法用量白水2钟,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23、大黄枳壳丸处方大黄、枳壳、厚朴、陈皮、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积热泄泻,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腹痛,欲便而不得便。
用法用量六一散2钱调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24、家秘戊己汤处方白芍、甘草、陈皮。
功能主治血虚腹痛兼气滞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25、调中顺气丸处方木香1两,白豆蔻仁1两,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京三棱(炮)1两,半夏(汤洗7次)2两,缩砂仁半两,槟榔半两,沉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焦痞滞,水饮停积,胁下虚满,或时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50丸,煎陈皮汤送下。
摘录《医学发明》卷三
处方26、荜澄茄散处方荜澄茄1两5钱,高良姜1两5钱,肉桂1两5钱,丁香1两5钱,厚朴(姜汁炒)1两5钱,桔梗(去芦)1两5钱,陈皮1两5钱,三棱(泡,醋炒)1两5钱,甘草1两5钱,香附(制)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满,寒气上攻于心,心腹刺痛,两胁作胀,头昏,四肢困倦,吐逆,发热,泄泻,饱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用水1盏,煎7分,和渣服。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27、海石二陈汤处方海石、半夏、陈皮、甘草、白茯苓。
功能主治牡疟。
用法用量胸前饱闷,加草果、苍术、厚朴、枳壳;恶寒头疼,加羌活。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28、大健脾丸别名百谷丸
处方人参(清河者)2两(饭上蒸),白术(无油者)3两(土炒),枳实1两(饭上蒸),广陈皮2两(米泔洗),广青皮1两(米醋炒),白茯苓2两(饭上蒸),半夏曲1两(炒),谷芽1两6钱(炒),山楂肉1两(饭上蒸),川黄连1两6钱(用吴茱萸半两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半两(不见火),白蔻仁半两(炒)。
制法上为末,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无精炯炯,长寿之基。理气健脾,和胃祛湿。主小儿脾胃脆弱,饱则易伤者。饮食不节,停湿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曲,《墨宝斋集验方》作“神曲”,有当归身,无山楂肉。
摘录《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29、疳药麝香丸处方芦荟,胡黄连,宣连1两,青皮1两半,陈皮1两半,木香5钱,槟榔5钱,使君子2两,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疳。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经》
处方30、柴胡化滞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枳实、厚朴、山楂、杏仁、赤芍、陈皮。
功能主治风温。喘渴多睡,四肢不收。
用法用量便闭,加大黄。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处方31、大造丸处方紫河车1具(用米泔水浸,轻轻摆开换洗,令净白为度,勿动筋膜;用竹器盛于长流水中浸1刻,取生气,提回以瓦瓶隔汤煮极烂如糊,取出;先倾汁入药内,用石臼、木椎捣极匀细为度,入后药),干地黄1两5钱,熟地黄2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天门冬(去心)1两半,当归1两,枸杞子7钱,五味子7钱,牛膝7钱,杜仲1两半,小茴香2两,黄柏2两,白术2两,陈皮2钱,干姜2钱,侧柏叶(采向东嫩枝,隔纸焙)2两。
制法上为末,用河车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虚百损,精血两亏,筋骨痿弱;或七情伤感,以致成劳;或外感失调,久成虚乏。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清晨白汤送下。气虚,加人参1两,黄耆1两;血虚,倍当归、地黄;肾虚,加覆盆子(炒)1两,巴戟(去心)1两,山茱萸肉1两;腰痛,加白术(盐水炒)1两,萆薢1两,锁阳(酥炙)1两,续断(酒洗)1两;骨蒸,加地骨皮、知母、丹皮各1两;如妇人,去黄柏,加川芎、香附、条芩(俱酒炒)1两。
摘录《医灯续焰》卷二
处方32、保合太和丸处方白术1钱,枳实1钱,苍术1钱,香附1钱,姜连1钱,酒黄芩1钱,麦芽1钱,醋棱1钱,醋莪术1钱,木香5分,连翘2钱,莱菔2钱,厚朴2钱,陈皮3钱,半夏3钱,茯苓3钱,神曲3钱,山楂3钱。
制法生姜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弱人积聚。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蒿崖尊生》卷七
处方33、调中健脾丸处方白术(炒)1两,木香5分,川黄连(同茱萸炒,去茱萸)7分,破故纸1两,茯苓8分,诃子1两,肉果(煨)1两,神曲(炒)6分,小茴香(炒)5分,厚朴5分,陈皮8分,砂仁5分,山药5分,莲子5分。
制法上为末,粥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肾气虚,早晚溏泻。
用法用量每服70丸,莲子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34、断后汤处方诃子、厚朴、香附、陈皮、苍术、甘草、半夏、猪苓、泽泻、藿香、苍耳子。
功能主治白粉疯。唇肿,牙缝出血,遍体如刀刺,觉口臭。
用法用量水煎半碗服。吐出涎,6-7日方好。
摘录《秘传大麻疯方》
处方35、截诃散别名人参散
处方人参(去芦)、黄耆(蜜炙)、阿胶(炒)、甘草(炙)、苎根、木香(不见火)、青竹茹、芎䓖、陈皮(去白)、附子(炮)、生姜、糯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未实,或房室惊触。劳力过度,伤动胞胎;或食毒物,致子宫虚滑,经血沥淋,若不急治,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日渐胎干危亡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8分,通口服。
注意忌生冷、鸡鸭、鱼面。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医学类证》
处方36、茯苓散处方京三棱半两,蓬莪术(煨)半两,缩砂仁半两,赤茯苓半两,青皮2钱半,陈皮2钱半,滑石2钱半,甘草(微炙)2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尿如白米泔状,由乳哺失节,有伤于脾,致使清浊不分而色白也,久则成疳,亦心膈伏热兼而得之。
用法用量每服1钱,麦门冬、灯心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四
处方37、查补二陈汤处方山查、厚朴、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伤寒温疫初起3-4日之间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处方38、柴胡温胆汤处方柴胡、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竹茹、枳实(麸炒)。
功能主治小儿感冒夹惊,病虽退,尚觉心惊不寐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临床应用疟《徐渡渔医案》:暑风为疟,疟日作于夜,脉弦而数,寒热俱甚,解达之。柴胡温胆汤加枇杷叶、大麦仁。
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39、调经养荣汤处方归身1钱半,川芎7分,白芍8分,熟地1钱,生地5分,丹参8分,玄胡6分,丹皮5分,香附1钱,陈皮7分,白术8分,砂仁2分,红蓝花3分。
功能主治血枯经闭。
用法用量上以水2钟,煎8分,空心腹。
摘录《内经拾遗》卷一引《经验秘方》
处方40、健脾汤处方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半夏9g,陈皮6g,黄连3g,吴茱萸3g,白芍15g,甘草3g,瓦楞子12g。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缓急止痛,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中脘疼痛,呕恶泛酸,精神疲乏,纳食减少,脉濡细或虚而无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等偏于脾胃虚寒者。
用法用量脾虚不能运化,加炒麦芽、炒谷芽各12g,肉桂1.5~3g;脾虚湿盛,加苍术、厚朴各9g;脾虚不能统血,加当归、黄耆、阿胶、仙鹤草;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加旋覆花、代赭石。
摘录《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处方41、活血散瘀汤处方归尾、赤芍、桃仁、防风、延胡索、黄芩、半夏、陈皮、川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主一切新伤,瘀阻肿胀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外伤科学》
处方42、柴陈四妙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陈皮、白茯苓、苍术、黄柏、防风、金银花、贝母、花粉、山栀。
功能主治湿痰脚气,脉来弦数,白肿不红。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43、积气丹处方槟榔2个,芫花1两,硇砂2钱,巴豆2钱半(生),青皮(去白)3钱,陈皮3钱,蓬莪术1两,鸡爪1两,黄连1两,京三棱1两,章柳根1两,牛膝1两,肉豆蔻3个,大戟半两,川大黄半两,甘遂半两,白牵牛半两,干姜半两,青礞石半两,干漆半两,木香2钱半,石菖蒲3钱。
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新久沉积气块,面黄黑瘦,诸气无力,症瘕积聚,口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烧枣汤送下,每夜1丸或2丸。候肚内作声,病退为度。
摘录《宣明论》卷七
处方44、查术膏处方白术、查肉、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脾虚多食,停积成痢。
用法用量煎膏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45、丁香散处方丁香10粒,陈皮1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晬内,吐乳或大便青色。
用法用量用年少妇人乳汁1盏煎,去滓,稍热与儿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46、活血散瘀汤处方苏木3至5钱,赤白芍3至5钱,草红花3至5钱,桃仁3至5钱,鬼箭羽5钱至1两,三棱3至5线,莪术3至5钱,木香1至3钱,陈皮3至5钱。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主浅层静脉炎,皮下瘀血(隔血症),及跌扑损伤,瘀血胀痛。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47、保合太和丸处方白术(去芦,炒)4两,当归(酒洗)4两,茯苓(去皮)2两,白芍(酒炒)2两,人参(去芦)1两,山药1两,陈皮(带白)1两,莲肉1两,半夏(姜制)1两,枳实(麸炒)1两,神曲(炒)1两,麦芽(炒)1两,山楂(去子)1两,香附(童便炒)1两,黄连(姜汁炒)1两,龙眼(取肉)1两,白蔻(去壳)3钱,甘草(炙)5钱。
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煎汤,下大米煮稀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培元气、脾胃之亏,壮气而增力,代劳任事,助困而不倦,当寒而耐饥。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食后、临卧米汤送下。
摘录《鲁府禁方》卷二
处方48、调中健脾丸处方黄耆2两(蜜炙),人参2两,白术6两(土水拌炒),茯苓2两,陈皮3两(盐水制),紫苏子2两半(炒),萝卜子1两半(炒),山楂肉3两(炒),草豆蔻1两(酒炒),泽泻3两半,薏苡仁3两(炒),沉香6钱(另研),五加皮3两(炒),瓜蒌1两(用大瓜蒌2个,钻1孔,每个入川椒3钱,多年粪底1钱,敲米粒大,俱纳入瓜蒌内,外以绵纸糊完,再用绵筋、盐泥封固,炭火燃煅通红为度,取出择去泥,其黑皮一并入药)。
制法上为细末,煎荷叶、大腹皮汤,打黄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单腹胀及脾虚肿满,膈中闭塞及胃口作痛。
用法用量此药不伤脾气,大有补益。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处方49、丁香温中汤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炒)、干姜(炮)、白术(锉)、青皮(炒)、陈皮(洗,去皮)、半夏各等分,丁香减半。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7分,空心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引《经验方》
处方50、茯苓厚朴汤处方茯苓3钱,厚朴1钱5分,白术2钱,半夏1钱,枳壳1钱,陈皮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虚闭。浊阴之气上升,裹其痰饮,饮食不进,大便为气闭不通,小便清利。
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大枣3个,煎8分,食远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六
处方51、黄连解毒汤处方黄连、玄参、连翘、栀子、花粉、陈皮、甘草、竹叶。
功能主治痘见苗,以至起长,一切烦热火症,或眼目赤红,或腮咽肿痛,或生口疮,或牙痛,或衄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处方52、调经益母丸处方益母草8两(砂锅焙干),香附末2两(7制),人参2两,嫩黄耆3两(密水炒),白术3两(土炒),白茯苓3两(去黑皮,乳拌蒸透),粉甘草3两(去皮,蜜水炒),陈皮3两,熟地3两,当归身3两,川芎2两,炒白芍2两,远志2两(去骨,水煮片时),酸枣仁3两(炒透),莲肉2两(去心烫)。
制法上为末,用龙眼肉6两,好黄酒制烂,杵羔和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晒干收用。
功能主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病轻者,日用1丸研末,或热黄酒下,或蜜汤下;有痰者,姜汤下;病甚者,朝、夕各1丸,以愈为度。或丸如绿豆大,每服3钱亦可。
摘录《履霜集》
处方53、第三大腹子散处方大腹子(炒)半两,桂心半两,茴香(炒)半两,陈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水肿取转后,调正胃气,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四
处方54、褐丸子处方萝卜子(炒)1两,陈皮半两,青皮半两,好槟榔半两,黑牵牛(取仁,半生半炒)半两,北五灵脂半两,赤茯苓半两,蓬莪术(煨)半两。
制法上为末,飞罗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因虚中有积,疳积肿胀,腹肚紧胀,头面虚浮。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紫苏、桑白皮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十二
处方55、调荣养卫丸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山药、麦冬、远志、山萸、陈皮、熟地、生地、五味子。
制法鸭血、蜜为丸。
功能主治久痨。因杂病久不愈,病久必虚,虚久成劳者。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处方56、调中益气汤处方黄耆1钱,人参(去芦)半钱,甘草(炙)半钱,陈皮2分,五味子7粒,芍药3分,白术5分,当归5分,升麻2分,柴胡2分。
功能主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其脉弦或洪缓而沉,按之无力,中之下,时得一涩。其证身体沉重,四肢倦懒,百节烦疼,胸满短气,膈咽不通,心烦不安,耳鸣耳聋,目有瘀肉,热壅如火,视物昏花,口中沃沫,饮食失味,怠堕嗜卧,忽肥忽瘦,溺色变,或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夏月飧泄,腹中虚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下元阴火蒸蒸发,燥热者,加生地黄2分;如咳嗽,加5味子10粒;腹中气不转运者,更加陈皮3分、木香2分;身体沉重,虽小便数多,加茯苓2钱、苍术1钱、泽泻半钱,黄柏3分;如胃气不和,加汤洗姜制半夏5分;痰厥头疼,加半夏;如夏月,须加白芍药3分,以补肺气不足;如春夏腹疼,尤宜加芍药;恶热燥渴而腹疼者,更加白芍药半钱;严寒腹疼,加中桂2钱;如冬月腹疼,不可用芍药,以太寒故也,只加干姜2分,或加半夏4分(姜制)。
各家论述《内经》云:劳则气耗,热则伤气,以黄耆、甘草之甘泻其热邪为主,以白芍、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气;又《经》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以人参甘温补气不足,当归辛温补血不足为臣;以白术、陈皮苦甘温除胃中客热,以养胃气为佐;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为脾胃之气下溜,上气不足,故从阴引阳以辅之,又行阳明少阳二经为使也。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一
处方57、大藿香散处方藿香叶1两,木香1两,青皮(去瓤,麸炒)1两,神曲(炒)1两,人参(去芦)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良姜(炒)1两,大麦糵(炒)1两,诃子(煨,去核)1两,白茯苓1两,甘草(炒)1两,厚朴(姜汁制,炒)1两,陈皮(去白)1两,白干姜半两(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食顺气,利膈开胃。主心肺脾胃气,变为万病。脾胃虚寒,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泄泻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如汤点,加生姜、盐、紫苏最佳。吐逆泻痢,不下食或呕酸苦水,翻胃恶心,并用水1盏,加煨生姜半块(拍破),同煎,盐1捻安盏中,候煎药及7分,热呷;水泻滑泄,肠风脏毒,陈米饮入盐,热调下;赤白痢,煎甘草、黑豆汤下;脾元受虚邪,变为寒热,或脾胃虚冷,醋心气胀,宿滞酒食,噫满不化,膈上不快,面色积黑,痰气作晕,头目眩掉,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7分,入盐少许,嚼姜,枣汤热服;胃气吃噫,生姜自然汁半茶脚,入盐点,热呷;绝不思食,或吃少气弱膈满,煨姜小块先嚼,入盐点,热服,中酒亦如之。
临床应用霍乱呕吐:盛季文传于贺方回云:顷在河朔,因食羊肝,生脾胃泄泻脓血,仍发脾气,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时出冷汗,四体厥逆,殆不可忍,邑宰万俟湜怀此药,煎以进,再服即定。
摘录《百一》卷二
处方58、柴陈化滞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陈皮、白茯、枳壳、厚朴、山楂、赤芍。
功能主治疟疾发散之后,痰与食积,痰食在胃,荣卫从出之原闭塞不舒,肌表之中郁而生热,热多寒少,胸膈不宽,脉来弦滑者。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59、柴芩退热汤处方柴胡、黄芩、紫苏、陈皮、川芎、当归、杜仲、茯苓、川断、甘草、前胡、荆芥、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妇人妊娠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热盛,加竹茹、麦冬;寒盛战栗,手足厥,加草果、白术、黄耆、黑姜。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60、调荣养卫汤别名调营养气汤
处方人参8分,黄耆8分,当归8分,羌活8分,防风8分,白术8分,陈皮8分,柴胡1钱,地黄1钱,甘草3分,细辛3分,川芎7分。
功能主治劳力感寒症。因内伤气血,外感寒邪,致头疼身热,恶寒微渴,濈然汗出,身作痛,脚腿酸疼,无力沉倦,脉空浮而无力。
用法用量调营养气汤(《赤水玄珠》卷十八)。元气不足者,加升麻少许;口渴,加天花粉、知母;喘嗽,加杏仁,去升麻;汗不止,加芍药,去升麻,细辛;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去生地黄、甘草,黄耆;痰盛者,加瓜蒌仁、贝母、去防风、细辛;腹痛,去耆、术,加芍药和之。
摘录《伤寒六书》卷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
相关参考
处方1、溃坚汤处方当归、白术(去芦)、半夏(姜汁炒)、陈皮、枳实(麸炒)、山楂肉、香附、厚朴(姜汁炒)、砂仁、木香各等分。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五积六聚,诸般症瘕、痃癖、血块。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
处方1、葱白补骨脂汤处方杜仲、远志、当归、川芎、陈皮、甘草、瞿麦、补骨脂、香附、牛膝、葱白、车前子。功能主治温下焦,行水。主产前内积冷气,产时尿胞运动,产后腹胀如鼓,小便不通,闷乱欲死。各家论述冷气积
处方1、桔梗汤处方天冬6分,桔梗1钱半,紫苏8分,知母4分,甘草4分,杏仁10粒,陈皮4分,黄芩8分,贝母8分。功能主治妇人风寒咳嗽。摘录《嵩屋尊生》卷十四处方2、调水愈通散处方青皮、陈皮、三棱、蓬术
处方1、调经滋补丸处方香附米(酒、醋、童便、盐汤各浸1两,各炒干)4两,怀生地黄(酒浸蒸,炒黑)2两,当归(酒洗)2两,川芎1两,白芍(酒炒)1两,白术(去芦炒)2两,白茯苓(去皮)1两,陈皮1两,怀
处方1、大补丸处方黄耆(炙)2钱,人参2钱,白术2钱,白茯苓2钱,甘草(炙)2钱,当归(酒洗)2钱,川芎2钱,白芍(酒炒)2钱,半夏(泡)2钱,陈皮2钱,川乌(炮)3分。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
处方1、疳积散处方厚朴(厚而紫色有油者佳,去粗皮,切片,生姜自然汁炒熟,为末,净)1两,广陈皮(去白,为末)8钱,粉甘草(去皮,净,为末)7钱,真芦荟(净末)7钱,芜荑(真孔林大而多白衣者佳,去白衣壳
处方1、茯神散处方茯神1两,茯苓1两,人参1两,远志1两,龙骨1两,肉桂1两,甘草1两,陈皮1两半,当归1两半,五味子1两半,黄耆2两,大枣52个。功能主治痨虫。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8服。每服水1
处方1、健胃散湿丹处方白术5钱,薏仁9钱,芡实5钱,山药3钱,人参3钱,甘草1钱,陈皮1钱,车前子1钱,白芍3钱,白芥子3钱。功能主治去湿。主风湿入于皮肉之内,致患风懿,奄息不知人,不疼不痛,手足不为
处方1、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白茯苓1两(去黑皮),人参1两,白术1两,牡蛎(烧)1两半,麦门冬半两(去心,焙),陈橘皮(去白,切,焙)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伤寒后,虚劣不思饮食,汗出不止。用
处方1、陈橘皮汤处方陈橘皮(去白,炒)半两,白术(切,炒)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黄耆半两,酸石榴皮(洗,切)半两,熟干地黄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分作三剂。功能主治调气益血。主产后恶血下多,气虚头目眩